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949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即以“圆珠”喻圆成实性(亦即后文所云“性海”),“现色”喻依他起性,“凡夫定执青珠、黄珠诸见”喻遍计执性。“证性海而无骂,萧然物外”者,譬如圆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虽见相不同,然圆珠却是一体。万法虽各各差别事相不一,然同为无差别真如理体之所缘起,是知万法皆如,一体无分,语观双绝,无能无所,泯绝无寄,故文云“证性海而无骂”(据文义,“骂”字似应为“寄”或是“泊”字,即栖止义,寄泊义。“性海无泊”者,谓法性无寄无缘也)。“萧然物外”者,谓既证真如自性,则知万法皆如,既知万法皆如,则语观双绝,一体无分,泯绝无寄,既泯绝无寄,自是超然于各各差别事相之外也。“萧”者,超义、出离义也;“物”者,即指各各差别事物、事法也。
“超情离念,迥出拟议,顿塞百非。语观双绝,故使妄心冰释,诸见云披。”既然性海无寄,超然物外,是以超情离念,迥出拟议,顿塞百非。“迥出拟议”者,谓远离言语心行之境也;既远离言语心行之境,是以百非顿息,诤论不生。“百非”者,由四句生。“四句”者,例如一、有句,二、无(非有)句,三、亦有亦无句,四、非有非无句。如是四句,各自复出四句,乃有十六;此十六句历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乃有四十八;复有已起、未起,成九十六;加上根本四句,乃成百非。
又夫语观双绝者,则妄心不起;妄心不起,则诸见不生。是故文云:“语观双绝,故使妄心冰释,诸见云披。”“披”者,消散也;“诸见云披”者,谓诸见如云般自消自散也。
“唯证相应,岂关言说。”今此顿教法门,唯显离念境界,而离念境界,非言说之所能及,唯证乃相应尔。如《大乘起信论》云:“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又经云:“我法甚深,唯证乃知。”是故欲入顿教法门,但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能所双遣,泯绝无寄也。
“是以维摩默答,欲表理出言端;天女盛谈,欲彰性非言外。”因为这种原因,维摩诘居士默答者,欲表理出言端也。“理出言端”者,即谓理出言外,非关言说也。“天女盛谈”,亦出《维摩诘经》。在《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第七》中云:有一天女散华,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皆尽神力去华(因为佛制戒律,华堕佛衣或上座衣无苦,若堕余弟子衣,应拂令堕座上,所以一切弟子尽神力去华),而不能令去。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舍利弗答:“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意谓佛制华堕弟子衣上,应拂去之,今华堕我衣,不如法、不如律、不如佛所教也,是以去之。天女曰:“勿谓此华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此处天女盛谈,欲彰性非言外者,即引这段故事。“性非言外”者,谓言说当体皆如也。
“性非言外,言即无言;理出言端,不说即说。”若解言说当体即如,则自明言即无言也。何故?以解一切言说当体皆如,是以不复取言说相分别故。又若知真如妙理非关言说,自明不说即是妙说也。
“不说即说故,绝情虑之思议;言即无言故,殄解心之图度。”若解不说即是妙说,自然能所双遣,语观双绝,而远离于凡夫之情见思虑,虚妄分别也;又若明言即无言,自然不会执着于言说文字本身,去分别量度,但求知解也。“殄”者,绝灭也;“图度”者,谋求量度也。“殄解心之图度”者,亦即绝灭知解心之谋求量度也。
“以斯融夺,岂笔说能申?唯证相应,当自知耳。”顿教法门,以空、有如是互融互夺,甚深微妙,难思难议,又岂是言语文字所能说明的了的呢?是知顿教之法,唯在亲证,不在言说尔。
【故经云:“如人饮冷水,唯自知也。”此意在言外,勿执言思理;理不出言,莫捐而求理。谛解研窍,复自显然;委细莹磨,故应明耳。但须勤加用力,专志勿移,行住坐卧中无令暂废,久作不已,白皂自分,深可信矣。】
下引经证,以证义启信。
经云:“如人饮冷水,唯自知也。”顿教之法,出乎言虑境界,唯证乃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
“此意在言外,勿执言思理;理不出言,莫捐而求理。”“此意”者,谓顿教所显平等无差别之真如妙理也。“意在言外”者,即谓平等无差别之真如妙理,出乎言虑事相之外,故切不可执着言语事相,即以为是理也。《般若经》云:“世人分别,唯分别言语文字。”世人不知言语文字,非理实也。故曰“勿执言思理”。
“理不出言,莫捐而求理。”以一切言说当体皆是真如理体之所缘起,是知一切言说当体即不异于真如理体也;既一切言说当体不异真如理体,故不可捐言而求理也。“捐”者,捐除义。换句话说,其实只要不执着言语为实有,如实知言语无性即是理显;无性随缘,即是言明。言之与理,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言语是世谛,理性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无以自明,以世谛而明;世谛无以自立,以第一义谛而立。故若坏世谛,即坏第一义,故曰“莫捐言而求理”也。
“谛解研窍,复自显然。委细莹磨,故应明耳。”“谛”者,确实、决定义;“解”者,悟解、了解义;“研”者,研究、考察义;“窍”者,窍要、根本、实质义。“谛解研窍”者,意谓行人若能确实从根本、实质上去对真如妙理进行悟解钻研的话,则真如妙理复自会显然明了也。
“委细莹磨”,“委”者,的确、确实义;“细”者,仔细、详细义;“莹”者,晶莹、透澈义;“磨”者,琢磨、钻研义。“委细莹磨”者,意谓行人若能确实具足方便善巧,很认真、很仔细地如法琢磨钻研真如妙理,而令真如妙理晶莹透澈的话,则自能将真如妙理相应明了通达于自心尔。
“但须勤加用力,专志勿移,行住坐卧中无令暂废,久作不已,白皂自分,深可信矣。”文义易解,谓行人必须勤加用力修习,专心一志而不改变,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令暂时废止,这样久久用功而无休歇,自能黑白分明,深解而坚信矣。“皂”者,黑色义也。
【故经云:“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施功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