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2|回复: 1

[观世音菩萨] 观音与观音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今比哈尔邦赖耶附近)都城王合城的灵鹫山的法华会上说法,有八万多大菩萨前来闻法,其中重要的有十八位菩萨,观世音菩萨与此土众生最为有缘。在印度本土、中国(包括原西域各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北传大乘佛教国家中,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深入民间,扎根很深.这可从古代佛教美术绘画和雕塑中看到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占有很大的比例得到证明。尤其在中国.不论显教,密教都盛行观音信仰,天台宗,藏传佛教都有-六观音”之称。汉传佛教地区包括海外华侨,港台澳同胞,观音菩萨的圣像更进入普通家庭,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称。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特别与此土众生有缘呢?因为这位大土不仅大慈大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载:“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具有救苦救难,普门示现,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特点,所以赢得民间的广泛信仰。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述了这位“大悲”菩萨的出典与悲愿。
  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  (阿傅卢枳底湿伐逻)的意译。传说因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称观音。其实也不一定是为避李世民的“讳”。据考证,唐太宗于公元626年被立为王位继承人时.他的父亲下软禁止。世”、“民”两字合并使用,但允许依礼分别使用,而且上述规定只限于官街、公私文书及人名。高宗继位时.曾把。民部”改为。户部”,但在公元679年有人把佛经中的。世尊”改为“圣尊”,  “世界”改称“生界。的《最胜陀罗尼经》泽稿呈高宗审阅时.高宗批示:“既是圣言,不必避讳。”见彦琮《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可见“观世音”称为“观音”,只是由于“秦人好简”.从俗罢了。
  观世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中称以其为广度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名曰“普门示现”.即《法华经》所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门品》说他有三十三身,  《楞严经》则说有三十二应(即应化身)。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一般塑像和图像中多作女相。女相观音约始于南北朝,而盛行于唐以后,通常与大势至菩萨冈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在各种佛经中,观音的译名不一,如晋竺法护泽称“光世音”,唐玄奘泽为。观自在”.后秦鸠摩罗什旧泽“观世音”。按梵文原义,尚可泽为“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
  “闚音”,“观音声”,“圣观音”等等。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用莲华譬喻佛陀所说教法的清净微妙而得名.有三种译本,通行的为后泰鸠摩罗什译本,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此经第二十五品。全经七卷,主要说明佛陀说法的唯一目的,是使众生都得到佛一样的智慧,即人人皆有佛性,悉可成佛。并说明《法华经》所说的是“一乘法”,其他教法只是引导众生接受
  “一乘”法的方便。
  至于《普门品》的流行,传说因北凉国王沮渠蒙逊(公元401—433在位)突患一场大病,正当群医束手无策、百药罔效之际,来自印度的县无谶泽师劝他至诚持诵《普门品》,可得观音大士的护佑,恢复健康。沮渠蒙逊遵嘱虔诵后.果然得到感应,怪病很快不药而愈。于是敕令国人读诵《普门晶》.于是风靡一时,中上也兴起了《普门晶》热,观音菩萨就家喻户晓了。
  《普门晶》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说,凡众生在苦恼的时候.只要专心虔诚地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观音菩萨便会寻声救苦,为众生拔苦与乐。《悲华经》也载:
  “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云: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这就是佛经中所述观世音菩萨的出典及其寻声救苦的根源。
  《太虚大师全集》第551页阐释玄奘所泽《心经》中。观自在。这一译名时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的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才能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伟大功用。”这就是“观照纵任”的意思,也即观世间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
  《法华经》卷七以生动而富于戏剧性的词句,叙述观音菩萨保护携带珠宝的商贾免受盗贼的抢劫,保护水手免受沉舟的厄难,保持罪犯免受严刑.妇女可以求助大士获得她想要的孩子。这些“有求必应”,必须虔诚真切为前提的,而不是“平时不念佛,临时抱佛脚”。佛教是崇高信仰层次的,竺难提译的《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亦“游艰地狱,大悲代受苦。”七世纪大乘诗人寂天则在《入菩提行赞》中写道:“只要天地存在,菩萨就克服世界的烦恼,愿世界所有的苦恼都降临我身上,愿世界因菩萨所有的功德而快乐。”可见菩萨的悲愿是多么宏深啊1大悲观世音,名不虚传!
  实际上,观音菩萨的宏名,在各种大乘经中部有说到,例如显教的《维摩经》、《成就光明定意经》、  《放光般若经》、《悲华经》、《大宝积经》第82卷及第100卷,晋译《华严经》第51卷、唐译《华严经》第68卷、  《地藏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下及《观无量寿佛经》等。在密教方面则有:《陀罗尼集经》、《一切功德庄严王经》、《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菩提场所一字顶轮王经》、《大方广曼殊师利经》、《大曰经疏》卷五、《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理趣经》、《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阿利多陀罗尼阿鲁力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等。至于“六观音”说法有二种:一为1、大悲观音,2,大慈观音,3、师子无畏观音,4、大光普照观音,5、天人丈夫观音,6,大梵圣远观音。二为:1、千手观音,2、圣观音.3、马头观音,4、十一面观音,5、准提观音,6、如意轮观音。以上大悲等六观音为天台宗所立,见《摩诃止观》及《陀罗尼杂经》。千手等六观音盛传于密教。密宗学入举此六观音附于止观之文,或以六观音分配六道。由此可见,观音菩萨是显、密二教共同尊敬的一位大菩萨。不过,在我国由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心经》的流行,深受民间.特别受到普遍弘扬和诵持。《普门品》重在观音菩萨的化迹示现,是对凡夫众生于现实生活中的救济:而《心经》则阐述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是观照人生宇宙的缘生空性而证人究竟理体,发扬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我国寺院还流行《大悲忏法》,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忏法》,是宋天台宗慈云忏主、高僧遵式根据薄伽梵达摩所泽《千手经》编成的。
  依《悲华经》所载,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土,他将继承阿弥陀佛的佛位。经中说他在阿弥陀佛因地为转轮圣王时的第一太子,名不瞬,出家后号观世音,他将在弥陀如来后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王如来”,他成就的国土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音授记经》等说观音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辅助弥陀如来的教化。《观无量寿佛经》则说,观音菩萨于宝冠中,顶戴阿弥陀佛:若有众生愿生极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等圣众前来接引。可见观音菩萨的根本道场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据《华严经》记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参访的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识就是观音菩萨.谓印度南方有座名补怛洛迦的山,住观音菩萨。此山在海上,为众宝所成,极其清净庄严。观音菩萨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悲法。我国浙江普陀山原为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呈狭长形,南北纵长8.5公里,东西横宽3.5公里,面积12.76平方公堕,最高峰是佛顶山,海拔291.3米,它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公认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场,就是依据《华严经》的记载。据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慧锷自山西五台山请观音菩萨像回国,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于紫竹林结茅留居,建“不肯去观音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统一于禅宗。嘉定七年(1214)又规定此山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从此逐渐形成观音菩萨应化道场。历代相继在山上兴建寺院,解放前统计,岛上有寺院、庵堂和茅蓬218所,僧尼三千余人。其中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寺规模最大,建筑考察,为我国滑代建筑的典型。岛上又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西天门等二十多个景点,幽洞奇岩,海景变幻(常有海市蜃楼出现),遂成为闻名世界的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附近还有洛迦山,与《华严经》所载的补怛洛迦正好相符。
  藏传佛教各派也都尊奉观音菩萨,认为藏民族是观音化现所生。他们相信世界如一朵莲花,西藏的拉萨是莲花的中心,也就是“观音净土”。达赖喇嘛五世建布达拉宫,“布达拉”是梵语。补怛洛迦”的转音,或泽“普陀”,意为“佛教的圣地”。六字大明咒“崦嘛呢叭弥畔”被认为“观音真言”在西藏与内地流行,它是元朝时因蒙古人信藏传佛教而流传于民间的家传户晓的观音菩萨六字陀罗尼。每逢民族节日或遇到厄难,藏传佛教的信众们便持此六字真言以求菩萨加持。
  那末,观音菩萨道场究竟在南印度,还是在中国的普陀山或西藏的拉萨?实际上观音菩萨如一轮明月,有水就映现,无处不显现,岂只南印度,中国的普陀山或拉萨。观音菩萨是世界性的,犹如在地球上都可得到曰月的光照一样,所以说菩萨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示现以大悲为中心的观音法门
  每一位大菩萨都有他的大愿,以标志他的法门,例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慈弥勒菩萨等等。观音菩萨将继阿弥陀佛成佛,但阿弥陀佛以光寿无量见称,尚有无法可计数的年代,可见观音菩萨的悲愿与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相当,是不可以数来计成佛的时间的。观音菩萨为救世度生,于无量寿佛后方成佛,可见他的愿力深广,是无法以文字,言语所能形容表达的,观音法门的广大也同样是不可思议的。观音法门可分为:一,《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修定发慧的方法。《楞严经》卷六载:“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恩、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冈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初入门者可分四个步骤:1、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以耳根去听,乃让声自来。2`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被自己听,没有杂念现前。3、仅有声音而忘失自己,自己已融人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4、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继续用功。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这是观音法门中大小乘共通的基础,也是大乘的极则。即用分析的方法,对色法的物质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观察分析,不出五类,即色、受`想`行`识,应知五蕴所成世界无一是真、无一能常。能照见五蕴皆空,便不起贪瞠执著,观自在菩萨是以甚深智慧力,直下彻见五蕴的世间法无非是空心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萨证空,连空亦无,所以人世,凡夫未证五蕴皆空,所以恋世、迷惑、困扰,事事执著,处处烦恼。
  三、《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持名法门。 《普门品》载:“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经中列举若称念观音圣号即能人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功德。而且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只要心诚,在苦难时,持观音菩萨圣号,必能得到护佑,人人可修。
  四、《大悲心陀罗尼经》(即《大悲咒》)的修持法。该经说;“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明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越第八地。” 《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共八十四句,到处可以请到,可据注音诵读,熟读就能背诵,只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住于净室,摄心静虑,很为灵验。
  五、《六字大明咒》即“?嘛呢叭弥吽”。此咒流传始于元代,是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而流行于汉地的。元以前佛教文献中未见有此咒,清初被收入《禅门日诵》中所录的“十小咒”。
  民间还流传《白衣神咒》,但据《法苑珠林》载,此咒中的“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显系后人所加,不符合“密咒不能译意”的原则,可以略去。不能列入观音法门修持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