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6|回复: 5

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M3 如来述叹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佛告舍利弗:佛听见舍利弗这样来答覆他的问题,于是告诉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你说得真对!你说得真是对了!就像你这样说的道理。

J2 法合 分二
K1 合总喻 K2 合别喻 K1 分二
L1 合长者等三喻 L2 合三十子等三喻
今L1

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佛教化众生,也就和我方才说的长者,是一样的道理,如来是一切世间众生的慈悲父亲。
于诸怖畏、衰恼、忧患:在这一切的怖畏、衰恼、忧患。怖畏就是恐惧;衰是衰败、老衰,恼是烦恼;忧患是一切的忧愁和所患的,所患也就是所担心的问题。无明闇蔽:一切众生都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把一切的智慧给遮盖住、给闭住了。闇蔽,闇是黑暗,蔽就是给遮住,被无明给遮住了。永尽无余:可是释迦牟尼佛对怖畏也没有了、对衰恼也没有了,忧患也了了,无明闇蔽也永尽无余。永尽是永远都没有,无余是一点也没有剩;就永远都没有这些个烦恼妄想了。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对这一些个无明闇蔽永尽无余了,于是就变成无量的智慧、无量的佛的知见。
在前边讲“各由本习而成道果”,为什么?就拿舍利弗来讲,他就是从智慧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目犍连就从神通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舍利弗就以智慧是他本来所修习的,目犍连所修习的是神通。那么各由他本来修习用的功,往前再一进步,就开佛知见了。现在佛把这一切的无明闇蔽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成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这种天眼的力量。
力无所畏:又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十力,前边讲过很多次了;四无所畏也是讲过几次,现在再说一说。这四无所畏:
(一)一切智无所畏;有一切的智慧,所以什么也不怕。
(二)说法无所畏;佛说法,好像狮子吼似的什么都不怕。
(三)说障道法无所畏;说破除障道的方法,也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法无所畏。
有大神力:佛有大神力,可以把一切众生都救度出来,离苦得乐。及智慧力:又有大智慧的力量。大智大慧,不是小智小慧。佛的大智慧有四种:
(一)妙观察智;佛为什么知道一切?他有妙观察智。
(二)成所作智;佛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可以成功,因为佛有成所作智的智慧。
(三)大圆镜智;佛的智慧,就好像一个大圆镜似的,事来就照,事去则无,照了诸法空相,圆融无碍。
(四)平等性智;佛的智慧是平等平等,一切众生他都不分别。有这四种的智慧,所以叫大智慧力。
具足方便:具足,就是圆满具足。圆满具足什么呢?方便法门;方便,就是权巧方便。怎么叫权巧方便?就是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救度这一类众生,他就用什么方法去救度这一类的众生。所以才说“无有定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智慧波罗蜜:智慧,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用智慧来达到彼岸。
大慈大悲:大慈,慈能与乐,能给众生乐。众生欢喜快乐,佛就圆满众生的愿,令众生快乐。大悲,悲能拔苦,把众生一切的苦恼都给拔出来。常无懈倦:常,就是永远永远;永远没有懈倦。懈,是懈怠,就是懒惰;倦,是疲倦,就是不愿意做工了,所以觉得很疲倦了,要休息休息。佛没有,佛再辛苦也不休息、也不懒惰、也不疲倦。佛所做的工,就是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也像阿难尊者所发的愿:“若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说如果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他也不成佛;这是发大的愿力。
佛为什么不懈倦?也就因为看一切众生太苦了!众生在这世界上,终日颠颠倒倒、东奔西跑,为这个假的把真的都忘了,所以也不思出离三界火宅。因为这样,所以佛工作特别忙:“赶快想法子,把我这一些儿女,由苦海拖出来!”所以运用他的大慈悲力、大智慧力、大神通力,用种种方便权巧的法门来救度众生。因为一个众生救不出来,佛的心也不安乐;佛的工作就是救度众生,所以他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去求快乐。
恒求善事:佛常常想要做的,就是教化众生,利益一切:他要对于一切都有利益。佛不需要利益自己,佛已经成佛,一切都满足了,所以就要利益一切众生。而生三界:而生到这个三界,朽故火宅:已经要坏了、要烂了的这么一个火宅里头。这是很危险的!佛为什么到这火宅里来?就是为着救度这一切的小孩子;因为这些小孩子玩得什么都不顾了,把家也忘了,把国也忘了,什么都忘了!所以佛到这三界来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早一点醒悟。

L2 合三十子等三喻

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到三界这么坏的火宅里边呢?为度众生:就因为要到火宅里来度脱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在这个火宅里边,也不知道惊恐、怖畏,也不想觉悟,也不想知道这三界没有安乐的地方。
生老病死:度生、老、病、死。生,我们人,生的时候好像生龟脱壳那样痛苦。生是这么痛苦,可是到老的时候更是痛苦!一切一切都不自由了,周身四肢、百骸、眼睛、耳朵,都不帮忙了,这时候多蹩气!年纪轻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很健壮;到老了,都不听支配了。老的时候,如果有病,那更是痛苦;长卧在床枕上,也不能动弹,这病久了,更痛苦!还有死,死的时候,好像活牛剥皮那么样痛苦。
这充满忧悲苦恼:忧愁、悲哀和苦恼,还有愚痴、闇蔽,以及三毒之火:三毒,就是贪、瞋、痴。佛就想解决这些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一切众生令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佛的果位。佛到这三界来,就是为着教化众生这件事情。我们众生一点都不知道佛的慈悲,一天到晚也不想出离这三界,累得佛天天在那儿等着,令佛都着急了!所以,我们现在要赶快打起精神,要早出离这三界,不要留恋在这火宅里边。

K2 合别喻 分四
L1 合长者见火喻 L2 合舍几用车喻 L3 合等赐大车喻 
L4 合长者无虚喻 L1 分三
M1 合所见火 M2 合广前所见 M3 合长者惊怖
今M1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
见诸众生:佛见到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又有忧愁、悲哀和种种的苦恼,之所烧煮:这些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也就像大火似的;众生就在这大火里头被火来烧,又好像用热水来煮一样。
亦以五欲:也都因为五种欲。财、色、名、食、睡这是五种的欲,又色、声、香、味、触也是五种的欲;这五欲令人颠颠倒倒。
人为什么做坏事?也就因为被这五欲所转动,所以就做种种的坏事。人为什么做好事?也就因为这五欲;他把五欲看得很冷淡,所谓“看破了”,把它看得清楚了!哦!不过如此!有多少钱,临死也带不去;你有什么好的美色,到死了也空了。你吃什么好东西,到肚里就变了样子;如果再叫它从大便出去,任何人也不肯吃。再好吃的东西,把大便放一点点在里头,人人都不会吃的。你看!也是那种的东西,只是经过机器把它改造一下,变了样子,就不同了!食,也是没有什么重要性的。睡,是睡觉。越睡越想要睡,越想要睡就越睡,睡得一天到晚迷迷糊糊的,什么也不明白。名,你就有一个好的名誉,等到死的时候,这个名也化为乌有。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把它看破了,觉得都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他就往好事来作功德。
好像《楞严经》上说,你成佛也是由你六根去成的;你造罪业、堕地狱、受生死的轮转,也是由你的六根。这五欲也就是这样子,不明白的人,就贪着五欲;贪着,就舍不了。明白的人,就把它放下了,所以有力量就做种种慈善的事业、做种种的功德。
财利故:财是钱财,利是利益;有这种的缘故,所以受种种苦:因为贪求五欲,就用种种方法去贪求;贪求不到、求不得,就有种种的苦发出来。
又以贪着追求故:因为贪着五欲、追求五欲这种种的缘故,而有求不得苦──求而不能得到,就受这种的苦。所以现受众苦:在现生受了很多的苦,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你现世因为贪求五欲,造了很多罪业;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等到死后,就堕地狱、转畜生,或者做饿鬼;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
若生天上,及在人间:假若生到天上,或者在人间,就有贫穷困苦:困,是困难;困苦,就非常的困苦。这种贫穷的人,叫他作布施,这是非常之难,因为他根本没有钱;他就想作功德,也没有机会可以做。所以他越没有就越穷,越穷就越没有,什么也没有了!房子也没有,地也没有,穷得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可是修道的人,有钱的,越有就越有;为什么?他作布施。布施越重,善根越深,所以他越有。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在有能力时,应该栽培我们种种的善根;不要等没有能力时,想做也做不到了。
爱别离苦:你看,人生最欢喜的、所爱的不能常常在一起,或者有什么特别因缘就要离别了;离别的时候,难割难舍,这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
怨憎会苦:怨,就是你所不愿意的人,或者就有一种没有缘的感觉。你和这个人若有缘的话,他就骂你、打你,你都欢喜,你都对这个人还是有好感;若没有缘的话,你就怎么样赞叹他、恭维他,也觉得没有什么感情。你本来是赞叹他,或者他就觉得你在讥讽他!本来你说他好,他就觉得你在反面讲他坏!就误会了,这就是没有缘。“怨憎”就是没有缘;你对他再好,他也讨厌你,感化不过来他,令他总对你没有好感。
“会苦”就是你本来讨厌这个人,你离开到旁的地方避一避;可是到别的地方,又遇着另一个和这个是同样的人,令你讨厌、不欢喜他,给你很多麻烦,给你很多烦恼,这就叫怨憎会苦。怨憎会苦,主要就是在往昔生中,同他没有结好缘,就结怨了、结冤了。
如是等种种诸苦:像以上所说这么多种种一切的苦。

M2 合广前所见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众生没在其中:众生都沉没在这苦恼里边。欢喜游戏:他还不觉得苦,还在这三界火宅里欢喜、游戏,在这儿觉得很好玩的;就好像前面所讲的火宅里边那“三十子”、“诸子”。不觉不知:他们也不觉悟,也不知道,不惊不怖:也不怕死,也不生恐怖心。亦不生厌:他因为不知道苦的烦恼和集的烦恼,所以也就不生厌倦。不求解脱:他也不想求道,也不想证灭,所以他也就不求解脱。
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在这三界火宅里,东跑跑,西跑跑,各处去跑。在这世界上,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虽然遭遇一切的事情,都是苦恼的;但他也不以为是一个忧患的事情,还认为很快乐的,这叫染苦为乐。

M3 合长者惊怖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舍利弗:释迦牟佛又叫一声,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佛见着这种苦恼情形之后,就有这种的思想了。
我为众生之父:我是三界的导师、众生的慈父,应拔其苦难:我应该把众生所有的苦难都给救拔出来,令他远离这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给他无量无边佛智慧的这种快乐。拔其苦难,这就是大悲心;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这就是大慈心。令其游戏:令所有的众生,在大慈大悲的这种大乘佛法里来游戏、来玩。
贫穷有困苦,那么富贵有没有苦呢?富贵有“乐苦”。乐怎么会有苦呢?乐极生悲,乐到极点,就该哭起来了。虽然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释迦牟尼佛是最富贵的,可是他也能学道。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公案。因为佛前要常点油灯,到白天,就把油灯熄灭了,晚间才把它点着。可是这一天,有一个穷人来,送了大约一加仑的油,预备佛前点灯供养佛。这有管理佛前的香灯师,在白天就把灯熄灭了,晚间再把灯点起来。可是这穷人送来的油,倒在油灯里点起来,这个灯,所有的比丘、任何人,到这儿来用气吹,都吹它不灭;这些比丘就对目连尊者讲:“这个灯吹不灭的!”目连尊者说:“我不相信吹不灭!我去吹去!”他到这儿来,用口吹也吹不灭,用神通风来吹也吹不灭,最后他把这个最大的风──毗蓝风,这种风比任何的风都大,从须弥山后面涌出来,来吹这个灯,也吹不灭。
神通没有用了,他们就去请问佛:“怎么今天这个灯这么作怪,怎么样想法子也吹不灭它呢?”佛说:“啊!你不知道,送油这个人,他是最穷的,各处去和人要饭吃。这是他这一生要来的钱所积蓄的,所攒的就这么多,现在统统拿出来买这一加仑油,来佛前点灯供养;所以他这种心,是永远都不灭的,这种灯也是永远都不会灭的。”所以,以后他的油点的灯,白天晚间也不灭了。这是一个穷人,你看!他本来没有,他把他所有的都布施出来了;所以能使令这个灯永远都不熄灭,用什么神通,都熄不灭它。那么贫穷,你若再能布施,那才是真正的功德;你越没有,你越能作布施,这才是真正的布施。那么越有,还是要作布施;说:“这不是布施吗?”也是布施,不过,你有的人,那是很平常的。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发表于 2018-12-5 15: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8 19: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16 08: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9 14: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3 12: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