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佛的弟子中四众具足,最后一位代表在家人。维摩诘居士虽现居士身,却能教化诸菩萨和四众弟子。这里的关键是不要以相取人,以相取法,以相取智。另外法施是菩萨行。这种菩萨行是以身命财为代价,不求果报。还有菩萨行人,先种悲田后种福田。悲田与福田的平等心是真功德。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这时,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你去维摩诘居士家中问候一下病情吧! 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这位维摩诘上人,很少有人能与之对等交流诸佛知见。(菩萨之间的称谓是仁者,证佛位菩萨之间称谓是上人。)这位上人具足智慧,知世间与出世间诸法实相,善于说世间与出世间诸法的最高境界,说法圆满而大道从简;智慧圆融而又没有什么难题可以障碍;对一切菩萨度众生的所行方式都彻底明白;对诸佛说法隐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密藏和如虚空一样的佛性密藏,都能明了、明见、明知;早已证佛果而降伏魔众;具有佛的神通自在力,并以大方便力,度脱有缘众生。今天,我应该承担佛旨,去问候这位上人的病情。 于是,诸菩萨和佛的诸弟子及诸天王等都在想,文殊师利和维摩诘这二位大菩萨相互交谈,一定能说妙法;我们也愿随去听一听。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辞后,在八千菩萨、五百佛弟子、百千天王等恭敬护拥下,启程去问候维摩诘居士。 这时,维摩诘居士已知文殊师利菩萨与大众共同来家中问候!立即以超出人身体和思维想象的神通妙力,使其舍宅焕然一新,搬走室内所有家具;并让所有侍奉的人都离去,只留一床示疾而卧。见文殊师利菩萨与大众来到室内,便打招呼说,您好文殊师利;您报身百福庄严的形像没有来这里而您的无相化身又来到这里;虽然是无相化身,我们却能相见。 文殊师利菩萨说,维摩诘居士您说的很对,是这样的。我无相化身来到这里,而真正报身的我根本就没来,在那里无来无去而如如不动!因为,来到这里的我是无相化身,是出世间我性智慧随顺世间法的一种示现。所以,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现在,为度众生要示现让众生有可见到的幻化像,而又有众生根本见不到的实相。我们暂时先不谈这些事,还是先问候您得的是什么病,病苦能忍受住吗,治疗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见好转?佛很关心您的病情,让我代佛向您表示慰问。同时,了解一下病因,病多长时间了,如何才能痊愈? 维摩诘居士说,我的病因,是由于愚痴没有智慧而生贪爱。因为一切众生有病都是这个病因,一切众生有病就是我的病。如果一切众生无病,我的病就得以痊愈。菩萨为了度众生示现众生入世间,又要示现众生的生死;示现生死就要示现有病。如果众生能脱离烦恼之病,菩萨也就不需再示现有烦恼之病的众生。菩萨与众生的关系,如同子女有病在身,父母也随着有病在心;子女身病痊愈,父母心病也无一样。菩萨慈于众生,如父母爱于一子想;拔出众生烦恼病苦之根的大悲心,是菩萨示现有病的病根。 文殊师利菩萨说,您这室内怎么没有侍奉的人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菩萨住佛国土,观三界诸有相皆空,心与行无挂碍,不也是这样吗! 又问,菩萨以什么为空? 回答说,以空空为空。即菩萨空中皆空,皆空中有佛性妙有。 又问,空怎么还需要空? 回答说,菩萨见知自有佛性而不去分别是空。声闻缘觉证知空空,不知妙有而有分别,惟空空是大道而不出三界。 又问,空还可以分别吗? 回答说,菩萨见知佛性如虚空,是自性真如。所以,有分别的见知也是空。 又问,怎么修行才能证得空? 回答说,从持戒修行苦集灭道,灭除三界诸见知,才能证得空。 又问,怎样才能灭除三界诸见知? 回答说,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解脱生死烦恼证得佛道。 又问,怎样才能证得佛道? 回答说,出离于众生,又有愿力救度众生;让众生也得出离,才能圆满菩萨道,证得佛道。 刚才,您问我怎么没有侍奉的人。我告诉您,一切众魔和诸外道都是侍奉我的人。因为,众魔喜乐于生死;而菩萨虽离生死又不舍生死,常与众魔相伴,众魔又常与相随。诸外道喜乐于邪知邪见,以我慢为先;而菩萨无慢心,于众生生平等心、慈悲心,诸邪知邪见常相随而心不动。 文殊师利菩萨说,您的病有哪些症状?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我的病无形,也见不到什么症状;是菩萨因地修行的愿力,愿力是无相的。所以,无形可见。 又问,是身体不舒服呢,还是心里不舒服呢? 回答说,不是身心不舒服,是心与身相离,心如幻不真;身无常,也不与如幻化的心相合在一起。 又问,是骨、肉、血、呼吸的哪部分不舒服? 回答说,我的病不在这四大部分,又没有离开这四大部分。因为,众生的病从这四大部分而起。所以,我的病也没有离开这四大部分。 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应该怎样去慰问身体有疾病的菩萨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菩萨知示现身无常,也说身无常,但不说讨厌示现身。因为脱离众生身相,不能度众生。菩萨也说身有苦,不说永在涅槃乐而不来度众生。因为,菩萨修苦乐法,在众生那里是苦,在菩萨心里是乐。声闻修生灭法,灭苦乐生。众生是在生灭法中,烦恼生死不息。菩萨也说身空、心空等法中无我,这是真实而不是卖弄炫耀,为了教导众生自己去持戒修行,证得性我解脱于三界诸法。菩萨也说性空,彼岸智慧无极限;但性我要践行因地愿力,报佛恩与众生恩,不做自了汉,不说毕竟寂灭,还妙有续慧命,自利利他。菩萨也说忏悔往昔诸恶业罪,说自受恶业果报轮回过程,这是以身示教:告诉众生回头看,生死是苦;往前看,烦恼无尽是忧;往左看,谁都比我强是嫉;往右看,谁都不如我是慢;往上看,我不如佛神通自在是空;往下看,我志凌云而双脚留地是恨。唯有当下一念清净心是福,一念清净觉是慧;而不去执著过去世声色犬马的习气,也不说把过去世的恩怨情仇种子保存下来。因为,菩萨已了诸恶业,已无恶业报;所以,为度众生,说示现余业报而已。同时,名义上自己示现有病,实际是悯众生的烦恼生死病而施法药。菩萨既自知过去无量劫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苦行,广修清净命业,广种无量福田,又心无忧恼,精进于菩提行。菩萨应该用这样的清净菩提行来慰问身体示现有病的菩萨,这样才能让菩萨得到安慰,心里欢喜。 文殊师利菩萨说,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这样的菩萨就要像演戏一样,演员就得演啥像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能达到观众自我受教的目的。菩萨要当好演员,就要随顺世间,在众生的心目中就是普通的一员。怎么自我调节心态呢!我的病是从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行颠倒的烦恼而得,虽然身体无常,还执著为常,以假名之身我,造作无量恶业,这是生死烦恼之病的病根。既然知道病根,怎么对症治疗呢!是父母因和合与自我业缘的诸法和合,才有我身和合之相。诸法因缘的生起与灭失又各不相知相代,唯有造业自作自受,自负因果。光有这样想法还不够,还要想怎样行作才能脱离这样的业缘诸法。一是想脱离身我诸业烦恼;二是想脱离三界诸法则的束缚和惩罚。有这样的想法以后,就要依佛法修戒定慧。证空相智慧后可以脱离身我诸业烦恼;如果再发菩提心破空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再脱离三界诸法则的束缚和惩罚。这时,又对往昔世与自己有缘的无量众生生起大悲心。我现在逃离了三界火宅,还要想办法去三界火宅中救度昔日的父母、兄弟、亲友等也能逃离三界火宅。这样才能治疗病根。三界火宅是众生烦恼之火,火势太猛,不能一下子扑灭,只能救度一个是一个,救度一千是一千。菩萨救度众生不是来求众生,而是传授自救方法教其自救。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就这样调节心态。这样的调节心态,是菩萨调节自心,自己虽断生老病死诸苦,还要示现生老病死诸苦,救度众生也脱离生老病死诸苦,这就是菩萨智慧的标志。否则,只能是战胜怨贼的勇夫,是声闻缘觉,不能称是菩萨。 再有,调节心态还要想,演员演戏中人的病有苦像、苦名,不是真实有而是幻有。而众生的烦恼生死之病是真实有;从个体无常相上说,又不是真实有。如世间说为,久病缠身又苦不堪言的人死了,是享福去了等。而从出世间说为,今日修道,明日成道,诸烦恼苦又在哪里呢!这么想后,即生法忍,舍离身心爱见,有坚定心逃离生死。逃离生死后,立下宏深誓愿,性慧真我永远不再为身心爱见的无明烦恼所欺骗和束缚。还要将解除束缚的方法,让有缘众生都知道而去自救。菩萨在示范解除束缚方法的过程中,身中禅悦,法喜充满。虽身在娑婆,却享受到极乐的待遇。但是,不应有执著心。还要以方便的智慧,善巧的方法去弘法利生。既能让众生了知,又能让众生成就上报诸恩,下济诸苦,发菩提心,庄严自性佛净土。这里的方便智慧是修定证空,身心清净,空无相无想。这里的善巧方法是于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的地方,圆满自性真我的菩提功德;再将功德回向无上正等正觉。示现身体有病的菩萨,还应该这样观诸法。 再有,这样观诸法后知,演员演戏中人物今天可演这位,明天又去演那位;演人物的苦不是演员真苦;演员所演人物也不是真我。按照这个道理,演员艺术表演的生离死别等故事情节,目的都是让观众得到欢欣利益。而演员不疲倦的表演是方便,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智慧。菩萨这样调节心态,既是调伏自心,又不能固定自心而不调伏自心。固定自心而不调伏自心,是愚痴人的作法;如固定的去调伏自心是声闻人的作法。菩萨行人要固定调伏自心,又不固定调伏自心;又能于空无相无想中,不见、不知、不觉调伏与不调伏。菩萨行人这么做,既离凡夫相,又离声闻的贤圣相;既没有污垢,又不是纯净;既早已破魔,又示现破魔;既求一切智慧,又早证得一切智慧;既观诸法不生,又不停留在生与不生之间的正位不动;既观缘起是空,又示现入诸邪见的众生中;既智慧超过一切众生,又不执著众生的喜爱;既乐报在佛净土,又依愿力来娑婆;既往来于三界,又不增减自我法性;既妙有行于空法,又能绍隆佛种;既无相而行于三界,又能广度众生出三界;既法性无所造作,又示现造作之身;既无有善行的开始,又行作一切是善;既行六度万行,又知众生各有各的因缘想法;既随法现五眼六通的自在,又示现有为不得漏尽的众生;既行于四无量心,又不贪著大梵天之乐;既行于禅定解脱三昧,又不住于定中;既身心行于四念处,又身心随顺世间之法;既身心行于四正勤,又不舍弃世间的身心精进;既行于世间的四如意足,又早已证得出世间的神足通;既自身行于五根,又观察众生的根基利钝;既身心行于三十七道品,又离三十七道品而求无上菩提;既示现声闻缘觉身,又不舍菩提行;既证佛道、转法、入大涅槃,又不舍菩萨行等,这就是菩萨行人的调节心态。听闻维摩诘居士这样说法后,随文殊师利菩萨所去的大众,都发菩提心。 这里的名词,在其它经中讲过,诸位也听过。所以,这里不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