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2|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微信答问】第198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答问】第198期( 以佛名号为经体和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 求觅种种意乐者不能往生?智具三心”和“行具三心”?2015-07-16 净宗法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音频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ddltc
**

1.佛洎问:
《往生论注》云:“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圣教集》231页)《观经疏》云:“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圣教集》464页)这两段祖师判经体的法语怎么会通?就是说“以佛名号为经体”和“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字面看起来不一样,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吧,怎么一个说法?
答:涉及到教理这一方面,大家还要听闻广一些。有关经体的辨析,在我所讲的《阿弥陀经归宗解》“辨经体”的地方,有详细的说明,可以去听录音或者看一下视频。

辨别经体,一个是净土宗“佛名”为体和天台宗的“实相”为体;还有就是净土宗之内,名号为经体和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里作简单回答。

经体,这个“体”字虽然一样,但是,这两位祖师所说的角度是不同的。“以佛名号为经体”,这个“体”是本体的体,体质的体,就是净土三部经都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为本质内容,这是“辨经体”。“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里的“体”不是在这个层面上讲的,而是指目的、趣向,或者叫作宗趣,就是这个“宗”趣向哪个方向。不管是观佛三昧为宗,还是念佛三昧为宗,都是一种行持的方法,这种行持的方法是趣向什么目的呢?趣向“一心回愿往生净土”。所以,这里的“体”字虽然和“佛名号为经体”的“体”字是一样,但是它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2.佛嘉问:《念佛金言录》“毕命为期称名号之外,求觅种种意乐者,是不知真实佛法,故不能往生”,不太懂。
答: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以凡夫之意乐,不能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凡夫之意乐”就是以我们自己心里的感觉,“我欢喜了,我很有信心,我很精进努力”,这都是凡夫的意念,这种是生灭法。

以一遍上人的思想解释善导大师讲的“一向专念”“一向专称”,完全是在佛的名号这一方面来立论,众生这一边通通打死,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

“毕命为期,称名号之外,求觅种种意乐者,是不知真实佛法”,就是我们只要一辈子尽形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至于我们心里欢喜不欢喜、好乐不好乐,甚至有信心没有信心,都不在我们凡夫心这边去寻找。“求觅”,“求”是寻找,“觅”也是寻找的意思。如果在这方面寻找,就不知道真实佛法。为什么呢?真实的佛法是不生不灭的。凡夫心这一边是没有真实佛法的,只有六字名号是真实佛法,只有称名,仰投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这才是真实修行。

毕命为期称名,不求凡夫这边的种种意乐,这就是“如实修行相应”,这样就必定往生。如果在称名之外再求种种意乐,还觉得“我称名功德不够,是不是在称名之外,另外强调个人心里的感应、体验、好乐”,这样就夹杂了,就不知道真实佛法。简单讲,你只管一心念佛,完全仰投阿弥陀佛的救度,了解众生称念必得往生,除此之外,无疑无虑,这样就决定往生。有些人往往就在称名之外,在自己心这边盘算,“我信得好,我的心如何地殷切,如何地虔诚”,这些都是凡夫的生灭法。在初期,没有契入称名之前,作一时、过渡阶段的引导,这也是可以的。一旦契入称名之后,这些就不要过于强调,都包含在称名之中。信、愿、殷切心、好乐、希望,都在称名之内,不在称名之外。

总之,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定了我们必定往生。阿弥陀佛的誓愿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我们完全仰投阿弥陀佛的誓愿,归命阿弥陀佛的救度,不在我们心中盘算我的心如何如何。就好像看花的时候,要向着开满鲜花的山野去看,才能看到花。你向自己这边看,往自己心里看,看不着的。我们念佛,只有向着佛的誓愿、佛的名号、称名的法则,才能看到佛的光明。如果在心中盘算“你看,我念得很清净、我念得很法喜,这样才能往生吧?”其实,眼光恰恰看错了方向,这是黑暗的,凡夫把假的当作真的。真实的佛法唯是名号,唯是称名,除此之外,一概不论,一概不理,无疑无虑,决定往生。

又问:“无心无我而行念佛则是死也”,这句也不太懂。
答:所谓“无心无我而行念佛”,跟前面讲的一样,就是不要在我们这边寻觅种种意乐,不要打理我们的心,只管念佛。这个心,好也好、坏也好,善也好、恶也好,清净也好、染污也好,有分别也好、无分别也好,有智慧也好、愚痴也好,一切不论,这就是“无心”。

“无我”就是讲不要靠自己。这不是指破了我执、我见,而是指放弃关于“我”的一切,比如“我的修行,我的能力,我信心的坚固”,完全任凭阿弥陀佛,所以叫“无心无我而行念佛”。这样就等于“我”死了,不用它,舍弃它,不就是“无”了吗?虽然存在,等于“无”。

所以,在往生这件大事上,舍弃我的用心,舍弃我一切的自力,这就叫“无心无我”。只管念佛念下去,呆呆地念,傻傻地念,完全归命阿弥陀佛,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心思所不能及,唯有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善也好、恶也好,智也好、愚也好,就是不论不管,舍弃这一切,通通来念佛。

“死”就是舍弃了“我”,等于“我”死了;“我”死了,法身慧命就活了。就是妄想我执的“我”、六道轮回虚假的“我”死了;归命阿弥陀佛,真实的法身慧命就完成了。我们归命阿弥陀佛,就得到佛的真实生命;得到佛的真实生命,那自己虚妄的生命就一定死了的。自己虚妄的生命如果还活着,没有死,那佛的生命就活不过来。所以,我死了,佛活了,是同时完成、同时实现的。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有光则无暗,有暗则无光。

一遍上人的法语都比较猛利,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理解不来,知道“一向专念,必定往生”“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就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3.佛与问:弟子对《净土宗判教史略要》第111、112页,“智具三心”和“行具三心”不明白,请师父开示。

答:“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总之就是真实,舍我归佛,愿往生,真的愿往生,而且是仰凭弥陀的愿力往生,这就叫“三心具足”,也就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

经典里说“具三心者,必得往生”,怎样才能三心具足呢?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智慧来具足三心,简单讲就是信心;另一个是通过行持来具足三心。

通过智慧具足三心叫“智具三心”,这不是靠圣道法门各宗各派的教理开悟,而是通过读诵净土三部经,通过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这些祖师教理的解释,开启我们心灵的智慧,心中对弥陀的救度产生信心,也就是信顺弥陀救度,这就是“智具三心”。通过对经教文字的智慧理解,而发起信受弥陀救度的心,这叫“智具三心”。

但是,也有人不具足的,或者是有障碍的。比如说,遇不到具格善知识讲解,或者有人讲也听不懂,文化也浅,智慧也低,思维不来,那怎么办呢?还有办法,叫“行具三心”。

行具三心的人,就是只管念佛,“我知道念佛一定往生,我从头到尾总是念佛”,在念佛当中自然就具足了三心,这有两方面:

第一,名号本身——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因为“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就是归命,归命就是至诚的,不然怎么会归命呢?同时也是深心——深信的。回向发愿就是发愿心,所以六字名号当中,本身就具足三心。那么,我们在念念行持、念念称名当中,名号之内的三心也成为我们所有。

第二,我们称名就得到佛的光明摄护,所谓“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的光明照耀我们,就会加持我们,念念之间“冥熏密益”,是看不见的,也是感觉不到的。像种子埋在地里,春天太阳一晒,它就会发芽。我们只要专称佛名,即使我们的心再怎样愚痴,业障再怎样深厚,就好像被土盖住了一样,但是佛光照耀,就会让我们信心开发,就像种子发芽一样。所以,佛光冥熏密益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可以在行持当中自然具足三心。

行具三心的人,比如一些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她们没有听闻高深的道理,没有广泛听闻,但是念佛非常有信心,非常法喜,这就是明显的“行具三心”。

“行具三心”和“智具三心”,只是就人的根机不一样,从哪里入手方便,就从哪里入手,没有高下的差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