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1|回复: 11

[心得体会] 佛说无量寿经里的正定之聚与大般涅槃经里的正名正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三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性亦尔。诸结覆故众生不见。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


  八大人觉名为定觉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点评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4 16:19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4 07:58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的一段心得:

       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 观是观照之义,即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观本能、欲望之迷,排除爱欲的妄想,安住于佛教的真理。练是锻炼之义,即从浅的法门至深的法门,次第熟练。熏是熏熟之义,指一再努力而养成习惯。修是修治之义,谓不受制于一法而达到自在的境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教我们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练禅也叫九次第定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部分对照:九次第定是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耳根圆通章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熏禅也称师子奋迅三昧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这个禅定很迅速地进入出,没有住定。虽然有经过其他定,但感觉到这些定不存在一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是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修禅也叫超越三昧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菩萨的超越三昧可以从最底层、从散乱心直接一下子超到初禅,超到灭受想定,中间不经过其他定。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在四禅八定按顺序由下往上两边移动灭受想二心所,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完成后再转到散心,再在两边移动。最后灭受想定退出。接着散心从上下顺序两边移动,最后初禅起住散心中。这个过程如果是修耳根圆通的很清楚听到海潮声。耳根圆通章经文是 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超越三昧从最后一关初禅起住散心中,再重头自动进入九次第定或师子奋迅三昧。耳根圆通章经文是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超越三昧是出世间的最高禅,最后一关一过就是了生死。
       九次第定属于练禅。《摩耶经》里面所说的九次第定就是从初禅开始,就是从初禅开始,然后次第地进入二禅,然后再进入三禅、四禅,到达四空定,四空定结束到再进入灭受想定,这个是叫作九次第。
     狮子奋迅三味称为熏禅 ,这个禅就像狮子王在奔跑的时候能够把尘土去掉,他可以很勇猛、很迅速地进入,也很勇猛、很迅速地出来,他这个禅定有入、有出,有顺、有逆。顺呢他同样也跟九次地定一样,入像九次地定一样往前进,出像九次地定一样可以退出来,有顺超、逆超。
     修禅也叫超越三昧。超越三昧有超入与超出,也同样有逆、有顺,有顺超、有逆超,有远超、有近超,有超入也有超出。修习九禅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萨。以能自在超越故;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以不能自在远超故。众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更复出生百千三昧,功德深厚,神通猛利,故又名“修禅”。


      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观世音菩萨说:“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也称首楞严王三昧。
       摘自圆瑛大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佛前问我等,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我观世音乃从妙耳门,依本根圆湛不生灭性,起智观照,是谓圆照,即反闻照性,照到一心本源,即得三昧,是首楞严王三昧。 此耳根一门,即佛首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之一门﹔亦即阿难请入华屋之门﹔亦即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故为第一。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天台大师在<法华玄义>第四卷上(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一九页),就戒定慧三学中的定,说示世间禅、出世间禅、上上禅的三种禅。其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定是静虑之意,谓修行佛道者静心令不散乱,见得法性、佛性,悟涅槃之道。依此禅定能生正确智能,断除烦恼。

点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30 07:05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义理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之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谓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点评

楞严经卷十: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2 18:13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对:佛说无量寿经里的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与大般涅槃经里的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


点评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首楞严定亦复如是。[/backcolor]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7 09:17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7 08:24
对一对:佛说无量寿经里的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与大般涅槃经里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点评

学习大般涅槃经里,当我读到: “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backcolor]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backcolor]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backcolor]”这一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7 09: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7 09:17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首楞严定亦复如是。[/backcol ...

      学习大般涅槃经里,当我读到: “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这一段经文,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点评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8 18:55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8 07:24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嘱累品第六十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恭敬爱乐,则为信心清净恭敬爱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阿难,汝爱乐佛不舍离,当爱乐般若波罗蜜莫舍离。阿难,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句不应令失。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


点评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backcolor]宣化上人讲述[/backcolor]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当大势至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9 07:19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8 18:55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   当大势至菩萨说完念佛法门后,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6 07:51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 ...

     楞严经卷十: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念中具足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三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布施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所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修四念处乃至八十随形好不远离般若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24 16:19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