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你一天到晚给旁人数钱,你自己一点都没有;你若不修行,也就和给其他人数钱是一样的。 我讲经讲到这个地方,就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想要问,但是又不敢问;为什么?他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来问。什么问题呢?他就想:“哦!这个世界就一个世界,怎么会有小千世界?又有中千世界?又有个大千世界?我现在在这儿,就看见这一个世界、这么多星球;我没有看见其他多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这个世界的须弥山,我都没有找着呢!怎么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他想问这个问题。我现在不答覆这个问题,我先讲另外一件事情。 有这么一个乡下佬,就只知道自己乡下那个世界;每一天所看见的,不是三叔,就是二大爷,再不就是他那姑姑、妈妈、婆婆的。他就以为只有这么一些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他没到过其他的乡村。以后,他不知道为什么离开这个乡村,走走走,就看见另外一个乡村、或者城市。他一看,哦!这个城市怎么这么大呢?比我那个乡下还大呢!以前他没见过,他不相信有另外一个乡村、另外一个城市;现在他看见了,知道了。 他由这儿,又把整个国家的乡村、城市都走遍了,知道有这么多地方,但他还不知道另有其他的国家。好像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譬如法国人,他就知道法国的领土是这么多;等他到了德国、英国,走了很多国家:“哦!怎么还有另外的国家?”他没到的时候,他就认为没有;他到了之后,就知道有另外的国家。 这些世界也是这样子;你还没去,你不知道有这么多。等将来到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不告诉你,说是有另外的世界,你也知道有了;现在告诉你,你没看见,你不会相信的。所以这问题,你先不用提出来问,还是在你自己脑里保留着;等你将来到了其他世界,那时候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昨天讲的经文,本来我想马马虎虎的讲过去就算了;但是你们这些个听经的人,就有人很多事,就来问。以后有人要提问题,应该在第二天;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来问,不要连一天晚间都等不了了。这太着急了!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你现在太紧,这是太过;你太松,又是不及。在这一品的经文,这有授记──给法身来授记,又有流通;昨天所讲的经文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二地”都在这里边包含着。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这就是说的“十住”。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这就是“十行”;证得十行的果位,才能得到乐说辩才。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这就是讲的“十回向”;证得十回向的果位,才能得到这种“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得到旋陀罗尼门。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这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得到这三不退;这就是证得初地的果位,才能得到这种的转不退法轮。 “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这就是证得二地了。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地方,一开始,就是从二地上来,由二地、三地,证得四地;圆证四地,这是圆教了!证得到圆教四地上,就经文上说的“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增道损生”。增道,就是增一分这个中道;这个“增明中道”,就是增加明白了中道。损生,损什么生呢?就减损一次的变易生死。在证得二地以后的果位──就不是在二地以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初地;这都是增道损生的,有这种的功能:增明中道的这种智慧,损变易生死的这个生死。证得二地,没有分段生死了,只有变易生死;这个变易生死,由二地那儿开始。等证到四地果位,这要“圆证四地”,不是通教、别教那个四地。“十地”,在通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在别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在圆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都不同的。 现在这是证圆教的四地,到这时候,剩了这无明。本来有见惑、思惑;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最后是十二品微细的无明惑。到四地,把这无明惑还剩了最后那八品微细微细的无明;这微细的无明,断一分的无明,就多证一地,断一分无明,就多证一地──这是“损生”,损“变易生死”这个“生”,不是“分段生死”的“生”;所以断一品的无明,就往前进一地。由四地这儿,断了八品的无明,证得妙觉的果位,所以说“八生”;而那个“四生”,就是从八地那儿开始算起。中间五地、六地、七地,经上没有讲它;因为到第八地,八地菩萨和七地菩萨这种的程度,又不同了! 证得八地的果位的人,假如他发菩萨心愿意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再来入胎,他是穿着衣服来的。怎么叫“穿衣服”呢?就好像虚老,他一生出来是一个肉弹,这就是叫“穿着衣服来”的。但是这种八地的菩萨到这个世界来,就很少再入这个轮回;所谓“菩萨有隔阴之迷,罗汉有住胎之昏。”就是八地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来,经过这种胎藏,他也会迷了,所以要再修;因为这个,所以虚老到五十六岁才正式开悟;这开悟,是返本还原了,知道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在昨天所说这个数目,虽然说是证得四地;但是从二地那儿开始,证得到四地的果位,这叫“圆证四地”;还有,最后那八品的微细无明要断尽了,才能成佛,这八品的无明很微细的。 **F3 瑞表圆益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在我们人听经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用你自己的智慧来研究这个问题;不应该一边讲、一边笑,一边笑、又一边讲,好像那些没有什么知识的人,乱哄哄的,就乱讲乱说了。必须要有一种定力,你有定力,然后才会生出慧力;你生出慧力,不明白的,也会明白了。你如果不用定力,也就没有慧力;没有慧力,你不明白的,始终也不会明白。所以我们为法,必须要郑重其事,时时刻刻都好像佛在我们前、后、左、右和上边;所谓“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你自然就不会放逸,不会乱哄哄的那样子。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在佛说这一切菩萨、阿罗汉、众生得大法利的时候,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在虚空中好像下雨似的,散下这小白华──又叫适意华;又下大白华。 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用这宝华来供养无量百千万亿宝树王(菩提树)下,每一个师子座上的诸佛。这些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又散于坐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这位灭度已久的多宝如来身上。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散到这从地涌出这一些个的大菩萨,及四部众。四部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用这小白华和大白华来普同供养。这一段是“雨华瑞”,雨大白华、小白华这种的祥瑞。 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这一段文是“雨香瑞”。细末,就是把栴檀香研成末粉;好像我们烧的檀香,先放那个香粉,这就是细末。沉水,又叫沉香;本来木头放到水里,它是漂浮起来的,但是这种沉香木放到水里,它沉到水底下去,这叫沉水香。又雨下以上的这种香。 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这一段文是“天鼓瑞”。在虚空中,天鼓自己就响了。天上有一种鼓,在佛有法会的时候,就有天鼓鸣。这天鼓不是像我们人间的鼓,要用人来敲一敲、打一打才响;这天鼓自己就会响。天鼓所发出来这种的声音,妙声又传播得很深远,是很细的,不是像我们人间那种很粗的声音。 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这一段文是“天衣璎珞瑞”。又雨下一千多种的天衣──天上人所穿的衣服,垂着一切的璎珞,有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有这四种的璎珞。这如意珠,表示是总持。 遍于九方:在《华严经》上,就讲“遍于十方”,这儿是讲“遍于九方”;你们各位说来听一听,这个“九方”是哪九方?这花下到哪一方去?雨华、又雨香、雨璎珞,这是雨到上方去?还是往下,这是除去上方!因为那个“下”,是往下方雨下,不是往上方雨下,所以这是除“上方”。由上方往下,雨下满了九方;这九方,表示除了佛法界而外的九法界。 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这一段文是“供养瑞”。以这个众宝的香炉,烧起最名贵、最有价值的香。这无价的香是什么香呢?这个香,你多少钱也买不着的。怎么样呢?这是心香;烧起来我们每个人的心香。这无价宝炉,也就是你这个心;在这个心里,烧上无价的香。 自然周至,供养大会:自然,是不加造作的意思,也不用你想,也不用你怎么样叫它这样子;不用的,它自然的就会这样子。周至,为什么说“心香”呢?因为你这一念是周遍法界的,所以说“自然周至”。你烧上你这个心香,能熏恶成善──把你恶的这种习气都熏出去了,就变成善了;所以由这个善、由这一种诚心来供养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