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1|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微信答问第183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9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答问第183期(为何非一向专念的,往生也殊胜?有孩子只读《论语》,突然自己念佛往生了?要弘二门判,怎么会引起争论?)2015-06-19 [url=]净宗法师[/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音频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ddltc



问:善导大师说“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师父曾经说,修诸行回向往生者,不容易具足三心;一向专念弥陀佛名者,容易具足三心。以前看过一本《善女人往生传》,很多都不是一向专念的,往生得非常殊胜,她们是如何三心具足的?
答:她们不是一向专念,往生得也很殊胜,在难以具足三心的情况下,她们都具足三心往生了,那我一向专念,更容易具足三心往生。应该这么看。

你提这个问题,是想改变一向专称去行她们的杂行杂修吗?《善女人往生传》里的人已经往生了,你杂行杂修是不是能保证自己三心具足呢?这说明看书的时候目标、方向不是很明确。

她们是如何三心具足的?不是一向专念的人比较难三心具足,但不代表一定不能三心具足。她们有她们的因缘。

另外,很多往生传记和写传记的人有关系。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专修念佛的人来询问、记录,里面专修念佛、仰靠佛力的信息会比较多;如果记录的人本身不懂得这方面的教理,他或许只能看到修世善,甚至可能把一个专修念佛的人记载成一个杂行杂修的人。

当然,历史的问题,我们难以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是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也不必去过多地探究它,应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


又问:还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不懂念佛,平时读《论语》,某天突然自己念佛往生了,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过去的宿善,过去世他在念佛法中有熏习。

这种情况是有的,也不是一例两例。我曾经听说有一位莲友,他的父亲从来不念佛,突然临终前几天叫他的儿子(这位莲友的哥哥)回家,说:“把念佛机打开,我要听。”他们都觉得莫名其妙。他父亲就是听了念佛机,很庄严、安详自在地往生了。

为什么这样?用一句话简单回答,就是他的善根成熟了。他就愿意念佛,想到念佛,不要别人教的,这是过去的善根在今生发露,因缘到了就成熟了。

我们看往生案例,看所有这些故事,都要以我们所学到的佛法教理来衡量,这样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

又问:师父在《观经教眼》中对要弘二门判分析得非常透彻,怎么还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论?
答:《观经教眼》这篇文章以及讲解的碟片,是因为有人对于要弘二门分判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是说写了这篇文章引起那么多的争论,而是有人先不了解,有了争论,我才写这篇文章来回答的。回答完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没有争论了呢?或许还会存在,不过看来是平息了一些。

即使有不同的认识,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经祖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现象。而且,众生由于根机不同,互相之间的法义交流能那么成功吗?不太容易,往往都是各说各的话。

比如,理解善导大师思想的人,听我这样讲,觉得分析得非常透彻;不理解的人,他看不进去,就觉得讲的没有道理,因为凡夫都有执著的见解。当然,到底哪一种是了义、哪一种是不了义,还要靠大家以智慧来分辨。

对佛法的争论,其实就像吃饭一样,喜欢辣的人就说辣椒特别好吃,不喜欢辣的人就说辣椒特别难吃。善导大师说,各选有缘之法。哪一个法跟你有缘,哪一种味道适合你,就选择哪个,不必互相争吵。只要有经典依据,有祖师依据,各修各的有缘之法就可以了,不能说别人一定要听我们的。



发表于 2015-6-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