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J3 拣身子不知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假设满世间的人,都像舍利弗那么大的智慧,穷尽他的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揣测,就是测量;测量佛这种不可思议微妙的妙法,还是无法测量佛的智慧。
**J4 拣大弟子不知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佛具足圆满了权、实二智。权智,是随机说法,方便度生;实智,是讲实相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说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正使,是就当说。满十方,满十方世界。前边仅仅就说满世间,就一个世界;现在是十方的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国土。假如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像舍利弗尊者那么样聪明、有智慧;可是大智舍利弗虽然有智慧,只是权智,而不是佛的实智。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和其他所有佛的弟子,也充满了十方世界这么多的地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舍利弗和其余诸弟子,穷尽他们的思想,大家共同来揣测,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真实的智慧。这是讲小乘的声闻。
**J5 拣辟支佛不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是中乘,他的智慧,比较声闻的智慧来得高超一点。无漏最后身:已经得到漏尽通,证了辟支佛果之后,就再也不受报身了,所以这是最后的一个报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辟支佛虽然是中乘,他们也满十方的世界,这个数目就好像竹子种成林那么样多。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这么多的辟支佛共同都一心,在无量无量这么多的大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他们想要推求、思想,来明白佛的实智,不要说全知道,连那么很少很少的一少分,也不会知道的。
**J6 拣发心菩萨不知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初发心的菩萨,已经都供养过无数诸佛了。了达诸义趣:他们对于佛法的道理,都通达无碍,一切义理宗趣都明白。又能善说法:他们不单通达诸法的义趣,而且又善于说法,辩才无碍。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这些初发意的菩萨,就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多,他们也充遍了十方世界的刹土。
一心以妙智:大家都共一其心,以这种不可思议微妙的智慧,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在经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劫,共同来思量,也还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J7 拣不退菩萨不知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不退诸菩萨:前边说的是新发意菩萨,和声闻、缘觉。已经发菩萨心,还没有真正的定力,这叫新发意菩萨,也就是初发心菩萨;有的时候,新发意菩萨会退失菩提心的。声闻,也有决定的声闻,决定自己在声闻的果位上;也有退大的声闻,就是已经发菩萨心,又退回到声闻的果位上。不退诸菩萨,就再不退转于二乘上;他修行大乘的法门,不会再退回到声闻、缘觉二乘。不退,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他这菩萨的果位,在大乘上不退回二乘了;行不退,他修行只有精进,而没有懈怠,向前去勇猛精进;念不退,他不但位和修行不退,他连退堕到二乘的念头都不生。
这些不退位的菩萨,其数如恒沙:数量有恒河沙数这么多。一心共思求:他们要是专一其心,共同来研究佛法、研究佛真实的智慧,亦复不能知:这些不退位的菩萨,虽然是不退了,但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只是一种权智;所以佛这真实的智慧,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I3 追颂绝言境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又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无漏不思议:诸法实相、真实的智慧、无漏这种的神通,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甚深微妙法:这个法,既无上而又甚深;既微且妙,非常的微细、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种妙的法,我今已具得: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完全都得到了,具足而无欠无余了。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唯我(释迦牟尼佛)能知道这种实相、实智的妙法,十方所称的佛也知道。所以前边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也就是这个意思。
**F2 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分二
G1 明诸佛显实 G2 明释迦开三
今G1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舍利弗当知: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舍利弗!你应该知道!诸佛语无异:诸佛所说的话,都是异口同音说真实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所谓“诸佛道同”,十方诸佛是佛佛道同的,佛所说的法,也都是一样的法。佛的真实智慧,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与佛之间能明白这种法。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对佛所说出来的法,你应该生出一种大信。大信,就是没有疑惑心,只有信心,这个信力非常之大。为什么要生信力?因为佛法犹如大海一样,所谓“唯信可入”,只有一个“信”字,才能走到佛的法里边来。你若没有信力,就无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信”字,是道的一个根源、功德的母亲,你有信心,才能长养这善根;你若没有信心,善根是不能增长的。所以“信”是最要紧的;你听经也必须要信,你若不信就等于没有听一样。佛所说的法,我们也应该要信;若不信佛所说的法,也就等于没有闻佛法一样。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释迦牟尼佛说,我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说三藏教,这是半字教;半字教是小乘,教化声闻的众生。可是我说法说到最后的时候,我应该和盘托出,把所有真实的佛法完全说出来,来教化实智的菩萨;不像以前说方便法,现在说真实的了。以前说:“你有一点小毛病,还可以的,慢慢去!不要紧的!”现在,要真真实实修行,所以我就要你一点毛病也不可以有了!你要老老实实去用功修行,要发大乘菩萨心,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样子拖延时日了!
什么叫拖延?今天等到明天再修行,明天没有修行,又等到后天再修行。好像阿难尊者,他以为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堂兄成佛了,我不必修行,他可以给我三昧、给我神通;这是一种错误思想!修道是“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你自己的生死,一定要自己用功去修行,旁人没有法子可以帮助你。他若说能帮助你,这也是方便法,令你自己再发心修行;你自己若不修行,也就好像旁人吃饭,你不能饱一样。所以必须要躬行实践,自己脚扎实地──把脚扎到实地上,一步一步的向前去行去,这才可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G2 明释迦开三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告诸声闻众:以前我说四谛的法门,告诉一切声闻的众生,及求缘觉乘:又说十二因缘法,来教化为求缘觉乘辟支佛果的这一类众生。
我令脱苦缚:佛的这种慈悲心,就是想使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为无常迅速,你如果不修行,只是慢慢的、或者等一等;无常鬼是不讲人情的,等到他若来请你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他是一点人情都没有的。你就是用钱来收买这个无常鬼,叫他延缓一个时期,让你多活几年,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无常鬼他不收贿赂。不像我们人间的贪官污吏,见到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所谓钱可通神,你若一有钱,办不到的事情也办到了!你犯法,拿钱来,法也不犯了!可是无常鬼就没有这种贪心,他不贪钱的。
逮得涅槃者:逮,就是“到”,已到涅槃的果位上。
这一类的众生,佛以方便力:佛都是用方便法门,说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去教化众生。示以三乘教:佛“为一开三”,为唯一佛乘,而开出来三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最终的目的,就是佛乘;所以佛到最后的时候,说我现在要说佛乘这种实智的法门。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一般众生,无论在任何地方,他就着到任何地方;在哪一个位置上,就着住到哪一个位置。不要说旁的,做父亲的,就执着“我是父亲”,对儿子就“你是我的儿子!”有一种执着心。做哥哥的,就要来支配这个小弟弟,“我是哥哥,你是弟弟,你应该听我招呼的!”也就因为有一种执着。做丈夫的,就摆起来一个丈夫架子;做太太的,又想摆起来一个太太的架子。甚至于做和尚,就摆起来一个和尚的架子;做沙弥,就摆起一个沙弥的架子,“你看我,我现在是出家了!你们还不是出家的!”这都是一种执着。有学问的人,就执着到学问上了,“我是个教授,你们这些都是学生,我应该来做你们的师表。”也有所执着。做学生的,有学生的执着,“我是学生,我不知道什么没有问题的;你做先生的,我问你的问题,你就应该答覆。”可是在美国大学里,学生问的问题,教授答覆不出来,也就算了,也不犯什么法。
总而言之,做什么,都有什么的执着;在地狱里的,有地狱的执着;在畜生里边,有畜生的执着;在人里边,也有人的执着;在饿鬼里边,有饿鬼的执着;所以才说“处处着”,就是无论你在哪一个岗位、地位上,就有所执着了。一个家庭里边,兄、弟、父、母、祖这五伦,各有各的执着。在国家政府里边,“我是省长,我就要管你这个县长,你县长就要听我招呼;你不听我的招呼,我就给你一个颜色,给你过不去,给你一点的麻烦、烦恼!”所以这都是执着。
佛所说的法,就是为破众生的执着;你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了了、没有了!为什么有佛法?就因为你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佛法。佛法就是给执着人预备的;众生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就没有用了!所以这样说起来,还是众生多一点执着好,佛法才有一点用处;不然,佛法也就要退休了!
引之令得出:引导这一切众生,令出离这个执着的地方,不要执着了;我们不要执着,就大家都清醒、大家都快乐!清醒,就是快乐。
**E2 腾疑致请 分二
F1 经家叙疑 F2 当机请决
今F1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尔时,就是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后。这一段文,是在结集经藏的时候,经加添上去的,这是阿难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有很多很多的声闻。他们是修四谛法,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就得到漏尽通了,就是无漏了。无漏,就是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有漏,就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你装水,它就漏了。言其我们人的身体,也有很多的漏,所以叫诸漏。现在漏尽了,就得到漏尽通。阿罗汉是梵语,翻译为应供,又叫无生、杀贼,有这三种的意思。
这个时候,在阿罗汉里边,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语,翻译为解本际,又译为最初解。因为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首先到鹿野苑度憍陈如;憍陈如的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后,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这五比丘。阿若憍陈如是最初证得罗汉果的,所以叫最初解;又因为他证了罗汉果,明白他本来的根性,所以又叫解本际。等千二百人:阿若憍陈如等有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和另外有一班发心求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比丘,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的意思;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众,也有这三种意思。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这是亲近三宝的在家居士。每个人都有这种的念──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现在释迦牟尼佛世尊,什么缘故这么说了又说,殷殷勤勤的,作这样的说话?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一般来讲,殷勤就是不懒惰;现在佛说经典不懒惰,所以说了一次、又想说一次,赞叹了一次、又赞叹。在前边用长行来赞叹,接着又用重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因为恐怕人不注意,所以将所说的大道理,说得郑重其事的,不是马马虎虎,是很重要的,来向大家称赞这个方便;称是称扬,叹是赞叹。就是说,这个方便的法门是最妙了!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释迦牟尼佛所得的这种法,没有人可以知道它有多深,所以甚深;没有人能明白,所以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释迦牟尼佛想说这个法,佛的意思和宗趣,也不容易明白。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佛以前所说的这种第一等解脱的教义,我们声闻乘的人,也完全得着这种解脱义的道理。我们依照这种解脱义的法去修行,到于涅槃:已经都得到涅槃的妙果、乐果了!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可是现在佛又说,以前所说的不究竟、不彻底,以前所说的都是权法、不是实法,以前所说的是权智、而不是实智;这样一讲,把我们也都讲糊涂了!不知道究竟的义理是什么?现在我们已经都生出一种怀疑了!佛以前说的法,都是说错了吗?现在所说的,才是对的吗?就算错了,我们也都得到好处──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证果了;那么这证的果,大概也都是假的啰?所以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F2 当机请决 分五
G1 初请 G2 二止 G3 二请 G4 三止 G5 三请 G1 分二
H1 长行 H2 重颂 H1 分二
I1 陈疑 I2 陈请
今I1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在声闻众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舍利弗尊者;所以当四众弟子都生出来一种怀疑心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知道所有在会的四众弟子,心里都生出一种疑惑,都糊涂了。自亦未了:在声闻众里,他的智慧是第一;但是,虽然他这么聪明、有智慧,可是佛显现的这种境界,他也不明白。而白佛言:所以舍利弗就向佛请问。
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世尊!现在您什么缘故,这样子殷勤,又称扬赞叹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第一方便的法门,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么样的深、这样的微妙,又这么样难解的实智妙法?
**I2 陈请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我自昔来:我舍利弗跟着释迦牟尼佛,已经有四十多年。因为《法华经》讲了八年,《涅槃经》讲一天一宿。当时印度是用贝叶写经,贝叶是一种树的叶子,好像纸;就写这一部《法华经》的树叶子,把它连接起来,可以排到八里路那么远!所以我们知道,舍利弗尊者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佛法,已经四十多年。你看,在佛住世的时候,一切弟子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有的也生怀疑,有的就真正的相信,但是都愿意学佛法、听佛讲经、跟着佛修行,没有离开佛的;所以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就是常随众,常随着释迦牟尼佛的法会。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最低限度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来听;弟子就是不明白佛所讲的道理,也要来听、来研究佛法。
由这个“昔”字,就知道舍利弗尊者是常跟着释迦牟尼佛,时刻都不离的,天天都听佛法、研究佛法。未曾从佛闻如是说:我从没有听闻佛以前说法,说得这么重要的,赞叹又赞叹,称扬了又称扬,这样殷勤来说法。
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赞叹不要紧,今者,四众咸皆有疑:现在,四众弟子都生出一种疑惑的心了;何去何从,都不知道,就无所适从,不知道依照哪个法门修了。惟愿世尊:所以我们现在请问世尊。敷演斯事:敷,就是分布;敷布而演说这种的事情。就是详细来分析演说,把我们四众所怀疑的心给解除,不要令我们都好像走到叉路上,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现在世尊什么缘故,称扬赞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呢?什么缘故?我们大家现在都不明白?所以请佛慈悲来指示,我们伏受圣旨。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H2 重颂 分五
I1 颂疑二智  I2 颂三乘四众疑  I3 颂自疑  I4 颂佛子疑  I5 总明同疑致请
今I1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舍利弗又想把这个意思,再往明白详细说一说,而以偈言来请问释迦世尊。
慧日大圣尊:慧,就是有智慧;日,就是太阳。言其佛在这个世界上,他的智慧就像太阳的光似的。佛为天中的天、圣中的圣,所以是大圣尊。在佛没出世以前,这个世界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的世界,犹如没有太阳一样。我们一般的人,都处于夜里边;夜里边,就是一种黑暗的境界。佛出世之后,就好像太阳高悬在空中,把一切的黑暗都给照破了!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佛没有出世,世界上没有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人明白真理;真理本来是不来也不去的,不过没有人来指示。一般人一定都沉迷太久了!在什么里边沉迷?就在五欲中里。
五种的欲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这叫五尘,又叫五欲。
(一)色尘:人人对色尘上看不破,就着住到色尘上;凡是有形相的,都叫“色”。有形相的里边,又要选择好的,不好的,就不欢喜;选择美色,因为美色是最好的,所以一般人就沉醉在色尘上。
(二)声尘:人欢喜听音乐、欢喜听唱歌;或者欢喜听小鸟叫唤,或者欢喜听某个人说话的美妙声音,这都是沉醉到声尘里边了。
(三)香尘:这也是人的一种欲望,随便个东西,吃了,觉得没有那个东西香。这种饮食吃久了,就想换另一种饮食;这吃过之后,时间久了,就生出一种厌烦,又想换另外一种来吃。总而言之,在香尘里边,也是沉醉不醒,好像喝醉酒一样。
(四)味尘:就是味道。今天想吃鱼,明天想吃鸡,后天又想吃鸭;吃了牛肉,又觉得没有羊肉那么好吃。越吃不着的东西,他越认为这个东西好吃;吃过的东西,就生一种厌烦,这都是由贪欲生出来的。有这种食欲,也就沉醉在味尘里边了。就好像走到烂泥巴里,又有泥、又有水,把腿陷住,往上拔出这个腿,那个腿又陷住了;那个腿拔出,这个腿又陷住了,总也走不出来这个烂泥的地方。
(五)触尘:触,是接触;欢喜接触种种华丽的触。穿衣服也愿意穿丝的、缎的,它对皮肤有一种保护的作用,温暖又华丽;甚至于男女之间,都互相着住沉醉到触尘上,好像走到烂泥堆里,越陷越深,总也走不出来。
这五欲的境界不容易脱离,所以一些个外道也就顺着五欲来说法,不能使令一切众生离这个执着;这就好像在黑夜里边,过沉醉和迷梦的生活。那么佛出世了,就好像有太阳,把一切黑暗都给照破,也叫人不要着到五欲这尘上,所以说“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久,是很久很久;释迦牟尼佛自久远来一直都没有说这种法。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在过去四十九年,虽然经过时间很久,可是他没有说实智,所说的法都是权法、权智;现在到了最后的法华会上,才把这真实的智慧说给大家听。
自说得如是:佛演说这种真实智慧,先说自己证得像上边所说的法。力无畏三昧:佛有十种智慧的力,四种无畏的定力,禅定解脱等:得一切的禅定,又得到种种的解脱。解脱有八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八解脱,又叫八背舍,又叫八胜处。不可思议法:这个法,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乃至于成佛、坐道场,所得的这种微妙之法;因为这种微妙的法是实智,而不是权智,所以这一些个声闻、缘觉和权乘的菩萨,都不明白这种的智慧,也就没有人能发问。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佛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意,没有人能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所以也就没有人能问了。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没有人问,世尊自己来说这种法,称扬而赞叹佛所行的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佛这种真实的智慧,甚深而微妙,这是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明白的智慧。

发表于 2017-3-31 08: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22: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I2 颂三乘四众疑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虽然得到无漏的这些声闻和罗汉等,和权乘的菩萨,或者求得到涅槃的辟支佛等,今皆堕疑网:因为佛这样一称扬赞叹,说甚深微妙、希有第一的这种真实智慧;现在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堕到疑惑的网里边。可是,一旦有疑惑出来,对于道就不能修了!所谓“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心里不要生出一种疑惑心;你若疑惑心一生出来,就会迷失路途了。所以现在这声闻和缘觉、辟支佛、权教的菩萨,统统都堕落到疑网里,都生出一种疑惑心。佛何故说是:佛为什么缘故要说出这种惊人的法,令一些个人都生出一种狐疑不信,而又惊又惶恐呢?
其求缘觉者:求缘觉果的这种人,有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又有诸天、龙和鬼神,以及奏乐的乾闼婆、天龙八部等等,都相视怀犹豫:大家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犹豫,也就是疑惑了;犹豫不决,心里不知怎么样好?就像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向南走、是向北走?是向东走、是向西走?十字路口,就是街中心、四通八达的地方;但是这些人不知道往哪一边走好?就犹豫了!
瞻仰两足尊:大家就瞻望着佛。瞻,眼目不暂舍;仰,仰起头来。因为佛在法座上也很高的,这些声闻、缘觉、菩萨,都这么仰起头来望佛,这就叫瞻仰。两足尊,有的看这“两足”,就说是“两只脚”。足,在这儿当充足、满足讲。什么充足了?福充足了;什么满足了?慧满足了;这是福慧两足。因为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间修福修慧,在一百大劫以前就种这个相好。
三祇,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不是一个无量数,而是三个大的无量数。有多少时间呢?这算不出来的,无量数嘛!你怎么能算得出来?三个算不出来数目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期间,佛修福修慧。修福,要供养三宝、亲近诸佛,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菩萨、供养辟支佛、供养阿罗汉,在这个期间广修供养。广修供养,不是只供养一个,而是供养很多很多的佛法僧。
修慧,就是要先持戒。为什么?由持戒才能生定,由定发慧;你有了定力,才能有慧力。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转不动你的心。善的境界,就是顺的境界;恶的境界,就是逆的境界。无论是顺的境界来,或是逆的境界来,你都不动心;你能以不动心,这就有定力;有定力,然后才能有慧力。
修慧,要多习学经典。你若不习学经典,智慧就不能增长;不增长,就会减少。所以要习学一切的经典、习学一切的论藏、习学一切的律藏;这经、律、论三藏,就是生慧的,所以要勤习。如果你单单修福不修慧,那得到什么结果呢?所谓“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你修福不修慧,将来就做大笨象,长得又高又大,又有力量,脖子上还挂着一串璎珞,璎珞就是宝珠。可是怎么样呢?是庄严好看,但是没有智慧。修慧不修福呢?罗汉应供薄。你尽学习经典,可是不种善根。种善根,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栽培你的善根。你如果单单研究经典,不做善事、不帮助人,你就证到阿罗汉果了,去化缘,也没有人供养你;你证果,活该你证果,没有人供养。为什么?就是在因地不修福,所以在果地就没有福。
我常常对你们讲:“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为什么你会受苦?因为前生,你没有修福,所以尽是有苦。这苦,你要把它受了,你的苦就没有了;你若不受你应该受的苦,那么这苦仍是存在的。“享福是消福”,你有一点福报、有一点福德,可是你一天到晚都讲享受,住个好房子,吃点好东西,买个最好的床铺,开最流行的车;甚至于买架飞机,愿意飞到什么地方去,噗、噗、噗──,就飞去了!一点苦也受不了。
这些都是在消福,你把福享尽,就没有福了。快乐也就是福,你若不知道你有多少快乐,你把快乐都享受没有了,就又要受苦了。那么释迦牟尼佛呢?他既修福而又修慧,所以福也圆满了,慧也圆满了,这叫福慧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大家眼目不暂舍的看着如来,究竟为什么佛自己赞叹这个妙法呢?心里就希望佛再给详细说一说这个意义。

I3 颂自疑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在这些声闻众里边,世尊说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是最聪明的。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可是我自己想一想,虽然我智慧第一,现在“第一”也没有得做了,也变成不第一了;为什么?我不知道,也生出来疑惑了,所以我这个“第一”也完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究竟哪一种法是究竟法呢?是为如来所得的这种究竟微妙甚深的法,为如来所修的这种微妙圆满的菩提大道。

I4 颂佛子疑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一切的菩萨是法王之子、是佛的真子,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的。从佛口里生出来的真正佛子,都合起掌来,目不暂舍的来仰望于佛,等待着佛说这种甚深的妙法、真实的智慧。现在我们大家都愿意世尊发出微妙的法音,为我们这一些个大众,解说真实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I5 总明同疑致请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所有的天、人,和龙、神、天龙八部等等,好像恒河沙数这么多。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还有求成佛道的这一切菩萨们,也有八万这么多。
又诸万亿国:又所有其他万亿的国家,转轮圣王至:转轮圣王,又分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现在这金、银、铜、铁四大轮王都来了,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大家都一同合起掌来,以恭恭敬敬的心,都想听闻世尊所修的这种微妙法门,所得的这种具足圆满无上的菩提大道。
**G2 二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舍利弗请佛说法的时候,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这个法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用两个“止”,说不要讲了!不要讲这种法了!为什么不讲这种法呢?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我若说出这种真实、究竟的法,所有天上的天人,和人间的一切人,都会一起惊疑起来了!为什么?你若和他讲方便权巧的法,他就会接受;你若讲一种真实的法,他就不接受。
人都有这种毛病,你和他讲假话,他反而相信;你若和他讲真真实实的道理,他就惊恐、不相信了;不但不相信,他还毁谤你:“不懂佛法的,就乱讲!”你教他不要有欲,不要有淫欲的心,他就生出一种怀疑,怎么修道要没有这种的行为?那又有什么意思!认为这种的行为是最快乐了!你看!是不是这样子?
**G3 二请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舍利弗重白佛言:释迦牟尼佛本来不想讲这个法,不说这部《法华经》了,可是舍利弗尊者就死求活赖的要求佛讲,这就叫请法。
本来讲经是应该有人请法,才能讲经的;不过在不懂佛法的地方,如果等着人请,就不用讲了。我等了五、六年,也没有人请;在去年夏天,有这个好机会,这么多的美国人来学佛法,所以我也不等人请就说法了!若释迦牟尼佛就不说了,所以他“止”,不讲!再“止”,不讲了!我现在“不止”,讲!讲!拼命讲!天天给你们讲!
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舍利弗尊者又称一声,世尊!说我请世尊您为大众讲一讲!请您为大众宣说妙法!这表示恳切至诚,所以要三请──前边“请说”,现在是再请。所以者何:为什么我要再三请佛宣讲这个法呢?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这法会中,有无量无数这么多的众生,曾见诸佛:他们过去曾见过诸佛,现在也见到世尊;诸根猛利:他们的根性,都非常的聪明。猛利,就很聪明的;诸根,就一切的善根。智慧明了:也都很有智慧。闻佛所说,则能敬信:一听释迦牟尼佛说了,他们就会敬信的。请佛慈悲宣说这种甚深微妙的法!
释迦牟尼佛说“止!止!不须复说”,因为说这种的道理,这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都会惊怖的,所以佛就不愿意说;舍利弗尊者就再三祈请,请佛宣说这种实智妙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时候,舍利弗愿意把前面所说的道理,再重复说它一遍,用偈言来表达这个意思。
法王无上尊:世间、出世间,没有再比法王高尚的了,所以是无上至尊。惟说愿勿虑:我现在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世尊说这个妙法,不要考虑、忧虑其他人不相信。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因为在这个法会上,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众生,其中一定会有人恭敬、相信这个妙法,不会生出怀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G4 三止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佛复止舍利弗:在前面,佛已经说过两次“止”,现在是第三次了!佛又止舍利佛说,不可以说了!不要讲了!为什么说止呢?若说是事:若说这一种真实的智慧、妙法,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不但这所有世间的天、人和阿修罗等,都会惊恐而疑惧,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在大会中这一些个增上慢的比丘,佛再说出这种真实的法,他不会相信的,所以他们将会堕入到这个大坑。
什么叫增上慢?就是贡高我慢的人。为什么他贡高?他就有所执着,觉得一切人都不如我,聪明也超过人、行为也超过人,所以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德也是超过人。人是有点小聪明,但不是大智大慧,就处处显露、处处表现自己是第一,不能韬光晦迹。显露,就是光芒外露。韬光,本来你很光明的,就是你这个人很聪明,但你不用你的聪明,把聪明隐起来。这是不是不坦白呢?不是的,这就是要自己不要有一种骄傲心,不要看到人都不如我。
骄傲,也就是优越感,就觉得我比谁都好。譬如我是黄种人,我就觉得黄种人是最好的,世界最高、最优秀的民族,这就叫优越感。或者我是白种人,我就认为白种人是世界最高超的民族,最有知识的民族!这也就是有优越感。或者黑种人,他就说黑种人是最高的,白种和黄种都是落伍了!这也是有一种优越感。
无论青、黄、赤、白、黑哪一种民族,都不应该有一种优越感;你若有优越感,那就是自满。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碗里的水装得太满,就往外溢出,所以应该要客气一点,不要优越感太厉害,否则处处都会碰钉子的──墙上有钉子,你往墙上一碰,碰上钉子,把头撞破了,这叫碰钉子,也叫碰壁。为什么?就因为你的优越感把你障住了,你不能虚心去向人家学习;你要是自己不自满,觉得有不满足,那就会有一种学习的心。
好像我们学佛法学一辈子,也不应该有自满的情形,“你看!我懂这么多佛法!你懂什么?”况且一点佛法也没有学、也不懂,就自满起来,这岂不是糟糕吗?一点都不懂,就生出骄傲的心!好像大家在学〈楞严咒〉,就有人说:“我不必学的,我是特别人,不要念那个东西。”要出家时,我就考试〈楞严咒〉,要七天背起来;他十四天也没背起来,现在或者可以背得出了。为什么他不会?就因为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特别人,不必学,等到用的时候就不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这增上慢的人,他有一种本事,什么呢?譬如一样念经,他念得很快就记住了;一样的事情,他一做就会做得很圆满的。因为他有这种比旁人快一点的智慧,所以就生出骄傲来。
任何的事情,若能比旁人都迅速──学经学得快、学法也学得快,修行,成佛也成得快、得定力也先入定,然后就生智慧,但是自己还不要执着,也不会说:“你看,我比你们都好!”这就是没有自满,没有骄傲,所以就不是增上慢。
为什么叫“增”?就是他比旁人聪明;所以他就生出一种骄傲、傲慢,这叫增上慢。比丘,就是出家人。这一些增上慢的人,认为一切他都明白了,佛再说出这种真实的法,他不会相信的;不相信,所以就会堕落到这个大坑。大坑,就是很低下的地方;就是或者堕到地狱的大坑、或者转饿鬼的大坑、或者转畜生那个大坑去;这三恶道,都叫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又以偈颂来回答舍利弗,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停止了吧!停止了吧!我不要讲了!为什么不要讲这种的佛法?因为我这种法是太妙了,妙到极点!妙到没有再那么微妙的,是说不出来的。难思,就是不容易思想的,不容易以心思、不容易以言议的。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可是,我若说出这种真实不虚的法,这些增上慢的比丘,他们听见这个法,一定不会相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G5 三请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听释迦牟尼佛讲前面的偈颂之后,又再对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世尊!我用至诚恳切的心,惟愿佛说这真实的妙法。一般的法会大众,也是以至诚恳切的心,来要求世尊说这种甚深微妙之法。这次请法,是“三请”了。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现在这个法会里,像我等辈的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在过去百千万亿世那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已曾经受过佛的教化了。
这种的因缘,是非常正确的。要是没有受过佛教化的人,他就听见佛法,也不生信心;若在过去已经受过佛教化的人,今生一遇到佛法,他就生一种的信心,觉得这是值得我相信的。佛怎么有那么多弟子?就因为佛在过去,生生世世已教化这一些个众生,他们也发愿生生世世跟着佛常学佛法。佛做比丘的时候,这些人就皈依三宝;等佛证得初果阿罗汉,这些人一看,就跟着出家,也做比丘了;当佛证二果时,他们也就跟着参禅修道。释迦牟尼佛用种种的慈悲心、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这一些个弟子;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生成佛的时候,这些弟子都证果成阿罗汉了。
舍利弗现在就说这个道理,说我们都是生生世世拜世尊做师父,都受佛的教化;在今生,佛已经成佛了,我们大家都做佛的弟子;这种的因缘,所以我们感佛的深恩。如此人等,必能敬信:像我们这一类的人,世尊讲什么道理,我们一定就相信什么道理。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我们这些人,都好像在长夜之中睡觉,什么也都不知道了。所以现在请释迦牟尼佛世尊,请说这种妙法,来饶益我们这一切的众生,给我们一点好处。
我也觉得有这个道理,我在东北和香港的时候,有些皈依弟子对我有一种很深的信心。无论我讲什么,他都相信的,一点也不生怀疑;甚至我故意讲不合乎道理的法,他都相信的。初次皈依的人,信心就没有那么坚固;皈依一生、二生、三生、五生的,信心也都没有那么深。所以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教化这一些个人,舍利弗尊者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说我们大家都会相信的了;虽然这样讲,可是在后边长行上,就有“五千退席”,五千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都跑了、退席了!释迦牟尼佛刚刚要说:“我告诉你,我讲这种最深的妙法,你不要着急!你好好的想一想,我给你讲!”佛刚要宣讲,这五千人就都跑了!
这就好像我们到秋天收谷一样,谷有皮子,皮子经不住风,风一吹,就都飞了,米就落下来;这五千人退席,也都是一些渣滓,都跑了。渣滓,就是那个糠皮。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又愿意说清楚一点,就用偈言来请释迦牟尼佛说这种妙法。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没有再比您高尚、福慧双圆的世尊!我们现在愿意您来宣说这种真实不虚、实智的第一妙法,演说这种不二法门。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我舍利弗是佛最大的一个佛子,现在恳请佛慈悲,分别来宣讲给我们听。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这法会无量数这么多的大众,他们完全都可以恭敬而信仰这种的妙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什么原因他们会敬信呢?因为他们在过去生生世世已经受佛的教化,蒙受佛慈悲的法乳之恩。法是佛法,乳是牛乳;法乳之恩,就是受法教化的深恩。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他们完全都专一其心,合起掌来,唯一的希望,就想要听佛所说的话。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我们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和其余求辟支佛的缘觉,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请求世尊大慈大悲,愿意为这一些个大众,分别来解说这种法。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我们在法会这一些个大众,听见这种妙法,一定都非常高兴,非常欢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D2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分三
E1 法说周 E2 譬说周 E3 因缘周  E1 分五
F1 正法说 F2 身子领解 F3 如来述成  F4 与授记 F5 四众欢喜  F1 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 分三
H1 许 H2 受旨 H3 正说
今H1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你既然已经一次又一次,殷殷勤勤这么样三次请求我说这个法,我怎能不讲这个法呢?汝今谛听,善思念之:那么你现在就要谛视而听,要专心一意,好好想一想我所说的法,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现在给你们详详细细、分别清清楚楚的,来解说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
说此语时: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话的时候,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在这个法会里,即刻就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有五千多人,即从座起,礼佛而退:佛想说这个法时,他们就都站起来,向佛顶礼完就走了;他们虽然都是增上慢人,但是他们还都向佛顶礼。
所以者何:为什么他们要退出呢?此辈罪根深重:因为这一班人,他们都是罪孽深重,造的罪业太深了,所以不能留下来听这个妙法。及增上慢:和这一类的增上慢人,也在从中作怪。未得谓得:他们没有得到智慧,就说自己已得到智慧了。未证谓证:他们没有证得初果、二果,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就说自己已证果;没有证得佛果,说证得佛果了。总觉得自己不错、比谁都好,这就是优越感作怪的毛病。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他们认理不清,才失去听《妙法莲华经》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在这儿听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世尊看见这五千人退席,也不讲话,也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佛告诉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我现在这个法会的大众,没有枝、岔。头先我说是糠和皮子,这就是枝和叶,就是末梢。纯有真实:真,就是挺干;实,也就是真材实料。现在那枝叶都没有了,就剩栋梁之材;所谓的“皮毛”都去了,真实的米就都落到这儿了。也就是那些有罪孽的人都走了,现在这些人都是有福德的,这叫“真实”。真实,就是这些诚心的弟子;枝叶,就是那些不诚心的弟子。好像某某人到这儿,又说要皈依、要受戒;也皈了依、受了戒,现在又跑了!这情形就同于五千退席的道理一样。他学了几个月的佛法,就想开悟;又说他的兄弟是开悟的,这简直的是欺骗世人嘛!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像这一些个增上慢的人,他走了更好!免得影响其他的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你现在好好地听我讲,你不要跑了!我现在给你们这一些真正有信心的弟子来讲这个法。
**H2 受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舍利弗就说了,“好!好!”我们就等着,等着佛讲。称了一声世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愿意听佛说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莲华经》。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H3 正说 分二
I1 明四佛章广上诸佛权实二智 I2 明释迦章广前释迦权实二智 I1 分二
J1 总明诸佛 J2 别列三世佛  J1 分四
K1 叹法希有 K2 说无虚妄 K3 开方便 K4 示真实
今K1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现在一定给你说《法华经》!因为你已经一次来请法,再次来请法,三次来请法;由这三次请法,就知道你代表所有的法会大众,特别诚恳,所以我一定要给你说!舍利弗就说,是!我们大家就欢喜来听!
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如是妙法: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说这个妙法。妙法就是如是,如是也就是妙法;若不是妙法,就不会如是;若不如是,也就不是妙法。如是妙法,就这样子,就是妙法。什么样子呢?没有个样子;若有个样子,那又变成有相了;没有样子,就是无相的实相,这是真实的妙法。
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的,所以是稀有;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十方诸佛如来要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了,然后才能宣说这种妙法。这种妙法有一个譬喻,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比喻优昙钵罗华;这种花,只是开很短很短的时间就谢了,所以它就出贵稀有。现在这种妙法,和优昙钵罗华是一样,不是常常有的。
**K2 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你们这些个声闻、缘觉等,应该信佛的所说的话;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的,你切记不要生出一种怀疑心!
**K3 开方便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实施权,为这真实的法而施一种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意趣难解:佛所说的法,一言具足无量言的妙意,无量的意思也归纳成为一个道理;所以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
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释迦牟尼佛说,我成佛以来,用无数量那么多的方便法门,为实施权,种种因缘:以种种的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演说诸法:来演说这所有的一切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虽然有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词,来演说这一切的诸法;可是这一种法,不是容易明白的,不是用你的识心和意识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你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这佛法的道理!那怎么样呢?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知道这种法。唯,是仅仅,也就是单独。
**K4 示真实 分四
L1 标出世意 L2 重征出世意 L3 正明出世意 L4 总结出世意
今L1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是什么道理呢?什么缘故?十方诸佛和世尊,就因为有一种大事因缘的缘故,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想一想:什么是我们的“大事因缘”呢?哪一种事情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这个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是什么大事?我告诉你们,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
明白了吗?这是很简单的一个解答。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己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你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
前边已经讲过了,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所以我们现在想的,完全都不对了;我们现在分别的,也是错了。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就要你们答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没有答案。那为什么又要问?为什么又不要问?你能答覆我“为什么我不问”,那么我就可以不问了。哈哈!现在我们讲这个“大事因缘”。这两个答覆,我方才已经用不思量、不分别的来裁判,都是合格了!
为什么?不答覆,也就是没答覆。这地方讲得太糊涂了!本来有答覆,为什么又说没答覆?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裁判。我现在裁判这种的问题还不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把这个问题忘了,也不要去想。可是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因缘。要是小事的因缘,就会忘了;这是大事的因缘,怎么可以忘了?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明白它!
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不要啰啰嗦嗦的,令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似的,你看看,有什么东西?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这是大事因缘;你不知道,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东西?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子!什么也没有,这就叫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没有事,释迦牟尼佛所以要找一点事情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
那么《法华经》是说的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是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什么就不妙、谈不到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干什么?我们不听经,那不更妙吗?谁叫你听来着?你可以不听,没有人叫你听啊!你现在想要不听,也停止不了!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方才我叫你们忘,你忘不了;这件事情我不叫你们忘,你们单要忘!所以现在我遇到这个大事因缘了,不得不再把它告诉你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们每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种生死的问题,明白不明白?你知道你怎么生的?不知道!你知道你怎么死?也不知道!很聪明的人,生死的问题不知道?我们这个大事因缘,就是生死的大事!若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了,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了;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没有办完。
昨天来那些游客,他问得很奇怪的,“你为什么把橘子摆到佛前呢?”我觉得这问题对每个人还有一点用处,所以今天再把它重复一下。他们问谁呢?问我这个出家的“高徒”,他站到那地方比谁都高。他的答覆大约是拖泥带水、不清楚就是了,我就着了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答不出来?”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法座上来,说:“你问橘子摆到这儿干什么?佛要吃!佛欢喜吃橘子!”“佛还会吃橘子?”我说:“当然了!当然佛会吃橘子!因为我们人欢喜吃橘子,佛是人成的,所以我相信佛一定欢喜吃橘子。因为我欢喜吃,我欢喜吃的东西,我就可以供佛的;我推己及人,我自己欢喜吃,我也知道佛欢喜吃。那么我以橘子来供佛,当然佛不会生气的。”意思是这样。这些人一听,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就没有话讲了!
再讲一讲“大事因缘”,我们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要知道小事的因缘;你不知道小事的因缘,就不知道大事的因缘。小事的因缘从什么地方起的?就从无明那儿起的。无明,就是小事的因缘;生死,就是大事的因缘。为什么有生死?因为我们人有无明;无明一有了,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全都跑出来了!若没有无明,这些问题就都没有了。有了无明,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有生死。所以我们现在先要把这个小事的因缘弄清楚;小事的因缘一清楚了,你清楚小,就清楚大了!“大”是由“小”而延大的;小孩子由小长成大人,由大人而又会老,由老而又会死。若不知道根本的小事因缘,那大事因缘也不能解决,现在先要把无明破了,那大事因缘也自然就了了。所以想要明白大事因缘,先要从小事因缘做起。
**L2 重征出世意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我告诉你,什么叫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为着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事、种种的业报因缘,所以才出现到这个娑婆世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L3 正明出世意 分二
M1 明大事因缘 M2 明会权归实
今M1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十方诸佛世尊和我释迦牟尼世尊,同样的是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最大的希望,就想令众生得到佛的知见。开佛知见,就是对“关上佛的知见”来讲。我们佛的知见这个门,从什么时候关上的呢?就是从有无明那个时候;所以现在再把它打开。什么是佛知?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共有的一个心,这个心具足佛的智慧,所以佛知也就是佛心。什么叫佛见?就是有佛眼;你开了佛眼,然后你就会洞明一切诸法实相。
使得清净故:没有开佛知见以前,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不清净;不清净,就是污浊不干净。什么不干净?也就是无明、烦恼、粗惑、细惑,有这种种的烦恼,就令我们性上好像不清净似的。那么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现在为什么不清净了?因为没有开佛知见,就没有得到清净。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令一切众生返本还原,开佛知见,让众生得到清净,就出现于世:到这个世界上来。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以八相成道来教化众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佛出世的最大因缘,也就是想要指示一切众生佛知、佛见。指示,也就是令众生明白,明白这佛知佛见本来是自有的,不是从外边得到的。佛教之所以和其它的宗教不同的原因,就是“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是最平等的。任何人修行,都可以成佛的;你若不修行,当然不会成佛了。不是说我是佛,你不是佛;也不是说你是佛,我不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都可以成佛的。
一些外道说:“只有天主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个天主从什么地方来的?有的说本来就有的;又有的说那不可以问的,你问天主从什么地方来的,那就犯罪了!这绝不会犯罪的,除非没有天主;若有天主的话,就不会犯罪!你问他,他应该教你明白,不能说是我不明白的事情,一问就有罪了!没有这个道理!其实这个天主,就是三十三天那个帝释天释提桓因,他就是天主。有的外教说:“不是的,我们的天主不是这个天主,是另外有个天主。”你的那个是另外一个天主?那你想把三十三天这个天主,又给安排到什么地方去?给撵到什么地方去做天主呢?除非你好像国王篡位似的,把他赶走了,而你才可以做天主;不赶走,就不可以做的。
其实,这个天主在佛教里,只是一个护法,护法佛教的。因为一般天主教徒,他不知道这个教理,也不明白“无始无终”的道理。他只知道“有始无终”,说天主本来就有,是天地开始,从他开始天地,这是“有始”;天主永远都存在的,永远都是活的,永远都不会死,所以这是“无终”。其实这是众生想像的讲法。佛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但是人人都可以作佛;不是单单我释迦牟尼佛是佛,其他的就不许可是佛。十方诸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样的;不是说我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我可以做,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这简直是专制主义、独裁主义!
现在佛想指示明白:不是唯独佛才有佛知佛见,而一切众生没有佛知佛见。不是的!一切众生统统都具足有这种佛知佛见,只是因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得到这种的力量。所以,佛为了指示一切众生佛知佛见,就出现于世:到这个娑婆世界来。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指示明白了,但你自己也要觉悟。自己不觉悟,单单听人家这么讲,没有真正的领会到、没有得到;这就是这种知识还不够,没有真明白。领会,就是自己心里有一种真实的领受。现在佛要令一切众生,觉悟自己本有的佛知佛见,所以出现于世:出现到这个世间来。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有人指示明白,自己也真正觉悟到这种的道理了,但是还没有证得;现在佛又愿意令一切众生,证得佛知佛见的这种境界。入,就是证得。所以出现于世:出现到这个世界上来。
所谓佛的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就会了生死了。生死一了,大事就己经完毕。大事完毕,就没有事情做了,所以佛把这种道理说完了之后,就要入涅槃了!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释迦牟尼佛又称了一声,舍利弗!前面我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使令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这就是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这个世界上。
**M2 明会权归实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佛如来,皆教化这一切的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所有的一切所行所做,常常就为这一种大事的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就是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指示令众生明白,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舍利弗!你要明白!十方诸佛如来,只以唯一佛乘来教化众生,为所有众生说一切的法,没有其他的小乘。若二、若三:若二,是大乘、小乘;若三,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没有大乘、没有小乘,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那是什么乘呢?就是唯一佛乘。
**L4 总结出世意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释迦牟尼佛又称了一声,舍利弗!所有十方一切诸佛,他们说法的时候,也是这样子,也是说的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没有其他的二乘和三乘。
**J2 别列三世佛 分二
K1 别明三佛开权显实 K2 总结诸佛出现大事 K1 分三
L1 明过去佛 L2 明未来佛 L3 明现在佛
今L1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释迦牟尼佛又称了一声,舍利弗!过去的诸佛,他们都用无量无数这么多的方便法门,种种因缘:用种种的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你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种因果报应的因缘。譬喻言辞:又用种种的譬喻,来说明这个道理;用种种美妙的言词,来教化一切众生。而为众生演说诸法:为这一切众生,来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虽然说是有小乘、大乘,或有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可是佛究竟的本怀,只为说这一个佛乘,以接引众生,使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
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这一切的众生,从诸佛开始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属于“空”,这是二乘所证得的一个空理。道种智,是权乘的菩萨所证得的;这种的理,也就叫“有”,又叫“假”──这“有”是个假有,不是真的。一切种智,就是“中道”;不落于空、不落于有,这是佛所证得之中道的智慧。
**L2 明未来佛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过去诸佛是这样子为众生说法,未来诸佛当出于世:那么未来的诸佛呢?也是这样子。当诸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也用没有数量这么多的方便法门,讲种种的因缘,和种种的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而为这所有一切的众生,演说种种的妙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这所有诸佛所说的法,都是为着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是诸众生,从佛闻法:这所有的众生,听佛说这个妙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究竟的旨归、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令一切众生得到“一切种智”的这种愿望。
**L3 明现在佛

舍利佛!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现在所有十方这么多的佛国之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诸佛世尊也都是愿意饶润利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好处,得到安稳和快乐。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像上边所说的诸佛,也都是用无量无数的方便法门,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只为这一佛乘而说诸法。
是诸众生,从佛闻法:这所有的一切众生,听见佛所说的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究竟的旨归、目的,就是使令众生得到一切种智、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K2 总结诸佛出现大事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佛!是诸佛但教化菩萨: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他们的目的,就是教化菩萨,使令成佛。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想要用佛的知见,指示一切的众生。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要令一切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想使令一切众生,都入佛知见。为这个大事的因缘故,佛才出世。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为这一佛乘,才宣说善巧方便的法门;最后的目的,就是令一切众生,得到佛的知见、得到佛的智慧、得到佛的果位。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6: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1: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5 15: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I2 明释迦章广前释迦权实二智 分五
J1 开方便 J2 显真实 J3 举五浊释权 J4 拣伪敦信 J5 说无虚妄
今J1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我,释迦牟尼自称。我现在教化众生,也是用种种的因缘、譬喻言辞,来给众生说法,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是一样的。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我知道所有众生,每一个都有种种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欲念。深心所著:这些欲念,不是一生一世的,而是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习染而来的。所以深深印到众生的八识田里,着住而不舍离;这种习染的力量非常之大,所以这执着性,很不容易得到解脱。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就随其本性:我随着每一个众生的本性、所习染的毛病深浅,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用种种的因缘、譬喻、言辞,用方便权巧的力量,而为说法:而为一切的众生说法。
**J2 显真实

舍利佛!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如前面所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法,就像这样,都是相同的,都是为得一佛乘,得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缘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在十方诸佛的世界中,尚且没有二乘这种权法,何况有三?二乘,可以说是大乘、小乘,又可以说是藏教和通教。三呢?就是别教。《华严经》讲的是顿教,这是教菩萨法,但是它也兼有不顿教。藏教和通教,是教罗汉和缘觉;别教,是对于声闻、缘觉,将要回小向大,要回向到圆教。何况有三,这个三,可以说是声闻、缘觉、菩萨,也可以说是藏教、通教、别教。因为《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单单讲圆教;独妙,就是只有《法华经》才是最妙的;这叫纯圆独妙的教理。其余藏教、通教、别教,都是不能比的。所谓唯一佛乘,也就是说的圆教。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都是权教。
**J3 举五浊释权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十方诸佛为普度众生,出现于这五浊恶世,有五种浊恶的世界。五种的浊恶是什么呢?
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劫,就是时间。本来是无所谓时间的,是因为在众生份上,产生分别心,才有了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才有这个劫。劫是梵语,具足叫劫波,译为时分。这个时分怎么样污浊呢?一般的罪恶充满这时代,所以连时间也都污浊了。
烦恼浊,这就是指的五钝使。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就是生烦恼的根本。还有五利使,下面“见浊”,就是五利使。钝,是因为它来得迟钝一点;利,是因为它来得快。众生浊,就是众生种种的善恶因缘,生种种的善恶果报;每个众生有他特别的恶业,所以众生也污浊了。见浊,是属于五利使,就是身、边、戒、见、邪──身见、边见、戒见、见取见、邪见;这五种,也是浊。命,就是众生的报身,这一段落的时间,就叫生命;生命也是污浊的,所以叫命浊。
怎么叫“浊”呢?好像把尘土放到水里,用手这么一搅,就浑了,看不清了,那就叫浊。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五种浑浊,造成这世界也不清净了,所以叫五浊恶世。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在劫浊浑乱的时候,众生的罪垢非常重的,悭贪嫉妒:悭,就是悭吝,就是有钱舍不得,拿着一分钱也不放手,也要把它攒出水来。这表示什么?这叫舍不得钱。悭,是不能舍;贪,是不舍,不但不舍,而且还要贪图其他人的。自己有财产舍不得,这是悭;而贪图其他人的财产,叫人家舍给我,这样子就变成贪而无厌。悭贪的人,将来的果报都是非常穷苦的;因为悭,不肯布施,所以他就没有福报。而贪,不但自己不布施,还贪图人家的财产。
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公案,说给大家听。有个贪心的人死了,死后到阎罗王那儿,阎罗王就问他说:“你这个人很聪明的,这一世人,你所做的都是没有受过什么损失。你来生做人,你是愿意吃人家的?还是愿意吃自己的?”他一想:“啊!吃我自己的?这不合帐!我吃人家的,可以把我自己的省下来。”就对阎罗王说:“我欢喜吃人家的,不欢喜吃自己的。”阎罗王说:“好!那你去做猪!猪是专门吃人家给的东西,不吃自己的。”于是这个贪心的人,才知道吃人家的是错了;但是已经向阎罗王要求,也不能更改了。于是就去做猪,一天到晚吃人家的东西;这就是因为贪心而上当的!
嫉妒,嫉是嫉贤,妒是妒能。嫉贤,就是看任何人如果好过我,我就不高兴了;妒能,这个人才能若超过我,就生了一种妒。所以合起来叫“嫉妒”,就是嫉贤妒能。又者,这嫉妒,也可以说妒忌色,见到美色就生起一种妒忌心。有嫉妒心的人,将来都要堕落的,来生或者就做畜生。你看那些个畜生,都是妒忌人,然后就堕落做畜生了。成就诸不善根:因为众生贪、悭、嫉、妒,所以所成就的事情,也都不是好事,就成就不善根;不善根,就是恶根,增长他的恶根。
诸佛以方便力:诸佛用方便权巧的力量,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本来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但是若一开始,就叫众生都成佛,这一切众生都不会相信。所以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先说小乘法,引导一切众生,由小而大;所以他分别说三,这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J4 拣伪敦信 分二
K1 拣别真伪 K2 开除释疑 K1 分二
L1 若不闻不知非真弟子 L2 若闻不信受成增上慢
今L1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舍利弗!若我弟子: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假使我的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他自己说是已经得到阿罗汉果,或已经得到辟支佛果了,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也不曾听这个唯一佛乘的真实妙法,不知道;他不知道诸佛如来是为了用一乘教化菩萨,而成佛果。
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这一种人,不是菩萨,也不是声闻乘,也不是缘觉。为什么他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因为他既然得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这个妙法,他的根性一定是很深厚。如果他不信呢?他就没证得阿罗汉果、没证得辟支佛果,也没有证得权乘的菩萨果,他只是增上慢的种族。
**L2 若闻不信受成增上慢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
又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个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后身:现在这个报身是最后一个报身,以后就不再受后有。究竟涅槃: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槃,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你应该知道,这一类的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有增上慢这类的人。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假使有个比丘,他真得阿罗汉果了;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他若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那没有这个道理的。
**K2 开除释疑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除非在佛灭度之后,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
佛灭度后:在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的经,能以受持、读诵,能以明白这个道理的。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信解这《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就不会相信了。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对《妙法莲华经》这种“开权显实”的妙法里边,他们就可以明白、决定了解。
**J5 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你们这一切声闻、菩萨,和在会的大众等,应该专一其心,信解受持这部经典。一心,没有两个心。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这还恐怕一般人不相信,所以佛又说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不要生一种怀疑心。
**G2 重颂 分二
H1 颂上许答 H1 颂上正说
今H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把这种的意思再重复说一遍,而说这个偈颂。
在佛答应舍利弗,将要说这《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会中就有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这前边说比丘、比丘尼是增上慢,这儿又说优婆塞、优婆夷是有我慢,也有不信的,都是增上慢之类的。增上慢,就是慢上加上慢,又增加了慢心、骄傲的这种傲慢。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像这样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等,不是就几个人,是有五千那么多等的四众弟子皆退席。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增上慢的,或者就是狐疑不信的。
不自见其过:他们都不见自己的过错、毛病,都在那儿自以为是,排斥其他人。这是因为于戒有缺漏:对戒律又缺又漏,就是不守戒律。护惜其瑕疵:而又护着自己的毛病,覆藏己过;自己的过错,有不对的地方,也不叫人知道。瑕玼,就是毛病。凡是受了戒的人,一定要持戒;不论是菩萨戒、八关斋戒,或沙弥十戒,都必须要持戒精严。否则,就像水瓶里有个窟窿,总是装不满,总是有漏。瑕玼,本来是玉石上的缺憾,或者有一边颜色太深了,或者其他有不圆满的地方。在这里是指人的品德上有毛病,戒德有缺漏。是小智已出:这些个都是没有智慧的人,所以叫小智;这四种人都离开法会了。
众中之糟糠:这是在大众中,他们就像舂米之后所遗弃的残糠一样。糟,就是用米或高粱造酒之后,都有剩下来的酒糟;糠,是舂谷子所去掉的皮子,小米子、大米都有这个。这些人就像那个东西似,已经没有用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退席呢?佛威德故去:因为佛的威德神力,所以他们生贡高我慢的这些人,就走了,离开道场了,都是退席了!这叫五千退席。
斯人鲜福德:斯人,就是这个人;哪个人呢?就是五千退席这一些个人。鲜,当“鲜少”讲,鲜少福德,就是没有德行。这些人,就是没有福的人、没有德行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没有善根的人。所以不堪受是法:他不可以接受这大乘的妙法;为什么?就因为他没有这么大的善根。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现在留在这个法会,所剩下的就是这一些菩萨、罗汉,已经没有枝枝叶叶、没有渣滓了,只有这一切的真枝干和根本之人;也就是只有这些大乘根器、有德行的人,有这些菩萨种性的人,没有那些小乘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