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2|回复: 0

[祖师大德] 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发扬菩萨圆融和谐的宇宙观 2016-09-17 惟贤长老 正信的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发扬菩萨圆融和谐的宇宙观2016-09-17 惟贤长老 [url=]正信的佛教[/url]
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发扬菩萨圆融和谐的宇宙观
(2005年11月2日讲于洛阳白马寺齐云塔院)
我这次来洛阳讲法是应印乐法师升座之机。我曾于1996年来过洛阳传戒,至今已近十年了。从今天的升座法会可以看出,洛阳佛教很兴旺,学佛的人很多。
我今天的讲题是: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发扬菩萨圆融和谐的宇宙观。
一、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
(一)信仰、道风、学风为佛教的优良传统
佛教的优良传统有三种。第一是信仰,佛教是一种智慧的信仰,故学佛是正确的信仰、理智的信仰,不是迷信、邪信。第二是道风,寺院要上殿、过堂、坐禅、念佛、半月诵戒,这一切都属于道风建设。第三是学风,就是要学习经典知识,学习善知识的教授、教诫。历代祖师都是广学博识,不但有高尚的品德,而且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所以读经、学经,这叫学风。
这三种优良传统从印度到中国,从古至今,二千多年来,一直如此。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说要向我们中国学习,学习我们什么?就是学习佛教的优良传统。若没有信仰、道风、学风,人家就不会尊重你。若没有这些优良传统,人家学习我们什么?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简史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正式传入时间是东汉永平十年。然而在西汉哀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曾向大月氏(即今阿富汗)使臣学习佛经。正式传入,有史可考的是东汉永平七年。历史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高丈六,飞绕殿庭。第二日召问大臣,博通古今的太史傅毅回答说:臣闻西方有圣人,名叫佛陀,有大功德。于是汉明帝即派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后在大月氏遇上正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东汉使者便诚恳邀请二位高僧同归中土弘法宣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及二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国都洛阳。汉明帝对来自印度的二高僧非常礼重,躬亲接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寺”在历史上是官府衙门专门安置接待外国贵宾的地方。第二年建寺,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就以白马命为寺名。
(三)佛遗教三经的主要内容
二高僧驻锡白马寺后,就在清凉台上共同译出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典与后汉安士高所译《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统称佛遗教三经。
佛遗教三经的内容有三:佛教人生观、佛教因果观、佛教行为观。
一讲佛教人生观,观察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明了世间一切都不离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才能看破放下,与世无争。
二讲佛教因果观,佛教讲三世因果报应,生命是无常的,但人死后灵魂不减,故为善得福,作恶遭殃。
三讲佛教行为观,要修解脱行,包括戒、定、慧三学。首先讲戒,依戒止恶防非。依戒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内容定出戒条,居士有五条,沙弥有十条,比丘有二百五十条,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我们有这个“戒“的行为,生命才有价值,才不妄自空过一生,故行为论也叫价值论。道风建设即是以戒律为中心,要学戒、持戒、诵戒。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讲:“佛子离吾数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在《遗教经》中讲:“佛灭度后,佛弟子应依波罗提木叉为师。”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别解脱戒。
佛教传到中国唐代时,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丛林的道风就是以戒为中心,由戒能生定,由定可发慧。
(四)戒、禅、教为河南三大寺各自的传统特色
河南有三大寺,一是洛阳白马寺,二是嵩山少林寺,三是开封相国寺。几个大寺的中心是什么?白马寺就是以戒为中心,最初设坛传戒的就是白马寺。
少林寺以禅为中心,现在世人皆知少林寺是拳,殊不知,在历史上,而且赵朴初老居士也讲过,少林是禅不是拳。应以禅为主,拳为辅。少林拳的来源,要上溯到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当他坐禅是静,起来是动(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动静结合,禅拳并举。实则是以禅为主,行住坐卧无非是禅。所以最初传到少林的是达摩禅,讲二入四行,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这以后,代代相传至五祖,均奉行《楞伽经》,六祖奉行《金刚经》。六祖以后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由师父直接传给弟子,祖祖相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的禅法,被称做祖师禅。
开封相国寺是北宋的皇家寺院。寺中的善知识,除办法会以外,就是讲经说法,以教为主。讲戒代表佛行,讲禅代表佛心,讲教代表佛语。戒代表佛行,禅代表佛心,教代表佛语,这三者是统一的,不分不离。在行为上能严持戒律,在内心里能断贪、嗔、痴,在语言上能代佛宣教,如是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要保持住佛教的优良传统——信仰、学风、道风,就离不开对“戒、禅、教”的学习。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物质文明进步。一般人追求物质享受,形成了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作为佛弟子,千万要保持好佛教的优良传统,保持好信仰、道风、学风。1992年,我们在上海开汉语系佛教座谈会中提出:学僧要学修一体化,既要学,又要修。生活上要丛林化,要上殿、过堂、禅修、念佛、半月诵戒。这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如此才不会被八风吹动。中国佛协也提出,出家人首先要僧装、素食、独身。
(五)汉语系佛教的特点
汉语系佛教一不象西藏佛教,二不象云南上座部的佛教,三更不象日本佛教。西藏、云南上座部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习惯传统,日本佛教则已有所变调变质。学佛就要学中国汉语系佛教,因中国汉语系佛教不离佛行、佛心、佛语,一切合乎佛的本怀。
我们要面对现实,如今社会,乃至世界,人心惶恐,民族斗争激烈,战争频繁,急需佛法的甘露水来清凉人心,需佛法的教义来净化人心,安定社会。出家人既要不为世风所动,又要保持佛教优良传统,同时又能弘扬佛法。寺院要保持庄严清静,像教也很重要;言教上发扬佛教的义理;身教方面要注重戒律,严守威仪。
二、发扬菩萨圆融和谐的宇宙观
社会稳定和谐,国家才能建设发展。无论佛、道、儒都讲和谐,和谐是各教的中心。《易经》在中国各教都研究奉行,《易经》是天人境界。宇宙、人生的变化要遵循天道——和谐之理。春天来了,天气温和,阳光雨露,滋润大地,万物生长,人及生物才能生存。这是天心,这是仁义之道,天心是以人为中心。
(一)《金刚经》中的和谐人生观
讲和谐应到传统佛教中去找。《金刚经》头一段就把《金刚经》的中心纲领说出来了。在此经中须菩提向佛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菩萨如何发心;第二个问题是菩萨如何修行;第三个问题是菩萨如何降伏其心。
佛告诉须菩提,菩萨要发广大菩提心。菩萨救度范围很大,不像儒教,只是关心自己家庭、妻子儿女,连生物都提不到。菩萨不仅是要度自己亲人出离苦海,而且要度胎、卵、湿、化,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菩萨要使一切众生解脱轮回。除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安全问题外,最终要使他们证无余涅槃,得身心解脱,彻底解脱生死轮回,恢复法身慧命。佛与众生平等,尊重众生,爱护众生,这样才能实现众生间的和谐。
第二讲菩萨如何修行,举出六度。六度以布施为主。布施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为众生,钱财生命皆可舍。给众生讲法,除去众生的无明愚痴,使众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理,都能学习佛法,叫法布施。能使众生远离恐怖及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使众生得到安全叫无畏施。
第三讲菩萨如何降伏其心。在布施时要三轮体空,不要执著自己的功德,无能施、受施及所施之物。故《金刚经》要遣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非法相也都要遣除。
菩萨和谐的佛教人生观是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真俗二谛圆融。这点在《金刚经》中表现很明显。
(二)《华严经》中的和谐宇宙观
《华严经》是佛教大乘经中之王,共计八十卷,四万五千颂,三十九品,此经的中心在于无尽的法界缘起观。法界缘起观,就是菩萨和谐的宇宙观。此中有三个世界:圣贤世界、器世界、有情世界。
圣贤世界是佛菩萨世界,是佛的国土,以佛为主。器世界即山河大地,大至恒河沙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情世界即六道四生,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四生即是指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三种世界必须以圣贤世界来指导,以佛心、佛功德来融通器世界、有情世界。
器世界及有情世界得到佛心、佛功德的融化、融通以后,在器世界中就消灭了大小与多少的差别。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华严经》中讲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一微尘中包括恒河沙世界,一切法都是缘生法,缘缘无尽。这个法的存在离不开那个缘,那个法的存在离不开这个缘。
在有情世界得到佛心、佛功德的融通、融化后,消灭了差别相。彼此相容相摄,不分贵贱,一切众生平等。消灭小我建立大我,从大我到无我。人与人,人与生物间关系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有国家,国家有我,尊重众生,爱护众生、以诚相待。
菩萨和谐的宇宙观是二谛圆融,悲智兼修。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的烦恼无尽,故菩萨的悲愿也无尽。此为普贤的十大愿望,并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菩萨的圆融和谐的人生观、宇宙观,有这个观及菩萨行,才是成佛的因。以此因花,而庄严佛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都讲和谐,但佛教的和谐是最高意义上的和谐。佛教和谐的特点在于,首先要净化内心,而后才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内心净化就需要广大、真实、清净、平等、慈悲。弘扬佛教文化,必须要学习并建立起菩萨圆融的宇宙观,必须要学菩萨的愿行,才能真正达到国家、社会的和谐。真正的和谐离不开佛教的心与行。
佛教在今天,对祖国的各项建设都很重要。以佛教的精神来推动祖国的经济建设、文明建设。一要保持优良传统,二要弘扬佛法。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及全世界真正的和平,不论出家僧人、在家信徒皆责任重大。要学修并重,德才兼优;出家人更是要保持好形象,坚持信仰、严守戒律,才能使正法久住,使佛法弘扬于全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