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9|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七十一】------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24 10:38 编辑

我们人这个自性是什么样子呢?“自性如虚空”,好像虚空似的。那虚空里,你说有东西没有呢?虚空里头什么都有,但是你可看不见。这是虚空里边那个“有”,就是个“妙有”;虚空里头它不空,那就是个“真空”。因为真空不空,所以又叫妙有;妙有非有,又叫真空。这两个名称也是一个的,你把它详细一研究,甚至于一个也没有了。这都叫“头上安头”,起个名字来引人入胜,说:“喔,这是真空啊!这是妙有啊!这是实相啊!”这叫你有一种执着心。 若讲到真正法的本体,什么也没有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前边不是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若能把世间这一切的相离开了,这就是法。但是一般人都离不开这个相,所以也就得不到一切的法。说:“我能离相,我什么也不着住了!”什么也不着住了?你看刚才地震,你害怕不害怕?我相信有好几个人都很惊慌的,那就是没能离相。若离相了,“泰山崩前而不惊”,你就这座山在前边倒了,也不惊恐的。所以能转物的人,就遇着什么境界,也不惊恐;你若不惊恐,那什么境界也都没有了。 为什么有境界?为什么有魔障?为什么那魔能来扰乱你的定?就因为你摇动了!你这一摇动,他就趁虚而入。如果你不动呢?那任何的魔王对你也没有法子,他也没有一个什么咒可以念得你摇动了。说是:“那这个经上,阿难怎么还被摩登伽女的妈妈念咒把他迷去了呢?”那就因为他没有定。阿难若有真正的“楞严定”,佛就不需要说《楞严经》,也不需要说〈楞严咒〉了。你我现在也不要听《楞严经》,也不要学〈楞严咒〉了!所以这都是一种因缘。我们人若有定力,在任何的境界来了,都不会惊恐的。
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我现在教诲你阿难,你应当好好去观察观察!这个“善思惟”,并不是像阿难以前所说那种的思惟;一样的“思惟”两个字,但是不一样讲法。这个“思惟”,是要用他那种真心去观察,不是用分别识心来用事的。
无得疲怠:这个“疲”就是疲倦了,“怠”就是怠惰了;也就是你不要懒惰,不要懈怠!你不要因循了事,苟且塞责!这个地方你切记不要马马虎虎的!你不要马虎什么呢?你要特别注意,特别要知道这个是妙菩提路:这是一条妙觉的道路!这是成佛的一条道路,是楞严大定!
你有了楞严大定,就可以走到妙觉的果位上去!妙觉的果位,就是佛的果位。成佛叫妙觉;菩萨叫等觉,等于妙觉。 这个妙菩提路,就是由声闻乘,到菩萨乘,到佛乘“妙觉”这个位置。在这部《楞严经》上所讲的,中间经过五十五个位置(五十五个阶段),这后边都会讲的。
L2 剖妄出真(分三.二种颠倒)
M1述迷请示 M2佛慈许宣 M3分别开示
今M1
阿难白佛言:
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阿难白佛言:说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好像佛世尊您以前为我们声闻和缘觉辈──阿难和声闻、缘觉是同辈的,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您说过这个“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与这一切“和合的相”和“不能和合的相”。心犹未开:佛您虽然讲了,我们听了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开悟,也没有明白。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现在我更听到:这个“见”,又不是“见”。这种的学说、这种的道理,令我加多了一层迷闷,加多了一层糊涂,加多了一层不明白! 这个“重”字,读“崇”音,就是“重复”。重增,是“又加多一层”;以前有一层,现在变成两层了。说,这增加我多一重的迷闷哪!我越听越不明白,越听越不懂。好像有人听《楞严经》听到现在,说:“这是讲的什么啊?听了这么多天,越听越不明白!”也是这样子。
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弘慈”,就是大慈悲。我现在跪到佛的面前,愿佛发大慈悲,赐给我智慧的眼目,开示我们声闻、缘觉这二乘人,这种本体光明清净而有大智慧的心。“觉心明净”,这种开悟的心和这个清净的体。
作是语已:阿难这回是真着急了,所以说完了这话,你说怎么样啊?悲泪顶礼:就哭起来了,他把那个小孩子的态度,小孩子时候那种本领,又搬出来了,对着佛哭起来了,哭完了又叩头。就好像没有吃奶的孩子,见着妈妈了,就哭起来要奶吃。请这个法,也就等于要奶吃一样,所以他就哭泣顶礼。承受圣旨:他请释迦牟尼佛,来给他这个法乳,好解除他这种迷闷的饥饿!
M2佛慈许宣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阿难这一哭,把佛也哭出定了,就要给他解释“妙定”的这种道理。尔时世尊:当尔之时;就是在阿难饿得不得了,想要吃奶的时候;也就是阿难迷昧太深,想要明白的时候;也就是阿难在悲泪顶礼的时候。佛本来就有大慈大悲的心,阿难这一哭,把佛这个慈悲心又给冲动起来了,就快来给阿难说法。所以说,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佛大约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小弟弟特别爱护的,所以就怜愍他;这不单单为阿难,而且为在会的大众。 将欲敷演:“将”,将要;将要来敷演。“敷”,是那么一样一样的给他分别说出来。“演”,演说。演说什么呢?
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怎么叫“大陀罗尼”呢?就是大总持。“陀罗尼”是梵语,也就是咒,翻译到中文就叫“总持”。这个意思是什么呢?“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言其一切法都在这个咒里头包括着,无量的妙义也在这个咒里头生出来,这是一个解释法。又有一个解释法,这是我自己的解释法:总,是总持身口意这三业的清净;持,就是受持,就受持“戒、定、慧”这三无漏学要精勤;这也是总持。现在这个是大总持,大总持 就和那个小的不同;小的也是个小咒,但那个功效就没有这么大。 “诸三摩提”,这“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也就是现在翻译的人说的samadhi,这个我们人人都知道了,这是个“定”。“妙修行路”,要修行三摩地这个大总持这种法的妙修行路。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把这真正的法宣扬出来了!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现在佛先给阿难一个hint(提示),给一个预言,预先告诉他说,我要给你讲什么了。所以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你虽然记忆力特别强,你能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但是你这个记忆力只可以帮助你多闻这种的闻慧。闻慧,就是一听他就开智慧了。 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于寂静这种妙不可言的道理,这种微密观照的力量,你可是一点没能领会,一点都没有明白。啊,你明白得太少了!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你现在要特别注意听,我现在一条一条的、一样一样的,这么一层一层开示你。阿难哪!你不要哭了!你好好的,我告诉你,你不要悲哀了!
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也使令将来所有有漏的众生,得到菩提的觉果!“将来”,我们现在都包括在内了,我们现在都是当时的“将来”。“诸有漏者”,这“有漏”,就是没证得四果的人都叫“有漏”。这个“漏”就是种种的毛病。譬如欢喜喝酒,这就有酒漏;欢喜抽烟,就有烟漏;欢喜吃好东西,就有吃好东西的漏;欢喜穿好衣服,这有穿好衣服的漏。我说这个,或者你还不会明白;总而言之,你最好什么,那就是漏。说:“那我现在最好打坐,那这也是打坐漏了?”这又不同讲法,因为你这是往上走。我所说的“你最好的”,那是向下流的,往下边走的。你往下边走,你最欢喜什么,那么那就是“漏”! 那么得到什么程度才无漏呢?到四果阿罗汉才能没有漏。这个“漏”,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了才叫“漏”;你心里动动念,说“我以前有什么毛病,我本来改了,我现在还想要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又漏了!就这么厉害的,你只要一动念,就要往下漏了!你若不动念呢,那就往上升了。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还都谈不到“无漏”;证到四果阿罗汉,才叫“无漏”。 “获菩提果”,“获”,当“得”字讲;得到菩提的觉果了。怎么得着的?就是要无漏才能得着;你若有漏,就不要想得到这个菩提觉果。若不信,你试一试!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你已试了这么长的时间了!所以现在不要还迷迷糊糊的了,不要我说完了,还像没听见。或者想:大约法师不是说我呢,这么多人,大约是说旁人!我有小毛病也不要紧,这个我欢喜,这个小毛病暂时我还舍不得把它放下!
可是你不要自己混混自己!自己混混自己,就耽误成佛的。所以我们由无始劫以来,流浪生死,在这个娑婆世界生了死、死了生,这么流连忘返哪,这是很颠倒了!现在我们遇着佛法,应该赶快地发勇猛精进的心,发觉悟的心,不要再流连忘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