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5-30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了心无处所,方便福群生;四喻显净业法要》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萨曰:“善哉善哉!尔等酬我所问,俱合正理。然尔等能明解我所喻否?”咸再拜曰:“唯垂开示。”菩萨曰:“善听。尔等向来虽有求道之心,而不识修行之要,趋向无据,如人欲往燕都而不知路径者是。若遇邪师,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东、向南者是。则其人虽终日行,而茫无归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今我所示弥陀净土,帝都也。信愿行三,勤加精进,终至往生,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期登上品,是愿为宰相,不愿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我即走过燕都之人也,若尔等不能深信,是舍帝都而趋边地也,弃宰相之尊而就小吏之贱也,背正大而求艰僻也。万仞之山巅,九层之塔顶,非尔所及矣。可胜悲痛哉!”
请看第十八段:四喻显净业法要。这一段有四个比喻,来显示修行净业的法要。在这一会上,来登坛的这些弟子都反复顶礼菩萨,愿意再闻更多的法要。这就是请法了,觉明妙行菩萨也顺应众生的求法之心,说:“善哉善哉!你们都愿意更闻法要,就应当至诚地理解我的语言,来善于回答我的提问。”用这种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开示诸弟子。第一个比喻,譬如有人对另外一个人说燕京——燕京就是指北京,燕京是帝王首都。北京,从明朝明成祖以来定都得名,觉明妙行菩萨登台的时候是明末清初,当时的首都是在燕京。“燕京是皇帝所住的地方,富贵无比。这个人听到了,是不是愿意去呀?”大家都说:“愿意到那儿去。”到天子——皇帝住的地方去,叫首善之地。就现在的北京,你想弄个北京户口也不容易——都愿意去。那些想要得名利、展示才华的,当然在首都是最好的地方了,大家都愿意去。
菩萨又问:“你们不认识去燕京的道路,那怎么办呢?”不识路。大家就回答:“如果有人给我们指路,我们就听从,按照他指路的方向走。”菩萨说:“不可以,因为这样太有风险了。如果这个人给你指错了方向呢?本来燕京是在北方,如果给你指到南方去了,走到广东去了,怎么办?比如给你指向东面,走到山东去了,怎么办?如果你们对这个方位都不能明辨,就那么轻信这个人指路的语言,那可能你离燕都就越来越远了。”所以首先找一个指方向指正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方向都给你指错了,南辕北辙了,虽然你精进——越精进离你的目标越远。所以怕就怕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觉明妙行菩萨讲这一点,怕行人犯方向性的错误:不可以这样轻率地听别人指路,那么大家就问:“那怎么办呢?我们不识路,又不能轻率地听。”菩萨回答——这句话很重要:“你是要听人指路,但这个人你要找对。”这个人是什么?就是到过北京的人,他曾经去过北京。如果他说,你就听他说。“他就会告诉你:‘你们需要向北方而去,就能直接到达皇帝的地方了。’曾经到过北京的人给你指路,你说这个人所指的路有不有错误呀?”大家这时候就顶礼——明白了:“哦,没有错误。要找一个曾经去过的人。”过来人——这就是。这是第一个比喻。
第二个比喻,菩萨说:“又比如有个人想登万仞之巅。”一仞是八尺,万仞之巅也就是很高的山,要登到这个山顶上。“一个九层的佛塔,要登到它的塔顶,那你教他怎么做?”大家都说:“从卑至高。”你得一步一步从低走到高的地方。菩萨认可这个回答:“然。”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还是要从你当下这一步开始。所以必须从第一级到第二级,乃至最上一级,这才是正确的说法;如果说一步就能达到山顶,一步就能跨到塔尖,这就是虚假的语言——不真实的。这是第二个比喻。
第三个比喻就说,有人遇到天子要任命官位,下诏书到这个人,问他:“你愿意做宰相,还是愿意做小官哪?”那这人怎么回答呀?大家都说:“那一定应该愿做宰相了。”菩萨也认可他:“然。”这种回答是对的。第四个比喻,又比如有人在歧路——三岔路口——分歧很多的地方,不知所措,不知道走哪条路。有怜悯这样迷路的人就跟他指示,告诉他:“这边的路极为艰险,极为曲折,你走过去还走不到头,很危险。走这边路,这条路是很宽敞的路,很正大的路,走过去直接到达目的地。”那么这个人受到这样的指示、这样的话语,于这两边,他选择走哪条路呢?大家都回答:“应当选择走正大、平坦的道路。”菩萨就赞叹:“善哉善哉!你们回答我的问题都符合正理,但是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所比喻的含义呢?”大家都再三顶礼,说:“唯垂开示。”就是我们还不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直心酬答菩萨的问题。
菩萨就告诉——开示法门:“你们善听。”认真地谛听思惟。“你们一向以来虽然有求道之心,但并不了解修行的法要,所以趋向目标没有坚实的依据。就好像有人想往北京,而不知道走哪条路是正确的。如果遇到邪师,教给他邪的方法,就好像北京本来在北面,反而被这个邪师指向了往东、往南一样。如果这个人听从了邪师的教诲,虽然终日每天都在行走——也许走得很精进勇猛,但是他的归宿——目的地,就越来越渺茫了。怎么能够见得到至尊的皇帝呢?怎么能够成就大道?”所以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出一条正确的修行道路——指方向。你看印光大师在《文钞》常常表达——他很谦虚,说:“我这个人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如果要谈修行,就像一个残疾人一步都挪不动,但是我能够在十字路口为大家指路。你到哪儿去,我可以指。”就好像残疾人走不了路,但是残疾人有眼睛,他明白道路,给你指路一样。印祖都常常谦虚地把自己定位为:我是“残疾人”——我的功夫不够,但是我能够给大家指出正确的道路。而且这个道路也是从佛那里,从以往的菩萨、祖师里面所继承的正确指路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