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9|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微信答问】第204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答问】第204期(“不顺法性,乖离法本”怎么正确理解?“华座观”中, 弥陀在空而立还没说话,韦提希夫人知道愿生即得往生?)2015-07-25 净宗法师

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音频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ddltc
**


**


1.“水晶”问:《阿弥陀经核心讲记》62页,“不顺法性,乖离法本”应该怎么正确理解?
答:这句话原出自《往生论注》(《圣教集》239页),昙鸾大师解释“真实功德相”的地方,说有“真实功德”和“不实功德”两种。

不实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这里讲到“不顺法性”,“不顺法性”和“乖离法本”是一个意思。“乖”是违背,“离”是离越。“法”的本来,也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真如实相。所谓“法性”就是法的真实性、本来的体性,也就是空性、真如实相。“不顺法性”是指凡夫众生起心动念没有随顺真如实相、万法本来的体性,没有随顺空性,都是执著实有,这样就是不顺法性的。不顺法性、有人为我执的作用,人为造作所修行的一切功德都是虚妄的,因为没有随顺真如实相的本体,所以叫作“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我们凡夫所修的善事,感得人天的福乐果报,所以叫作“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不管是因还是果,都是颠倒的。

“颠倒”从哪个角度来讲呢?就是从“不顺法性”的角度。本来无我,我们认为有我;本来空性,我们认为是有实物实体;本来万法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是不生不灭,可是我们认为有生有灭,这不就是颠倒吗?所谓“虚伪”,就是没有真实的功德可以自救,所修的一些福德因缘是不究竟、不坚固,无常变灭的,不是证入真如实相的本体。本体就是如如不动、真实、不颠倒的,所以这样所修的功德称为“不实功德”。

如果是菩萨呢?
“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这里讲“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依”就是顺的意思。菩萨证悟诸法实相,“入清净相”就是平等、清净、无染污,是随顺诸法本来的体性,这样所修行的功德才是真实的。真实的功德就有真实的作用,能够摄受众生,令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凡夫如果要靠自己修的有漏善法、人天福德出离三界、求生诸佛净土,肯定不可能,因为不顺法性。那怎么办呢?就要依据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2.问:为什么在“华座观”当中,阿弥陀佛应声来现,善导大师说:“明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弥陀在空而立还没说话,是怎么让韦提希夫人知道愿生即得往生的?
答:佛让众生知道未必要说话,佛度众生有“三轮加被”:教诫轮、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就是口业宣法;神通轮,就是身业,以神通道力加持,佛光照耀,让有缘众生起信,不需要通过语言交流。语言是凡夫的一种交流方式,佛菩萨不一定要这样。

又问:《往生礼赞》“深心释之文”(《圣教集》855页):“‘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这里的“及称名号”的“及”,为什么没有用“即”?
答:这里用的是“你及我”“我及他”的“及”,不是拿“本弘誓愿”和“称名号”来并列,而是拿“信”和“行”来并列。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弥陀本弘誓愿是什么?就是“称名号”。如果用“即”,当然也可以,意思就有些不一样。“即”就成为“信知本弘誓愿,即称名号”,这样“信”和“行”二者是一体的,同时也都不可少。

这里用“及”有两种意思:如果有人信知弥陀本弘誓愿,还来不及称名号,单项也是可以往生的;如果双项,信知本弘誓愿之后还有时间,寿命延长的话,接下来就称佛的名号,是表达这个意思。如果一定要用“即得”的“即”,信知本弘誓愿后就一定要称名号才能往生了。


又问:“本弘誓愿”通指四十八愿,还是特指第十八愿?
答:看不同的场合。这里是特指第十八愿。因为底下说“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本弘誓愿”是什么内容?怎么信知“本弘誓愿”?就是下面讲的“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这就是第十八愿的内容。

有时候也可以指四十八愿,比如说:“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这里的“弘誓”就是指四十八愿。不过,四十八愿的根本核心是指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所以,即使通指四十八愿,它的根本还是指向第十八愿,所以“偏标念佛最为亲”。

3.问:“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发愿已,正念入观,或临睡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但办专志,必如所愿”。网上有人说这是善导大师写的,是梦中见佛的发愿文,真实不虚吗?
答:这一段文并不是善导大师的原文,善导大师的原文是在《净土宗圣教集》的914页,也就是《往生礼赞》的后序当中的“临睡入观法”。

像这些上网查都很方便的,所以也未必一条条拿来问,去查一下就好了。

这段文的意思跟善导大师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作了些改写,我想还是看原文比较好,原文是说“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什么愿?就是下面这段话: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日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不识弥陀佛身相光明,愿佛慈悲,示现弟子身相,观音、势至、诸菩萨等,及彼世界清净庄严光明等相。”

这是发愿。底下说:
“道此语已,一心正念,即随意入观及睡。或有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有睡眠时得见,除不至心。此愿比来大有现验。”

善导大师说发了这样的愿,然后就正念入观。有许多人这样发愿之后,就有现实的感应、现实的见证。有的正在发愿的时候,就能够感应道交;有的是在睡眠入梦的时候见到好相。

那个时代的人根器猛利,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这样发愿就一定能见到那样的好相呢?也未必。当然,如果你在睡觉之前有这样发愿,那是很好的,晚上夜梦安详。对我们来说,只管念佛就好了,就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就是光明名号,所以每当念佛的时候,观音、势至、阿弥陀佛的光明身相就会加持、感染我们。如果你持之以恒的话,晚上也能见好相,这是“临睡入观法”。


4.问:《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十》的理解?
答:这一段文是印光大师对玉峰法师的一些批评意见,大致的意思就是玉峰法师提倡散心称念,印光大师对这个有意见,说定心称念是没办法,达不到,但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你现在就鼓励人家散心称念,这个不好。

关于这个内容我以前曾经答过(注:第160期第2问),大家可以找这个问答。这里我想说明一下。






补充内容 (2015-7-25 16:00):
称名,一般的人都会落在“定”或者“散”,比如说强调一定要如何地摄心念佛,这就是定善称名,一般人都是这样要求的。玉峰法师觉得这样太难了,所以他也不提倡这些,他说“你散心念佛就可以了”。印光大师就批评他说:“你太偏了,就是让人家散心念佛,能够定心不是更好吗?不能够定心也不妨随动而静啊。”

印光大师的批评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说,都偏向一边:或者是偏向于定善,或者偏向于散善;或者执于定心,或者执于散心。我们善导大师解释的称名没有这样的缺陷,善导大师解释的称名叫作“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是定善吗?不是。是散善吗?也不是。它是仰仗弥陀的本愿,既能摄受定善的根机,也能摄受散善的根机。所以有几句话大家可以记住:“本愿称名,非定非散,超定超散,摄定摄散”。什么叫“非定非散,超定超散,摄定摄散”?既不是定善也不是散善,既超越定善也超越散善,既摄受定善也摄受散善。也就是说,你是定善根机的,就按照定善来称名,仰投弥陀的本愿,你即使有定心,也可以仰投弥陀本愿去往生,你的定心也不增加弥陀救度的功德。如果你做不到定心,你散心称念,也是一心归命,仰投阿弥陀佛的本愿,也不减少你往生的功德。这就是“非定非散,超定超散,摄定摄散”。

玉峰法师的思想跟善导大师的是不是一样的?不是一回事。玉峰法师是站在众生的心是散心还是定心这方面来立论的,而善导大师完全不在这个层面上,他是站在弥陀本愿,超越定散,普摄定散。
发表于 2015-7-2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4: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