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4|回复: 1

[学佛交流] 《【成实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成实论(二)】》


 问:成实论有注疏吗?


答:星云法师文集说:据《高僧传》记载,罗什译出《成实论》后,中国诸论师多造章疏阐释,至隋朝为止,疏释《成实论》的着作有二十四种,篇幅小者二卷,多者二十四卷。由于唐朝以后《成实论》乏人研习,以上注疏皆已散佚不传。


问:没有注疏,我们要如何研读成实论呢?


答:文集说:不过,属他宗的典籍,而足资研究本论之参考者,
1.有淨影慧远大师的《大乘义章》、
2.《维摩经义记》、
3.《十地经论疏》,
4.以及吉藏大师的《大乘玄论》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疏。
5.其中,尤以《大乘义章》为最。
6.此外,在安澄的《中观论疏记》中,尚可见其引用僧导、智藏、聪法师、宗法师、法法师、嵩法师等疏记中的一些内容。


问:成实论是大乘论还是小乘论?


答:星云法师文集说:古来对于本论究竟为大乘或小乘,时有诤论,如南朝梁代三大法师站在《般若》、《法华》、《涅槃》诸经立场,判定本论为大乘论;嘉祥吉藏大师与天臺智顗大师等,则主张本论属小乘论典。言此论属于大乘的根据,在于此论不但讲人空,也讲法空。判此论为小乘者,认为此论虽立人、法二空,但尚有染着,应归属于小乘。


。。。。。。。。。。。。。。。。。                  
以下这篇的答问是根据显密文库白话版内的“成实论”来谈的,答案皆出自此白话版,除非另说明。


【识俱生品】


问:已知心念念灭,那么各种识是同时产生的呢,还是次第产生的?


答:有论师说各种识是同时的


问:为什麽说是同时产生的?


答:理由是有人能同时贪着各种外境,
比如:
1.眼看着瓶的同时,耳能欣赏乐曲;
2.鼻嗅着花香时,嘴里品尝着珍馐;
3.身感受着风的清凉时,心中正想着优雅的音曲。
可见人确实能在同一时间内贪着各种外境,而各种识能生于同时。


【识不俱生品】


问:你说各种不同的识能同时产生,其实是这样的吗?


答:各种不同的识能同时产生,其实不是这样。


问:为什麽呢?


答:因为识待念生。正如经中所言,如果眼根所触为不坏色或在自在境界,这样就不能生出眼识之念,那么眼识就不能产生。


问:为什麽说,如果这样,识就不能产生呢?


答:因为各种识的产生都必须待念,即须随所对境界的记忆而产生,而念是次第产生的,所以各种识也是次第产生而不是同时产生。


问:还有其他原因吗?


答:再者,所有能生的事物都属于造作因即业因,正因心是一一依次而生,所以地狱等果报不是同时领纳。


问:如果各种心是同时产生的,那会如何?


答;假若各种心同时生,那么人就应同时领纳各种不同的果报,这是绝不可能的,


问:这样子说,各种不同的识不是同时产生的囉?


答:对!所以各种不同的识不是同时产生的。


问:那为什麽我们会有各种识是同时产生的妄见呢?


答:人之所以会有各种识是同时产生的妄见,乃因识取着外境的速度非常快,正如飞速旋转的火轮,因为旋转的速度太快,看不到它与其它东西的界线在哪里。各种识也是这样,因为留住的时间非常短促,难以分别出它们之间的界线,于是就给人以同时产生的“虚假的印象”。


★★补充:
吉藏大师的中论疏说:
依成实(论)义,眼色和合生于眼识。识生想,想生受,受生行。


问:生、住、灭这三相是同时的吗?


答:成实论认为这三有为法都在现在的。
吉藏大师的中论疏说:
前生次住后灭。故三相前后。成实论文云。“三有为法皆在现在”。


问:这样子说,生、住、灭是同时的了?


答:中论疏说:菩萨又观一切法即时生住异灭。成实(论)亦云。三有为法皆在现在。即知三相是同时义。


问:其他经如何说?


答:中论疏说:淨名经云。汝等比丘即时亦生亦老亦死。观此经论是一时有。
(照经的意思是“一时有”也就是同时有)


请记住这个概念!


仁王护国般若经说:
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地藏经说: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好恐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阴品】


问:什么是想?


答:执着于虚妄不实的事物的现象就是想。


问:为什么这样定名呢?


答:比如经中说有人有多想,有人有少想,有人有无量想,有人有无所有想


问: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答:而事实上没有多、少等这样的东西,由此可知“想”就是执着于虚妄不实的事物的现象。


问:经论常如何说这个“想”?


答:这想常在颠倒中说,如在无常中而有颠倒的常想,苦中有颠倒的乐想,在无我中而有颠倒的我想,在不净中而有颠倒的净想。


问:你的意思是说:无常却做常想,苦却作乐想,无我却作有我想,不淨却作淨想,都是颠倒想?


答:对!


问:这个“想”有什麽过患呢?


答:同时也在信解观一切人中说,又因为想以怨、亲和中立的三种相差别的方式取着外境,人于是由这种外境中生出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由三受而生出贪、瞋、痴三毒,所以想有过患。


问:这想的过患要如何解决?


答:因想有过患,佛说应该断灭,比如说眼见外色,切莫产生想。凡此种种都说明想就是执着于虚妄不实的事物的现象。


问:你说执着于虚妄不实的事物的现象就是想,这种解释不对。


答:为什么呢?


问:因为这想能断除烦恼。比如经中说因为善于修习无常想,所以能断除一切欲染、色染和无色染;能断除一切戏掉、我慢和无明。可见,不仅仅是执着于虚妄不实的事物的现象,如果是的话,那么它就不应该能断除各种烦恼。


答:你所说的能断除各种烦恼的东西,虽名为想,其实是智慧,只是用想这个名词而已。


问:比如说呢?


答:如说受者以遍具得解脱;也说以意断灭各种烦恼;还说用不黑不白业能灭尽各种业;也说信能够渡灾河;心专一能渡苦海;精进能除尽各种苦;慧能使人得清净。其实能 渡苦海、断烦恼的都是慧而不是信、意等等,只是假借它们的名而已。


问:你是说假借这个想的名词?


答:用想这个名词而说的实际是智慧,也与此相彷。经中还说用慧作刀,如说佛门圣弟子用智慧刀斩 断各种烦恼。由此可知,慧能斩断各种系缚人的烦恼而不是想。


问:那,三十七道品又如何说呢?


答:再者三十七圣道品中没有提到想,所以它不能断灭各种烦恼,如能断除各种烦恼,当列于三十七圣道品中。


问:经又如何说呢?


答:经中又说到知者、见者、而不是不知不见者能灭尽各种漏,还说三无漏根就是未知欲知根、知根和知已根,都用知这个词,实际上说的是“慧”。


问:佛怎麽说?


答:再者佛说:慧是慧和解脱知见的标准。还说:无禅不智,无智不禅。


问:经又如何说这个慧呢?


答:还有次第经中说:守持清净戒的人则心不悔,以至收摄散乱之心而归于一,就能获得如实知。还有法智等等都以慧为名


问:戒、定、慧又如何说呢?


答:而戒、定、慧三学中慧学最为优越,也说智慧具足则解脱知见具足;又七净中说到知见净。还有佛说:因能正知一切事物,故称慧为无上智慧。但是没有谁曾这样说“想”。
(没有人曾说这是“想”,成实论原典是这样说:想无如是说)


问:如果从义理上来说,要如何说这个“想”?


答:再者从义理上说,也应该是用慧来断除各种烦恼,而不是用想。


问:为什么呢?


答:这正如《大因缘经》中所说:「假若某 种义确实深入我佛经典与诸法实相不相违背,而又随顺比丘和比丘尼,那么这种义应该取。」


问:怎麽讲?


答:(经)还说:「在合乎佛法的义中设置随顺此义的言语,在合乎佛法的言语中设置随顺此语的义。」由此可知经中虽然有时说到无常想等能断除各种烦恼,但从佛理上推论能断除各种烦恼的应该是慧。


问:那,无明又怎麽说呢?


答:经中还说:「无明是产生烦恼的根,出离无明,慧就得到解脱。」可见是以慧来斩断系缚人的各种顷恼而不是想,想是不能断除烦恼的。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