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1|回复: 0

[其它] 大正藏第37册No.1751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1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1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三观行即。此中观法。异常坐等直观心性。故托他佛而为所缘。然是大乘知心作佛佛即是心。其观未成为尘所动。始自圆闻观佛妙境。至识次位勤行五悔。若未发品。此等行人皆属名字。故知名字其位甚长。今明对尘即成佛观。其中念念觉知之心。名观行佛此自分。二初观妙色即真法。以大小相皆悉周遍。故此色身即是真法。又二。初约一佛二。初示始习即心观相。此是名字升进之位。不独解名能修观故。但未入品。非观行位。观佛相者。若此经中八万相好。非羸劣想而可系缘。故须初心先观落日。渐观地树及以座像。观既深着方观胜身。今依般舟初心先观千辐轮相。次第逆想至肉髻。三十二种是下品相。复从足起。可作始行系心之境。不须更以落日为缘。若相若好。皆依于身。身唯金色。故云如铸金像。此之色相虽从心想如在目前。故云与眼作对。言妙色者。即是不可思议色也。所以者何。由此行人已圆闻故知色唯心。知心唯色。五根所对尚体唯心。况想成色岂在心外。此色非色非色非非色。而能双照。色与非色。既离情想故名妙色。非由三观莫见妙色。非由妙色莫成三观。境观相资尘念靡间。方能得入观行位也。二开眼下。明观成称性。周遍。妙心作相妙相发心。心心不休成观入品。尘缘莫动佛常现前。闭目了然开眼不失。在明见佛处暗不忘。性无间然。佛岂暂阙。一一相海庄严法身。相为大相。好为小相。观大发小名为流出。劫水虽大止剂二禅。佛相遍周称于法界。且以分喻显于周遍。观行佛眼名曰周眸。此眼所观何处非佛。问金光明玄义。观于三道显金光明。似位尚云闭目则见。开目则失。今观三身位在观行。因何开闭俱得见邪。答彼明性德金光明理。此理初住方任运见。故于似位犹论得失。今带事定。托彼应色。观于三身。以其应相凡心可见故理三身虽乃未显。不妨应色先与定合。故令开闭皆见佛身。如以三观观彼落日。三观未成而能开闭。皆见于日。故虽事理一念同修。而理难事易。事易故先现。理难故后发。故般舟三昧。以三十二相为事境。以即空假中为理观。境观虽乃同时而修。境必先成。托境进观。藉观显境。更进更显。从凡入圣。故知彼就趣真无住。对似爱顶堕。为开闭得失。此就应色。得成观行。为开闭俱见。不知事理难易浅深。此相违文何能销释。二念一下。等诸佛二。初约一佛等诸佛。为成观故不可散缘。故以弥陀一佛为境。虽观一佛何异十方。虽照现今何殊过未。此彰一切不离弥陀。良以弥陀是无量之一。故能等于一中无量。二一身下。明诸佛同三法。一佛等彼一切佛者。以由佛佛同得三法。身是法身。智慧是般若。十力四无所畏是解脱。亦是三身三涅槃等。身智言一者。显于诸佛法报不别。应用亦同。故力无畏结云亦然。同身智一也。菩萨因中分破无明。分同妙觉所证三法。无明破尽。则究竟同诸佛三法。诸佛三法既其不二。是故弥陀三法不少。一切诸佛三法不多。故言等也。二念色下。念三身以结。示色是应身。通于胜劣及他受用。法门是报身。以诸法门。聚而为身。即八万四千陀罗尼为发。第一义谛为髻。种智为头。慈悲为眼。无漏为鼻。四辩为口。四十不共为齿。二智为手。如来藏为复。三三昧为腰。定慧为足等。此诸法门。若从所证名为法身。今从能证名为报身。自受用也实相是法身。非不具于一切法门及诸色相。让于能证及垂应故。今是所证及以能垂。但名实相前论观法文中。但言相好周遍。次文乃约三法论等。至今结示云念三身。应知法门及以实相。不离色身举一即三。全三是一。法尔相即非纵非横。是故此经第九佛观。经示相好。疏名真法。不知圆观。此名莫消。若观佛身。不涉后二。便同小外。何预妙宗。须知此文。是结前观色相周遍已具三身。二常运下。明即佛。观行位人一切时处。念佛三观。常得现前。故云无不念时言念念皆觉者。示即佛义。虽是始觉即同本觉。非全本觉观不名中。亦得义论始本一合。虽非究竟及真似合。而亦得是观行合也。若论即字。广雅训合。荆溪云依训乃成二物相合。于理犹疏。今以义求其体不二。方名为即。然其始觉与本觉合。虽名为合非二物合。正是荆溪体不二义。良以始本觉体是一。故知六即得名六合。理即乃以逆修之觉与本觉合。五皆顺觉与本觉合。六合无非体不二也。荆溪有时亦以合名明不二体。故不二门云。复由缘了与性一合。方能称性施设万端缘了是始性岂非本。修性体一复名为合。四相似即。今既释佛。乃似本觉。良以此位始觉之功。尚伏无明。全未破故。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即佛。若四十一位分破无明。故得分分是真本觉。名分真佛。至极果位无明既尽。本觉全彰。故得名为究竟是佛。即究竟本觉。亦究竟始觉。亦是究竟始本一合。亦是究竟始本俱忘。例前五即皆有四义。问名字等五。以始对本。论合及忘四义稍可。唯初理即。既全在迷。岂有始觉及二义邪。答理虽全迷而具三因及五佛性。缘了二性岂非本有修因始觉果。及果果二种佛性。岂非理中究竟始觉。理若不具此等始觉。名字等五。便须别修。复何得云全修在性。但有即名无即义也。自非山教圆位徒施今当相似位中四义。文自分二。初标释二。初约三身明即佛。前观行位。常用三观念佛三身。观觉虽成似觉未发。加功不已。今本觉三身相似而发。与始觉三观相似相应。应是合义合而不忘。非妙觉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