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6|回复: 1

[法师开示] 戒学为佛法的根本———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戒学为佛法的根本
佛教的戒律学,在南北传的佛教中,有着显著的不同:南传佛教,只有声闻的戒学,没有菩萨的戒学。北传佛教,既有声闻的戒学,又有菩萨的戒学。声闻解脱戒,是七众各别而受的。菩萨三聚戒,是七众共受的通戒。南北传佛教对戒律学,虽有这样的不同,但认戒学是佛法的根本,彼此并没有二致。所以,不论做个南传佛教徒,不论做个北传佛教徒,对于自己所受的戒学,是都不容有所忽视的,因为学佛是以戒为始基,一个志求佛法的行者,如不能保持佛戒的完整性,那就处于门外而不得升堂入室。
在小乘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在大乘说:“戒为无上菩提之本”。当然,真正得解脱和证菩提的,尚有赖于无漏智慧,但最初的基础,不能不说是戒学,由于戒学的种种限制,使你心念不得向外奔驰,而逐渐的获得内心安定,于是便从安定的心境中,获得无漏智慧的开发,然后再运用般若慧剑,割断无始来的无明绳索,始得坐上解脱床,始得安坐菩提座。所谓“由戒生定,从定发慧”,确是不易的次第,谁也不能躐等的。可见高层的慧固然重要,基层的戒尤为重要,、如果基层的戒,没有打得巩固,中层的定,高层的慧,都不可能在行者身上出现的。
现在我要请问一下:诸位学佛是不是要得解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对于戒学就得严格守持,然后容你得到你所求的解脱。诸位学佛是不是要证菩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对于戒学就得严格守持,然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受菩萨戒,即名菩萨优婆塞,或名菩萨优婆夷;如先受十戒的,发菩提心后,再受菩萨戒,即名菩萨沙弥,或菩萨沙弥尼;如先受具足戒的、发菩提心后,再受菩萨戒,即名菩萨比丘,或菩萨比丘尼。由于每个发菩提心的佛法行者,都可受菩萨戒,所以说为通戒。二、摄律仪戒与三聚净戒:
优婆塞等七众各别所受的声闻戒,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它的唯一功用,在于防非止恶,所以总是告诉我们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行者果能如法的遵守,那就可得别别的解脱,所以这又称为别解脱戒。除此而外,声闻行者还有定共戒与道共戒,前者又名静虑律仪,后者又名无漏律仪。别解脱戒,是要从受得的;定共与道共戒,则不是由受得,是为它们的差别,别解脱戒,是属欲界的尸罗,定共戒,是色无色界的尸罗,虽有这样的差别,但同属三界的有漏业;道共戒,是无漏尸罗,非三界业所属。定共戒与道共戒,虽各有其特点,但还著重于离恶的。因这二者,总名随心转戒,即心在定中与定相应时,或心与无漏圣道相应时,其时行者的身语二业,任运而自然的发生防非止恶的作用。在定中及无漏道生起时,虽有这样的功效,设若一旦出定或者心缘别境,则那防非止恶的作用,也就立即失去。所以定共戒及道共戒,与从受所得别解脱律仪的戒体毕生所转,还是有着相当不同的。大乘菩萨戒,除摄律仪戒外,还有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善法戒,显示菩萨行者,不唯消极的不作一切恶,且要积极的修切善。印顺论师说:“学菩萨而成佛,不是离染不作


补充内容 (2021-2-6 18:49):
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0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