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780|回复: 7

[善导思想交流] 九品一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佛法修行,必辨机法,机法若不相应,如药不对症,必难得益。故佛说法门无量,为对众生根机无量。今依善导大师《观经疏》与《他笔钞》之释,于《佛说无量寿观经》,略简别其所对之机法,望善加谛听。
《观经》之机法者,《光明疏》深心释中言: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此为总释《观经》中之机法。
问:“深信”者何意?
答:认可之意。深意是认清自己的身份,认清身份,才知自己如何才可得度。
问:“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之相云何?
答:此即行者身口现善,内心贪嗔痴常起,难以抑制,故内外不一,虚伪百端,此类人触目皆是。对照下自己是不是呢?你是不是能摄心呢?内心 不起贪嗔痴呢?其相者,《光明疏》至心释中言:“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
问:“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者,何意?
答:《法华经》中言,释迦佛遗法时代的弟子,皆是三千尘点劫之前,大通佛座下学法或结缘的弟子。三千尘点劫者,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为墨,每经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点,墨完了,而所经过的世界又全部碎为微尘,再以每一微尘当作一劫来计算。此三千尘点劫若与无始劫比,不过是大海之一滴。可见轮回之久。善导大师言:“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虚然流浪,烦恼恶障转转增多,福慧微微,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
问:《观经》中,上六品位三福之人,三福者,佛在“显行缘”中言:“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其中,纵最低的世福十善,尚是不贪、不嗔、不痴。若说下辈无善三品尚符《光明疏》释。而上六品,则是福行。可见《光明疏》之所释“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有违《观经》之义?答:非也。此需依《观经》细细料简。此辨机定位,起于《观经》序分。先说前三缘,此经机的代表是韦提夫人,韦提多年随佛,其共修之胜鬘夫人、茉莉夫人等,皆证忍得道。而韦提却贪求世俗福乐,根性低劣,虽常随佛与诸圣身边,常听说法,却一直无所证得。因王舍城之变,令其成此经所对之机。当知。可知韦提虽处于分判住世时代,机却是末法之机。
次依后三缘料简。“欣净缘”中,韦提夫人光台选土,请去行于极乐言:“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如来得请,即许说言:“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此下,世尊又自开散善。此即显不但定善得生,散善也可得生。虽显定散等生,却唯是说劝修因之言,不明言修此之后又该如何,是否必生。譬如三福,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此即是说修因。又言:“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此是说圣道成佛之修因感果。佛未明言得生,此即表言之未尽,还有后续也。
次入“示观缘”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此处至要之言,即开此《观经》所对之机法故。一经所说不出此处之相。
此中,先明此经所对之时间,是专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之时。故“示观缘”结尾,韦提夫人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虽专为未来,但当世之者也兼摄,去也无妨。故“正宗分”是韦提所请而说,“流通分”中又有耆阇崛山一会复述。
正对之机者,即“为烦恼贼之所害者”之机。此即,前许定散三福修因是为摄机故,但在“显行缘”位又不明说其得生,以“机”义未尽故,今于《示观缘》续说,结示此经所摄机相。
“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者,善导大师释义言:“凡夫障重,妄爱迷深,不谓三恶火坑暗在人之足下;随缘起行,拟作进道资粮,何其六贼知闻,竞来侵夺。今既失此法财,何得无忧苦也?”即前“显行缘”所说之三福行者,虽行三福,却不能达到行业标准。即虽行三福,身口与心不一,即非“真实业”,不能成清净也,杂毒故。“至心释”中言:“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此真实者,即经文 佛所说的“清净业”。譬如十善,若身口能做到,而内心贪嗔痴不断,此即外现善行,内怀虚假。那么,所行之业因即不是“真实清净业”,杂毒故也。“至心释”中言:“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如此,可得知佛言“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之意,即,此经是为五乘之外、三福不成之机说。
“序题门”中言:“虽无一实之机,等有五乘之用。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接续又言:“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明,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等。”此即表五乘之法虽无量,凡惑遍揽无由,即韦提之问之言,表此经是摄五乘三福难得益之机也。
又《般舟赞》中言:“释迦如来真报土,清净庄严无胜是,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众生。或说人天二乘法,或说菩萨涅槃因,或渐或顿明空有,人法二障遣双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钝根无智难开悟。”此与“序题门”义一致,五乘所难救,是今经之机。
“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之意,即,众生障重,难以成就三福业,以此三福业不清净故,回向必不得生。故佛言教此类众生如何成就“清净业”。
问:上六品之相为“清净业”回向得生,未见“为烦恼贼害”之义,其如何解?
答:不可依文解意。若上六品是非“烦恼贼害”者,佛之“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之语,岂不自相矛盾?
“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者,即,上六品即表“烦恼贼之所害者,成就清净业”之相。下三品是表“烦恼贼”所害者,如何去清净。
如何是“烦恼贼之所害者,成清净业”?此即依三心可成清净业。三心者,即释迦教相之用。释迦教相者,即“烦恼贼之所害者,成清净业,回向得生”。序题门言:“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三心者,即是明“烦恼贼之所害者,如何成为清净业”,然后回向得生。
故至心释中,先说烦恼贼所害故,所行之业皆不真实,不清净,故不得生。又言:“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此即明阿弥陀佛从因至果,修四十八愿摄取众生,念念真实。此以劝众生归命阿弥陀佛,杂毒业即可成清净业。此实是信,信阿弥陀佛摄取我等真实也。“深信心”中,明深信阿弥陀佛弘愿摄取不摄,一向专称。即虽“现是罪恶生死凡夫”,佛愿摄取必生故。如此,得真实心和深信心故,得佛愿摄取故,所行业即真实清净。故“回向发愿心”中言:“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此中,“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者,即明杂毒之行,因合前真实深信二心故,方可回向得生。《往生礼赞》中言:“一一门与上三心合,随起业行,不问多少,皆名真实业也,应知。”若不合三心,即非真实业,不可得生。善导大师言:“三心缺一即不得生。”
此中,即显明世尊面上是说定散回向,实则弘愿得生。此即善导大师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散两门之益”者,即释迦教相,是说定散回向,但定散需依念佛才可以成清净业,才可回向得生,此中即明佛意在弘愿故。又如:“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也是此意。
如此,即可明九品之意。上六品之三福行者,表面是行十善、五戒、诵经、持咒等诸善,而其为“烦恼贼”所害故,其真实位实则下三品。大乘佛法,以心为本,心杂贪嗔痴等,所做一切,非真实善。如下品中生为例,受持戒善,学诸经法,但,烦恼障重故,不能清净持戒而破戒;学习诸法,心杂名闻利养而为他说。那么,表面他就是上六品三福行者;而实则下品中生内,破戒、不净说法无善之人。
又如下品上生,经言:“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善导大师言:“如此恶人,触目皆是。”以其临终最后一刻,称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应声即现,言:“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此即,因其称佛名故,其体即成清净业之相,故名“善男子”。
如此当知,此十恶者,非是指无恶不作之人。恰恰主要是指修行善法者,其虽修诸善法,内心却无法抑制贪嗔痴、五欲等烦恼,故名为“烦恼贼所害”故,其行三福皆不得成就。此烦恼贼害者,用世间之伪君子为譬喻,其所行似善,实则为己私利,此即曾无一善。故善导大师说此类人“触目皆是”。
杂毒行者,而因为他一心念佛故,三福业清净,可回向得生。《观经》言:“汝称佛名,诸罪消灭。”《法事赞》中言:“罪灭福成,回生净土。”
如此可知,九品实是一机。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正因位,九品皆是念佛一机。释迦教和弥陀教之教相虽不同,无不归此。善导大师言:“唯标专念得生故”。佛光唯摄念佛故,不摄焉能得生?
第二:正行位,也就是机的身份。三辈唯是一烦恼贼所害之机。此即佛说此经之机,佛言:“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上六品即下三品之机也。也就是说,九品之意,即是总明“烦恼贼之所害而福业不成者,如何成清净业”之相。否则,佛语相违故。
上六品是明已经成就“清净业”之相,即发三心之三福行者,因发三心而业清净,此用六品表示。当知,释迦教说,皆是三福成就得生故,故善导大师言:“三福位正因,九品为正行。”而下三品是明烦恼贼所害之相,故,下三品皆是说依名号得生,念佛灭罪福成故,标依弘愿故。故三品皆说灭罪,此即十六观是释迦教相故,总不离罪灭福成。
弥陀教者,“序题门”言:“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此名一切凡夫得生,唯依弘愿得生,不问罪福。故善导大师释义称名之行言:“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而释迦教,则必问罪福,说“非清净业,不可得生”为其“教相”故,
上来料简,总结机相。当知《观经》所说的三福清净行者,非诸经所说之三福。诸经所说者,是自力能摄心,伏住贪嗔痴,达到三福成清净业。而《观经》之三福,是指虽行三福,却不能摄心,故名“为烦恼贼所害”,其业不清净,但,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可罪灭福成,回向得生。
两种三福之教相不可混淆。也可知《观经》之特别,是非常特别的一部经。
由上可知,此《观经》是专门为佛灭后的凡夫而说,即专门给我们说的。其他经则未必。其他经多为当时在世之五乘三福行者所说,非是为佛灭后之众生说。又,其纵然是讲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其他经也是为当时在世之机说,而且是给能摄心修三福位的机说念佛,不是给“烦恼贼所害者”说。如《大势至圆通章》《普贤行愿品》等。佛在其诸经中,不说“为未来烦恼贼所害者”说。此即应知,我们这类贪嗔痴厚重之人有救了。佛亲自给我们量身定做,而说了这部经。
善导大师言:“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依其他经,恐会误你。故,若有人拿其他经,包括其他讲念佛的经,来劝你不要念佛,或告诉你其他经说了如何如何才可以往生。善导大师言:“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这段话是我们的救命大安心,当细细品味,领解,当有大益。
若无此《观经》和《观经疏》,别说圣道五乘经和诸经中讲念佛的,能障碍你。乃至《大经》和《小经》也可成障碍。《大经》三辈皆善,说发菩提心和诸善往生,佛不说无善往生。又十八愿中还说五逆谤法除外。你看到这些,你说你能安心么?《小经》的“一心不乱”之“禅定解”。如此之古今互争论不休,让行者疑惑不定。此二经又无善导大师全面的料简辨明,故也或成障。
最后,我再提醒一下,你细细听好了。《观经》中的佛语为我们做了安心,我们今生可以有救了,因为佛是专门给我们说的。佛语不空说,说必有益,依此经者,必可得生。
再举数文,与大家深思:
佛言:“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此是说机,对照下自己,你是烦恼贼所害者不?如果是,你可以肯定了,你今生必可出生死了,因为《观经》是佛专门救你而说的。
佛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此是法,你是专念佛不?专念佛,则你今生必生。机法皆是为你说故。
善导大师言:“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又,当知迦教说定散回向得生是引入念佛的方便说。真实来说,不论业清净与否,定散当位皆不能得生。唯念佛得生。此即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也。

发表于 2019-6-5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最尊 发表于 2019-6-5 08:55
第一:正因位,九品皆是念佛一机。释迦教和弥陀教之教相虽不同,无不归此。善导大师言:“唯标专念得生故” ...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发表于 2019-6-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观经》之三福,是指虽行三福,却不能摄心,故名“为烦恼贼所害”,其业不清净,但,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可罪灭福成,回向得生。

《观经》开始言当修三福(要门,通途自力),被很多人理解成必修三福,末学先前也于此疑惑未通,经文说修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当然肯定要修啰!今读此“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可罪灭福成,回向得生。”章句,即解这段三福净业正因疑惑。
下品下生乃临终无福之人、由其具足十念,念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大罪,罪灭福成,乃弘愿门他力成就了三福净业正因。既印证了《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乃至十念所愿不虚,也印证了《佛说阿弥陀经》中执持名号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所以说信愿念佛外还必需修三福才能往生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6-5 13:59
《观经》开始言当修三福(要门,通途自力),被很多人理解成必修三福,末学先前也于此疑惑未通,经文说修 ...

这个时代,乱解释的人太多了

补充内容 (2019-6-6 08:00):
这个时代,各种错解,迭相惑乱,障碍人念佛往生。
发表于 2019-6-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12-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6-5 13:59
《观经》开始言当修三福(要门,通途自力),被很多人理解成必修三福,末学先前也于此疑惑未通,经文说修 ...

当修三福之当修二字,体现了佛教在倡导信愿念佛往生一法的同时,也随顺不舍本土圣道修行知见的慈悲方便。当修,妙用活词也。,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7-24 15: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福九品定散二善是“使人欣慕”的方便说,至心回向往生本质上还是唯念佛得生。《佛说阿弥陀经》直接简明,意执持名号一法外皆少善根福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