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35|回复: 2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三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四集)  2012/5/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三十七页从第三行看起,科题,「发心专念」。请看经文: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一科经文,一个废字都没有,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我们看注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此为全经之纲宗」。纲是纲领、纲要,宗是宗旨,也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要修净土,怎么样才能够往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位,就在这三句。「《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小本》是《佛说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怎样修行?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在现前这个社会,全球都不安定,灾难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我们非常幸运能遇到佛法,能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典、集注,对极乐世界没有怀疑了,真信切愿。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求生净土。我们的信心坚定,不会动摇、不会退转、不会改变,这叫真信。一心一意只求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没有杂念,这就是真实无上菩提心。将来往生净土决定是上辈往生,不敢说上品上生,我们敢说是上辈,上辈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成就无比的殊胜,真正不可思议,决定不能够疏忽。
  「本注」,这是念老的注解,「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大小本的宗旨相同。信愿就是《观经》当中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从今天开始,晚课诵拜佛,是拜「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拜佛加这一句,念的时候不必加,拜的时候可以加。「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拜下去,拜下去起来是「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拜下去。这一句名号一拜,非常踏实,我念佛、拜佛不为别的,只为求生净土。用的心是真诚心、深心(深心就是求生净土的心)、回向发愿的心。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回向三处,不为自己。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我学佛求智慧,第二回向众生,第三回向实际。我为一切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这回向众生。回向众生的心,里头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用自己的真诚、恭敬,还要求佛菩萨加持。回向实际,这是最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回归自性。
  据《四帖疏》的意思,《四帖疏》是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的意思,第一个「至诚心者。真实心也」。善导大师常常教导一切大众,告诉我们,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能做到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我们用真诚心、真实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是菩提心的体,下面两个是菩提心的作用,深心是自受用,就是以真实心对待自己。「深心者,深信心也。深信有二」,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现前确实是罪恶生死凡夫,无量劫来「常没常流转」,在这六道里头做生死轮回,没有出离的缘。头一个要相信自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决定深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对这桩事情不怀疑,没有顾虑,真诚信受。「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我们顺从佛的愿力,信愿持名,决定往生净土。第三个回向,「回向发愿心者,从真实深信心中,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愿生彼国」。我们心里面希求的智慧、福德,普度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做增上缘,都要依靠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的愿是空的,是不能实现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愿就是真的,我们有能力兑现,我们统统能做到,所以一定要愿生彼国。
  「由上可见《要解》所谓之信愿」,就是《观经》上讲的三心,三心就是菩提心,「《观经》之三心,即本经中菩提心。故知今经之发菩提心」,就是《要解》里面所说的信愿。「又一向专念即持名」,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由于阿弥陀经大小二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完全相同,一部经细说、略说,略说是《弥陀经》,细说是《无量寿经》,所以这两部经同一个宗旨。这个地方也说得很好,「两者之宗,实应一旨」,同一个宗旨,这个宗旨就是信愿持名,在本经上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一个意思。
  「发菩提心已详述于明宗章中,兹不多赘」,前面在概要里头把发菩提心讲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谨再从《安乐集》中论菩提心部分录取数则,以便参会」,参是参考,会是合会、会通的意思。「《安乐集》一度佚失」,佚失就是失传,「乃道绰大师所撰。所论甚为精要。下节录原文,并稍注释,浅申其意」。
  「道绰大师于发菩提心有四番议论」,讲得非常精彩。「第一,显菩提心之功用」。为什么要强调发心?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愿就说发菩提心,这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菩提心,念佛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两个缺一个都不行。「《大经》云」,这里所举的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大本,「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源是根源、源头,须是必须,必须要发菩提心。「云何」,这两个字就是现在所说的为什么,这是个问号,为什么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无上正等正觉,这叫菩提。「若欲发心作佛」,你现在想作佛,这个作佛的心就是菩提心,「此心广大,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遍法界」。所以发菩提心是把心量拓开。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心胸太狭窄、太小了,这种小心量实在讲,救自己都救不了。为什么?你造的业很广、很大、很深,小心量救不了自己。那我发大心量行吗?行。为什么?大心量是你本来的心量,只是你自己现在迷失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量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不是佛的专利,一切众生皆有。你为什么变成这么小的心量?这个事情要怪自己,不能怪别人。你本来的心量大,你要恢复,菩提是拓开心量,所以这个心周遍法界。
  我们看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就知道了,宇宙、万物、生命、我从哪里来的,《还源观》上讲得非常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佛说,最初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一念不觉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是没有三世,一念不觉也没有空间。一念,这个一念我们也不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起个念头,自己知道动了什么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多少个细念,微细念头聚集、纠缠在一起,变成一个粗念,让我们能感觉到这个念头。微细感觉不到,微细到什么程度?那是我们平常常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微细念头。一个微细念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怎么能知道?过去的电影是幻灯片构成的,它的速度,就是频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电影就好像是很真的一样,二十四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不出来,如果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大概我们看到会有感觉,有个东西晃了一下,但是不清楚,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它太快了,但是有个感觉,有个东西出现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出来,也没有感觉,这实在太快了。这是事实真相。
  现代科学的仪器非常先进,居然在仪器里头能够侦测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这是用科学最先进的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肉眼是决定没有办法。这就是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立刻就产生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从真心里头,真心是自性,从真心里面就现出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就是阿赖耶。妄心是依真心而起来的,没有真心就没有妄心,所以真妄不能够离开。离开妄,有真;离开真,没有妄,所以真的就是真的,妄的就是妄的。这境界从哪里来的?境界全是从妄心里头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妄心是把真心里面的德能,把它变质了,真心里面有智慧,把智慧变成烦恼,它会把它变质,把德能变成分别、执著;把相好,原来的相好是实报庄严土,是一真法界,把相好变成六道轮回,变成十法界。所以心能现,识它能变,如果没有识就不变,那就永远显现出来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识的作用,所以它永远没有变化,一切万物都是永恒的,也就是像我们所说的没有四季。四季有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它有变化。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没有变化,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也就是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人再用心意识,就是没有用妄心,全是用真心。真心是法性身,真土是法性土,是清净的,是决定没有染污的;是平等的,决定没有高下。一切万物微妙殊胜,我们无法想象。
  菩提心是往生净土的根源、根本。「故知,若不发此心,纵然勤修,亦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不能往生也」。你没有发心,没有信愿,佛号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为什么?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本的树木,它怎么能生长?长江、黄河它有源头,没有那个源,怎么可能有江河?念佛不能往生,多半都是没有发大心,不能放下,原因在此地;真发大心,就能放下。「云何以下,申明其义」,把这个意思说清楚、说明白。「盖菩提者」,什么叫菩提?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的意思,就是「觉也,无上觉即佛也,是故菩提即无上佛道之名」。这是把名词术语讲清楚、讲明白。不发菩提心,怎么能成无上道!「发心作佛,即发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心」。这真重要!是心是佛,意思就是你本来是佛,现在你发菩提心就是发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在又发心作佛,当然能够满愿。
  我们把这段文念下去,「盖能发如是心者,本来是佛。此作佛之心,即本来是佛之心」。故下面接着说,「此心广大,竖穷三际,横遍十虚」。十虚,虚是虚空,就是十方的意思。「究竟,究极真际,穷尽法源」。无论是世间法,无论是佛法,这法从哪来的?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世出世间法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心。所以,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十乘观法,那是天台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十种修法。第一种,「观不思议境」,境是境界。不思议境界是什么?就是佛法跟世间法,佛法不可思议,世间法也不可思议。不思议境界,无论是佛法、是世法,把它归纳起来,因为法无量无边、无尽无数,归纳起来不外乎二法,两种,色心二法。色是物质,心是意念、是精神现象,佛法把它分为四种,受想行识,这属于心法。受是你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想,你有妄想,你有思想,你可以想过去,你可以想未来。凡所想象皆是虚妄,所以你有妄想。行是你的感受跟妄想它不会停住,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相续相。也不是真的相续相,而是相似相续相,好像是相续,并不是完全。第四个识,识的作用是什么?识是前面受想行的本体,受想行都从它生出来的。它是什么?它是受想行的根、是受想行的源,源头。这源头到底是什么?识,佛法上用这个名词,叫识。受想行识,我们讲得粗一点,大致上是这个意思。
  我们讲记忆,你看,你看的东西,看过的,你听过的,你能够记得,我能记得昨天的事情,我能记得去年的事情,我能记得小时候的事情。这就等于什么?等于我们有个资料库,见色闻声,吃到好的味道,闻到好的香味,都能够记住。记住里头有善有恶,很复杂,统统在这里头。所以识等于是资料库,等于是个仓库,什么玩意全在里头。这个东西不是真的,假的,自性里头没有,就是真心里头没有,妄心里头有。真心全是现量,妄心三量具足,有现量、有比量、有非量。现量是六尘落谢影子,这是现量,你真的看见、真的听见,记在心里。比量,比量没有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想。譬如墙,隔着一堵墙,看到墙外面有烟冒出来,会想到底下有人在烧火。这是你没有看见,这叫比量。非量,非量那是你的幻想,根本没有这个事实。譬如佛经上讲的「龟毛兔角」,兔子,你想它长了两个角,根本没有这回事情,乌龟壳上长了毛,也是没有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幻想,这种想象叫非量。这些它统统都有,所以有真有假。阿赖耶识东西就太多、太复杂了,我们的心全被染污了。佛教我们把这个全放下。
  美国修.蓝博士告诉我们,把记忆,就是阿赖耶识的记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就是说是善的还是恶的,统统把它清除掉,恢复清净心,这个清净心会起很大的作用。他替别人治病的原理就在此地,完全是清净心。先把自己的记忆清除掉,让心回归到清净,用清净心来观想,自他是一不是二,再用清净平等心调养自己,自己这个病症调养好了,对方就好了,他用这个方法。不需要跟病人见面,也不要吃药,也不要打针,他就能调养好。他治好几千人,效果卓著。今年来看我,我问他多大年岁?七十三岁。非常难得!这个方法人人可以学得到,最难的一个难题,就是你把你自己心里头记忆的,好的记忆、不好的记忆,统统把它清除掉,这个事情比较困难。可是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不难,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统统清除掉很难,我们学佛的人可以把它换掉,换容易,我们把我们的记忆,无论是善的、是不善的,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让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其他的恶念没有,善念也没有。这个方法产生医疗的效果一定比修.蓝博士还要殊胜,为什么?这里有阿弥陀佛加持。这是在我想象当中会比他更殊胜。我们做得到,这不是做不到。
  一心专注,这是他们的术语,一心专注产生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个能量会帮助我们治愈一切病痛,什么病都能治。从这个理论上,让我们立刻就能够体会到,佛菩萨为什么不生病?除非他做示现、他装的,他要不是示现的话,永远不生病。原因是他们的心清净,善恶念头统统没有,他就不生病。我们的心里头还有善恶念头,这就是病根,这就是病源,清除掉是正确的。我们本来是佛,阿弥陀佛就是本来佛的名号,我们心里头只保持这一尊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清除出去,自己身心健康。这个时候才真正能帮助别人,自度而后就能度他;自己没得度要度别人,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种道理。这究竟两个字用得好,穷尽法源。
  「长远。明寂真常」,这是显明寂静。寂是真的,寂是常的,常是永恒不变,真是真实,不是虚妄的。寂是什么?寂就是清净平等心,就是真心,真心是不动的。大乘经上佛常说「真心离念」,就是说真心没有妄念;换句话说,有念是妄心,不是真心。念佛的人要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真心。念到一心不乱实际上就成佛了,因为一心不乱跟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禅宗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净宗的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用念佛法门修明心见性,比禅宗参究来得稳当,也来得快速,因为宗门是要离一切相,这离相很难;净宗是指方立相。它有相,它不是没有相,不是离相,它是建立一个相,你看它有极乐世界,它有阿弥陀佛,这都是相,这就容易多了!「永离生灭」,生灭的现象完全没有了。生灭是阿赖耶。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自然然转八识成四智,是你不知不觉的转过来。一切大乘菩萨,他们是有为有作把它转过来,净宗靠这一句佛号,无为无作也转出来、也转过来了。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让你不知不觉烦恼断了、业障消了。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的,这是净土法门的微妙之处。
  只要我们真信切愿,一向专念,就成功了,这八个字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发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果然真信真愿,一向专念,给诸位说灾难就没有了;众生有灾难,你没有灾难。为什么?你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灾难与你不相干。如果有很多人在一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集体的意识,这个力量就非常之大,集体意识可以令这个地区灾难减轻,那就不但帮助自己,帮助许多苦难众生。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集体。所以灾难现前的时候,有信息传递、提供给我们,让我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在一起念佛,在一起诵经,这个能量非常大。最好是念佛,古大德所说的,「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号最简单,最容易摄心。经不容易摄心,不如咒,咒短;但是咒也很长,比起佛号,佛号是更短,四个字,阿弥陀佛,非常容易摄心。
  「普备,具足一切,无欠无余也」,普备就是圆满的意思。「如是之心,功德不可思议。若能一发此心,便能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这个心一发,倾尽无始以来,这从时间上说。无始以来我们造的生死,这是果报,诸有这是业因。我们造作六道轮回这些业因果报,统统都能够断尽。倾是很快,一时就能把它断尽,无始劫到现在。这个功德真的不可思议!「更以功德回向菩提,定能上证佛果。所有功德,决不唐捐」。唐捐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白费了,是假的不是真的;决不唐捐,这就是说这功德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无有损失与消灭」,念佛这个功德消尽业障,断尽烦恼,功德没有消失,功德绝不消灭。「道绰大师此语,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见,微妙难思」,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道绰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这么肯定,斩钉截铁,我们深深相信,这是极乐世界上上品的大德。极乐世界上上品是十地菩萨,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
  「兹引密宗《菩提心论》以为佐证」,道绰大师这个开示,密宗《菩提心论》里头有,也有这个说法。「论曰: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菩提心有这么大的作用。菩提心是真心,我们不知道,我们迷了。知道菩提心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不用真心?这个时候我们要反求诸己。菩提心人人皆有,个个不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