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80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2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
典籍所见:(1)头簪。《史记.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2)插,戴。苏轼《答陈述古诗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板书:
教授:当中这是人字,红的这部分是来簪头发的,甲文当中是个女字,看得出来吗?上面是她的发簪。哪一部分是增体?
学生:头发上面。
教授:对了,头上红的那部分,发簪,它不成文,人是已成文,发簪算增体。甲文部分也一样,女字是成文。接下来,「舍」。
学生读诵:舍ㄕㄜˋ。(金文)小篆。舍是房屋的象形。
备注:《说文》:「市居曰舍。象屋也。囗象筑也。」
典籍所见:(1)宾馆。《尚书.大传》:「以朝车送之舍。」(2)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廿八年》:「退三舍避之。」按:疑或因古代行军约三十里需要驻扎休息,所以三十里为一舍。(3)布恩德曰舍。《左传.昭公十五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4)止。《论语.述而》:「舍之则藏。」(5)舍弃。《孟子.尽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按:舍与舍为两字,《说文》舍:「释也。从手舍声。」舍与舍同音通假。
常用词:舍身取义,锲而不舍,舍我其谁,舍己为人。
教授:《说文》:「市居曰舍。象屋也。」「囗」这个符号象筑也。哪一部分成文?「囗」这一部分是已成文,上面的是像屋形。典籍所见第二,我们引到《左传》,「退三舍避之」。三舍是什么意思?一舍是三十里,三舍,退九十里。为什么舍当三十里讲?这里我的按语,也是疑,或者是因古代行军大约三十里就需要驻扎休息。三十里,因为行军他需要带各种装备,他走不是很快,行三十里就需要驻扎休息,所以舍当三十里来讲、来解释。我认为它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舍」当三十里说。典籍所见里面第五,说到「舍」与另外一个「舍」字,说它是同音。你怎么知道?要说得出来。
学生:声子跟声母同音。
教授:真好。形声字声子跟声母的关系,舍是声母,加提手旁的是从手舍声,形声字,它是声子,声子与声母之间它一定是同音,在形声字里面。所以像这种地方,同学们以后你们读经典,碰到这个情况,如果上下文你读不通,你稍停一下,想一想,它是不是同音通假?是不是另外一个字?譬如你碰到这里「舍」,本来是市居,怎么这里跟舍弃的意思一样?你一想它,它可能是提手旁的这个「舍」。所以我们学过文字学,帮助同学们读经典的时候会方便很多。接下来,「向」。
学生读诵:向ㄒㄧㄤˋ。(甲文)(金文)(小篆)。向是在房子的墙壁上开了一个窗户的象形。甲文、金文和小篆同,「宀」像房屋正视之形,「囗」像窗牖形。
备注:《说文》:「北出牖也。从宀囗。《诗》曰:塞向墐户。」
典籍所见:(1)方位。《霞客游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2)对着,朝着。《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上。」(3)接近。《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4)往昔。《庄子.寓言》:「若向也府,而今也倾。」(5)假如,假设。《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
常用词:欣欣向荣,所向披靡,改恶向善。
教授:「向」这个字,后面宀像房屋,我们昨天在黑板上还把它加盖好了,这个宀,这是已成文。那个窗户,画一个框框,它不是成文的「囗」字,所以这个窗户是增体的一部分。《说文》说「北出牖也」,使我想起今天早上,我们昨天不是下了一阵雨吗,天气凉爽了,前两天好闷热。我住那个地方,后面窗子开开,一阵凉风吹过来,觉得非常的享受。我就想起,好像也曾经要同学们下载过一篇文章,陶渊明给他儿子写的那篇信:「与子俨等疏」。
板书:与子俨等疏
给他儿子俨等疏,同学们下载下来,好好的读,一篇非常非常好的文章,最好能够背得,那更是一种享受。里面提到,陶渊明跟他儿子说:「常言五六月中」,天气热不热?热。「北窗下卧」,朝北的窗子开开,在底下躺着。「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一阵阵凉风吹来,觉得舒服吗?「自谓是羲皇上人」。
板书:自谓是羲皇上人
在北窗下,五、六月中天气很热,躺在北窗下那里,遇凉风一阵吹来,感觉得非常舒服,舒服得像什么?像是羲皇上人。羲皇是谁?伏羲氏,还可以叫他庖羲氏。他认为舒服得像那个时代,那种无忧无虑的时代的人那么舒服。「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剩下的由同学们自己查去,我只记得这几句,他高兴得、享受得像羲皇上人。同学们也能享受到,你只要碰到凉风吹进窗口,你坐在那,你一定感觉到,你说我现在就是羲皇上人。要能学会做羲皇上人,这是非常重要。这个向字让我们学会做羲皇上人。好,接下来看下一个字,「齿」。
学生读诵:齿ㄔˇ。(甲文)(金文)(小篆)。齿像人张口露出的前齿。
备注:《说文》:「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段注:「者,象齿。余口字也。」按:甲文与《说文解字》古文齿字作「」相近,像张口见齿之形。金文、小篆加「止」为声符。
典籍所见:(1)年龄。《论语.宪问》:「没齿无怨言。」(2)排列。《吕览.直谏》:「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3)如牙齿般排列的物体。《晋书.谢安传》:「过户限,心喜,不觉屐齿之折。」(4)说,谈。《世说新语.简傲》:「不足齿,人伧耳。」
常用词:没齿不忘,何足挂齿。
教授:大家看看,金文、甲文、小篆,哪一个字最可爱?
学生们:甲文。
教授:我也觉得,真是可爱,就像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他那几颗稀稀落落的牙齿,你看到它就可爱。后来金文加一个止,是加了声符。这个字,根据小篆来说的话,止是已成文,底下那些牙齿都是不成文的增体。下一个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