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和尚”的假消息 “假”在何处? 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之首再次躺枪,严重损害了佛教圣地的形象,破坏了宗教生态,给某些组织或个人诋毁、丑化佛教提供了口实。回看此“招聘启事”,漏洞种种,不忍卒读,以下试举一二。 五台山方圆五百里,台怀镇内外寺院百余座。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寺宇林立的五台山并非特指某一寺一院,即使招聘也得有具体的寺院主体。你又不是主尊文殊菩萨,招聘报到也好有个落脚处吧? 再有,敢问出家僧人几时开始招聘了?佛制、古制何时就变了?不客气地讲,能招聘来的和尚都是假和尚!任何寺院都不会向社会招聘和尚,出家受戒必须持有戒牒,戒牒相当于世间的从业资格证加身份证。从古至今,僧人出家受戒都须严格遵循流程,除了明末鬻牒(公开出售度牒增加政府营收)及清代免除试经度僧等极少数的历史时期之外,受戒均被严格管理。 《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对僧人出家受戒等有详细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办法》指出:成为比丘、比丘尼,应具备各项条件且圆具三坛大戒。如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勤修三学;年龄及健康要求;剃度后在寺院修学一定年限;具备基本佛事法务能力等。申请求受三坛大戒也需要履行种种手续:向所在寺院申请;佛教协会审定;向宗教部门提交备案等等。 抛开规章制度,单从佛教教理来讲,行出家之路也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空门难进,岂是招聘而来? 更为可笑的是,《我决定出家!》一文中前面煞有其事,列举了种种出家条件,之后行文却弃之不顾,大谈出家待遇,以“钱”为上招聘僧人,前后矛盾,可笑可气。抬出虚假的道士待遇来比附佛教,更不知其意欲何为,莫非妄图挑起佛道冲突?! 招聘和尚为何屡禁不止 名山古寺为何总是受伤? 1、戏谑消费佛教信仰的现象一浪高过一浪,“招聘和尚”仅仅是大浪下的几许余波。 网络上扭曲历史、诋毁传统文化、恶搞历史名人的现象愈演愈烈,佛教也未能幸免。著名歌手龚琳娜演唱《法海你不懂爱》、毕福剑戏谑佛教事件、广东惠州交警谑佛事件等一次次触碰佛教僧俗信众的精神底线。“招聘和尚”的新闻作为戏谑佛教的话题余波,很容易成为民众消遣的谈资。 毕福剑戏谑佛教事件(资料图) 加之,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展迅速,虚假消息传播成本极低,信息传播的管控难度加大。“招聘和尚”等话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吸引社会眼球,获得极大点击。以拿佛教戏谑为能事,有效提高了相关公众号或媒体的知名度。有名即有利,不难肯定,所有类似虚假新闻的背后都有名利动因。普通民众缺乏基本的宗教常识,盲目跟风也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 2、娱乐消遣佛教,犯错成本低,追责力度弱。 与假消息四处流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面对社会质疑,“顽主们”的犯错成本极低,甚至可以借由事件炒作自身。面对佛门压力,当事人要么选择像龚琳娜般顽抗到底,要么顶多一则道歉声明拉倒完事。 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不是法外之地,超出边界的不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惩罚。早在2013年,最高检、最高法就联合发布网络诽谤司法解释,其中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网络造谣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其惩治措施早已写入法律条文,但是诸多戏谑造谣佛教的事件当事人,并没有如秦火火、薛蛮子、边民等落马大V一样被追究法律责任,这使得很多人心存侥幸。玩笑不开白不开,看热闹总觉得事情越大越好,出家人你再急又拿我没主意,总不会去对簿公堂吧。 宗教团体的维权困境主要表现在单个寺院声音单薄,正本清源的声音缺乏广泛传播;佛教协会的声明虽然义正言辞,但却缺乏实际的监管和惩处权,难以落到实处,追责太过反而被人说“出家人不能慈悲为怀”,扣上“气度不够”的帽子。网络媒体转载成本低,难以根究信息来源,让宗教团体“有劲无处使,猛拳打空气。” 3、“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使得部分景区及宗教场所形象受损。 近年来,民众在宗教信仰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开支迅速增长,名山古寺成为宗教和旅游消费的首选之地。在佛教圣地香火旺盛,游人如织的背景下,极个别的寺院道风不正、借佛敛财等事件严重地损害了佛教的公众形象。因此,上述招聘启事中“按照香油分红,视绩效而定”也并非无风起浪。 一名当地妇女带着祭拜品在五台山五爷庙前向游客四处推销。(图:东方IC) 不容否认的是,五台山在景区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长期积累了一些问题,景区乱象多次被媒体曝光批评……去年国庆节,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五台山调研时,曾痛斥景区管理的弊端: 五台山景区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黑车黑导黑社、非法经营屡禁不止,欺客宰客、诱导消费、强制收费、旅游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假僧假道骗钱、打卦算命、烧高价香、违规设置功德箱、非法宗教活动等乱象仍未杜绝,游客僧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五台山形象。 景区的乱象不等同于寺院的乱象,极少数寺院道风不正并不代表所有寺院都借佛敛财。但是,这些乱象给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捏造、诽谤造谣留下空间,值得佛教僧众及宗教管理部门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