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尊者这是讲到因果报应,这个事情千真万确,就在我们图书馆过去也有这个情形。昨天悟仪告诉我,他的姊姊跟陈居士同事,在荣总服务,陈居士去世之后,她牌位供在我们这里,她托了好几次梦,牌位供在图书馆,图书馆她进不来,这个事情是真有。我今天教他把皈依证烧给她,她就可以进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们看看《影尘回忆录》,倓老讲这些因缘果报,千真万确的事情。为什么说明这些事情?他当时说的那个事情是在上海发生的,报纸上也有登,很多人晓得这个事情,说明六道轮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神话,是真有。
憍梵波提他的舌头一天到晚在动,他这个果报不是个好相,他在过去生中做小沙弥的时候,看到一个老比丘在念经,大概老比丘年岁太大,也没什么力气,念的时候也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嘴在那动,他就笑话他,笑他像牛吃草一样。你看老牛在休息的时候,我们晓得牛的胃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它在外面吃草,把草统统吞到肚子里面去,然后得空的时候慢慢从胃里吐出来,再细细的嚼,再消化。所以他就笑话老比丘念经像牛在吃草一样,老比丘告诉他:「你要赶快忏悔,我已经证阿罗汉果,你说这个话有很重的罪报。」他赶快忏悔,结果还免不了堕五百世的牛身。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口业要谨慎,不要以为没有果报。
过去这些古人有果报,我们要是造的业没有果报,诸佛菩萨也佩服你,也对你五体投地,为什么?他们不如你。这正是所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到果报现前害怕了,害怕有什么用处,害怕能够了断吗?没有法子了断,果报一定要受。造因要慎重,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一个因果,你们读《坛经》,法达禅师念《法华经》请教六祖的时候,六祖叫他把这个经念一遍给他听听。他把「方便品」念完了之后,六祖说不必再念,这个经里面所讲的一乘因果,说得再多,离不了因果的范围。
憍梵波提不知道他是有意无意讥笑别人,招这样的果报。在世尊会上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那个嘴一天到晚在动,习气。佛就告诉他,你这个样子叫人家一看到你,又会骂你像牛吃草一样,换句话说,你不害了很多人吗?别人不晓得,不知道你是阿罗汉。於是就教他,你到天上去,少到人间来,没有必要就不要回来,到天上去受天供养。他是弟子当中「受天供养第一」,为什么?天人有神通,知道他是阿罗汉,尊敬他,不会笑话他;在人间就会引起很多人的误会,这是讲到因缘果报。《法华经》给我们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丝毫不爽。佛门又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要晓得前世我造的什么业、造的什么因?我们现在所受的果报就是的。
明白这个道理了,逆来顺受、甘心的受,为什么?你造的这个因。人在这个世间,佛给我们讲四种因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但一家父子是这四种缘,朋友之间往来都是这个缘。你在路上走,碰到一个陌生的人,给你点点头笑笑,那也是个果报,这是善的缘,过去生中有善缘。你坐在巴士上、你的邻居,有个人看到你不顺眼,瞪你一眼也是果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一个学道的人他明白这个道理,处顺境他也不欢喜,处逆境他也不烦恼,为什么?他晓得果报如是。
像《法华》里面所讲的十如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我们如果想要善果报,我们就多种善因,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要对别人好。我们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果报当中就会招到一切人看我都不顺眼,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憍梵波提搞到都没有办法跟释迦牟尼佛学道,释迦牟尼佛把他送到天上去受天人供养。这就讲他是舌根而悟入。舌是因味才生起觉知性,我们普通一个人,舌与味尘是有中断的、断断续续的。味有的时候就有觉知性现前,味没有的时候觉知性就中断。憍梵波提他的舌一天到晚都在那里动,他的觉知性是不间断的,所以这也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个样子。他能够从舌根悟入,普通人用他这个办法也有困难,不见得能证圆通,所以他这个办法也不适合初学人。
摘自 楞严经 (第一三一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