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0|回复: 2

[其它] 六祖坛经(第十二集)202005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讲记二十一集讲于美国达拉斯》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六祖坛经  (第十二集)  1986/11  美国达拉斯  档名:09-005-0012



  「《楞伽经》云: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如来果位上所证得的真正智慧,自觉所得的;「非言说妄想觉境界」,佛法里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出来的,也不是我们思惟想象当中的境界,这个是圣智自觉。「又云:第一义者,是圣乐处」,这个圣就是如来与大菩萨常说的离苦得乐,他们得的是究竟乐、是真乐,这个第一义也是指这么一个境界。「因言而入,非即是言」,这两句话很重要。佛在经里面是以言说来把这个境界说出来,理论与方法给我们讲出来,希望我们也能够证入。但是这个言语文字,所谓第一义,并不是圣乐处。圣乐处是真有,我们希望从这个地方入进去。「于第一义而不动」,也就是上上禅定。这一句话诸位要记住,为什么?与底下这一章有关系,底下是教我们如何去坐禅。到这个地方我们将这一章介绍完了。接着底下这一章是第四章,第四章是:

  【教授坐禅第四】

  这一章在大小乘修学,诸位都知道,禅定是佛法修学里面的根本法。而坐禅这个名词,不要说是佛门里面大家晓得,这个不学佛的世间人也知道有坐禅这么一句话。这个坐禅究竟怎么坐法?什么才叫坐禅?这个里面学问很大。是不是一定是盘腿面壁就叫做坐禅?在这个地方祖师要为我们做一个说明。我们先把这个题目的意思给诸位做个简单的介绍,『教授坐禅』。

  「古德云: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是禅定。」这个不忆一切法就是心里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就像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不忆一切法就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真正的禅定。所以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只要你心里头保持着本来无一物,那么你都在禅定里面。由此可知,这个禅定不一定是用一种形式在打坐。「又云,坐禅虽标三业不动」,这三业就是身口意,三业不动,「然一切处心不动,则语默动静无往不禅。若谓坐是禅,而其它非禅」,这个不是祖师门中的真正禅定。祖师门中真正的禅定是本来无一物,他不管你是行住坐卧,只要你能够保持着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无论你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环境里面,都叫做禅定。所以这个地方,「教授坐禅」是以此为宗旨。请看经文:

  【师示众云。】

  『示』就是开示,开示大众说:

  【善知识。何名坐禅。】

  这提出什么叫坐禅?

  【此法门中。无障无碍。】

  诸位要晓得,我们这个心在一切法里头,才起一个心、动个念就是障碍。得无障碍,像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告诉我们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就是如来所说的坐禅。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

  可见得这个『坐』并不是叫我们盘腿面壁,一天要坐几个钟点,不是这个意思。「坐」是什么?是一个代表的字,因为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是不动的,不动就叫做坐,坐在这里就不动了,是表示这个意思。而且我们站在那个地方也不动,立正站在那里也不动。但是坐这个相显得稳当,立在那个地方不见得稳当,坐在这里很安然、很稳当、很自在,取这个意思。所以说只要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外』就是在外境上,在六尘境界里头不动心、不起念,一切了了分明,这个就是坐。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这是把坐禅两个字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简单明了,一句话就道破了。什么是禅?见性不动就叫做禅。这是我刚才说过,于前面一章所讲的,「于第一义而不动」,那就是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

  前面把坐禅两个字的意思说出来,再说什么叫『禅定』。

  【外离相为禅。】

  『离相』两个字的意思,诸位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前面说过,于一切相不执着,不取于相,就叫做「离相」,这个叫禅。

  【内不乱为定。】

  心很清凉、很自在,一点都不乱。前面我跟诸位讲过,一心不乱,这就是禅定。

  【外若着相。内心即乱。】

  你要是执着世间一切法相,你生烦恼,你心乱了。你要是执着佛法里面的一切法相,你有障碍,你心也乱了。这个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我们修行能不能得定,关键在此地。如果你不能把禅定的意思搞清楚,你想得到禅定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你处处着相,你处处离不开境界,换句话说,你虽然勤苦的用功,你也很不容易得到禅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这很要紧,我们对于外面境界不执着、不分别,我们的心就不乱。

  【本性自净自定。】

  所以真正讲禅定,像佛在《楞严》上所讲的,统统都是讲的自性本定,所谓是首楞严大定。六祖大师在此地所说的,跟首楞严大定是一样的境界。

  【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我们自性本定,本定为什么失掉?就因为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被境界所欺骗了,不晓得一切境界、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你把这一切有为的境界当作真实,你在里面起心动念,所以你的心乱了,你的自性本定就这样的失掉,不能够现前了。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真正禅定就是如此。可见得没有离开外境,六根常在六境之中,像一面镜子,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这是真正的禅定。《华严经》鬻香长者示现修禅定,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六波罗蜜里头他示现的禅定波罗蜜。他在哪里修?在市廛修。什么叫市廛?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市场,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他到那个地方去。换句话说,他在那个地方什么都看得到、什么都听得到、什么都接触得到,而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见诸境心不乱』,这叫真正的禅定。他是这个修法。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这是对禅定下了一个定义。

  【净名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

  这几句话含义很深。丁福保注子里头引高子的几句话讲,《高子遗书》卷一里头有这么几句话说,「但自默观吾性」,只要你自己,默观就是反省、检点我们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无物,不可自生缠扰」,这个缠扰是自生的。我们的性本来完全具足,一切法统统在里面,佛法、菩萨法、声闻缘觉法,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不可以自己怀疑亏欠了。我们真如本性本来是荡平正直,也就是平等正直,所以不可以自作迂曲。我们本性本来是广大无有边际的,不可以自以为是局促。「吾性本来光明照朗,不可自为迷昧。吾性本来易简直截,不可自增造作」。这几句话我们都应当要好好的把它记住。这是解释《菩萨戒经》里面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来是清净的。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这三个『自』字很重要,正是说明了佛法教学的特色。佛法绝不依赖任何人,为什么?任何人都帮不上忙。这个事情是要我们自己悟、自己修、自己行、自己去证,证得佛道。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到《楞严经》里面有几句话,跟此地所讲的也非常接近。《楞严》在「十番显见」里面有几句经文说明,「见性是心」,就是眼根的见性,见性「不动」,见性也「不灭」,见性也「不失」,「无还、不杂、无碍、不分、超情、离见」。这就是《楞严经》里面很有名的「十番显见」,这一共是有十句,「是心」一句,「不动」是一句,「不灭」是一句,一直到「离见」,这十句,「是谓之楞严大定,是谓之性定」。六祖教给我们的跟《楞严经》所讲的完全是同一个境界,这是真正的禅定、是无上的禅定、是诸佛如来所证的禅定,也是诸佛菩萨所传、所教给我们修学的大定。再看底下这一段:

  【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

  『着』字当用字讲,又可以当作着相讲。换句话说,坐禅,就是刚才说明了什么叫坐禅,诸位已经懂得这个意思了。坐禅的时候不可以用分别心、不可以用妄心,也用不着作意的去观清净的境界,用不着,就是说不可以着清净的相。譬如说坐禅,心很清净,这很自在,你要是着清净的相、自在的相,那就错了。为什么?你就不清净了。清净自在自己能不能感觉到?能感觉到。感觉到可不能够执着,一执着就失掉了清净、失掉了自在。所以说:

  【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

  这就为什么不能用心,为什么不能执着,你要是用心,要是着心:

  【心元是妄。】

  这个『心』是讲妄心,分别执着八识五十一心所的心,这个心是妄心。既然是妄心,所以妄心要舍弃,我们不能再用它。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晓得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如梦幻泡影,因此我们绝不执着它。如果你执着一个清净的境界:

  【若言着净。】

  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

  【人性本净。】

  本来是清净的。

  【由妄念故。盖覆真如。】

  由于妄念的缘故,盖覆了真如。那个妄念是妄不是真的,显出一个不清净的相,那个不清净的相是妄相不是真相。所以只要:

  【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这是说明了为什么不可以用意识心,为什么不能着清净的相,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说明白了。

  【起心着净。却生净妄。】

  那又是一个妄想,又是一个妄念。

  【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你要在无形相里去建立一个净的相,而说这是自己的功夫,这个是错误。所以你要有这样一个见解,那是障碍了你自己的本性,你又被这个净相束缚住了。既有束缚,你就不能够见性。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

  这几句话很要紧。

  【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诸位要是读了大师这一句话,也许你马上心里就动个念头了,那要是这样的人不是变成白痴了,对于一切是非善恶都不能辨别了吗?你要起这一念,你就又错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见到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清净心中一切境界无不明了、无不通达,而无有障碍,怎么会不晓得是非善恶过患?当然晓得。晓得怎么样?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不取于相,这就叫『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

  这是讲一般不晓得如来教法真实义的人,他学坐禅只是面壁、盘着腿,所谓是眼观鼻、鼻观心,身不动。『身虽不动』,可是他起来的时候,出了定:

  【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

  与道的心大大的又动了,哪里晓得佛所说的坐禅是要你心不动?身动不动无关紧要,身坐不坐不要紧,心不动就是坐禅。所以说:

  【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你要是用心,你要是执着在境界里面,这就错了,这就不是真正坐禅了。我们读了这一节「教授坐禅」,才晓得六祖大师所传下来的,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祖祖相传真正坐禅的意义和境界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错会。我们要问:我们盘腿面壁,眼观鼻、鼻观心这个办法还要不要?我给诸位说,还要。不要说看了这个一说,那我们这个可以废掉了,我们从此也可以不必去打坐了,禅堂也可以不要了,早晚功课也可以不要了,只要二六时中我们心如如不动就可以了。这个话在理上讲没错,在事上讲你又着了相。着了什么?祖师给你开示这一番言教,你又执着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岂不是又错了吗?教你不要执着,这才是真正禅定,你听了这一番话之后,又被祖师言语所转,又被祖师牵着鼻子走,你还是算不了好汉,你还是错了。究竟怎样才是对的?你要是拿这一句话来问我,我就叫你把这一段的经文念上三千遍,好好的去参,自然就会开悟了。下面一章是本经的第五章,这一章非常有意义。

  【传香忏悔第五】

  在这一章里面,这个香是指法身因果。我们先将这章的题目给大家介绍一下。『传香忏悔第五』,「香」是指法身因果,大家特别要记住这个意思。换句话说,这一章就是六祖传授我们见性修因致果的方法。在这一章里面,经文一共分为五个段落,五节。第一就是「传香」,在这一段里面,这是属于解门。诸位要晓得,修行是先要求解,然后才谈得上修行。也就是先有一个正确的知见,这个正确知见是将来修行的基始所依,就是他基础开始所依据的,所以非常的重要。第二段讲「忏悔」,忏悔就是断烦恼,除掉修行一切的障碍。第三段是讲「立愿」,我们世间讲立志。为什么?愿它是领导修行的,所以愿为行门的前导,导引你修行,使修行有方向、有目标,功不唐捐。「唐捐」在佛经里头常常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中国古时候一个术语,我在此地特别提出来,希望大家以后读经,看到之后晓得这个意思。功不唐捐,要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功夫不白费,换句话说,他有成就,不至于浪费了。第四段讲「三皈净戒」,三皈净戒这是真正开始修行,是定慧的基础,是正行的最初开始。第五段讲「自性一体三身佛」,这个就是所证之果,也是《华严》里面所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者是也」。这是五节的大意。

  这个大意我怕诸位一下还不能够体会得过来,不晓得它连接的关联,我在此地举个比喻给诸位说明。这个比喻,「传香忏悔第五」的大意,我把它比作航海,这五段就像这个样子一样。第一段讲「自性法身」,就好比我们听了哪个地方有宝藏,我们闻之宝所。第二段「无相忏悔」,就好比我们晓得哪个地方有宝了,我们要去采宝藏去,我们航海坐船去,现在要把这个船只检查修理,我们来准备准备,来整理、来预备,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第三段讲「自心弘愿」,这个弘愿就好比我们准备要去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现在把罗盘、把方位定好,把航线再把它找到。第四段讲「自性皈戒」,就好比是我们出发了,我们向这个目标前进。第五段讲「自性一体」,就好比到达宝所了。可见得这五段是五个层次,是讲修因证果,它是一段一段紧接得非常的密切,这是大乘佛法,尤其是一乘佛法的修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程序、一个次第。我们真正想修行证果的人,一定要依照这个方法,依照这个程序,认真的去修学,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会有了不起的成就。请看经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

  这几句话是叙说大师说法的因缘。『广』是指的广州,在那个时候讲的广州,『韶』就是韶州。那个时候的广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所在地,而韶州则是现在广东北部指曲江,就是当时候的韶州。以及『四方士庶』,「士」是指读书人,「庶」是指一般的老百姓。这个「四方」是指各处所来参学的这些大众,这里面有出家众、有在家众。『骈集山中』,这个「山中」就是指曹溪宝林寺,当时大师驻锡弘法的道场,大家都到这儿来了,到山中来听六祖大师说法。这个因缘非常非常的殊胜。

  【于是升座告众曰。来。】

  『来』这个字非常的亲切,你们都来了,非常非常之难得,也非常的欢喜,这因缘成熟了。

  【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

  『此事』就是修行成佛这桩事情,或者我们讲修行证果这桩事情。这个事情,谈到修行,一定要从自性当中起。

  【于一切时。】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说了『时』,就包括了处所,不管在什么处所。

  【念念自净其心。】

  这个『念』是讲正念。既有真如本性,本性像《楞严经》所讲的不失,从来也没有失掉,自性是不动的,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自性起作用就是正念。所以说是「念念」,这个就是讲自性起作用,自性起作用还要保持它原来的样子,那就是『自净其心』,绝不为外面境界所染着。所以叫「念念自净其心」。

  【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

  那就是真的,这才是真正的如法,这是真正的学佛,是一个真修之士,是如来真实弟子。如其不然的话,那就是叫外道。为什么?心外求法,那叫做外道。这几句话是开示修行的总纲领。

  【到此。】

  你们大家很难得到曹溪这个地方来。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

  如果过去没有缘分,不会聚集在一会。既然我们能够在一会了,我们过去都是很有缘的人,现在我将这个修行证果的方法传授给大家。

  【今可各各胡跪。】

  这个『胡跪』,我们通常跪(中国人跪)是两个膝盖都着地,这是我们中国的跪拜之礼。「胡」是外国,在那个时候我们称外国人叫胡人。胡人的跪法是一个脚的跪,通常是左脚跪,右脚立在那个地方,是跪一只脚,跪一只脚这叫「胡跪」。为什么跪一只脚?这是起立方便。跪是表恭敬,恭敬当中有承事,老师吩咐我们做什么事情,很快就能站起来,就能够替他办事。两个膝盖都跪着,起来的时候比较缓慢一点,没有一只脚那么样的快捷伶俐。所以这是礼节当中也是有恭敬承事的意思。叫大家跪下,这表示恭敬。

  【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

  我先开始传授大家自性五分的法身香。

  【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然后我再告诉大家,授与大家无相的忏悔法门。这个地方一共有五段,大师当然都说明了。可是记录的人可能他是省略,只写了两项。下面这就是传授五分法身香。大众听了大师这个话,当然这个因缘太难得了,真正是不容易,所以都非常听话,和尚叫大家跪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1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