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山方便开示[size=1em]四月二十三日
[size=1em](1955年6月13日)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能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之衰败。
我自己惭愧,初出家时不知什么是戒,只知苦行,以为吃草不吃饭等等就是修行,什么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不知道。鼓山是福建省的名胜地方,有几百僧人,有丛林,有茅蓬,远近闻名。我就到鼓山出家。鼓山传戒期间只有八日,实际传戒工作只有四五天,从四月初一日新戒挂号进戒堂后,马上就教规矩,省略了很多手续,又没有比丘坛,新戒受戒什么名目都不知,初八日在头上燃了香,戒就算受完了。
后来我到各处一跑,传戒的情形各有不同,天台山国清寺戒期五十三天,尽是小和尚受戒。普陀山戒期十八天,名叫罗汉戒。天童寺戒期十六天,宝华寺戒期五十三天,安徽宁国府戒期三天,徽州某寺戒期更快,一昼夜就完成任务事,名叫“一夜清”。
后来看经律,才知这样苟且传戒是不如法的。《楞严经》说:“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坛场,多不成就。”可见三师七证这十师中,有一不清净者,戒就白传。《楞严》又说:“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近代传戒,不问清净不清净,如法不如法了。
中国佛教,自汉明初感腾、兰二尊者初来此土,不得受具,但与道俗剃发,披服缦条,唯是五戒十戒而已。高贵卿公昙摩迦罗,乞行受戒法,沙门朱士行为受具足戒之始。梁武帝约法师受具足戒,太子公卿道俗,从师受戒者四万八千人,此应受菩萨戒。唐高宗宣律师于净业寺建石戒坛,为岳渎沙门再受具戒,撰坛经。宋真宗升州崇胜寺,赐名甘露戒坛,诏京师立奉先甘露戒坛。天下诸路皆立戒坛,凡七十二所。
皇帝立的戒坛,受戒的人要经过考察的。初受沙弥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也。七岁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初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十四岁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以进具也。二十岁至七十岁,叫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比丘戒要年满二十岁才能受,很严格的。有未满者,佛听从出世日算至现在,以闰年抽一月,以大月抽一日补足,助成二十岁。古有许多大祖师,未拘定年龄者也不少。
【【【清代以来,皇帝是菩萨应世,如顺治出家,康熙、雍正都受菩萨戒。】】】 由国主开方便,凡是僧人不经考察,都能受戒。不知慈悲反成不好。以前传戒还可以,如宝光寺、昭觉寺、宝华寺、福州鼓山、怡山等处,犹尚慎重。其他丛林小庙都在传戒,乃至城隍土地、会馆社坛,都传起戒来。我因此在《三坛正范》后跋略云:“更有招帖四布,煽诱蛊惑,买卖戒师,不尊坛处,即淫祠社宇、血食宰割之区,乱为坛地,彼此迷惑。窃名网利,袭为贸易市场。本是清净佛土,翻为地狱深坑。”
近来《弘化月刊》指责滥传戒法的话,说得更不好听。我过去每年也在传戒,地狱业造了不少,其中有点缘故,欲想挽回后进,不得已而为之。我初到云南鸡足山,看不到一个僧人,因为他们都穿俗服,所以认不出谁是僧人。他们全不讲修持,不进殿堂,连香都不烧,以享受寺产、用钱买党派龙头大哥,以为受用。
我看到此情形,就发心整理鸡足山。开禅堂、坐香、打七,无人进门,讲经无人来听。后来改作传戒,从前僧家未有传戒受戒者,这回才初创。想用戒法引化,重新整理,因此传戒期限五十三天。第一次就来八百多人,从此他们才知有戒律这一回事。慢慢地劝,他们也就渐渐和我来往,渐知要结缘,要开单接众,要穿大领衣服,要搭袈裟,要上殿念经,不要吃烟酒荤腥,学正见,行为逐渐改变。我藉传戒,把云南佛法衰败现象扭转过来。
鼓山以前传戒只八天,只有比丘、优婆塞进堂,没有女众。各处远近寄一圆与传戒师,给牒。在家人搭七衣,称比丘、比丘尼,名为寄戒。我到鼓山改为五十三天,把这寄戒不剃发搭衣等非法风气都没了。很多不愿,反对的弄到有杀人放火的事件发生,岂非善因反招恶果?请慈舟法师来鼓山办戒律学院,他自己行持真是严守戒律,我很敬重他的。办道这事,总在自己,不在表面。古来三坛戒法,每一坛都要先学足三年,才传授的。佛灭后,上座部至五百部,事情复杂多了。佛在世时亦方便,有十七群比丘,年未满二十而受比丘戒的祖师亦多。如不讲忏悔,纵至百岁亦是枉然。每见几十岁的老法师不守戒的也不少。这些情况,老禅和子都知道。
初发心的要谨慎护戒,学习大小乘经律论,以求明白事理。清净觉地,本来不染一尘,但佛事门中就不舍一法。出家受戒,先受沙弥十戒。此十戒中,前四是性戒,后六是遮戒。次受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尼众有三百四十八戒,不离行住坐卧四威仪和身口七支。菩萨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无恶不断,起正道行,是断德因,修成法身;二、摄善法戒,无善不积,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报身;三、摄众生戒,无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持戒有小乘大乘之别,小乘制身不行,大乘制心不起;小乘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中制身不犯,大乘连妄想都打不得,一打妄想就犯戒。大乘讲虽容易,行起来就难了。
舍利弗过去在因地中想行菩萨道,离开茅庵。不做自了汉,发大愿心,入世度众生,到十字街道打坐去。有一天,见一女人大哭而行,舍利弗问她何故如此伤心。女曰:“我母亲有重病,医生说要世人活眼睛才医得好。这事难办,我感到失望,所以伤心痛哭。”舍利弗曰:“我的眼睛给你好不好?”女曰:“谢谢你!真是菩萨,救苦救难。”舍利弗遂把右眼挖出给她。女曰:“错了,医云须用左眼才对。”舍利弗勉强又把左眼挖出给她。这女人拿起左眼闻一闻,说:“这眼是臭的,不能用。”弃之而去。舍利弗觉得众生难度,便退了菩萨心,六十小劫变蛇。你看修行菩萨道难不难!
受比丘戒时,戒和尚问:“汝是丈夫否?”答曰:“是丈夫。”受菩萨戒时,戒和尚问:“汝是菩萨否?”答曰:“是菩萨。”问:“既是菩萨,已发菩提心未?”答曰:“已发菩提心。”既如此说,就要做得到。否则,脚未踏实地,被人骂一句就放不下,动起念头,就招堕了。既受了三坛大戒,你我想想,像不像沙弥、比丘、菩萨呢?自检讨去。
石观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