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正因位,九品皆是念佛一机。释迦教和弥陀教之教相虽不同,无不归此。善导大师言:“唯标专念得生故”。佛光唯摄念佛故,不摄焉能得生? 第二:正行位,也就是机的身份。三辈唯是一烦恼贼所害之机。此即佛说此经之机,佛言:“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上六品即下三品之机也。也就是说,九品之意,即是总明“烦恼贼之所害而福业不成者,如何成清净业”之相。否则,佛语相违故。 上六品是明已经成就“清净业”之相,即发三心之三福行者,因发三心而业清净,此用六品表示。当知,释迦教说,皆是三福成就得生故,故善导大师言:“三福位正因,九品为正行。”而下三品是明烦恼贼所害之相,故,下三品皆是说依名号得生,念佛灭罪福成故,标依弘愿故。故三品皆说灭罪,此即十六观是释迦教相故,总不离罪灭福成。 弥陀教者,“序题门”言:“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此名一切凡夫得生,唯依弘愿得生,不问罪福。故善导大师释义称名之行言:“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而释迦教,则必问罪福,说“非清净业,不可得生”为其“教相”故, 上来料简,总结机相。当知《观经》所说的三福清净行者,非诸经所说之三福。诸经所说者,是自力能摄心,伏住贪嗔痴,达到三福成清净业。而《观经》之三福,是指虽行三福,却不能摄心,故名“为烦恼贼所害”,其业不清净,但,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可罪灭福成,回向得生。 两种三福之教相不可混淆。也可知《观经》之特别,是非常特别的一部经。 由上可知,此《观经》是专门为佛灭后的凡夫而说,即专门给我们说的。其他经则未必。其他经多为当时在世之五乘三福行者所说,非是为佛灭后之众生说。又,其纵然是讲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其他经也是为当时在世之机说,而且是给能摄心修三福位的机说念佛,不是给“烦恼贼所害者”说。如《大势至圆通章》《普贤行愿品》等。佛在其诸经中,不说“为未来烦恼贼所害者”说。此即应知,我们这类贪嗔痴厚重之人有救了。佛亲自给我们量身定做,而说了这部经。 善导大师言:“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依其他经,恐会误你。故,若有人拿其他经,包括其他讲念佛的经,来劝你不要念佛,或告诉你其他经说了如何如何才可以往生。善导大师言:“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这段话是我们的救命大安心,当细细品味,领解,当有大益。 若无此《观经》和《观经疏》,别说圣道五乘经和诸经中讲念佛的,能障碍你。乃至《大经》和《小经》也可成障碍。《大经》三辈皆善,说发菩提心和诸善往生,佛不说无善往生。又十八愿中还说五逆谤法除外。你看到这些,你说你能安心么?《小经》的“一心不乱”之“禅定解”。如此之古今互争论不休,让行者疑惑不定。此二经又无善导大师全面的料简辨明,故也或成障。 最后,我再提醒一下,你细细听好了。《观经》中的佛语为我们做了安心,我们今生可以有救了,因为佛是专门给我们说的。佛语不空说,说必有益,依此经者,必可得生。 再举数文,与大家深思: 佛言:“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此是说机,对照下自己,你是烦恼贼所害者不?如果是,你可以肯定了,你今生必可出生死了,因为《观经》是佛专门救你而说的。 佛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此是法,你是专念佛不?专念佛,则你今生必生。机法皆是为你说故。 善导大师言:“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又,当知迦教说定散回向得生是引入念佛的方便说。真实来说,不论业清净与否,定散当位皆不能得生。唯念佛得生。此即“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