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49|回复: 5

[祖师开示] 能一心不乱当然好,但这是在信愿解决之后的事情,往生先决前提条件是有没有信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随喜功德 于 2012-12-7 18:13 编辑

摘自: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大安法师讲解

    然后下面就是行。行有事持,有理持。“事持”就是事相上执持名号,非常质朴的就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在道理上,他并不了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样的净土圆顿的教理。虽然不了解这个理,但是他在事相上有非常质朴的情怀:决定今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太苦了;唯有阿弥陀佛来救我,那个世间就很好;我这个世间都放下。哎,就像一个浪子忆念他的慈母一样的心,去忆念这个弥陀的名号,没有一刻的忘怀。这就是事持: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那么理持是什么?理持就是在事持的基础上有一种理念上的、教理上的表达,就是深信:我念的阿弥陀佛也是我心中的佛,是我心性具的;我现在念这个佛也是我心事造的。理具心造。于是就以我自心所具、所造的这个弥陀的名号,作为我系缘之境。在事相上仍然是多多念佛,念兹在兹,心声相依。


    好,这样就具体落实在行持上克期取证。克期取证不是证到什么开悟、神通。这里若一日到若七日是表达:让我们克期圆满信、愿、行往生三资粮的这个事。这叫“克期办事”。那么在这个功夫上:功夫也是要谈的,但是你的功夫是在信愿解决之后的事情。若一日到若七日对于利根的人可以说一个七,对于钝根、下根的可能是若干个七。这就是随各人的根机、好乐有种种不同的克期之法。那么上根利智可能念一天就得到一心不乱,钝根的可能是念到七天才能一心不乱,中根的或二或三或四或六日——这个不定——得到一心不乱。还有,上根利智能够一心不乱维持七天,钝根的可能只能维持一天。都有这些功夫上的差异。这差异实际上我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不管你执持名号是事持还是理持,这里面他所感生的净土四土的情况了解一下。你能够念到伏除烦恼——“伏除烦恼”就是先伏住烦恼然后除掉烦恼,乃至于把见思惑都尽了,都断了,这就叫事一心不乱。这是讨论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你看事一心不乱的条件也蛮高的:伏见思惑,乃至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不论是事持还是理持,持到“心开见本性佛”,就是理一心不乱。“心开”就是破无明,至少是圆教初住,见到本性佛——自性天真佛。不是悟,而是现量亲证。这才是理一心不乱

    好,那么事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伏住烦恼,你能够生到凡圣同居土;灭掉烦恼、见思惑,生到方便有余土。

    好,那这里我们还要辨识一下: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蕅益大师在这里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还有很多注经家也都有诸多的讨论。看到这些讨论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念佛在功夫上也一定要取法于上,争取做到事一心不乱,争取做到伏住烦忧,乃至灭除烦恼。取法于上,增上往生的品位。因为品位的高低全凭持名功夫的深浅嘛,我们还是要向上去要求。但是这里要注意:不能把这个作为往生的最低条件。我们还要找到一个往生的底限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向高限努力,同时我们要守住往生底限。往生的底限不一定需要事一心和理一心。你具足信愿,散乱心也能往生。对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明晰的了解。蕅益大师在其他的著述里面都谈到这一点。散乱心具足信愿可以往生,只不过是下品往生而已。这样我们心就比较踏实了。这些年来很多人对往生条件感到很恐惧不安。听说念佛一定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他内心就很恐惧。还听说一个概率,古人往生是万修万人去,现在人往生是万修一二去,于是他就琢磨着:“录取概率这么低,一万个人里面就只录取一个两个,我是不是在这个侥幸录取的范围之内呢?”想一想自己不行啊,自己就给自己边缘化了:“我往生不了啊!”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古代、过去是信愿称名万修万人去,现在仍然是信愿持名万修万人去。乃至于未来到了刀兵劫的时候,佛法全都灭尽,留作《阿弥陀经》住世一百年的那么一个最苦难的时候,你只要信愿称名,仍然还是万修万人去。弥陀的悲愿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14-3-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学是法门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量义经
发表于 2014-4-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據“觀無量壽經”,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分為九品,即是分為九個等級:上品三個等級,中品三個等級,下品三個等級。善導大師說:“善惡凡夫得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又說:“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遇到大乘法門);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遇到小乘法門);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遇到惡緣,只會做惡),以惡業故(本無福報),臨終借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发表于 2014-10-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3-29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