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谛闲大师答问
续-《谛闲大师答问》
摘自《谛闲大师答问》
八答。七诸祖。俱无实法与人。所谓先圣后贤。其揆一也。子何以被一个无字困煞。众生苦之。只苦在妄认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是以无始至今。轮回不休。其病根只在错认身心。佛祖出世。为破此执。所以说无。子反被其所困。生死何由可了。
九答。若论释种本领。毋须要佛神通救度。且琉璃王。亦不敢轻视。因释种受佛教化。又坚持五戒。宁有戒死。不有戒生。守戒生天。犯戒堕狱故也。人但知释种受灭。而不知往昔由网鱼因缘。遭此恶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报应。虽大圣人。亦所不免也。
十答。目连尊者。神通第一。况早证阿罗果其生死了也。且末后一关。何须佛告。但以示此一报以警后世之众生耳。所谓公修公得。自作自受。亦多劫因果之不忘耳。
十一答。十方佛经皆说众生之心。经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苟能悟得此心。则一切法自能了了。生净土后。不言自喻。永明大师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十二答。本年往生净土者。三月间天津陈性亮之妻。六月六日上海会稽道尹黄涵之之妻。俱有确证。
十三答。科学知见。非真不足取信。子既信佛。当具正知正见。但不谈彼短不说己长可也。
十四答。须知生界无减。佛界无增。先贤发愿。应当如此广大。若不发如此大愿。无以建立大行。以愿为行之导师故也。各发大愿。各修大行。各结众生缘。各尽众生界。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者。类此可知。
答慕西和尚函问拜大悲忏用十乘观法
慕西上人慧照。汝是行道之人。写信与我。用白话。须知白话。是一种不恭敬法。我甚不赞成。我自六月十一日感冒以来。至今未曾复原。毫无精神。各方信札。俱未答复。因汝系道人。勉答如下。
(一)「观不思议境」上自三尊。下至五供。无一不是因缘所生之法。当体即空即假即中。双遮双照。遮照同时。可思可议乎。
(二)「真正发菩提心」汝既了解所观之境是不可思议。能观之心。当然亦然。从此为菩提道果而礼忏。名为真。或为众生。以度生无力。先求往生。乘愿再来而礼忏。名为正。如此发心。即与第二名目相应矣。
(三)「善巧安心止观」既发心已。当礼忏时。摄心在观。令诸妄想不起。即是止。设有余念起时。不须按捺。亦不生厌。观境分明。即是观。不昏不散。即是善巧安心也。
(四)「破法?」虽以止观安心。心仍未安。未得即证寂照本体。必于所观之境。犹存意解。未知当下。即空即假即中。先须泯绝心念不起妄解。即以一心三观。破三惑?。惑体本空。智性本有。如灯照室明到暗灭矣。
(五)「识通塞」三观是通。三惑是塞。念与观相应。须认真护之。否则当处发生。当下即灭。不留一弹指顷。由此识通塞。即塞成通矣。
(六)「道品调适」若于前观仍未即塞成通。应观现前一念。具足三千。即是圆念处。一念处。即一切念处。正勤策发。缘如意定。令生五根。而成五力。调停七觉。入八正道。开三脱门。而入秘藏。
(七)「对治助开」若于前观。观慧力弱。盖障偏起。不能入位。必有无始事障未除。应当审详。何障偏起。数数发生。须以事观而对治之。理观为主。事观为助。正助合行。不惜身命。?苦辛勤。朝斯夕斯。誓当?证。不证不休。
(八)「知位次」言次位。指六即也。名字不滥观行。观行不滥相似。后位亦然。不多赘。
(九)「能安忍」观行至此。必有强软魔事。设或发生。非忍不可。无论逆顺。不瞋不喜。正观现前。不动不退。由观行策进相似。故须能安忍也。
(十)「离法爱」既?相似。六根清净。获顺道法。易生法爱。此人以寂照之功。不得片时舍离。始能无病。否则。必起中道法爱。故此一位。名顶堕也。不可不离。
答日本国法华宗行胜长问
贵国法华宗祖师。最澄道邃二法师。皆从我天台宗闻法得悟。回国开宗。为贵国之鼻祖。是本宗之第十世孙也。我们称他为第十传祖师。是荆溪九祖之门人耳。以本宗所宗者。是妙法莲华经。此经我智圣祖。亲证境界。所以寂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获旋陀罗尼。然后说摩诃止观。乃有一心三观之道。贯于古今。至今盛弘于世。请你们到宁波我观宗本寺。现今弘法社中。主讲宝静法师。大讲特讲。即是摩诃止观。阐扬一心三观之妙旨也。盖一心三观是能观。一境三谛是所观。境妙观妙。故称为妙观。所以我本寺。即以妙观为宗。乃命名曰观宗讲寺也。夫根机下劣。当下不能领受。应当以方便之法以引导之。故曰此法非思量分别之能解。唯上根利智者。始能授受耳。当此末法时代。我国学人。乐闻大法。乐修妙观。何言不得利益耶。设使钝根学人。不能领悟。可以令彼下一乘圆种。则得世界为人两种悉檀之利益。不得言于众生无益。便舍而不度也。法华五重玄义。是释法华经题。何尝谈到一心三观呢。此问者未甚明了故也。至于如来神力品。是本门之付嘱流通。凡是流通妙法。理合宣扬大法。并非单唱经题为得也。贵国以法华立宗。理应要唱南无妙法莲华经。我国天台。智者大师开宗教主。宗主所宗释者。以三大部释法华。又有梵网戒疏。以弘戒。以十疑论而弘净土。是以为本宗之子孙者。戒教净三宗并弘不悖。所谓假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此正助双修。事理并进之妙行也。而况净土持名念佛妙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澈底悲心。无问自说。我辈理应上体佛心。下度含识。所以每逢升座讲经。先诵弥陀经一卷。讲后须念弥陀佛万德洪名回向。所作功德。乃有攸归。不令散失之意也。答第一问竟。我国正殿所奉祀者之三尊。中释迦。左药师。右弥陀。并非西方之教主。幸勿误会。所以供上三尊者。以表供十方诸佛也。此举一即三。三即一切之意。答第二问竟。大德既知法华经。乃开权显实之经也。权开已。无权非实。实外无权。即权即实。权实不二之理。应须知也。不比在无量义经已前。既权未开。实未显。
权是权。实是实。权在实外。实在权外。权实不融。乃有种种分别。既到法华高会。
前十四品。开权显实。废权立实。后十四品。开?显本。譬如百川。同归一海。融成一味。无权而不归于一实也。所以大小乘经。经法华高会后。同成一味妙法也。譬如
游瞻卜园。但嗅瞻卜之香。不嗅余香也。复何疑哉。答第三问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