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64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土 - 佛学术语 编辑词条
**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如有饿鬼畜生人天四道众生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无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国,当修十善业以为根本,勤饮八功德水,命终即可脱离四道,于彼国七宝池莲花中分别化生。**何为八功德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何谓澄净,弥陀法相清净无染。**何谓清冷,能去热恼令众清凉。**何谓甘美,法果殊胜如甘美食。**何谓轻软,移欲贪山断诸欲索。**何谓润泽,住念清净诸尘不起。**何谓安和,无有妄想身心安和。**此水饮时四道苦果一时不现;饮毕善根增长,福德多者长乐受用。福德少不得长乐受用者,当无所求而行财布施,自得福德增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净土
- **外文名称**Pure land
**净土,是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也就是清净功德所在的庄严的处所。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一切众生,在因地发广大本愿力所成就者。因为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因此也就有十方无量的净土。例如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成道,伟大的本愿就是在于净化人间,期将娑婆秽土转化为清净国土,这也是属于净土思想的范畴。**净土思想在现世人间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修行的重要法门。**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因为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特别弘扬弥陀思想之故。又因《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等诸经的推崇及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有所谓"诸经万论,导归极乐"的"统摄八宗"之势,因此,以弥陀思想为主的净土宗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的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和禅宗一样,为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当代由于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弥陀净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国内外修学者及修学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对净化现代社会风气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折叠编辑本段佛教思想**大乘佛教是大智慧,大哲学的教育,而非简单的宗教,其他宗教教义皆有天堂等施设,而佛教认为,天道也在六道之中,要出六道,脱轮回,唯有涅盘,往生成佛。对于一般信徒,这显得遥远。一些佛教徒认为道教属于天道这是错误的说法,华夏神仙不等于印度诸天(即佛家的天人),追求解脱固然重要,切莫矮化自己的祖宗。**净土学说的相关经典给予信徒们以信心,修学法门简单,融于生活之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念相继"是基本修行方式。净土思想中,包含了许多积极行善的因素,因此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弥陀净土
折叠简述**弥陀净土信仰最早兴起于西北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至晋宋时期受到了中国僧俗的高度重视和青睐。据《广弘明集》卷十五载,东晋初期,般若六家之一即色宗的支道林,尝命工匠造阿弥陀佛像,并撰赞文:"此晋邦五末之世,有奉佛正戒,讽诵阿弥陀佛经,誓生彼国,不替诚心者,命终灵逝,化往之。彼见佛神悟,即得道矣。"东晋末年,慧远承继前代弥陀净土遗响,于庐山汇合名流诸贤,同修净业:"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莱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乃令刘遗民着其文曰:'惟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慧远是东晋时南方佛教丛林的领袖人物,他一改其师道安弥勒净土的信仰。倡导弥陀极乐信仰,把净土信仰由菩萨(弥勒为菩萨)推向了佛(弥陀为佛),更上了一层。慧远组织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活动,在南方的朝野,山林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一些著名文士、学人的参加,更加推动了弥陀净土信仰在社会上的传播。故后世将慧远尊奉为中国净土宗初祖。
折叠法门大意**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由是观之,唯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常人谓净土宗唯是送死法门(临终乃有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横说。若就竖说,所经之时间,非一日、数日、数月、数年。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尽于未来,决不厌倦。因我愿于三恶道中,以身为抵押品,赎出一切恶道众生。众生之罪未尽,我决不离恶道,誓愿代其受苦。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亦决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厌心。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竟。**至于读诵大乘,亦是《观经》所说。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然亦可以读诵《普贤行愿品》,回向往生。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华严经》之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此经中说,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至于作慈善事业,乃是人类所应为者。专修念佛之人,往往废弃世缘,懒作慈善事业,实有未可。因现生能作种种慈善事业,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就以上所说:**第一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心者,自无此讥评。**复劝常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唯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弘一法师1932年11月讲于厦门妙释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