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9|回复: 0

[弘法探讨] 【大愿法师】什么是修养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u=3973701570,2792023623&fm=21&gp=0.jpg



第一个,什么是修养呢?最简单地说,修就是修身,养就是养心。所以说其实修养就四个字可以回答:修身养心。儒家的根本典籍《大学》上面就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至天子也好,下至普通老百姓也好,他最根本的工作是什么?修身为本,让整个身心灵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二个,我们能够进行修养的基础是什么呢?你要做一件事情,要看你有没有跟做好这件事情相匹配的能力或者资源。同样的,我们要进行人生修养,我们自己自身本身要有基础。
我们能够进行人生修养乃至于到达圣贤境界,那我们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的基础:儒家称为明德。你看儒家的《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德就是我们的天赋德能,我们生命的最本源,生命的最内核,儒家称之为明德。

明明德其实就是修养的过程,要显明这个本具的明德,这个就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佛家就称之为佛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称之为自性。

我们知道六祖惠能大师说《六祖坛经》开宗明义就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菩提自性”其实就是明德。儒家的孟子就把明德作为仁、义、礼、智的源头,通过自觉地反省来挖掘内心的宝藏,称之为四端。我们都知道孟子的著作里面,起码有两处是有提到四端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你看看,仁、义、礼、智是本身我们体内有这个基础。

我们看到人家有痛苦的时候,我们会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仁者爱人,就是仁的源头,它的起端。我们如果做了坏事觉得羞耻,觉得惭愧,“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心里面能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四端其实说明的就是明德。四端学说的提出,其实就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

因为我们生命本具明德,所以通过修养能够将明德显露出来,就能够成为贤人和圣人,成为君子,成为悟道见性的人。所以可见,明德是能够进行修养的基础。佛教里面你要修行、要解脱、要开悟,你的佛性、你的自性也是你修行的基础。所以其实儒释道在这个源头上都是一致的,不过所用的名词是不同。
——<禅与人生修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