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73.念佛已经念到心念心听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时再增加观想西方三圣吗? 果然能够做到心念心听,就已经渐渐专一了,何必还要另开炉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实,总想要发现什么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换题目。 74.念佛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的用意是什么? 可用可不用,佛珠就是用来计数的。 75.在专心念佛,不知为什么杂念突然出现,有什么好办法清除吗? 这是功夫问题,只要按照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印于心的办法,持之以恒,自然有云开月现的日子。 76.念佛时感觉心酸想哭,不知是什么缘故? 这是心诚的表现,所谓感激流涕啊! 77.平时念佛必须一心称念佛号,才能感应道交。如果临终的时候,六神无主,虽然能够念佛,但做不到专一,是否有碍往生?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临终自然能够作主。虽然做不到专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会阻碍往生。 78.平素精神散乱,不能安定,默念佛号,又起妄想,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念佛必须是从心发起,口出佛号,耳听佛声,如此周而复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处了。 79.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写的净土颂中说:‘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这三个‘达’字应该怎样解释? ‘达’就是通达的意思,达人就是心胸学问,一切都很开明的人。 80.‘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句话有两个问题,一、念佛是不是方便?二、心开是不是明心见性? 念佛法门,既可说真实,又可说方便。经上说‘无有定法’,又说:‘此法非实非虚’。专心念佛是如来最好的方便法门,以念佛一门深入,所以不借其他方便法门。心开即是回归如来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81.念佛怎样才叫做‘过分著相’? 念佛有入门和深入的区别,有事念和理念两种念法。事念适宜于初机,理念适宜于深入。事属于相,理属于性。事从理起,全事即理;相从性生,全相即性。念佛从事和相上著手,就很容易深入下去。是否著相,都是方法,不要固执。 82.过分著相念佛有什么弊病? 过分就是全分,过分著相就是全相即性。所以不要把过分著相理解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执著念佛,三心二意,何日才能成就?真正全心投入念佛,什么都忘了,正是全相即性,真如本性即全体显露。 83.我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羡慕,是不是也叫做过分著相? 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与‘理’即是所谓‘空’,‘相’与‘事’即是所谓‘有’,‘空’与‘有’是辩证统一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么都忘了,即是‘空’。‘空’即是三昧境界,即是与佛感应道交。 84.念佛的时候,常常生起悲哀的感觉,这是什么境界? 这是心诚所感,慈悲的流露。虽然是好现象,但是也应该用定力控制,使心情轻松安详。 85.念佛念到清净大海众菩萨的时候,应该怎样观想? 依照所念的内容观想。 86.放下万缘,不生喜怒哀乐,不知道生起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办? 放下万缘就是心不跟随外面的境界转动,喜怒哀乐是心随外境转动而产生种种分别的感情。您说放下万缘,但是又依境而转,产生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感情,粗略的来看,已经三转境界。明白了这个情况,就应该在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迅速斩断攀缘的心理,这样就回归到寂静了。 87.念佛以什么方式为好,到底是高声念好,还是默念,或者金刚念好? 这个问题不必拘泥,要灵活机动。昏沉的时候,就采取高声念的方式,用以振奋精神;散乱的时候,就采取金刚念或默念的方式,用以集中思想;止静、睡眠或大小便的时候,就采取默念的方式,以便适应环境。 88.念佛的方法有追顶念佛、反闻念佛、数十念佛等等,目的都是在于达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才容易达到这个目的呢? 应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灵岩大师以来,多采取数十念佛的方法。 89.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只在心中? 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虽然在心中,却又实有其事。同样,娑婆世界,也不离开一心而存在。 90.印光大师往生后,拜垫上留下了大师的影子(《永思集》有记载),这是什么道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例如古树锯开以后,曾经发现了佛菩萨的像。 91.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 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2.念佛念到三际念断是什么境界? 这就叫做无念三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常《金刚经》所说的境界。 93.禅宗修行,如果出现外相,就都叫做魔境。净宗念佛出现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所修和所得必须相应,才不会出错。禅宗悟心,真如无相,若有所见,都是虚妄。净宗依照经典念佛观佛,若有现相,与经相合,就是相应,不能称为魔境。如果与经典相违背,才能称为邪境。 94.憨山大师说:‘一心称名,当然是正行。但辅以观相,就更加稳密。’印光大师说:‘专一持名,不必观相。’这两种方法,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是否两种方法都可以呢? 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 95.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 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96.《阿弥陀经》说‘一生补处’,不知是什么意思? 处是指佛位,补就是候补。其他世界,证到佛果,候补佛位,必须经历多劫,极乐只须一生,就能证到候补佛位。 97.什么叫做开静?开静是个什么境界? 绕佛坐念以后,忽然止声静默,就叫做止静,再引磬开念,就叫做开静。 98.观经说:‘观像时,先观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转……’,经仔细沉思,始终不明白八棱旋转成什么样子,请指教。 例如观丈六金身时,两眉中间的白毫,像大拇指粗的绳子,不作圆形,作八棱的长绳想,再想此绳向右盘旋,结作珠形,就是佛顶珠。 99.念佛止静应该怎样去做? 念佛止静有观想的办法,古代大德也有主张净念只管相继。因为妄念止于口,但并没有止于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办法。净念相继,本来是有念,如果强迫无念,只这一用力,就又是妄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然渐渐消失。 100.念佛时虽声音很细微,但听起来好像是钟鸣,这样是不是贪恋静境? 这是高度入静的表现。 101.念佛四要诀说,不求一心,如果到临终仍旧不能一心,那不就会出问题吗? 这本书说不求一心,是针对初学来说的。如果一开头就要他达到一心不乱,他一定会畏惧而后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达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始终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须做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时,依然心猿意马,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三轮循转的办法,如果还不行,就加上数十念珠法。如果仍旧不行,就干脆丢掉佛珠,单用计数的办法。 103.念佛念到‘打成一片’,是什么意思? 净念相继,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好像许多铁屑,熔于一炉,再经千锤百炼,成为整铁一片。 104.无念与失念如何分别? 本性一点也不动,本来就没有念,这就叫做无念。因为产生了无明,就有了许多妄念。修到妄念断去,显出本性,回归到本来面目。断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净念,如果这个净念丢掉了,就叫做失念。简单地来说,无念的意思就是无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105.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什么意思? 尽虚空不离一心之外,极乐弥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弥陀,则弥陀显应,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说‘自性弥陀’。依报(身体居住的环境)和正报(身心),不离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净土。 106.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见到种种瑞相,为什么《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是说真空的本体,瑞相是妙有的表像,像依体有,体因像显,这就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像遗体,偏执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彻底破除这些迷惑。不变是体,随缘是像。果然能够明白本体了,就认识表像了;果然能够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8.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到这个境界,还须存往生的愿吗? 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09.有一种人,身体很健康,但他念佛时,就是心乱,不知道他的乱心是身体的病,还是本性的病? 此事不关身体强弱,一是本性太钝,二是业障太重。 110.听说念佛是第六识念出,心乱时,念由六识念出,净念时是六识念,还是八识念呢? 念虽起于六识,但弥陀圣号却是第八识种子起现行,不管心乱与心静,两识都有关系。 111.古代大德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如此说来,只要意念清净,虽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这样是否叫做真实念佛呢? 心叫做如来藏,净就是佛,染就是众生,于是就应该明白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头离染得净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办法,净宗则以持名为捷径。古代大德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说佛号为因,清净为果。不可误解为不要修因,就能当下一念清净。能够当下一念清净,能有几人呢?果然能够当下一念清净,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112.病时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吗? 病时因为体力不支,不是故意懒惰、怠慢,自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处危难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 113.人命终时,子孙悲惨,两眼流泪,会阻碍往生吗? 不叫病人看见,就没有关系。 114.真正念佛的人临终没有中阴身,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没有中阴身? 临终佛现,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读过,这样就无中阴身。 115.临命终时,什么是正念? 佛子平素修什么法门,到临终时,不为世俗事情牵挂,心仍旧停留在所修之道,这就是正念。 116.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惭愧,家事多忙,一天只念佛号一万二千,其他什么都不会念,不知今后能否成就? 法门贵精不贵多,你这样下去很好。周利槃陀伽尊者,念扫帚两个字,都能证果,何况念万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说:‘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你居士果然能够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阔论的人,一定能够成就。 118.明年五十九岁,运气不好,请问念佛能消灾过运吗? 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够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 119.平素念佛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临终时,精神恍惚,又没有人助念,能够往生吗? 积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个时候也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感应,但要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 120.平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样? 佛化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风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也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