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法:”
第五节 斯陀洹与小乘四果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诸斯陀洹,斯陀洹趣,差别通相。若菩萨摩诃萨,善解斯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己。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义究竟境界。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攝养一切。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下者极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 此时大慧菩萨大菩萨又问佛言:“世尊,惟愿为我等说,一切斯陀洹果,以及其它斯陀洹乐趣,所差别的通相。这是斯陀洹与斯陀洹差别通相。若菩萨大菩萨能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别。所得的成就不同于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了解之后以正法为众生说不思义法。要远离人无我、法无我。远离烦恼障,所知障。从至地入更上地所得的真境实相能通达至佛的不思义究竟境界,得如来的摩尼宝珠,成就一切众生。正确应用正报身,依报财,纳受和仰仗如来智慧。佛告大慧:“谛听谛听,佛法须深入专研,方可体解大道。今为你等细说。” 大慧禀佛言:“好啊,世尊!我等愿闻其详。” 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所得须陀洹果的差别。那三种?是下中上,下者七死七生,中者三死三生或五死五生而般涅槃,上者即此生而般涅槃。” 在修习意生身阶段,为什么说到小乘四果?就是清净与懈怠的对比。修行人在七地后期就要修意生身三昧神通。于彼惑乱,圣智也现而非颠倒。而须陀洹开悟后连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留恋六根六尘。所以要七死七生,这就是须陀洹趣。因此须陀洹稍有认识即可五死五生,或三死三生,若再提高认识,此生而般涅槃得阿罗汉。但虽已涅槃却是小乘。只能自利,不能利他,故不能为人说法,无有佛的知慧。阿罗汉如果放弃无念正受三昧法。在七地后期修神通与法。便能通达如来第一大义。 【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大慧。身见有二种。为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比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攝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 有三结,分下中上。什么三结?就是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修行人能上上精进,此生得阿罗汉。若不精进就要七生七死。大慧,三结第一结是身见。身见就是肉眼见,不是慧眼见,故说是小乘。身见有二种;一;俱生。二;妄想。妄想分缘起妄想、自性妄想。缘起妄想;比如缘某事某物引起妄想,于是种种妄想自性计着生。这妄想是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是愚夫妄想。自性妄想,是有妄想习惯的自性相计着。比热时的气焰,口渴的鹿,以为是水,于是自性妄想有水喝。这是须陀洹妄想身见。须陀洹虽知人无我见,但这身见只纳受无性的境界,长期以来都想远离断除无知的妄想而计著。 【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作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断。】 “大慧,俱生者,是须陀洹肉眼见,是身内的四大;地、水、风、火。身外的四阴;受、想、行、识。所见的是无色无相。能造所造。是外来的展转缘与生起内因的大种性,非集性自性。须陀洹观有无品观有无境界都不现时,连肉眼都断见了,贪涅槃的心也灭了,这是肉眼见相断。”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馀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 “大慧,疑相者,就是开悟之后,有善见的相。首先见到二种妄想身见与俱生见的境界已断。疑法不生,即不远离妄念烦恼处,却以大师的功高见,不管净与不净,是名须陀洹见断。” 【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大慧,戒取者,须陀洹为何不取戒?就是善见担心再受生的苦相,故不取。大慧,取者是愚夫决定。若勤修苦行,为众具乐,而求轮回受生,是为不取。除能回向自觉圣智最胜境界。离了妄想,得无漏法为众生行一切方便,才算得修心持戒。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坠身见,及诸结不断。】 须陀洹能断以上三结,贪痴则不生。若须陀洹作是这样想,这些结我断不了。一定有二种过,仍坠身见,和诸结不断。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若爱乐女人。缠绵贪着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断涅槃贪断。】 大慧恳请佛言:“世尊,世尊说许多世欲。这什么须陀洹能断贪欲?” 佛告大慧:“若爱乐女人,缠绵贪着各种方便,得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须陀洹则不生?为什么?已得三昧乐正受,能断贪欲,而贪着涅槃之心未断。”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大慧,什么是斯陀含相?就是顿然开悟,观照色相生妄想,再生相见,后知是自心现量,逐渐相不生,而善现见禅定所趣的相。斯陀含是顿来此世,尽苦已得涅槃,是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 “大慧,什么是阿那含,是过去、未来、现在所现的色相。及外性非性,所产生和所现,知是自心妄想习气所生,于是除灭习气过患,使妄想不生,同时断了三结,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 “大慧,阿罗汉者,从初禅以来皆以无念正受的三昧法对待一切境界,不受法缚,所以说解脱力明。这时虽有烦恼,苦与妄想都是无性相的,不影境界,是名阿罗汉。”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馀。馀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子眷属故。】 大慧对佛言:“世尊,世尊过去曾说三种阿罗汉,现再说哪一种阿罗汉?世尊,是得寂静一乘道?是为菩萨大菩萨方便示现阿罗汉?还是替佛说法起化身佛作用。” 佛告大慧:“是得寂静一乘道声闻,跟其他修行法没关系。其他者是从有余涅槃至无余涅槃修入菩萨行。是菩萨摩诃萨方便显现教化阿罗汉起化身佛作用。为善巧方便本愿在大众中说各种受生之苦,引导众生及阿罗汉成为庄严佛子眷属,成为阿罗汉。” 【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 “大慧,菩萨大菩萨对于凡愚众生说不同法,以便他们远离消除妄想,利益众生,说明想得成果须从禅定来。如是修禅者入禅,反观内照,见自性境界,善分别自心现量,远离妄念与烦恼在而入三昧,开示各种成果与成就过程。” 【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佛再告大慧:“要想超过诸禅的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及居无色界的阿罗汉,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假使将妄想纳入境界能超三界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有自心现量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 无色三摩提 一切受想灭 心量彼无有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及与阿罗汉 斯等心惑乱 禅者禅及缘 断知见真谛 此则妄想量 若觉得解脱。】 “修诸禅定者便有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修入无念正受三昧法,便远离了受想行识,也离自心现量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都有相见,皆有思惑扰乱其心。而大乘法门是修禅者对内境界离一切见,对外境界不分别一切缘。修行人断离所见,便住入如实空法,得住离有无事相见。这四种小乘若远离了自心现量,即得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