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70|回复: 4

[善导大师] 选学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理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中国历史上,一般熟知的净土就有十三位祖师,另外还有很多大德法师,乃至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都弘传净土法门,都有自己的净土思想。但是,这些净土思想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经过历史传承下来之后,往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信息和资料,初学的人会觉得难以抉择。最基本来讲,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究竟阐明了阿弥陀佛十八愿的真实义,最能契合我们这样通身业力凡夫的根机。
  比较起来,我们之所以要选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这么几点。
  (一)弥陀自说
  古今相传,普遍公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既然是弥陀化身,他所说的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印光大师就说:“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我们既然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要以阿弥陀佛亲自化现、亲自解释的净土思想作为我们的依准。
  (二)楷定古今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楷定古今”的作用。
  “楷”是楷正,“定”是决定。就是古往今来,所有对往生弥陀净土的解释、说法,都要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
 
  (三)正宗传承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我们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法门传承很重要。一般人学习净土法门,传承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净土法门好像也不必非要像禅宗那样以心印心、有严格的传承关系,似乎显得很松散。当然,这也说明它普及、易行、简单;但是,并不是说净土教法就没有规矩,就没有教理的组织结构——是有的。
  中国的净土宗,隋唐时代,也就是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那是纯粹的净土法门。可是大约到唐末五代时候,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主要著作,因为法难战乱等原因,在中国就失传了。接下来宋、元、明、清这段时间,因为各宗的大德善知识都感觉到净土法门是释迦佛的出世本怀,都来弘传净土法门,引导修学各宗各派的人归入净土法门,形成了中国佛教历史上“诸宗汇归净土”的局面。这样,一方面使得净土法门极大的普及,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的宗义变得驳杂,杂有禅、台、贤各宗的思想。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所接受到的净土理念都比较杂。比如“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或者“教依贤首,行归净土”,也有的人“教宗般若,行归净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善导大师的完整传承断代了,后人对一代佛法的判教、认识,失去了净土宗的立场,理论上只能站在禅、天台、华严判教的立场。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也觉得“靠天台的教观、靠华严的理事无碍观,我无法当生了生脱死,我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绕了一个弯过来,解门和行门之间不一致,不纯粹。
  这些理念,就对一般修学净土的人有了影响。所以,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都有各宗各派的影子存在。
  善导大师的思想不一样,它很纯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以净土的教理解释净土的法门,完全不夹杂禅,或天台、华严的思想,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准的净土宗思想。
  总之,我们知道善导大师的思想是我们净土宗的正宗传承,其他就不是这样。我们学法要有传承。
  (四)大成净宗
  善导大师集净土宗之大成,他的净土思想最丰富,最圆满,不管是教理上的判释,还是行持、仪规方面的建立,都是最完备的。所以,善导大师是“集大成净土教者”,我们以善导大师作为整个净土教法的代表。
  我们净土宗,不管是研究佛教史的也好,还是净土宗的行人也好,教内、教外公认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
  “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有什么含义呢?即所谓开宗立教的祖师,他就是这一宗,这一法门的旗帜。
  比如说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如果要修学天台宗的话,智者大师的思想就是标准,离开智者大师,谈不上天台宗。
  净土宗,善导大师所说就是标准,离开善导大师谈不上净土宗。凡是与善导大师所说不一样的,统统弃而不依。
  (五)必定往生
  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得到的利益不一样——那就是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如果依据其他的大德善知识,未必能达到必定往生,因为他们所摄受的根机不一样。他们或许是以能够达到禅定一心的人作为宣说的对象,有两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一听,心一下就冰凉了,我们喉咙也没有喊破,那更加枉然了——这是相对于禅定根机的人。很明显,这两句话是受到禅的影响,这就不是引导我们这样妄想纷飞的凡夫,不是站在我们的立场所讲的,我们就得不到利益了。如果你听信了,你往生就不定了,就打退堂鼓了。
  现在也有很多弘扬净土的法师、居士,他们对往生净土也往往自设一些条件和标准:“你念佛如果达不到一心不乱,至少要达到工夫成片;达不到工夫成片,至少要达到工夫成串;达不到工夫成串,至少要达到工夫成线。总之,达不到标准不能往生!”有一百零八个“不能往生”,“你不能这样,不能往生;不能那样,不能往生……”对照我们自己,很少人能做得到。按照他的思想来修行,必须达到他的标准,关键是我们达不到怎么办?
  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没有这些障碍,没有这些恐惧和担心。在《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发愿说: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我成佛的时候,我要消除众生的一切恐惧,为众生作大安心。”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我烦恼这么多怎么办?我贪嗔这么重怎么办?临终没法保持正念怎么办?”我们有很多恐惧、担心。那么,这些还是要找到源头——阿弥陀佛(法藏菩萨)为我们安心。
  善导大师把法藏菩萨的愿心、阿弥陀佛的誓愿功德完全展现出来。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念佛必定往生!他告诉我们: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善导大师的话听起来令人信心倍增,他经常讲:“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容易往生”……没有一个遗漏。
  (六)普契时机
  由于各宗立场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比如说,站在天台的立场,就判西方净土有所谓“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夫只能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
  可是,善导大师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急救造罪凡夫的立场,判极乐唯是报土,凡夫乘佛愿力与大菩萨平等往生极乐报土。这两种判释,可说天壤之别。

发表于 2016-6-1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普契时机......站在天台的立场......凡夫只能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可是,善导大师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急救造罪凡夫的立场,判极乐唯是报土,凡夫乘佛愿力与大菩萨平等往生极乐报土。这两种判释,可说天壤之别。

这意思,现在人追求高大上,所以算是普契时机?
发表于 2016-6-1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1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善导大师!
发表于 2016-11-2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