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920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他不懂得这里头有个真理,各人因果各人受报。你发这个心,拿这个钱去救济这个地区灾难的人,你的福得到了,人家怎么转手、怎样把你欺骗,那是他的事情,与你不相干。你看到这个事情,以后再不敢做了,你修福这个路断掉了。《楞严经》上佛讲得好,「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你这个布施供养,福报大小不在於你布施的钱财多少,在於你的发心。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家里很贫穷,到寺庙里面去恭恭敬敬的供养两文钱,心地真诚,方丈老和尚给她祝福,代她回向给她祝福。以后她做了王妃,再到庙里面来烧香,带著千金来供养,来还愿、来供养,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祝福,她当时很不高兴,问老和尚:「我在早年的时候,我只在这里供养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给我回向;现在我带这么多金银财宝来供养,你怎么叫个小徒弟敷衍一下?」老和尚就说:「布施供养不在钱多少,在你的心。你的心真诚,我要不亲自给你回向,对不起你;你现在是王妃,你今天带来的供养物资虽然多,你的心不像从前那么虔诚,我徒弟给你回向,够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智慧。世间人往往小聪明,把自己一生修积福报的路打断了。
还有一种人也是小聪明,认为我想做一桩事情,但是我力量不够,我必须要攒积,慢慢储蓄,储蓄几年我的力量够了,我才去做一桩好事。这观念也错了,他只能修小福,不能修大福。大福是随时随处尽心供养,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今天有能力,该做的全都做了,我还想做更好的事情,后面福报源源不断的推来,你想像不到!可是你不能打错主意,「我今天舍了,后头福报就来了」,你动这个念头,你心不清净了。真心为众生、为佛法,全心全力去做。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好事不一定要我自己亲自去做,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但开风气不为师」。我开风气,让大家看到、让大家明白了,大家跟著接著去做,好事嘛!所以有多少就做多少。我自己大概前世没修福,就像经上讲的「修慧不修福」,对於修慧很重视,修福疏忽了,所以这一生能有一点聪明智慧,没有福报。所以这一生的福报确实是这一生修的,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有多少力量就尽多少力量,圆满功德!年年修圆满功德,天天修圆满功德,后面不闻不问。
往年我们在台北「华藏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都是本著章嘉大师的教训去修布施供养。我们修供养的方法,遵循印光大师的方式,他老人家一生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所以我最早在台北组织一个机构,那时还没有房子,我们有五十多个会员,到后来大概有八十多个会员,「华藏法施会」,这是我们最初的一个组织。我们没有会所,我们有这一帮人,大家出钱出力,我们集合起来做法布施,印经。钱不多,就印小本的,所以我们最初第一次印的《八十华严》,小本的十二册。那个时候成本一本两块钱,一套《华严经》是二十四块钱,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印了一千部,到处结缘。我开讲《华严经》是印这个小本的。钱少,少做。以后又隔了好几年,我们才有一个图书馆,自己有个场所,来的同修也愈来愈多了。但是我们在台北那么多年,我们图书馆的会员大概只有一千多人,我们道场小,道场只能容纳两百人,我们有一千多个会员。什么原因?我们不拉信徒,都是自动来的,听经、听录音带辗转而来的,自愿参加的。
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决不是说我要攒积多少钱我才做一桩事情,不是的,有多少做多少。我的两个道场,图书馆的负责人韩瑛居士;基金会的负责人简丰文居士,我教他们一个原则:「我们收入多,多做;少,少做;没有就不做,老实念佛」,你说这个多自在!不要去找事情做,找事情是攀缘,这个错误的。我们以有限的力量,我们印什么经?我印经有一个原则,第一个是绝版的经书,我们要流通,希望这个本子不要在这个世间失传。所以我们对於好的本子,特别优先印;第二个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本子,这两种是摆在第一优先;再有多余的力量,有很多同修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只要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我们一定都很认真努力去做,都是属於转珐輪!
讲经,两个道场的讲堂,长年讲经不休息。主要的是我自己讲,一方面也带起几个学生,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我们传授他方法,提供他讲经的讲堂。所以现在台湾,我们那边有几位居士讲得很不错,郑石岩居士、阮贵良居士都讲得很好。出家的现在长年在外面讲经的是悟道法师,很多人也都认识他,他们师兄弟也有十几个人,也都常常在台湾各个地方讲经弘法,我们把他带动,带起来。总是存心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里面,我们的重点是移风易俗,要给社会树立好的榜样,把儒佛的大道,从我们本身、从我们这个小道场建立起来。不管影响有多大,也不管影响时间有多长,反正活一天就干一天,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圆满功德」。
『普遍世间无与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怎么作法。菩萨道从初发心到等觉,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作法,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圆满的标准。作法不一样,标准不一样,我们现前应当怎么做,现前应当守什么标准,这就对了。所以「弘护正法,辗转相传」这个重要,到有能力、有环境,那就特别要注意培养人才。像我现在在这个年龄,晚年了,年轻的同学们可以出来讲经了,要帮助他,全心全力照顾他们;同时更重要的,培养底下一代人才。我也常讲,我们自己这一生做得再好、做得再圆满,如果后继无人,我们的成绩等於零。世法里头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个家庭继承香烟的人没有了,这个事情在所有你一生事业当中第一桩大事。现在人不重视了,只顾自己,不重视下一代。这个观念,罪过很重,为什么?对不起祖宗!你不晓得自己从哪来的?传宗接代,这个家族绵延不绝,上报祖宗之德,下是施子孙之恩,承先启后,在佛法里头亦复如是。
如果我们底下没有接班的人,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