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87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29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二十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20
昨天讲到修善,说到这个修善,了凡居士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的修善,必须要对于善行的定义先要辨别清楚,所谓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如果说是为善而穷理,往往会发生误会,把善的心反而做了恶的事,这种情形往往有之。不但此地给我们辨别得很清楚,就是《永嘉禅宗集》里面它也分得很清楚。今天这个第四段就是讲是与非,可见得明辨是非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看文,说: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这也举出一桩事情来做一个例子,说明善行的是与非,他举出古时候的例子,孔夫子那个时候。那个时候鲁国的法律有这么一条,这一条也是有这些奖励的意思,就是鲁国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都得到政府的奖励。底下有一个小注,「府,掌财币之官,臣,家臣奴仆类,妾,侍妾婢女类,均坐罪而没入官家者,法有纳金赎罪之例」。这个意思我们一看就明了了,大概是那个时候犯了罪,犯了罪不但是抄家,还有罪人的子女发到官府里面充劳役的,就是类似奴隶这种制度。如果有好心的人,鲁国人犯了罪,他自己愿意出钱把这个人赎回来,这个人鲁国政府是要奖励的,所以叫『受金于府』,受就是受赏于官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相当的富有,他也做了这么一桩好事,花了钱赎别人的罪,但是他不受赏。孔老夫子听到就不赞成,『孔子闻而恶之』,恶就是厌恶,意思就是说他这桩事情做得不对。『曰:赐失之矣』,赐是子贡的名字,上一次也讲过,称名只有父母与老师是可以称名的,譬如别的同学、辈分,不称他赐,都称他子贡,子贡是他的别号。孔老夫子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底下就把这些道理跟我们说出来了。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这一段底下有个小注,小注看明白了,这一段的意思就统统明白了。「此盖鲁国恤民之道」,这是鲁国的一个政策。意思就是说,凡是鲁国人,诸位要晓得,那个时候的国很小,并不太大,齐鲁二国就在我们现在的山东省,你看现在一个省在那个时候是两个国,可见得这个国是很小的。春秋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国总有几百个,小国大概还不到我们现在一个乡镇大,五十里,五十里现在算起来就是二十五公里,那也就是一个小国。鲁国也是爱护自己的人民,自己国家的国民,鲁国人,如果在别的国家犯了罪,被人家充为官府的劳役,如果鲁国有同乡同国的人能够以钱财把他赎回来,就是把他救回来,鲁国的政府就有这个条例,一定要奖励他。这个奖励是用金钱来奖励。刚才说了,子贡家里有钱,他也不在乎这一点赏金,所以他就不接受。他不接受,当然接受这个赏好像是伤于廉洁,不受赏当然是更好,但是要晓得,那只有子贡有财富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哪能做到?子贡这样一做,除非是很有钱的人他才肯这样做,普通一般中下人家就不敢做了。为什么?做了之后,到底去领不领赏?领赏,人家说是伤廉,人家都不领赏你去领赏;不领赏,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救人。可见得,为善要往大处去着想,不能往小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孔子不赞成子贡的做法。再看底下一个例子: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也是孔子的学生,有一个人掉在水里面,他去把他救到岸上来了,这个被救的人家非常的感谢他,送他一头牛,子路就接受了。孔子听到这桩事情很欢喜,为什么?有施有报,从此以后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了,为什么?救人人家有报答。我们看底下了凡先生的一段评论,说: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
这是我们世俗眼睛,救了人接受人家的报答,当然一个是救人不愿意领赏,这是我们世俗人眼光优劣的标准是如此,但是孔子不然。
【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孔老夫子所取的,他觉得子由可取,而子贡反而受老夫子的责备。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
这就是圣人跟我们凡夫不相同的所在,圣人讲这个善恶是要看将来的,不是看眼前,是要看看后来有没有流弊。
【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就是这桩事情他做了,对于社会、对于风俗,乃至于对后世,它有些什么影响。如果这个影响是好的,这才叫善行;现在善,此时好,可是它的流弊不良,那都不能算是真的善行。譬如我们印光法师对于顺治皇帝就很责备,这是说出家制度,在从前出家人的制度,一定要经过政府考核的,考的时候非常的严格,考取了政府发给你及格的证书,这个证书从前叫度牒,你才可以出家,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够剃头出家的,那是犯法的。所以从前出家人的水平他有那么高,换句话,政府所考的,认为他的品德、他的学问确确实实可以做一般官吏、老百姓的模范,这才同意准许他出家。顺治做了皇帝之后,他觉得出家是个好事情,何必要限制这么严格?就把这个制度废弃了,随便什么人喜欢出家都可以出家。你看在当时是好,当时是觉得好事情,流弊流到今天,我们就看到这个恶的果报。今天我们出家人的素质连天主教、基督教都不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