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两河白道图释义 释显意 述 【观经疏】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楷定记】 次入释文,大分为二,先譬后合。初中征释,释中又二: 初至“休息”,总说二河白道之譬,此为标定愿心分齐; 次“此人”下,正说度河到岸之譬,此为辨知三心分齐。 初中六喻: 一、有人喻,对经“若有众生”之句。 二、向西喻,即对“愿生彼国”之句。“百千里”者,总喻生死旷路长远,娑婆广大,火宅无边故也。或喻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赞云道里虽遥是也。 三、二河喻,此下正显,凡夫愿生净心分齐。苦域生界,生死此岸;乐邦佛界,涅槃彼岸。(《法华》说之火宅门外)贪瞋烦恼,无始间隔,喻之中路水火二河,(《涅槃》总说一大河者,不说中间白道故也。或可今释通依两经,故转火宅义说火河,更思择之)玄义所谓四流是也。忽然有者,显无始义,《起信论》云:“忽然一念起名无始无明”。《法华》云:“歘然火起”。天台云:“歘然显本无今有,本无此苦,无明故有,此即无始义也”。南火北水,约五行分,又以贪瞋配阴阳也。 问曰“水河可然,火河是何?”火坑深广,例水名河。如云庄严供养云海。又《大集》云“非喻为喻”,此其例也。 又贪瞋流,心水为源,贪心染浊,名为水河;瞋心炽然,说为火河,如彼灰河地狱等也。 阔百步者,喻一刹那,百一生灭,微细念数;或喻一念;刹那心中;百八惑种,贪瞋为本,以大数说;故言百耳;或合上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总而言之,一时烦恼,百千间故。一念刹那,一须臾等,义说百步,何必百数为定量也。 有云“一形百年,为百步者”,非也。此心既为,九品通因,若约上尽百年行人,说此譬者,上品七日不及半步,何况下辈十念,皆无中路二河白道耶? “深无底”者,贪瞋惑种,在本识中,或徹性海,难可测故。《涅槃》云“底者空相”,亦此意也。然此一念,无始相续,犹如瀑流。十地菩萨但见其终,不见其始;唯佛与佛,见始见终,故云“南北无边”,《涅槃》云。(如上) 【观经疏】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楷定记】 四、白道喻,正显愿心。凡夫净心、染心中起,故云中间,不必贪后瞋前名中间也。此净心种,亦在本识,及徹性海。然其现行,心想嬴劣,曾无大志,故云四五寸,显极狭少,不须四五,分对法数,如前百千里。故下合喻,只言善心微故,喻如白道也。有云应合四修五念者,非也。今显愿心,未论起行作业相故,况如前所解,菩萨深位,四修五念,亦四五寸之白道耶。《法华》云唯有一门,而复狭少,即此本据,一门一道,义意同故,如上应知。(《涅槃》草筏,怖人所造,但约自力,不显本有,故不用之) 五、二岸喻与白道喻,相带而说。东岸娑婆,生死火宅;西岸极乐,涅槃本家。归路中间,唯一念心;应一念心,染净自分。贪瞋二河,染分心故,为生死源;愿生白道,净分心故,为涅槃门。染净虽殊,同在一念,故云此道,亦长百步。 问曰:烦恼百端,可言百步,净愿唯一,何亦百步? 答曰:染净相对,应相治故。如有八万四千惑障,随有八万四千法门。又一念中,微细生灭,染净虽殊,念数同故。 六、波焰喻。然此二心,各有现种,若其现行,善恶二心,不得并起,成就种子,善恶无记,同在一念。波湿焰烧,喻其现行,尔时白道,成种不失,若净愿心,现行之时,波焰暂息,亦成种在。但以凡夫净心,犹如画水,一时烦恼百千间故,水火交过常无休息,是为今机,愿心分齐,以如是心,求圣道者,六道恒沙劫未期也。又交过者,或有贪爱,染善心时;或有瞋憎,烧法财时;或有贪瞋,共染烧时,或互前后,或互俱起。痴慢疑见,间起亦尔,须臾刹那,无停息时,故言交过,常无休息。此染心中,一念净愿,弥陀愿力,所摄成故,三世正觉一实道也,应知。 问曰:《智论》九十六云‘烦恼变化者,烦恼起种种业,善不善无记业,毕定业善不善无动业等’,(释非化品)今言善恶二心不并起者,非相违耶? 答曰:非相违也。《论》自问曰:“‘诸烦恼是恶法,云何能生善业无动业?’(散善定善也)答曰:‘有二种因,近因远因,人有我心,为后身富乐故,修布施是近因;为离欲界衰恼不净身故,修禅定是为远因。复有人言:一切凡夫皆以我心和合故起业。有人言:无有离我心起第六识(乃至)我心即是诸烦恼根本’。 问曰:烦恼是垢心;善心是净心。垢净不得和合,何以言住我心中,能起善业。 答曰:不尔。一切心皆与慧俱生,无明心中,亦应有慧。慧正无明相违法而一心中起,净垢亦如是。凡夫未得圣道,云何能得离我心而行善?瞋等烦恼中,则不能得行善,我心无记柔輭故。烦恼心中,生善业、无动业、无咎”。(文)故知染净二心,虽有并起,善恶二心,不得俱生也。 【观经疏】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楷定记】 次说度河到岸喻中,大分三节。即显三心,总合经中,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乃至必生彼国之意。初至“可度”,显至诚心。此中五喻,初四还标厌欣之机;后一正显真心之相。如文次第,细心思择。 一者、人至回处喻。言“此人”者,牒前有人。“既至”等者,却陈其人未向西前可厌怖事。“空旷回处”,即前生死旷路。旷劫已来,常没之处,幻惑愚夫,执为三有,圣见非有,故言空也。《涅槃》空聚,譬内六入,今喻三界,异而不违,五阴六根,开合随宜,三界五阴,既通依正,三界火宅,六入空聚,总入五阴苦空观故。 二者、更无人物喻。《涅槃》人物,似喻我法,或我我所。今者转用,应譬善友进道资具降魔器杖。善友者,即师僧伴侣诸佛菩萨。资具者,谓福慧七财。(《涅槃》十一云。七圣财。谓信、戒、惭、愧、多闻、慧、舍)器杖者,谓忍进甲胄、禅慧弓箭、智悲心劔。索如是等物亦皆不具,故言无也。下文合譬,但合无人,不合无物,文略而已。 三者、多有贼兽喻。此中亦应说有毒蟲,下文显故,今且略之。又合喻云“群贼恶兽诈亲者”等,对《涅槃》说,皆是随义转用释也。且“群贼”者,正当彼经,六大贼喻,故上文云,六贼知闻。而今取彼,六入空聚,转入贼喻,更加六识,亦入此中。彼说五阴为旃陀罗,今者亦似摄入贼喻。彼说爱为一诈亲者,今则有阴界总名群贼,而言诈亲。 言“恶兽”者,彼说空聚有诸恶兽,喻内六入,有诸不善。今似五阴,亦为恶兽。言“毒虫”者,即彼四虵,而有摄余诸恶虫辈。《法华》宅内蚖虵蝮蝎,蜈蚣蚰蜒等,应通摄故。故上文云“事同蛇蝎”。准知宅内诸恶,禽兽诸恶鬼等,亦应恶兽,群贼所摄。彼诸烦恼,及诸业等,莫非阴入界所摄故。又《涅槃》中,我见内人,亦群贼摄,家贼故也。 “见此”等者,彼群贼等,见此人无如前人物,单孤无赖,竞来欲杀。即如经云“有善知识,不为六尘恶贼所劫”。 言“欲杀”者,断诸善根,作一阐提,永没三涂,无出期也。又具足说,应云欲集身命财等,谓无善友智剑等物。人天少善,施戒衣食,诸善法财,法身慧命,必彼贼集,故上文云“失此法财”。今言欲杀,言略意同,为夺其财,杀其命故。又今总举,群贼恶兽,故从恶兽,直言杀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