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为佛子,当做佛事,什么是佛事?不住着在“诸恶莫作”上,也不住着在“众善奉行”上,“自净其意”,那就是佛事,大家记住。有人说“我不是坏人”,你不是佛子;有人说“我好人”,你也不是佛子;你不住着了才是佛子。这就是 持戒波罗蜜,没有了对和错。没有执着了,我们才能把戒受好守好,因为我们不再执着了。不再执着了,才是上求佛道,才能下化众生。现在我们有太多的执着,和消化不了的情绪,这肯定是不行的。 菩萨戒它殊胜,极为殊胜,殊胜到什么程度呢?此生有谢,彼法不失,就是这个生命结束了,所受的菩萨戒不会丢失。别解脱戒,比如说三皈五戒、沙弥戒、比丘戒……当这一期生命结束了,就都结束了;只有菩萨戒不会失掉,因为它是金刚宝戒。金刚宝戒永远不失。 什么叫金刚?金刚就是空性。我们今天说,金刚石硬,任何烦恼没有办法摧伏金刚,任何东西摧毁不了金刚石,我们的智慧就和佛所感悟的事物的真相——空性去相应了。金刚宝戒,没有能,没有所,没有能持戒的人,没有所持的戒条。 我们授的十重四十八轻戒,这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他所应该授的戒。这个戒侧重于心法,那么你要在心上去感悟,感悟什么?无所得。所以怎么样呢?我们的身体没有出家,我们的心可以出家。 但是请记住,大家是在家人。在家菩萨也有责任和义务,比如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当然一些老人,他的社会责任已经尽了,家庭责任差不多也尽了,但是他的信仰的责任还在,他的生命的归宿在哪里呢? 菩萨戒说:利他中才能完成自利,所以受菩萨戒的人绝不自私,不是你拿一个戒牒,也不是你穿了一套衣服,是因为你的心里和行为在担当,在不同凡响。 我们今天经常有人说 业障深重;思想想不开、嘴管不住、身体做不到,你就业障了,习惯了,随业流转。如果我们能想开了,没有任何事情、任何东西是实在的;嘴管不住,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那我们就会怎么样?就不可爱了,如果我们能管得住,我们就可爱了;如果我们的身体能做到,大家就会信服我们。大家想想看,我们今天授的戒,你要珍惜,要倍加珍惜。 同时,我们的《 金刚经》后边在最终做结论的时候,告诉我们:受菩萨戒的人能够过度四魔;哪四魔? 死 魔 不怕死!现在很多人怕死,怕死不是 佛教徒,尤其不是菩萨戒弟子。不怕死的人会死得慢一点,是不是这样?一定是这样;不怕死的人死去活来,换个频道更精彩,但我们现在必须精彩;不怕死的人解脱自在,我们才能够 往生,才能够到佛国 净土。那你绝对是这样,因为你没有我了,只为他人考虑。 阴 魔 不怕活着!活着必须有质量,什么样的质量?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要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请大家注意,上求佛道,必须下化众生;下化众生本身就是上求佛道,它们不能分割。没有我,可以这样度;有我,没有办法度。 《焰口经》里有一首偈颂说:“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就是即使有一个烧红的铁轮,在你的头上晃来晃去;可不可怕?可怕!难不难过?难过!“终不为此苦,退失菩提心”。可见,受菩萨戒,行菩萨道,一定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一定要担当负责任! 烦 恼 魔 不怕烦恼!请大家注意,烦恼来了,考验就来了,机会就来了,成佛的因缘就来了。我们后边都是 佛像,佛和菩萨下边坐的都是莲台,莲台下边是污泥浊水,没有污泥浊水就不会有莲花。但是大家注意,污泥浊水不是莲花,必须转化、升华,不即不离——不是它又不离开它,所以没有烦恼行吗?不行。 《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行菩萨道要怎么样?“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要把一切众生作为自己成佛的树根,就是把一切众生当作树根,然后“以大悲水,饶益众生”,用大悲水来饶益众生,感同身受,同体大悲,利益他;“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那么成就自己“佛菩萨智慧华果”。我们利益别人才成就了自己,这个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请大家注意,应该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从自己身边有缘的人开始,要跟他们打成一片,搞好关系。如果连我们最有缘、最亲近的人,关系都弄不好,看着他们不顺眼,那我们这个行菩萨道也就没有说服力。 天 魔 不怕主宰!有人说命中注定,请记住,命中并不固定, 因果也不是定法。那位说,“那不对吧!”是啊,我们今天学习,要消化,要提倡认命,然后逆来顺受。 这个痛苦的事情,随着我们的承受力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比如说,一头大象,我们给它一棒子,它以为是按摩哪,扇扇耳朵,很舒服;一只蚂蚁,我们给它一棒子,把它打没有了,因为它们的承受力不一样;所以因果、一切万法都不固定。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现在不住,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就叫做持戒波罗蜜。 你持戒的这个人不是实在的,守戒的对象、内容不是实在的,你就自在了,一定会把这个游戏做好,这个持戒持好,就是游戏而已!不要天天担惊受怕,说“我犯戒了,我 忏悔”。对着戒条,打破我执,历事炼心,这才叫 学佛。为什么?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自作自受。如果总是执着,我们的心量就小;不执着了,我们就会为别人考虑。 我们回过头来,三番羯磨的内容是什么?第一番羯磨:由心业力,悉皆震动,妙善戒法;第二番羯磨:如云如盖,覆汝顶上,妙善戒法;三白羯磨: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整个身心都充满,充满什么呢?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什么意思呢? 所谓摄律仪戒,遵守规矩,像游戏一样! 所谓摄善法戒,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们是菩萨戒,不要跟众生比,要跟佛菩萨看齐。 所谓饶益有情戒,要利益众生,让别人欢喜,让别人喜欢我们,不是怪怪的,不应该装模作样。“我受菩萨戒了,以后我到前边去……”你让别人走在前面,要对别人好。我们为了众生,都可以犯戒;为了自己,坚决不可以,因为菩萨戒: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有人说:“ 法师,我能不能抱孙子?”你怎么不能抱?你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能抱,还是什么菩萨?说:“我不吃肉,我能不能给别人做?”可以,但你要做净肉。如此,慢慢地他们会感动,慢慢地就度了;为了自己不可以,为了别人可以。 行菩萨道的过程,就是打破我执的过程,如果打破了我执,我们一定会解脱;如果不打破我执,我们没有办法解脱,顶多就是 福报。 《 楞严经》说:“见闻如幻翳”,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幻化的,就像眼睛有个白斑在上面。“三界若空华”,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 轮回,都是如幻如化的,没有真的。你是路过的,我也是路过的,大家都不是真的,不是实在的。如果是实在的,你会老吗?会消失吗?都是假的。“闻复翳根除”,听到了无常、无我,受了菩萨戒,我们那个障碍全都打破,能所双亡。“尘销觉圆净”,外边都是幻化的,不再执着它,我们的智慧就圆满了,我们就能够成佛,至少可以往生吧! 希望大家有生之年,有幸在这里受菩萨戒,要听闻菩萨戒条,还要经常听闻讲经说法,打破我执,广结善缘,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必须上求佛道,这就是发菩提心。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修诸善法,做好事,是为魔业。什么叫魔?困扰。那样,不能解脱,顶多是福报,不是功德,所以希望大家做功德,而且是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