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98|回复: 0

[实修交流] 修行的四个先决条件(虚云老和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修行的四个先决条件(虚云老和尚)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载于《参禅要旨》一文中,是虚云大师晚年在云居山的开示,一片婆心为修行人指点迷津,以免走错路。真是航海的指南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深信因果nbsp;nbsp;严持戒律nbsp;nbsp;坚固信心nbsp;nbsp;决定行门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nbsp;
----------------------------------------------------
文中师公为虚云老和尚
师公老和尚的开示

  灵源

  民国三十六年冬,禅七中,我上方丈请开示。师公问我:“你用什么工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的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着发生。正念放下时,妄念也无,清净自在。”师公说:“此清净自在,是懒惰懈怠,冷水泡石头,修上一千年,都是空过。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参究,看出念佛的究竟是谁,才能破参。你须精进的用功才是。”问:“闻说师公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无心入呢?”答:“有心入定,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问:“我要学师公入定,请师公传授。”答:“非看话头不可。”问:“如何叫话头呢?”答:“‘话’即是妄想,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妄想未起处,观照着,看如何是本来面目,名看话头。妄想已起之时,仍旧提起正念,则邪念自灭。若随着妄想转,打坐无益。若提起正念,正念不恳切,话头无力,妄念必起。故用功夫须勇猛精进,如丧考妣。古德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受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几句话,每次打七师公都要说的)若无妄想,亦无话头,空心静坐,冷水泡石头,坐到无量劫亦无益处。参禅不参则已,既决心参,就要勇猛精进。如一人与万人敌,直前毋退,放松不得。念佛亦是如此,持咒亦是如此,生死心切,一天紧似一天,功夫便有进步。”

-------------------------------------------------------------------------------------------------------------------------------------
虚云老和尚福建功德林佛七开示录

民国廿二年春季。闽省福建功德林居士。发起佛七时。至第三日。虚云老和尚。由鼓山涌泉寺下省公干。顺途到功德林慰问大众。刚好佛七止静默念。

大众一闻虚云老和尚驾到。大半离座迎接。叩头礼足。当时云老和尚大喝一声说。你们学佛好多年。今天对这样严肃佛七道场。给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门中。无论是禅是净。贵在六根门头用事。掉举与昏沈。都是失念的病源。你们记得吗。

弥陀经中说过。假如一天。二天。三天。甚至于七天。都一心不乱。那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在他的面前。接引往生。现在你们诸位能不能一心不乱。如果一心不乱。怎样会听到老僧到来。如果一心不定。念到阿弥陀佛现身到来。你也不认识。他是佛是魔。你还不认识。是定是乱。也弄不清楚。那前途危险。真是可怜。可怜。

大众给他教训一番。都不知道怎样是好。到佛七场中开静了。虚云老和尚就同大家入殿礼佛。向大家开示说。

你们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

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着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

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可叹。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这个佛七。经过虚云老和尚开示之后。所剩下的四天佛七功夫。的确是样样照做。其中有一位陈大莲居士。建瓯人。归依太虚法师。曾任福建省议会议员。在此期佛七的第六天念佛中。

看见地上显出黄金色。很是高兴。结七后特地上鼓山。再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生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它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
虚云老和尚复星洲卓义成居士--静坐虚云老和尚开示 

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申管见如下: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果能如斯,则更无余缘杂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弥勤弥专,转持转切,不分行住坐卧,岂觉动静闲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养。居士才觉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动念而执著之,宜其不能进步!

  (二)静坐宜取乎自然,身体有病,宜适当调养,不必勉强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卧也。

  (三)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悟道者,不可胜数。悟道仅为真正修道的开始,由修而证,则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专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见,为学佛人所不齿者。

  (四)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比较最为方便稳妥。居士受持《佛说阿弥陀经》,熟览《印光大师文钞》,若能依而行之,则净土现成,万修万去。

  (五)荤食造杀害生,大违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淫欲,身后业案如山,冤怨债报,宁有了日!静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荤食则增加无边生死,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智者可以自审矣!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当熟览谛受。

  (六)静坐如法,可使四大匀调,促进健康。

  (七)“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莫不殊途同归,惟当择其契理契机者而修持之。

  (八)云居山目前尚无传戒条件,云颓衰尤甚,恐不克举行矣!

  (九)中国佛教在宗教政策保护下,提高了地位,纯洁了组织,大有发展气象。

  (十)请照皈依证所示,随宜随分,遵行修持之。综观所问情形,以居士程度,最好熟览《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龙舒净土文》等,当可获得实际利益。常阅《云栖法汇》,可融会一切法门;再阅《净土十要》、《龙舒净土文》,使专门进步,万无一失矣!

  (《复星洲 卓义成 居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