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可潜法师于成都文殊院12届禅修营作专题讲座
发布者:妙菲 来源:菩萨在线 时间:2015-07-22
导读:
成都文殊院文殊院第十二期禅修营已在万众期盼中拉开了序幕。2015年7月21日,由中国佛学院讲师可潜法师为在成都文殊院12届禅修营大家带来“善用其心,幸福人生”的精彩演讲。可潜法师旁征博引,结合信仰、生活与工作,论述了调服心境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中国佛学院可潜法师于成都文殊院12届禅修营作专题讲座 略有倦容 但仍专注听讲的营员们 营员们与法师轻松交流互动中 为了与营员近距离互动 可潜法师站在同学中间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 男营员们认真聆听 女营员提问法师问题
菩萨在线四川讯 成都文殊院文殊院第十二期禅修营已在万众期盼中拉开了序幕。2015年7月21日,由中国佛学院讲师可潜法师为在成都文殊院12届禅修营大家带来“善用其心,幸福人生”的精彩演讲。可潜法师旁征博引,结合信仰、生活与工作,论述了调服心境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上午9时,与平日迥异的作息时间,令现场少许营员显得有些没精打采,可潜法师针对这样的现象,犀利的指出:“这就是一种“心随境转”的状态。剖析人是暗示性的动物,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存在被动性、局限性。就好比感性的人,天气的变化也会左右他的心情,而在有些场合中,溜须拍马的人特别“吃得开”。并且鼓励大家反思“是否需要改进这种状态?如何改进?如何更进一层达到‘境随心转’的圆融状态”?
可潜法师的话得到小伙伴们的高度认同。随后可潜师父旁征博引,从儒释各家、中西文化的经典案例中为营员们开解密钥——充分觉察、次第调服“自心”,是则方为“善用其心”,始得“心想事成”。
《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可见自心的修持很重要。可潜法师进一步指出,对于自心修持的重视,并非佛教所特有的认知,各个民族、各个宗教、乃至各个哲学流派,都发出相似的声音。
近代儒家大师梁漱溟曾经讲到:“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可潜法师精辟点评说这段话其实是讲述修心的次第。
人的一生,创业、成家、乃至信仰需求,是逐步开展的一条道路。当然也有少数福报很好的人,则可直指修心。可潜法师更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闻名世界的墓碑铭,勉励大家,依循这个次第,个人的光芒才能得以成长,直至光耀世界。
一旦认识到自心修持的重要性:
首先,充分觉察自心,把握当下的起心动念。世间对于天堂地狱,有三个层面的认识:
其一,天堂在天堂所在之地,地狱在地狱所在之地;
其二,天堂地狱均在人间;
其三,天堂地狱均在心间。
可潜法师警醒大家:“当你行善时,便身处天堂;作恶时,便投身地狱。按佛教的理念,我们当下的心念,对应着六凡四圣十法界,成为圣贤,还是凡夫,关键在于“善用此心”。
讲到这里,可潜法师也为学佛的弟子们敲响警钟。“学佛不要消极厌世、旁落“法执”。佛法不是与工作、生活及家庭相对立相矛盾,而是与世间事务圆融如一。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是遍一切处而无任何阻碍的。当我们在真理的现象与本质中偏重于本质时,就容易忽略现象本身。而对世间事务的不够关切,则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更与佛陀慈悲化度的本意相违背。”可潜法师说。
可潜法师引《法华经》中要义“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来说明诸法就是实相。谈到将佛法和世间事务相圆融,法师对清代名儒王永彬推崇备至,后者在其传世佳作《围炉夜话》中有这样的点睛名言:
观朱霞悟其明丽, 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 观河海悟其浩瀚, 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 对黄花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 对芝兰得其幽芳, 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可潜法师在此更与营员们分享了对治“烦恼”的小妙招——坦然面对,善巧转换。并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屡试不第的失意秀才,行经一所寺院时,一位法师观其颓颜欲开导之,故令侍者取最好的茶,与之分享。第一次以温水冲泡之,茶叶浮于汤面,滋味聊聊,秀才费解,此茶好在哪里?待法师第二次以沸水冲泡,茶叶上下升腾,茶香盈室,秀才方悟法师良苦心意。如同沸水才能激发茶叶的馥郁香气一样,愈苦的磨砺才能成就更为绚丽多彩的人生。
话归正题,这个小故事具体到方法上,可潜法师从两方面来作了解答:“于“理”上,养成“精进”的习惯;于“事”上,日课就是最佳解决方案。建议大家从简便易行的读诵心经开始,每天15分钟。可别小看这15分钟哦,法师笑言,能365天每天坚持也相当不易。”
讲座临近结束,可潜法师体贴地与营员进行了“互动问答”,现场开解了一位营员的疑问“对于不断拔高标准的‘豪车’欲望如何面对?”法师为他讲述了佛陀悟道的故事。佛陀经过六年的苦行,偶听琴音而了悟中道。启示他对于欲望也应怀有“中道”观,适当的欲望,可成就事业,但不应为其所累。应当明了人的幸福快乐,从根本上取决于自心,而非外物。
对于另一位女营员的困惑“遇事易生烦恼,虽勉力压抑,但很难受。”可潜法师就“忍辱”作了慈悲的解读,忍辱不是“无可奈何”,而是“释怀”。以自身为例,讲到在庭院中所种红枣为香客所摘的事例,妙言遇事时多想想初衷,如同栽种植物为了怡情养性一样,“忍辱”则是为了“成就自身”。多用感恩的心看待事物,烦恼自会越来越少。
时间悄悄飞逝,营员们仍沉浸在可潜法师妙趣横生的演讲当中。在辅导员的提示声中,可潜法师结束了意犹未尽的演讲。可潜法师最后和蔼关切的祝愿全体营员,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善用其心”的方法,进而“心想事成”。
相关新闻:
成都文殊院12届禅修营话剧《济公办学》:向济公活佛学“神通”
成都文殊院举行第12届禅修营四美雅集活动
(文编:妙甜 责任编辑: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