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27|回复: 2

[其它]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讲做孩子一生的贵人共23集》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13/10/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83-0021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接下来跟大家交流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第三个重点,就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我们就尽到增长学生慧命的责任。这个主题,每个人人生的体悟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分享,礼旭是抛砖引玉,也是我们为人君、为人亲、为人师,自己要不断的积累更圆融的、更有智慧的思想观念。比方说一个父亲他人情练达,他的孩子就跟一般孩子的见识不一样;一个老师他处事非常圆融,处处替人想,他的学生跟他相处两年,绝对受他很大的影响。

  包含孩子跟著我们几年,你遇到事情是紧张、是退缩,还是冷静,还是很果决的去面对、去处理,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这个思想观念,我们可以透过人生的积累,甚至於可以不断的从经典、从历史学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个深度、广度,还得老师自己下功夫。我们早一天有智慧,早一天表现出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学生就早一点种下了好的种子。孔子是「学而不厌」,为什么他学习不厌倦?他学到的智慧马上可以去帮助学生,所以早一天觉悟,学生就早一天得利益。不是当老师这样,当父母,还有当领导,都要有这样的使命感。

  首先,对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态度是什么?第一,对人第一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我们闽南话讲的,「吃水果,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你吃水果要拜这树,大树树神;你今天吃米饭,你要感谢那个锄头,就是它们耕耘才能有米饭。当然这个意思也是要感谢农夫,感谢成就我们可以吃到米饭的一切因缘。延伸开来,我们有四重恩,最重要的四个恩德。父母恩,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恩德?没有父母怎么有我们的生命?尤其三岁以前,一把屎一把尿拉拔成长。怀胎十月的辛苦,临产,那个生产非常辛苦。昨天我才看到我们一个老同仁,他的太太生了个男孩,他太太差不多四十公斤,很瘦,还流了很多血。他说他印象很深刻,觉得母亲的恩太浩瀚,女人生产都有生命的危险。包含生完产,这个念子忘忧,孩子一生下来,最大的痛苦早就抛到九霄云外,都是念念考虑孩子的健康。帮我们洗尿布,洗濯不净,哺乳养育,喝母亲的乳汁,三年哺乳可能都要几百公斤了。所以女人的骨头是黑色的,偏黑,那个营养都给了婴孩。

  我们整个成长,父母操了多少心?从我们的健康,跟兄弟姐妹的相处。还不懂事常常打架、吵架,那最伤父母。还有安全问题,你们自己当哥哥姐姐要特别注意弟弟妹妹的安全,不能带他们去游泳,very dangerous(非常危险的),就很危险,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怎么跟父母交代?要爱护、保护好兄弟姐妹。包含读书,有没有友爱同学,有没有尊重老师,有没有用心读书,这个父母都得操心。包含工作,尊不尊重领导,跟同事能不能和睦。以后结婚还得操心我们夫妻相处、孩子教育种种。所以「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甚至於临终都还在为孩子著想。

  知恩得要报恩,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在念父母恩,我们翻到五十一页八十二句,我们复习一下:「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段叙述,最能让人回想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种种的爱护。一开始就讲到,那片长得很茂盛的莪蒿,再近一点看,原来不是莪蒿,是青蒿。人很多忧思的时候,往往看东西都看不清楚,因为心中充满忧思,竟把青蒿都看错了。因为他的忧思来自於回想父母的辛劳,所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可怜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他们为了养育、照顾我,「劬劳」就是劳苦、憔悴。

  当然从父母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母亲照顾孩子,踏出了孩子的人生,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包含我们自己的父亲,「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非常高大,为什么父亲会生病?为家里的经济,太操劳,积劳会成疾。我都感觉父亲是个巨人,巨人生病了,那个家就感觉好像要塌下来,这是我的感受。我父亲一辈子没有躺下来到医院去,这个感谢祖宗的庇荫;我的母亲有,曾经生病打点滴,很严重。我记忆深刻,好像世界快要黑暗下来了,没有母亲那种感觉很恐惧,就是母亲生病了,自己内心都很恐惧。父母真的是天地!所以当唱到《跪羊图》那个「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是真的;「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刚刚讲到的,我们一堆习气,还让父母提心吊胆,那是太不应该了。

  他已经成人了,可是父母不在了,他觉得「无父何怙」,没有父亲可以依靠谁?「无母何恃」,没有母亲可以仰赖谁?其实,他是心理上觉得没有办法回报他的父母。而且一个人能让他内心最踏实的,就是可以报父母、报对他有恩的人的恩德,这是让一个人内心最踏实、最欢喜的事情。所以古人才留下来最大的悲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然有圣贤的智慧,世间任何的事都可以转,这一点好像上一节课有跟大家强调。有圣人的智慧,可以转烦恼为菩提、转危机为转机,可以化悲愤为力量。虽然父母已经离开了,《孝经》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真正道德学问成就,在经典当中讲到,「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为什么?没有父母、祖先,哪有他?他的成就最大功劳就是父母、就是他的祖上,所以父母、祖上得的福报最大。世间没有事情不能挽救的,只要我们明白真相。人哪有死?灵魂哪有死?是身体坏了,身体是灵魂住的地方、用的工具。

  大家有没有骑过脚踏车?有。你们小时候脚踏车骑坏了怎么办?修理。修理到不能再修理了?换一台。有没有人特别念旧,这一台已经陪了我八年了,我怎么可以这么没有情义,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走路我把它背在身上。那也不行。所以哪有人活三百、五百年,不可能,他终究这个身体会坏。坏了就是换身体,所以死亡并不可怕,就好像换一件衣服。是人不了解生死,所以对它产生恐惧。

  当老师的人要不要教生死的问题?要。我们的学生也会面临他的爷爷奶奶、他的家人离去,你不给他引导正确、引导好,他会得忧郁症。我曾经初中的时候,我一个最尊敬的大姨丈去世了,车祸,我好几天睡不著觉,他对我非常好。然后我就想,这么好的人怎么死了?我想不通。最后我自己跟我自己沟通,我说可能他到更好的地方去了,转了念头才睡得著觉。大家就看得出来,我情执深重,感情太重了。都要了解这些宇宙人生的道理,自然而然在面对生死,就会有很豁达、很正确的心态。

  孔子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个就告诉我们人有灵魂。但灵魂,他的智慧、灵性,他会变,他是往上升还是往下堕?这个就是最关键的,智慧可以带得走,身体都带不走,身外之物更不可能带得走。真正明白人生这些道理,他绝对努力提升带得走的智慧、灵性、德行,他不会去努力追逐那些身外之物,一样也带不走。不只带不走,他还牵挂老半天,一口气在那喘半天,喘了三年、五年在病床上不肯走,「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多苦!这叫家累,多了一大堆的累赘。人家窦燕山受了圣贤教诲,人家就不一样,活到八十几岁。那一天,他自己知道自己寿命到了,该走了,斋戒沐浴,洗得干干净净,跟所有亲属道别,「我走了。」给大家say goodbye(说再见)。讲完,坐著眼睛一闭就走了,无疾而终。五福临门,最殊胜的就是无疾而终,「考善终」。有一句俗话叫「好死好超生」,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有智慧,他的灵性就往上提升。

  我们的学生人生会遇到多少的境界因缘,你老师这些都不懂,你怎么引导他、辅导他?所以这个时代当老师得炼出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都得炼,都得积累才好。对不起,我今天讲闽南话讲得比较多,因为我今天收到消息,我们闽南漳浦教育局局长大力推展《弟子规》。那个地区所有老师培训,一培训就是七天,教育局局长亲自上课,还有很多老师去支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这样七天七夜一直培训,每次几百个老师这样培训。有这样的父母官,让我非常感佩,因为太高兴了,今天就多讲了几句闽南话。真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诗经》讲的,「君子如祉」,君子是人民的福祉、福报,「乱庶遄已」,有他在的地方,很多人民的灾祸就化掉。这些老师都学会了,去教育孩子,很多孩子本来要叛逆的就转过来了。

  我们也是今天听到,在内蒙有个老师也是学传统文化,他负责的是全校那个年级最差的那一班,他给他们听了一年的传统文化讲座,好像是一个礼拜的哪一天听而已,就这样听了一年,很多顶嘴的孩子收敛了、改过来了。结果一个全年级最差的班,参加高中联考,考上好高中的是整年级最多的。要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大家要相信,孔子是会显灵的。松花江中学当时推展传统文化,他们的成绩快速提升。本来隔壁那个学校比他们好很多,结果他们推展了一、二年,整个成绩跨越、超过他们非常多。所以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这些好消息我也不能讲太多,不然课又上不完,做事还是要掌握分寸,我还得把进度要拉回来。这个叫人逢喜事精神爽,随喜这些好的父母官。

  孝子们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没有办法跟父母同住尽孝,所以他就感觉「出则衔恤」,在外行走的时候,心中悲痛,「衔恤」就是抱著遗憾;「入则靡至」,「入」是回到家里又见不到父母,就感觉好像没有到家一样,房屋空空荡荡。这个我们想到翟导演,推开他们家的门,他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喊一声「娘」。没有父母就不像一个家庭一样。「父兮生我」,父亲生下我;「母兮鞠我」,这个「鞠」是养育,三年哺乳,养育之恩。尤其我们在这个时代,其实我们小时候父母都是很艰难,当时又要工作,又要回来哺乳,母亲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这个大家要回去了解。

  我们有一个学长,他就怪他母亲没有照顾他,哺乳只哺了四个月。后来,刚好我们班级里面有「述祖德」的学习活动,他自己回去了解到小时候他几个月大的情景,才知道他的母亲要工作,赶回来给他哺乳,来回的路程就要五十分钟,而请假只能请一个小时,他的母亲必须在十分钟之内哺乳。你看那种奔走,那个压力很大,所以哺乳四个月之后,就因为身心太疲惫,就没有奶水了。我们不了解情况还怨母亲,一了解,才知道自己太不能体恤母亲的难处。要善体亲心,就知道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

  我自己读到这句「母兮鞠我」,这个我要非常感谢我的祖父。因为我的记忆没有记得这么早,都忘了那个情境了,我的祖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就提醒,你妈妈生你们三个小孩,还得去学校教书。我们住海边,我记得我三、四岁回到老家,我三岁就到高雄市。我母亲去上课,她是沿著海岸线,那个路很小,都要贴著沿海很谨慎的走,不然会掉到海里面去,这我小时候的记忆都还有,六、七岁还懂。我母亲每一天下课时间,她要赶回来给我们三个哺乳,还要走那个路很危险的。然后我爷爷就说了,「你母亲太累了,带那个班六、七十个人,还要回来养你们三个孩子。」有时候上完课,下课就昏过去了,累到昏过去,然后上课都是学生给她摇醒,说:「老师上课了。」没办法,醒不过来。当时听了很感动,就好像母亲在那里奔走的那个影像历历在目,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老家的情境。

  爷爷没有给我们提,我们哪知道?又说我们爱哭,哭哭哭,母亲隔天还要上班。然后我爷爷就说,「媳妇,你去睡觉,我来照顾就好了。」我爷爷也很体恤我的母亲。所以当公公的人体恤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就多了一个父亲。很微妙,我爷爷曾经五十几岁的时候胃出血,胃出血你没有及时发现会没命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又是我母亲发现的。所以我爷爷会说:「我这个媳妇救我一命。」你看这个公公跟媳妇之间那个缘分结得非常深。就我爷爷晚上哄我们睡觉,我听他老人家讲,他也很困了,就用脚摇,拉一条线用脚摇。后来功夫很高,睡著了还能摇,这个可能是藉由那个惯性定律。听到这个不只是感母亲的恩,还感爷爷的恩德。我们的人格健康就是因为父母、爷爷奶奶这些长辈,都提醒我们我们忘记的恩德,这个太重要了。

  这「母兮鞠我」,「拊我畜我」,「拊」,抚育;「畜」是疼爱。母亲最早起,母亲吃饭吃得最晚,然后最早吃完,又去忙,又去给我们弄水果,所以母亲对我们的抚育之恩,都在每一个生活的小细节当中。尤其最晚睡,洗衣服洗到很晚,最早起又要弄早餐。「畜我」,这个疼爱,我母亲很疼爱我们,所以我们很喜欢回家,都有香喷喷的东西可以吃。我父亲也非常疼爱我们,当时我们念初中都在长身体,又要读书读到很晚,都是父亲出去买热腾腾的东西给我们吃。然后我记得我念小学六年级,我父亲买了一台二手车,那个是人家开了十年的车,买来的时候后座是歪的。我们三个姐弟挤在那里,感情愈来愈好。虽然家里不富裕,为什么要买台车?全家刚好出游,那些出游的情境都是我们一生的回忆。包含那个车子性能不怎么好,爬坡爬到车子往后退,全家尖叫。虽然它是十年的车,对我们来讲,完全是感觉父亲他是全心全力的在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生命中最好的回忆。

  所以看这些句子,好像几十年的岁月就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长我」,长养我们,尤其是智慧的增长。我父亲平常话很少,最主要是我犯错比较严重,他会训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醒我要自爱,不要糟蹋自己。「育我」,教育我。而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往往在每一个生活的情景,包含我父亲在给我奶奶拍背,按摩。晚上老奶奶睡不著,父亲也不睡,在那里陪伴,这都留在我们的印象。甚至包含母亲只有打过我一次,打我两下,就转过身去,我就感觉母亲是流泪了,不愿意给我看到,「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这教育我一辈子,那种感受,怎么忍心再让父母担心。所以很多亲戚朋友说我父母看起来比较年轻,我父亲讲说,「没有被孩子气。」其实我爸爸太厚道了,我们还是有做很多不对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深深感觉父母的爱,就觉得不愿意再让他们难过,报恩都来不及了,还让他们难过?

  「顾我复我」,这个「顾我」就是反覆顾看。生病的时候最明显,看的时候那个忧心就写在脸上,一晚起来好几次。「复我」就是挂念,我们求学在外,父母都常挂念。尤其回到家中,第一句话,「你怎么瘦了?」赶紧煮我们爱吃的东西。然后「出入腹我」,要出门、进门的时候抱抱我们。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据我的记忆,我抱我母亲应该是抱到小学四年级,还在抱,所以我一些长辈都笑我,这么大了还常常粘著妈妈。粘愈久,母子连心的效果愈好,我现在一想起来都有那些情境在。当然妈妈愈疼我们,抱我们抱到小学四年级,我们要怎么回报?把父母给我们的这份真爱,要去爱别人,这个才是报父母的恩,这样父母才没有白爱我们。「出入腹我」。所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念著比天高、比海深的恩德,回想父母的含辛茹苦,却没有机会报答的时候,就是感叹,念著苍天,然后心里忆念父母的恩德。所以这个是痛切自己,这一份遗憾不能够停止。当然我们就转成「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至诚一定感通,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

  我们体会父母恩,接著我们看怎么来报恩,五十七页八十九句:「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侍奉父母,日常居家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伺候,不只让父母食衣住行无忧,而且要以恭敬的表情、恭敬的心去伺候。所以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欢欢喜喜、恭恭敬敬的表情、态度去侍奉父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我遇过父母,孩子让他衣食无忧,挺会赚钱。但老人家讲,「我们也不缺那些钱,让我们最难受的就是孩子顶撞我们,言语就非常忤逆,对我们发脾气。」老人家讲,「他这么一顶撞过来,两个礼拜缓不过劲来。」所以这个「居则致其敬」,恭敬很重要。为什么缓不过来?我当时听,我就推想,因为父母从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看著我们的容貌这么天真、这么可爱,然后一把屎一把尿这样把我们拉拔长大,经过了多少的岁月,陪我们喜怒哀乐。所以当他看到一个长得比他高大的儿子、女儿,他回想的是整个过程。而今天他抱在怀里的孩子这么可爱的脸庞,居然顶撞他,你说他缓得过劲来吗?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体恤父母的心,就不知道我们这一句话杀伤力有多大。

  所以夫子这些提醒很重要。「养则致其乐」,奉养的时候应该和悦的心、欢喜的心去服侍,食衣住行都是「养则致其乐」。煮父母喜欢吃的,煮的时候不要太硬,「软、暖、缓」。老人牙齿比较不好,食物要煮得软、煮得烂,他才好咬;第二,要煮热食,吃凉的食物伤胃,不能给老人吃凉的东西;第三,老人吃饭比较慢,不好咬怎么会吃得快?这个时候不要催老人吃东西,还有跟老人一起吃饭不要吃太快,当孩子的人、当孙子女的人,一下子吃完了,「爷爷,你怎么吃这么慢?」他就很有压力,一直吃。还有老人还没吃完,就在那里开始收盘子了,老人也很有压力。所以伺候老人要柔软,尤其人老了像小孩一样,要细心呵护。所以跟老人一起吃饭要吃慢一点,一定要吃得比他慢,他就没有压力了,你陪他吃,他很高兴。

  食、衣,穿衣服保暖。常常春夏秋冬,体恤这个季节的变化,提醒父母加衣服,或者添加新的衣裳。有时候摸摸父母的背,感觉一下够不够暖。我想那一个动作,可能会让父母觉得比衣服还要暖。有时候抱抱自己的父母、抱抱老人,这个都是父母跟我们之间很好的这种肢体的沟通。当然你买衣服也要孝顺,顺,要顺父母之心意。你不要买他觉得太昂贵的衣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