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19

[学佛交流] 【谈谈三昧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以下这篇是我的“读经笔记华严经“十定品(一)的其中一段,现我闢为单篇发表,取名为“谈谈三昧那些事儿”




★★下面,我们以经与论谈“三昧”


问:上面说:东方入定西方起,这个概念应该是怎样说才是?


答:诸法集要经说:大乱风起而普流布入大树里,无能见者为何像类,风无想念树无所思,风不念:『是我入大树而动摇之。』树亦不念:『风入我体。』菩萨如是,恒常奉行摩诃般若波罗蜜慧,悉除诸想,不自念言:『我三昧定。』亦復不念:『从三昧起。』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本淨故。」


问:这十定品是讲定,其他经如何说如来的定?


答:大集经说:一切众生悉不能知如来、世尊“出入”之处,如来悉知住定平等,及以上下。众生谓佛入一三昧,而佛实入一切三昧;


问:众生谓佛入一三昧?


答:大集经说:众生见佛起一切定,而佛实入一定三昧。如来三昧无有次第然非不定,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悉不能知。


问:如来的定有次第吗?


答:大集经说:入于初禅出灭定, 入于灭定随意出, 如来三昧无次第, 是故名为常在定。


问:为什麽说常在定呢?


答:大集经说: 如来所入种种定, 与诸法界无差别, 二乘不知佛住处, 菩萨不知甚深定, 众生常行无明闇, 不知如来入出处.


问:“如来所入种种定, 与诸法界无差别”,那,普贤菩萨的三昧又如何?


答:华严经普贤三昧品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毘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问:普贤菩萨的定当然是与诸法界无差别的?


答:对!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问:菩萨要如何具足三昧?


答:大集经说:「復有九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九?一者、不失念心;二者、解甚深义;三者、破坏魔业;四者、具佛三昧;五者、淨身口意;六者、具足方便;七者、威仪纯善;八者、勤行精进具六波罗蜜;九者、远离声闻辟支佛道。


问:菩萨得了三昧,有可能生到畜生道吗?


答:大正藏第 17 册 No. 0847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遍寂静,得此三昧已,则生畜生不失其念,仍受人间上妙快乐。以畜生身故,与诸畜生解说佛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畜生,而受上妙人间快乐。


问:菩萨得了三昧,有可能生到地狱道吗?


答: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摩诃鉢头摩,得此三昧已,为诸众生入于地狱受天快乐。是诸狱人见其菩萨受地狱苦,菩萨以福力故与诸罪人普为说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受诸天快乐。


经又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一切遍光明,得此三昧力故,遍生六趣,方便示现杂类身形,受诸快乐,相貌殊胜。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这篇是我的“读经笔记华严经“十定品(一)的其中一段,现我闢为单篇发表,取名为“谈谈三昧那些事儿”




★★下面,我们以经与论谈“三昧”


问:上面说:东方入定西方起,这个概念应该是怎样说才是?


答:诸法集要经说:大乱风起而普流布入大树里,无能见者为何像类,风无想念树无所思,风不念:『是我入大树而动摇之。』树亦不念:『风入我体。』菩萨如是,恒常奉行摩诃般若波罗蜜慧,悉除诸想,不自念言:『我三昧定。』亦復不念:『从三昧起。』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本淨故。」


问:这十定品是讲定,其他经如何说如来的定?


答:大集经说:一切众生悉不能知如来、世尊“出入”之处,如来悉知住定平等,及以上下。众生谓佛入一三昧,而佛实入一切三昧;


问:众生谓佛入一三昧?


答:大集经说:众生见佛起一切定,而佛实入一定三昧。如来三昧无有次第然非不定,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悉不能知。


问:如来的定有次第吗?


答:大集经说:入于初禅出灭定, 入于灭定随意出, 如来三昧无次第, 是故名为常在定。


问:为什麽说常在定呢?


答:大集经说: 如来所入种种定, 与诸法界无差别, 二乘不知佛住处, 菩萨不知甚深定, 众生常行无明闇, 不知如来入出处.


问:“如来所入种种定, 与诸法界无差别”,那,普贤菩萨的三昧又如何?


答:华严经普贤三昧品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毘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问:普贤菩萨的定当然是与诸法界无差别的?


答:对!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问:菩萨要如何具足三昧?


答:大集经说:「復有九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九?一者、不失念心;二者、解甚深义;三者、破坏魔业;四者、具佛三昧;五者、淨身口意;六者、具足方便;七者、威仪纯善;八者、勤行精进具六波罗蜜;九者、远离声闻辟支佛道。


问:菩萨得了三昧,有可能生到畜生道吗?


答:大正藏第 17 册 No. 0847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遍寂静,得此三昧已,则生畜生不失其念,仍受人间上妙快乐。以畜生身故,与诸畜生解说佛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畜生,而受上妙人间快乐。


问:菩萨得了三昧,有可能生到地狱道吗?


答: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摩诃鉢头摩,得此三昧已,为诸众生入于地狱受天快乐。是诸狱人见其菩萨受地狱苦,菩萨以福力故与诸罪人普为说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受诸天快乐。


经又说: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一切遍光明,得此三昧力故,遍生六趣,方便示现杂类身形,受诸快乐,相貌殊胜。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菩萨要怎样才算已离烦恼?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文殊答言:若有菩萨知烦恼生、知烦恼灭,是则不名离烦恼者。


问:比如说呢?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譬如明灯能灭诸闇,若与闇俱不名为灯;如是菩萨见烦恼生、见烦恼灭,则不得名离烦恼菩萨。


问:怎样才算离烦恼?


答:法门经说:復次离烦恼菩萨,不见烦恼、不见清淨,非见非不见,离心意识者名离烦恼;
于彼彼处心有分别,乃至念涅槃者,是名不离烦恼。


问:为什麽这样说呢?


答:何以故?或心或心数生,攀缘罪福故。此攀缘者名一切作行,若作行已是为流转,若流转法名实流转,一切流转名为烦恼。


问:什麽是烦恼?


答:法门经说:復次和合者名为烦恼。


问:什麽是和合?


答:法门经说:何者和合?眼与色和合、耳与声和合、鼻与香和合、舌与味和合、身与触和合、意与法和合,三昧与烦恼和合。


问:三昧与烦恼和合?这怎麽讲呢?


答:法门经说:何以故?见得三昧出没相者名为烦恼。离恶觉者名离烦恼、离心行者名离烦恼、无功用者名离烦恼、离数量者名离烦恼。若有菩萨,自离烦恼復令他离,为解一切众生缚故勤行精进,如来说此名离烦恼精进菩萨。


问:什麽是常在三昧?


答:佛说法集经说:佛言:「天子!若菩萨心常不求一切诸事、不见一法可取、不见一法可捨,是菩萨随所见法悉知空寂,无有真实。天子!菩萨如是,名为常在三昧。」


问:常在三昧,那要如何度化众生呢?


答:佛说法集经说:常在三昧甚深境界,而能不捨一切众生善根所作之事;具足妙静寂静,而常不捨乱心、颠倒心教化众生之行


问:针对以上的问题,你也许会问:什麽是化佛?


答:佛说法集经说:善男子!云何化佛?化佛者,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得示现一切色身三昧。彼诸佛、菩萨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现,化佛色身度诸众生,是名化佛。


问:要怎样才能三昧现前?


答:妙法圣念处经:善修诸业静, 巧便集善根, 三昧自现前, 速到“无生位”。
经又说:护戒最胜,成就三昧;护戒最胜,能息诸障;护戒最胜,身心安乐;


问:什麽是“见十二因缘”?


答:大乘舍黎娑担摩经说:復次云何见十二缘?如佛所说:若人恒见此十二缘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取、无着、如实、不颠倒、寂静、无怖、大圣、无尽、止息、悉皆无性,若如是见,是人见法;


问:见法之后,那会如何呢?


答:大乘舍黎娑担摩经说:若能如是,恒见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取、无着、如实、不颠倒、寂静、无怖、大圣、无尽、止息、见法无性,彼人是见无上法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佛得什麽法?


答:经说:佛是得正法、正智、止息三昧。


问:为什麽称为十二因缘?


答:经说:復次舍利子白言:以何故名为十二缘?」  菩萨告言:以有因有缘名十二缘。
但经说:舍利子!是法亦非因非缘,亦非不因缘,又从缘有。


问:这因缘法到底是怎样的?是因为佛出生才有因缘法的吗?


答:经说:如来出生及不出生,是因缘法常住、平等、如实、非虚,是真实法,离颠倒故。


问:阿赖耶识的功能是什麽?


答:大乘密严经说:阿赖耶识是意等诸法习气所依


问:阿赖耶识是有漏还是无漏?


答:大乘密严经说:(阿赖耶识)为分别心之所扰浊。若离分别即成无漏,无漏即常犹如虚空。


问:于阿赖耶识中能得三昧吗?


答:大乘密严经说:若诸菩萨于阿赖耶而得“三昧”,则生无漏禅定、解脱、方便力、自在神通如是等诸功德法,十究竟愿意生之身,转于所依识界常住,同虚空性不坏不尽。


问:诸菩萨于阿赖耶而得“三昧”?


答:大乘密严经说: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问:上面说“阿赖耶识是意等诸法习气所依”,这个“意”是怎样的?


答:大乘密严经说:意能分别一切世间,是分别见如画中质、如云中形、如翳梦者所见之物、如因陀罗弓、如乾闼婆城、如谷响音、如阳焰水、如川影树、如池像月,分别之人于阿赖耶如是妄取。若有于此能正观察,知诸世间皆是自心,是分别见即皆转灭。


问:住三昧时,心就不会攀缘了吗?


答:若诸定者住于三昧,心有攀缘即为色声之所诳惑,而生取着不能坚固,此即名为散动之道。


问:怎麽讲呢?我不明白!


答:大乘密严经说:是三昧力生于欲界及色无色乃至无想众生之处,是人即为三昧所缚。


问:要怎样才不被三昧所缚呢?


答:经说:若住三昧善调其心离能、所取,离二取已,心即不生,是名真实观行之者。若欲生于密严佛国,常当住此真实三昧。


问:什麽是奢摩他?


答:奢摩他是梵语,汉文称为“禅定”


问:什麽是毘婆舍那?


答:深密解脱经的解释是:梵语毘婆舍那。华言观。谓以寂静之慧。观察根尘内外诸法。令三昧成就。进趣菩提。
涅槃经疏的解释是:梵语毘婆舍那。华言观。即智慧也。


问:深密解脱经说:「世尊!何者奢摩他、毘婆舍那“有觉有观”三昧?何者是“无觉有观”三昧?何者是“无觉无观”三昧?」


答:深密解脱经说: 佛言:弥勒!若菩萨随如所闻摄受诸法,于一切法觉观相麁细,随顺能生奢摩他、毘婆舍那法,是名“有觉有观”三昧。


问:什麽是“无觉有观三昧”?


答:深密解脱经说:若菩萨于彼法相不了了麁细相,随顺彼法修行而得彼法光明正念心,随顺细观察奢摩他、毘婆舍那,弥勒!是名无觉有观三昧。


问:什麽是无觉无观三昧?


答:深密解脱经说:弥勒!若菩萨离一切相,自然随顺法,思惟观察奢摩他、毘婆舍那,是名无觉无观三昧。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者是奢摩他相(禅定相)?

答:经说:若菩萨掉动心、疑心中,生惊畏心或欲远离,思惟诸法而不断绝,是名奢摩他相


问:何者是取奢摩他相?(什麽是取禅定相?)


答:经说:若菩萨心沉没沉没相疑,思惟于法生欢喜心,是名“取相奢摩他”。


问:何者是奢摩他捨相?(什麽是捨禅定相?)


答:经说:若菩萨一向于奢摩他道、一向毘婆舍那道,双道观彼二法,烦恼不染于心,自然思惟、自然随顺彼法修行,是名奢摩他捨相。」


问:其实,三昧也是幻化的,经常说“如幻三昧”?


答:对!入愣伽经说:远离诸作事, 离知可知法。 行如幻三昧, 出诸十地行
愣伽经说:以得诸法“如幻三昧”故,以得自在神通力修行进趣故,


问:对声闻乘来说,三昧就好像酒醉似的?


答:愣伽经说:得寂灭三昧, 无量劫不觉; 是声闻之定, 非我诸菩萨。 离诸随烦恼, 依习烦恼缚; 三昧乐境醉, 住彼无漏界。 如世间醉人, 酒消然后寤; 彼人然后得, 我佛法身体。 如象没深泥, 身东西动摇; 如是三昧醉, 声闻没亦尔。


入愣伽经说:声闻辟支佛堕三昧乐门法,是故声闻辟支佛生“涅槃想”。


华严经离世间品说:耽着三昧退失佛法


问:要怎样才不会像声闻辟支佛那样堕三昧乐呢?


答:入愣伽经说:世尊!惟愿世尊,为我说诸一切菩萨声闻辟支佛入灭尽定次第相,我及一切诸菩萨等,若得善知入灭尽定次第之相巧方便者,不堕声闻辟支佛三昧三摩跋提灭尽定乐,不堕声闻辟支佛外道迷惑之法。


问:怎样才是真正的涅槃呢?


答:愣伽经说:入如来地得如幻三昧,远离心、意、意识分别如是等见,名为涅槃。


愣伽经又说:三昧无漏,醉法觉已,修行出世间无漏界中一切功德,修行已,得不可思议自在法身。


问:云何为念佛三昧? 什麽是念佛三昧?


大智度论答曰: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  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问曰:  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但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答曰: 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问:念佛三昧有什麽殊胜?


答:復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馀诸三昧,有能除婬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婬,有能除痴不能除婬、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念佛三昧还有什麽殊胜?


答: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馀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


大智度论举以下的例子说明念佛三昧的殊胜;
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採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
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
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
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
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


问:为什麽应常念佛?


答:大智度论说:復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
復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问:什麽是三昧?


答:大智度论说:诸菩萨禅定心调,清淨智慧方便力故,能生种种诸三昧。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问:三昧有几种?


答:大智度论说:復有三种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
復有四种三昧:欲界繫三昧、色界繫三昧、无色界繫三昧,不繫三昧。


问:经常说“游戏三昧”,大智度论就这样
问曰:  诸菩萨何以故出生游戏是百千种三昧?


答曰:
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烦恼)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
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乃能济诸贫者。又復如人欲广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菩萨亦如是,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


问曰:
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復游戏其中?


答曰:
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能如是。


华严经离世间品说:入于三昧而示现行、住、坐、卧一切业,亦不捨三昧正受,是菩萨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其他修行者能像佛这样自在出与入三昧吗?


答:大智度论说: 馀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在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
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问:其实,三昧就是繫心一处?


答:居十传说:文殊言。我初入不思议三昧。繫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他想。常与定俱。此繫心一缘乃成佛作祖之阶梯也。所谓繫心一缘。如日观、月观、眉间毫相与鼻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


问:三昧从何而来?


答:居士传说:从凡夫地,信十方诸佛皆从三昧生。我亦当得。何以故。诸佛三昧皆从如来自性方便生。我亦具有如来自体清淨之性。与佛平等。


问:什麽是三昧?


答:石门洪觉范林间录说:梵语三昧。此云正定。正定中所受境界谓之正受。


问:这个正受和无明所缘的“受”有何差别?


答:林间录说:异于无明所缘受。故圆觉曰。三昧正受。释者谓梵语三昧。此云正受。而宝积(经)云“三昧及正受”。


问:法身佛是怎麽样的?


答:大正藏第 85 册 No. 2844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说:真如法身佛。无色无形像。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


问:真如法身有来有去吗?


答:不来亦不去。不取亦不捨。远离六入故。出过于三界。等如虚空。诸慾不染故。
(六入者。谓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


问:真如法身的威仪如何?


答:于诸威仪中。去来及睡悟。常在三昧故。
(可见,开悟的圣者,睡与醒是没有差别的,睡与醒是没有二相的)


问:为什麽说去来及睡悟。常在三昧中?


答:(因为)去来悉平等。已住于平等。不坏平等故。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淨。离诸寂淨故。


问:那,佛是什么相?


答: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离诸因果故。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心同虚空故。


问:佛是虚空相,那,佛在世间吗?


答:佛常在世间。


问:佛常在世间,对世间法怎麽办?


答:而不染世法。


问:为什麽不染世法?


答:不分别世间故。诸法由如幻。如幻不可得。离诸幻法故


大正藏第 85 册 No. 2835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1.体若虚空,名无边三昧。
2.心无出入,名无寂三昧。
3.于一切有处淨无求,名不思议三昧
4.三昧不昧不从缘起,名法性三昧。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何成就现前三昧?


答:大正藏“淨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说:
贤护。彼佛无来无去。唯心所作还见自心。若成就诸佛现前三昧者。欲见随念即见。


问:为什麽说“欲见随念即见”?


答:何以故。有三因缘。一者缘此念佛三昧。二者缘彼佛愿力加持。三者善根纯熟。具三因缘故。即见彼佛。不用多功。见已欢喜。


问:念佛的心是怎样的?


答:大正藏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淨土集说:
华严经六十二云。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观佛三昧经第一云。佛告父王。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以是心故。能得三种菩提之根。


问:释迦佛和弥勒菩萨都是修念佛三昧的吗?


答:淨土集说:观佛三昧经第九云。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过去于彼旃檀佛所。修行念佛三昧。今乃成佛。


问:念佛有何殊胜?


答:淨土集说:又观佛三昧第十云。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挽心王锁断,到慧彼岸。


问:那要如何念佛?


答:淨土集说:文殊波若经下卷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捨诸乱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


问:于一佛,念念相续,那会发生什麽现象?


答:淨土集说: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问:为什麽?


答:淨土集说: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


问:为什麽说无二?


答:淨土集说: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如是等文。诚证非一。皆云。念佛是菩提因。


华严经说:若于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淨


大正藏“大乘入道次第开决”说:
如修念佛三昧之行。必有所依佛功德境。故境即是起行之处。善根乃是所起之行。


问:佛有几种?


答:华严经离世间品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说十种佛。何等为十?所谓:成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本性佛;随乐佛。是为十。


问:大体上,入三昧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华严经入法界品说:渐次南行,至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周遍求觅海幢比丘。乃见其在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于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


问:华严经说的三昧情况是不可思议的?


答:对!法界品说:一心住三昧, 无量劫不动, 毛孔出化云, 供养十方佛。 得佛方便力, 念念无边际, 示现种种身, 普摄诸群生。


问:一般上说戒定慧,但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先修慧才得三昧的?


答:对!经说:佛子!修智慧者,一心谛听,今为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者,是人要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修智慧者,应当远离妄语、绮语、及诸散乱无益之事,于诸众生虽起大悲而常摄心,不染、不散。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的讲法说要先修福,才能证得三昧的?


答:对!经说:若欲证得此三昧者,先应修福,集诸善根,谓常供养佛法僧众,及以父母,所有一切贫穷苦恼无救无归可悲愍者,摄取不捨,乃至身肉无所悋惜。何以故?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众生,皆获安乐;供养法者,增长智慧,证法自在,能正了知诸法实性;


问:大体上说,三昧有几种?


答:大乘二十二问说:心定谓即远离散乱。常在有相、无相三昧。恒不远离心一境性。


问:什麽是有相三昧?


答:大乘二十二问说:有相定者即经所说。观佛三昧观淨土等。


问:什麽是无相三昧?


答:无相定者。即经所说。离一切相一切分别。


问:色界、无色界的定都称为三昧吗?


答:大乘起信论释说:诸禅谓即四静虑“定”。“三昧”谓即四无色“定”
.(四无色定者。即无色界中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也。若诸外道以有漏心。妄修邪定。以求解脱者。菩萨能以此四无色定摄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证解脱。则无妄修解脱之染也。)


十地论义疏说:三昧者。于禅定中种种“法相自在”也。依三昧见佛等名三昧


问:怎样才是真实念佛三昧?


答:往生要集说:观衆罪性空无所有。即是眞实念佛三昧。如华严偈云。现在非和合。未来亦復然。一切法无相。是即佛眞体。佛藏经念佛品云。见无所有名爲念佛。见诸法实相名爲念佛。无有分别无取无捨。是眞念佛


问:什麽是精进?


答:大涅槃经说:云何精进?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淨,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名精进。


问:精进会如何呢?


答:经说:是勤精进者,繫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


问:得到正念,那会如何呢?


答:经说: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正定。


问:得到正定,那会如何呢?


答:经说: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正慧。


问:得到正慧,那会如何呢?


答:经说: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解脱。


问:得到解脱,那会如何呢?


答:经说:得解脱者,为诸众生称美解脱,言是解脱常恒不变,是名赞歎解脱。解脱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涅槃者即是烦恼诸结火灭。又涅槃者,名为室宅。


问:为什麽说涅槃者,名为室宅?


答:经说:何以故?能遮烦恼恶风雨故。又涅槃者,名为归依.


问:怎样才算是修习三昧?


答:大涅槃经说:云何復名修习三昧?修三昧时为自度脱、为于利养,不为众生、不为护法,为见贪欲、秽食等过,男女等根九孔不淨,鬪讼打刺、互相杀害,若为此事修三昧者,是则不名修习三昧。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怎样才是真修三昧呢?


答:经说:善男子!云何復名真修三昧?若为众生修习三昧,于众生中得平等心、为令众生得不退法、为令众生得圣心故、为令众生得大乘故、为欲护持无上法故、为令众生不退菩提故、为令众生得首愣严故、为令众生得金刚三昧故、为令众生得陀罗尼故、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为令众生见佛性故,


问:这样子修时,有见到三昧吗?


答:经说:作是行时,不见三昧,不见三昧相,不见修者,不见果报。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则名为修习三昧。


问:佛说戒律是为了什么?


答:善见律毘婆沙说:法师曰:「佛说戒律,为欲止恶因


问:止恶有何意?


答:善见律毘婆沙说:止恶故生不悔心,因不悔心故,得生欢喜。因欢喜故,得生安乐。因安乐故,得生“三昧”。


问:因三昧故?


答:善见律毘婆沙说:因三昧故,得生慧眼。因生慧眼故,而生厌污。因厌污故,而得离欲。因离欲故,而生度脱。


问:而生度脱故?


答:律说:因度脱故,得度脱智。因度脱智,次第得入涅槃。


善见律毘婆沙说:
『戒者初善,三昧得道者中善,涅槃者后善。』又言:『戒者三昧初善,禅定与道者中善,果与涅槃者后善;佛者善觉,名为初善,法者善法,名为中善,僧者善随,名为后善。』」


问:什麽是一相?


答:善见律毘婆沙说:一相者,念、思已离;亦言无双,是名一相


问曰:一法相者,何以名为一法相?
答曰:「三昧是也。」
问曰:「何谓为三昧?」
答曰:一心无二。亦言定,亦言不动,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说:
凡有五事, 能与众生作现世福田:一入见谛道、二大尽智、三灭尽定、 四四无量、五无诤三昧。出见谛道,所以令人得现世福。


问:我们这裡只谈灭尽定为什麽 能与众生作现世福田?


答:好的,俱舍论颂疏说:“颂曰:于佛上首僧,及灭定无诤,慈见修道出,损益业即受”,


问:怎麽讲?


答:智敏上师的俱舍论颂疏讲记说:有五种情况之下造的业,损(坏事)、益(做的善业),那马上很快就受报的。


问:哪些呢?


答:讲记说:就是“佛上首僧”,以佛爲上首的僧团,灭尽定出来的人,无诤定出来,出定的人,慈心定(就是慈悲心)出定的人,见道出来的人,跟修道(修道就是阿罗汉果,把三界的修惑都断完的,见道就是把八十八使见惑都断完的),这些从定出来的人,你如果在他们身上“培福”也好,造罪也好,马上很快就受报,这些业是更重的业。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這些从灭尽定和无诤定出来的人,我们如果在他们身上“培福”也好,造罪也好,马上很快就受报呢?


答:讲记说:从灭尽定才出定的人。“谓此定中,得心寂静,以无心故,极似涅槃故,初出此定,是胜上依身”,


问:这怎麽讲?


答:讲记说:灭尽定,我们前面讲过,他的心寂静,心都没有了,寂静得不得了,跟涅槃很相似。


问:涅槃可是很高的境界嘢?


答:讲记说:所以说,涅槃是殊胜的最高的一个境界,它跟涅槃相近,那麽才出这个定的人,他的身是殊胜的依,殊胜的定的依,他这个殊胜定的气氛还在,所以在这个人的身上,培福也好、损害也好,造的业很快、马上受报。这是灭尽定的一种。


问:菩萨要到什麽地才能入灭尽定?




答:华严经说: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




问:那一个声闻果相当于华严说的第六地?




答:声闻第三果阿那含,相当于华严说的第六地


菩萨璎珞本业经说:阿那含(秦言薄流现前地)


(现前地就是第六地)




问:这样子说,声闻四果阿那含,阿罗汉才能入灭尽定的?




答:对!




问:声闻乘断见思惑,那,初地到十地断见思惑了吗?




答:天台四教仪注彚补辅宏记“说:


1.初地断见(惑)【是故初地断见。名乾慧地也。】
(见思二惑裡面,初地菩萨只是断见惑,但初地菩萨是有破无明惑的,华严疏说:初地法药初“破无明”故)


2.二地断欲一二品思(惑)


3.三地断六品(思惑)。


4.四地断七八品(思惑)。


5.五地断九品(思惑)。


6.六地断七十一品(思惑)。 (声闻第三果断这七十一品思惑)


7.七地断七十二品思(惑)。


8.八地已上。侵习断无知等。例前支佛发真无漏。侵除习气。如烧木成炭等是也。




(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染曰思惑)




天台四教仪集注:


【八十一品思惑】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瞋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瞋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亦各有九品。贪痴慢三惑。但除瞋恚。以上二界不行瞋故。是则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共成八十一品也。(三界思惑分九品者。以此惑难断。故细分之。令二果斯陁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次第断除也。)


愣严经疏说:淨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
九品者。欲界思惑三品中。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故言九品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不来即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也。


又说: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三果者。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悉皆断尽。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外道的三昧是怎样的?


答:《大正藏》第77卷No.2426 “秘藏宝钥”说:
问:诸外道同修三学,生彼二界。证空三昧言亡虑绝。何由不得断烦恼证涅槃。
(为什麽外道说他们证空三昧,但他们却没办法断烦恼,证涅槃呢?)


答:(因为)观着二边,定带二见故。
(因为他们的“定”带有断、常二见的缘故)


问:同观非有非无。何堕二边二见乎?
(外道同样是观非有非无,那为什麽堕在断、常二见呢?)


答:繫属他主,不知因缘中道故。
(因为他们不知因缘中道这个道理)


问:因缘中道其意云何?
(什麽是因缘中道?)


答:观因缘有,故不堕断边。观自性空,故不坠常见。观有空即法界,即得中道正观。由此中道正观故早得涅槃


问:外道人知道这些吗?


答:外道邪见人不知此义。是故不得眞圆寂。


问:如果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呢?


答:若闻此理即得罗汉
(如果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证到阿罗汉果了)


问:哈哈哈哈!师兄,原来证阿罗汉就这麽简单!


答:对极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研究中观论,也就是“中论”,为证阿罗汉果种下因缘!
我们整理完华严经读经笔记,我们会继续谈中论第二品“观去来品”.


补充:
十住心论说:外道三昧欲尽有还没。虽愿出欲之术。未得断缚之剑,不解人我之空。何觉法空之理。是故流转生死不得涅槃。


问:什麽是三昧?


答:大正藏“祕密曼荼罗十住心论”说:大(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法界是一处。止观能住不动。四行爲縁观心。藉縁调直。故通称三昧。


问:最重要的要点是什麽?


答:十住心论”说又云。根尘相对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是爲最要。
又云。横竪一心明止观者。如上所説横竪深广破一切邪执。


问:我们众生无明作怪,要修“一心明止观”,这可是不容易的哦?


答:十住心论”说:只是无明一念因縁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不思议三谛。一心三观一切种智佛眼等法耳。无生门既尔。诸馀横门亦復如是。虽种种説只一心三观。故无横无竪但一心修止观。


问:什麽是众生?


答:十住心论”说:又云。言衆生者。贪恚痴心皆计有我。我即衆生我遂心起。心起三毒即名衆生。


问:我们的心本来就具足空、假、中三观的吗?


答:十住心论”说:此心起时即空、即假、即中。随心起念止观具足。观名佛知,止名佛见。于念念中止观现前。即是衆生开佛知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缘觉乘证的三昧是什么?


答:祕密曼荼罗十住心论说:縁觉观察因果。住无言説法,不转无言説,于一切法证极(寂)灭语言三昧


问:声闻乘又如何说呢?


答:祕密曼荼罗十住心论说:如声闻极观察智解了唯蕴“无我”。以厌怖心重故。疾断烦恼自证涅槃,不能分拆推求十二因縁实相。辟支佛智慧深利故。
(声闻乘观察五蕴裡没有我,因此证到“我空”,断烦恼自证涅槃,但声闻乘不能了解十二因縁实相,这一点上,缘觉乘辟支佛的智慧比声闻乘深利)


问:声闻乘和缘觉乘差异在那裡?


答:十住心论说:(缘觉)能以总别之相深观察之。见一切集法皆是灭法。此与声闻异。
(缘觉乘的特色就是观一切法都是寂灭相)


问:“观一切法都是寂灭相”是怎样的境况呢?


答:十住心论说:又辟支佛(缘觉)观一切集法皆悉如涅槃相。于种种有爲境界中。皆亦戏论风息能证此二种三昧。故拔业烦恼株杌及无明种子。是则辟支佛学处证处。


问:拔业烦恼株杌及无明种子,这怎麽讲呢?


答:十住心论说:此拔业因种一句中。悉摄辟支佛乘尽。故縁觉乘名拔业因种住心。


问:这样子说,缘觉乘就正如上面说的,悟到的因缘法是很深的嘢?


答:十住心论说:华严经云。上品十善自利清淨。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縁生法故。


问:但辟支佛有很多种的呀?


答:对!十住心论说;大乘同性经云。辟支佛有十种地。
1.一者苦行具足地。
2.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縁地。
3.三者觉了四圣谛地。
4.四者甚深利智地。
5.五者八圣道地。
6.六者觉了法界虚空界衆生界地。
7.七者证寂灭地。
8.八者六通地。
9.九者彻祕密地。
10.十者习气渐薄地。是名十种辟支佛地。


问:缘觉也称为独觉?


答:十住心论说:瑜伽论第三十四云。云何独觉地。当知此地有五种相。
1.一者种姓
2.二者道
3.三者习
4.四者住
5.五者行。


问:缘觉为什麽称为独觉呢?


答:十住心论说:云何独觉种姓,谓由三相应正了知。一者本性独觉。


问:这本性独觉,怎麽讲?


答:论说: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尘种姓。


问:什麽是薄尘种姓?


答:论说:由此因縁于愦闹处,心不爱乐。于寂静处深心爱乐。
(很喜爱寂静)


问:第二种性是什麽?


答:论说:二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悲种姓。由是因縁。于説正法,利有情事,心不爱乐。于小思务寂静住中深心爱乐。
(这缘觉乘对利益众生有情的事没兴趣)


问:缘觉乘第三种性是什麽?


答:论说:三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中根种姓是慢行类。由是因縁深心,希愿无师、无敌而证菩提。


问:这就是为什麽称为独觉吧?


答:论说:云何独觉道。谓由三相知正了知。谓有一类安住独觉种姓。经于百劫値佛出世。亲近承事成就相续。专心求证独觉菩提。


问:大乘如何看缘觉乘?


答:大集经说:菩萨初发菩提心时,已胜一切声闻缘觉。世尊!譬如有人捨诸琉璃取于水精,一切众生亦復如是,捨于大乘,喜乐声闻辟支佛乘。若有众生,已发、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之人,悉当获得如是功德。」


大正藏第 50 册 No. 2042 ”阿育王传”说:
诸佛三昧,一切缘觉不识其名。缘觉三昧,一切声闻不识其名。舍利弗三昧,其馀声闻不识其名。目揵连所入三昧,其馀声闻亦不识名。我和上阿难所入三昧我不识其名。




问:密教部真言宗的三昧是如何的?


答:《大正藏》第77卷No.2416 “遮那业案立草”说:若眞言行者初入三昧耶,依三密供养佛修行位与此齐等也。
又说:
1.经云。当得身无畏者。若眞言行者本尊三昧衆相现前时,位与此齐也。
2.经云。当得无我无畏者。若眞言行者于瑜伽境界一切分段中,能观心不可得,不生爱慢位与此齐也
3 经云。当得法无畏者。若眞言行者现觉瑜伽境界,皆如镜像水月,无性、无生时位与此齐也。
4..经云。当得法无畏者。若眞言行者于瑜伽道中心得自在用。自心毕竟空时,我之与蕴法及无缘皆同一性。所谓自性无性。此空智生卽是极无自性心生也。于业烦恼等都无所存亦无所晓。故云得一切法自性平等。


















发表于 2020-2-7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2-7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新年吉祥!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春愉快!在此非常時期,多念觀音菩薩,或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此菩薩是對付病毒的!

点评

谢谢师兄指点! 佛教本来就是为了解决有情众生的生、老、病、死,而出现于世的。当大病来临时,正好检验佛教一众弟子修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7 21:45
发表于 2020-2-7 21: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俊儒 发表于 2020-2-7 21:13
新春愉快!在此非常時期,多念觀音菩薩,或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此菩薩是對付病毒的!

谢谢师兄指点!

佛教本来就是为了解决有情众生的生、老、病、死,而出现于世的。当大病来临时,正好检验佛教一众弟子修行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出現社區感染,政府今天宣布從黃色升到橙色警備,但中國方面似乎要出現拐點了。。共業乎?

点评

佛陀在经文中告诉我们,病毒或瘟疫水火灾难等等都与杀生或非人鬼神有关,佛陀在以下经文中借维耶离国发生的瘟疫解说了杀生的恶报及种种病苦和灾难的因缘,并且告诫佛弟子应当教化一切众生生起慈心,切勿杀害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8 10:39
发表于 2020-2-8 1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俊儒 发表于 2020-2-7 21:52
新加坡已出現社區感染,政府今天宣布從黃色升到橙色警備,但中國方面似乎要出現拐點了。。共業乎?

      佛陀在经文中告诉我们,病毒或瘟疫水火灾难等等都与杀生或非人鬼神有关,佛陀在以下经文中借维耶离国发生的瘟疫解说了杀生的恶报及种种病苦和灾难的因缘,并且告诫佛弟子应当教化一切众生生起慈心,切勿杀害一切有情众生与众生结下恶缘,佛弟子可以念佛、持咒、诵经回向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成就佛道。

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呪上品经卷第九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一时佛游王舍大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眷属围遶。天龙八部悉来集会。佛为说法垂欲竟时。于是阿难从坐而起。齐整衣服稽首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维耶离国疠气疾疫。猛盛赫赫犹如炽火。中毒病者头痛寒热百节欲解。苏者甚少死者无数。世尊大慈愍加群生。愿为救护使得苏息。不遭苦患病愈热除。复为说法使得至道。

佛告阿难维耶离国中。所以遭此疫毒病者。是其国人多杀群生。无有慈心以杀猎为业。

是诸麞鹿麋尘博士熊罴之属。有智慧者作是誓愿。愿我来世堕鬼神中。愿为鬼殃衔火烧人。有犯触我者若杀若缚。强取我者我当放火。烧其山野及所居村舍。于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诸众生不得藏匿。

佛陀告诉阿难,在维耶离国中之所以会遭逢“疫气”而引发瘟疫,都是因为国中人民杀业很重,杀害很多众生,以杀生和猎捕维持生计,对于有情众生丝毫没有慈心。
是故阿难当化导一切令其慈仁。勿杀群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若能如此可得至道。

佛又告阿难其世间人遭诸火殃。或烧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烧一里乃至五三十里。或烧百里乃至五三百里。或烧千里乃至五千万里。如此因缘不可称数。与此众生有业缘者。必为火殃之所烧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脱。以是因缘勿行杀猎。化行十善可得至道。

佛又告阿难此国中人。又网水中鼋鼍鱼鼈。杂类众生不可称数。而噉食之以为美饍。诸众生等有智慧者。各各怀忿。愿我后世堕大海中。作毒蛟龙吐种种毒气犹如云雾。以害维耶离国中人民。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黄困笃从死得生。杀我命者毒著便死。


发表于 2020-2-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