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35|回复: 6

[善导思想传承] 【闻其名号】念佛人,人中上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闻其名号】念佛人,人中上上人2015-07-16 净宗法师 佛林净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观经》讲了观佛三昧,也讲了念佛三昧,到最后结束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独独赞叹念佛人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对此,善导大师分成五节来解释:

  一明专念弥陀佛名。

  解释“若念佛者”。“念佛”两个字,善导大师就解释为“专念弥陀佛名”。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解释“当知此人”。《观经》虽然讲了很多法门,到最后释迦牟尼佛独独赞叹能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

  解释“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善导大师总是说念佛要念念相续、念念不舍。

  “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 :能够信佛、求解脱、愿生净土、专修念佛,一生相续,直到命终,不怀疑,不改辙,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这样的人,个个都往生

  “更无物可以方之” :“方”就是比喻。只要平时老实念佛,相续念佛,世间再也找不到恰当的比喻来形容。

  “故引芬陀利为喻” :世间无物可喻,所以释迦牟尼佛引用芬陀利花来比喻、赞叹他。芬陀利花就是大白莲花,千叶白莲,非常殊胜,尊贵,稀有,微妙香洁。

  《涅槃经》赞叹释迦牟尼佛为“大芬陀利”,以“芬陀利”来赞叹佛。而释迦牟尼佛把这种尊贵的比喻和赞叹用在我们念佛人身上。

  善导大师接着说明: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

  下面善导大师继续赞叹念佛人,让我们听起来顿时感觉身价倍增。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这叫作“五种嘉誉”,用五种殊胜的赞誉来说明我们念佛人。

  念佛人是“人中好人”。好人、坏人的标准是什么?是念不念佛。若能念佛,即使原本是十恶五逆之人,也称为好人,因为必定往生,必定成佛。

  若不念佛,纵然五戒十善,也还称不上好人,因为仍是凡夫,不免轮回

  念佛人是“人中妙好人”。“好人”不足以形容,加一个“妙”字——“妙好人”,不是一般的好,“妙好”。世间之好是粗好,成佛之好才是妙好。

  “妙好人”还不足以形容,是“人中上上人”。我们虽然是下下根机,可是得“上上人”的赞叹。为什么称为“上上人”呢?

  因为决定能够出三界、生报土。上而又上,直至成佛,即是无上,经言“升道无穷极”。

  世间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学者、智者,他们如果不念佛,还在三界之中;虽然是一个愚痴者,但能够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为“人中上上人”,那就不是看他的外相、地位、财产、智慧。

  念佛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讲名利、财富,有钱、有权势、有名望的尊为上等人。

  念佛人把这一切都看破放下,视为敝屣,知道这些会让我们的心起染污,会把我们系缚在三界当中。

  念佛人的志向高远,是向往着西方净土去成佛,才能够称为“上上之人”。所以,不在世俗方面跟人比较。

  如果一个念佛的人还跟别人比吃、比喝、比穿、比钱财地位,这是心不入道,没有道心,没有超越世俗观念。

  甚至也不比谁读的经书多,谁有辩才、会讲经、会打坐、会入定,这些都不看,不要因为追求这些,结果把念佛都忘记了。就是各以我们的身份、体能、时间,一心向往净土,老实念佛就好。

  “人中稀有人” :念佛求生西方,稀有难得,殊胜可贵。而世人皆被五欲所迷,又被自己的骄慢心所欺。专求念佛往生的人,实在太稀少了。

  “人中最胜人” :没有比念佛人更超胜的了。

  四明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这是解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这一句。

  专念弥陀名号的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时常跟随在我们后面,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从不离开。虽然我们看不到,但是他们跟在我们后面影护,秘密地保护我们。

  “亦如亲友知识也” :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是我们的善知识、善亲友。

  有人说他佛堂里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往生的时候,是阿弥陀佛一佛来吗?观音、势至来不来呢?

  专供弥陀一佛,专拜弥陀一佛,临终的时候,观音、势至随同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我们念佛,蒙受阿弥陀佛光明摄护,观音、势至和阿弥陀佛一体不离。

  五明今生既蒙此益,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到彼长时闻法,历事供养,因圆果满,道场之座岂赊!

  这是解释“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今生”,不待来生。现生念佛的人,被释迦佛赞为“人中芬陀利华”;获五种嘉誉: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观音、势至二圣为友,如影随形保护;命终当即往生“诸佛之家”——极乐净土。

  “到彼长时闻法” :极乐世界其实是超越时间概念的,只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会六道轮回,大多数时间在三恶道里,闻法的机会非常少;一旦到达极乐净土,便能长时长劫、自在无碍、没有懈倦地闻一切妙法。

  “历事供养” :到十方净土一一供养诸佛菩萨。

  “因圆果满” :供养,闻法,这是示现菩萨因地的修行,菩萨的法式就是如此。《佛说无量寿经》里讲,杂行之人,疑惑佛智,在莲花胎里,五百岁不见诸佛,不能闻法,不能历事供养,不知菩萨法式。念佛之人,没有这些障碍。

  “道场之座岂赊” :因圆果满,自然成佛。菩提树下成佛,叫“坐道场”。

  这一段说明专修念佛现当二世的利益。





(摘自东方出版社《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净宗法师公众微信号:jingzong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弘愿寺公众微信号:hongyuansi18
佛林净寺公众微信号:folinjingsi


发表于 2015-7-1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2-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2-18 2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3-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放下酒色财气 ,不容易的 。
发表于 2020-4-9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经》: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一明专念弥陀佛名。


解释“若念佛者”。“念佛”两个字,善导大师就解释为“专念弥陀佛名”。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