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51|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戒除“邪淫”之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同修:老师,邪淫应该怎么戒除?
老师:除邪,存正;废邪,立正;舍邪,取正;忘邪,归正。
在这条戒里,出家人是绝欲,而在家人是有限制的。所以出家人犯了就是犯了,对在家人只是强调“不邪”即可。
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是念念不忘,或者说拎不清。什么叫做“拎不清”?就是不知道可以和不可以的界限。
很多人因为在各种平台,接触各种内容,形成很多的混乱和搅乱。所谓“混乱”是本来就不应该这样的,是不对的,是不相关的,能弄到一起去,这是混乱。也就是几个不相干的东西被扭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嘈杂局面。
“搅乱”这是步骤次第错了,形成的一种局面。
学佛的标准,是你以什么高度的行持为基点,然后寻找对应自适应范围。
“什么高度的行持”是什么意思?这是说,你如果是在家人,是居士,是受戒居士,是受菩萨戒居士,你以此作为行持基础,这是行持高度不同,那么你的自适应范围就随之而不同。
如果在家学佛,对佛教只是感兴趣,连基础的自我皈依都没有建立完成,那么佛教的种种,你可以参考来做,但不需要作为你行持的标准。
亦如这个“邪淫”。如果你只是佛教爱好者的水平,所谓邪淫与否,对你没有道德上、教法上、理法上、戒律上的约束。你做或不做,自然会有对应的结果,这是任何层面都不可能避免的,但在理法约束上,你暂时不受此约束。
如果已经建立了自我皈依,你虽然没有接受任何形式上的皈依受戒等等,但在内心深处坚定明晰地把自己的生死和佛教联系在一起、捆绑在一起,形成自我皈依了,你需要依靠佛法指引,你需要依仗佛法照明,你需要依赖佛法眷顾了,这时你所有的身口意,就必须要做出对应调整。也就是说,你做的某个事情是否会违背你的自皈依?

再进一步,不管是自受戒,还是求受戒,你自诩是“五戒居士”了,以五戒为根本戒律了,那么对居士的五戒都是什么样的?什么标准的?什么范畴的? 什么强度的?你就需要明白,并尽快落实,守护好对应的戒条。如果犯戒,就算没有人指出,你也要自我提醒,然后寻求忏除对应犯戒的过失。注意,这里面有两层过失。一层是你行为上的错误,在因果层面无法逃避的;二是你犯戒的错误。
行为上的错误,如邪淫会招感鹊鸽鸳鸯报、铜床、铁柱地狱报,
这是邪淫本身的报应,不管学不学佛,堕落到畜生道就遭受这种禽身;堕落地狱,就是对应的地狱惩罚。
犯戒的错误是指,受戒自然要守护好戒律,不管是邪淫还是其他的,但凡触犯了,就要去忏除掉。如果你犯的是不通忏悔的罪业,也就是只做忏悔没有办法消弭的,那么这就在之前行为受报的基础上,又加一层犯戒的惩罚了。

所以受戒了,会不会惩罚更重?如果只是行为上犯错,结果是一致的。但如果受戒,涉及到犯戒,这就犯了两个错误,就不只是行为上的错误,自然惩罚会更深重。
有人说,那我不受戒了,也可以,但你行为上造作了,就一定会成熟对应结果,这是逃不掉的,不管你受没受戒,不管你受了什么戒。
为了提醒自己,减少造作恶业,自然是受戒更好些。就算没有去寺院求受戒,你可以在佛菩萨前至诚做自我受戒,以后的人生、学佛的路程,在没有求受更高规格的戒律前,我要以此行走,以此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如果受了居士菩萨戒,不管是几重几轻什么样的戒本,菩萨戒比五戒高出很多的。五戒起码还是身戒,管控好身体就可以,但菩萨戒就已经有些深入到心地的高度了。如果心里想着、惦记着,也算是触犯了,虽然身体没有任何动摇,但罪业如经文说的“举心动念”就落下了。这当然也包括“举心动念”的招感和对应高度戒律的触犯两个基础部分。
比如这个邪淫,如果受了菩萨戒,除非看了异性没有任何念头,但凡有念头,这对菩萨戒都是触犯。所以,菩萨戒的高度在邪淫上就已经回归到淫的本质上。面对这个事情,你除非如几层欲界天天人那样“欲念淡薄,彼来则应,彼去不思,味同嚼蜡。”不然还是很危险,很可能会触犯菩萨戒。

再高的戒律就更复杂了。
于是你作为在家人,你要先界定,在什么行持高度?然后对应寻找你的自适应范围,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才能行走无虞,不会给自己招惹太多的祸患。
至于淫习本身,应该自己控制,不令失控。人身受淫念招感,而凭借三缘和合投胎得身,所以说投生为人都会有基本的淫欲,这是正常的,加以规范、引导、限制,是人作为人不是作为禽兽畜生的基本区别。
人呢,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注意力投放到对应的地方,自然可以做到食不知味。但如果有大把无处安放的精力,最好找些合适的事情做。人说有“十大雅”,我们说的文玩啊,仅排名第九,还是扩编后才进去的,如果不扩编,这所谓文玩都排不上雅号。找些合适的方法内容来扩充自己的领域,消化掉精力及注意力,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了。
思想领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说要“虚其心,实其腹 ”,还是要“虚其腹,实其心”?
“虚其心”就是愚民,你别学那么多这个那个,你别知道这么多事,懵懵懂懂的;“实其腹”就是吃饱了。于是这百姓傻了吧唧的,能吃饱饭,这就好统御了。

另个提法正好相反,要学习,要充实自己的内心,然后别吃太饱,吃太饱就“饱暖思淫欲”了。
就像有人问:自己为什么躺下就有淫欲了?“饱暖思淫欲”这两个前提是:一你吃撑了没事干;二你的被子很暖和,掀了冻一会还有欲望吗?
由于历史原因啊(具体原因就不说了),现在人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稍微正常点的熏养身心的途径方法,这是很有问题的。
现在的途径基本上都依靠网络了,电脑、手机、电视的,这途径不好。所以怎么打理你的生活、你业余的时间、你的道德标准、你的信仰底线、你得素养情操?这是需要明晰的。
然后就是我们如果学佛,是否真地想通过学佛得到些什么?对在群里略长的同修而言,可能我说了多少次了,要把学佛的首要阶段性目标定在往生极乐上,学佛是要实现往生极乐、出轮回、了生死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回头谈戒律身口意,这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
那么,对应的自适应范畴,就还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你的学佛目的会关乎到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具体细节。而如果学佛目的没有明确,没有建立起来,谈后面这一堆只能是云山雾罩,就算我已经说得很仔细、很细致了,你也很难看到应该具体怎么做。这就是基本目标没有梳理清楚,没有树立好方向,导致我的徒劳。

同样,当你们理解不了我说了什么,其基本原因有:
1.对佛教的基本概念不理解,导致不能形成连贯理解,因此听不懂。这就需要慢慢跟着群里的节奏走,一些基础名词概念会反反复复提到,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地提到,跟上一段时间,会看明白一些的。
2.就是基础愿念没有树立起来。我们站在了不同的两个点上,在看待一个问题,那么怎么可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呢?这是不可能的。
3.就是你也根本不关心、不在意、无所谓。你不关心,就算这东西对你有用,很容易就错过了。
对于久些的老同修常常说“这是大宝山”,这对很多人来说是理解不了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这些。于是当你问我问题,我已经换了几个角度、几个高度、几个层面在回答了,可能你一句也听不明白,这情况也常常见。
所以你们要了解,要试图去理解这套系统到底是什么?这个群到底说啥了?这个系统到底怎么面对各种问题?以什么态度、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什么步骤、什么次第、什么标准、什么规格去完成什么事情了?对此有大略理解了,自然容易发现这是“宝山”,全是宝贝。但如果不理解,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或者就算勉强接受,还有各种疑惑,也不懂得问,不懂得解决自己的疑问,就在那随随便便地泡着,这样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到底说了什么?
我说的内容就算再直白,可能两年后,你还会在此有更深的理解;或者五年后,你对此的感受就另有不同了。是什么导致这些?如刚刚说,站在两个角度在看待问题,必然结论不相同。如果你始终抱定自己的那个角度,就算在这待十年,你终究不理解我说了什么。
如上,诸位思维。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0.3.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3-29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