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3|回复: 9

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I2 明释迦权实 分三
J1 双叹 J2 双释 J3 双结
今J1

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我从成佛以来;就是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那时候,到现在。种种因缘:我用种种的因缘;种种,就不是一种,是很多种。种种譬喻:又用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比喻,来解说佛法
广演言教:广,是广大,也就是广泛;演,是演说。就是到处讲经说法,说佛的教理。无数方便引导众生:用不知道多少数目这么多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所谓“善巧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用一些很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门,来救度一切众生。世间上所有的世间法,都是尘劳;可是虽然是尘劳,能把它变成佛事,使令一切众生在尘出尘──虽然在这世界,而出这个世界──明白一切佛所说的法。引,是接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
怎么叫循循善诱?循,是顺着;顺着秩序,来诱导一切的众生。做教师的,要有方法教化学生;你若有方法,这个学生也要跟你学,那个学生也要跟你学,所有的学生都欢喜跟着你学。你若没有教学的方法,一教,把学生都教跑了,都怕你;头一天跟着你上课,第二天就取消你的这一堂课,退课,不读了。会教书的先生,教得学生源源而来,一堂有一百多人;不会教书的先生,头天有一百人,第二天就剩八十,第三天剩六十,第四天就剩了四十,第五天剩二十,第六天剩十个,第七天剩了五个,第八天就剩他自己了。想要教人,也没人跟着学了!为什么?就因为他不晓得如何教学,不会循循善诱。若会循循善诱的先生,说:“你们大家读书,都要用功,我考试,你们都要特别注意。如果我每一次考试,你不躲懒偷安,到毕业的时候,你成绩好不好,我都给你 pass(合格);或者给你 B ,或者就给你A,没有一个得到 C 的。但是你们若不好好的读书,连 D 都没有!”所以这些个学生,一看教师一定给 B 和 A ,就努力了!这就是会教学的。
佛法也是这样子,佛教化众生,就用种种法门,说:“你学四谛,可以证圣果,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你修十二因缘法,就证到缘觉的果位。”然后又回小向大,讲“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你们将来都可以成佛的,但是你们要先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这二乘人一听,原来还有菩萨乘,于是把小乘法放下,去修习大乘法。
如果佛最初就说要修大乘法,不给他说小乘法;那大乘法又要布施,他想:“我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人呢?这简直吃大亏!我不干这个事情!”最初他一学法,没有得一点什么好处,一进门,你就叫他布施;好像来听经,还没有进门,你就说:“你想要听经,先捐出一百块钱来!”他一听要钱,“我干什么给一百块钱?”就跑了!经不听了,一百块钱也不给,你也就没有人供养了。等他听明白了经,喔!行菩萨道,要做布施啊?他一拿,或者就拿出一千块钱,或者一万块钱,比那一百块钱还多!明白了,他肯布施;不明白,你叫他作布施,那“舍钱如割肉”,好像割他身上的肉似的。
所以你明明需要他布施,也不应该在他没有明白佛法,就叫他布施。佛明白这个法门,所以预先就叫他修小乘法,自己修行就可以了!苦、集、灭、道,你修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了就可以证果!
二乘人一想,我什么也不需要做,自己修就成了,于是跟着这法门来修行。一修行就证得阿罗汉果;佛这才开权显实,把权法不要了,要修大乘的菩萨道,要修六度万行。这时候,他想不修,可是又得着这个法的滋味,就把小乘放下,修大乘;修大乘的时候,他就要布施,又要持戒、修戒律。
你们各位想要持戒律的人,是要自己修持,自己守戒律,不是给人家讲的。不是说:“你不明白?我告诉你戒律要怎么守!”你自己要守戒律,不要没有守,就叫人家守戒律;那就好像你自己的衣服不洁净,你不洗,看见他人的衣服不洁净,就去帮人家洗衣服。这是“舍己田而耘人田”,自己的地不耕种,去帮人家种地;把人家地给种好了,自己地荒了,变成没有谷收。所以持戒要自己持戒,又要忍辱,又要精进,又要禅定,又要修般若波罗蜜,修种种的法门。
佛为什么预先不教大乘法?就因为怕这些小乘人没有利益人的心,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他;所以就先说小乘法,要利益自己。自己利益成了、自己觉悟了;然后又要觉他,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引导众生。方才说“循循善诱”,也就是引导众生。
令离诸着:令一切众生离开一切的执着,离开一切放不下的事情。我们听经听到这地方,都应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现在离开执着了没有?若离开执着了,更应该离多一点;没有离开执着,赶快离开,不要执着!如来所说的法,我们一定要相信,不要光听而不实行!所以离执着是最要紧的。

J2 双释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为什么要离开执着?如来所说的方便法门,这种的知见波罗蜜,都要到彼岸的;如来具足方便知见波罗蜜这种种的法。

J3 双结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如来的“知”是什么?就是彻法底源;如来知道一切法的底源,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知道一切法,本来是空的,这是如来的“见”。广,是没有再比它广大的,没有数目可以讲的。大,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深,不知道它的底,所以谓之最深;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远,这也非常远。
无量无碍:无量,没有数量;无碍,没有障碍。如来所得的法,是无障碍的。力无所畏:如来有十种力量、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有禅定。禅,是梵语,具足云禅那,译为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三昧;三昧,也就是定。思惟修,就是令妄想没有了,得到一种定,无论做什么都是定。怎么都可以得定呢?不论担材、运水、迎宾、待客,都可以修定力的。担材,是挑材;或者搬水,或者招待宾客。
永明寿禅师每天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不废一切的工作,什么都做的;可是他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都在念佛三昧里。他有什么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化佛从他口里现出来。谁看见的?这是当时有开佛眼的人看见的,不是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佛化出来;化出来,又去投生。所以,一般人都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常在念佛三昧中。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种恒远不变的心,都可以得到定力,得到解脱三昧。深入无际:这种三昧的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没有一种边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他能成就一切从来就没有的法,也成就一切未曾有的三昧。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H2 绝言叹二智 分二
I1 举绝叹之由 I2 正绝言叹
今I1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世尊对于法,能用种种的分别,善能分别诸法实相。法,是方法,你若用得巧妙,能令对方欢喜接受;做事情也是一样,本来他不欢喜做的,你对他一讲,他欢喜去做,这就叫巧说诸法。若是不巧说呢?就笨说。怎么叫笨说?就是说得不巧,说得很笨拙、很愚痴。本来他欢喜做的事情,你对他一讲,他不欢喜做了;这就是说得太笨了!
六祖大师,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善说诸法。有两个人为了一面幡在飘动,就互相争论起来;这个说是“风动”,那个就说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已。六祖大师就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仁者心动!”你心里觉得动,它就动了;你心里若不动,一切都不动的。这也是巧说诸法。我们若懂得修道,做什么都是修道,都是在定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怎么开的悟呢?他一天到晚,就在山上斩材;斩材回来,到街上去卖,换了钱,养他老母亲,这是一种孝念。他没有打坐,没有参禅。后来,他到了五祖大师的道场,五祖叫他去舂米;他一天到晚舂米,连打坐的时间也没有,也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佛法。他没有念一句咒,也没有打过坐,可是他竟然就开了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心,不打妄想;他专一其心,这也就是定,是真正的三昧。所以,人无论做什么,若能以专心去做,都可以得定,都可以开悟的,不一定要去参禅打坐。
言辞柔软:佛所说的法,言辞很柔软的,不是用势力压迫人:“你要做这个!”“我不懂这个??”“不做不行的!”不是像我这个师父,立这个不公道法;我立这个法,虽然不公道,但是没有施行,这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法,令人没有脾气。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个法,你就认为不公道;若明白,这才是最妙不过的。悦可众心:佛所说的言辞,非常柔软、柔和的,人人听了都觉得非常的欢喜,非常合自己的意思。
舍利弗: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我采要紧的来说。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未曾有法,佛完全都成就了。可是成就是成就了,现在“止”,我不讲了!为什么?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么今天我讲到这个“止”字,也要止了。如果不止,佛都说“止”,我为什么要不止呢?所以我也不说了!可是接着要说的,是这一部《法华经》最重要的“十如是”。

I2 正绝言叹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释迦牟尼佛说到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止”字;止,是停止,就是不愿意说这一部《法华经》了!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说出来恐怕人不信;不单不信,而且生出一种毁谤,造出无量的业,所以佛就不想说。佛说,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讲《法华经》啰!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不要讲了?因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第一,也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绝对待的,就是独一无二。希有,从来就很少有的。难解,因为它意趣甚深,所以就非常难解。佛所成就的这种又是第一、又是希有、又难解的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独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真正明了一切法实相的道理。实相,是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相。
所谓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总起来不出十如是;这十如是,按着十法界来讲。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四圣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六凡合起来,这叫十法界。
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这十如是。佛界有这十如是;菩萨界也有这十如是;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也都有这十如是;阿修罗界,也是根据这十如是的法来推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成百个,这叫百界;百界之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变成一千,这叫千如;所以十法界分开来,就是百界千如。
我现在也给你们大概的讲,我相信头一次听经,对这个道理不会太明白,但是你听一遍,等再听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不会明白?因为第一次听这部经,怎么这么多如是?跑了几百个如是,又变成一千个如是!所以不会完全了解。这《法华经》的要义,也就在十如是这地方;虽然不能十分明白,都应该特别留心!
如是相: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这个法。什么叫相?很简单,很容易明白,就是个相貌。可是这个相貌,有真、有妄。什么是真的相貌?也很容易明白,就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常住”,就是真的相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它是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是不增不减。讲得太多,没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容易明白的名词:常住,又叫真如实相。但是,这“真如实相”不是人人可以明白的,所以在本经上才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如是相”,这个真的相。
又有妄的相;妄的相是什么?你们每个人也都很熟的,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就是无明!你们认识吧?知道无明的名词吧!因为讲经讲这么久,常常提到无明。无明,是个主要的角色,好像作戏那个很要紧的角色一样,所以大家一定对它很认识的。
无明,是个妄相,不是个真的,所以它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无明的相,是个虚妄之相,没有实体,只是一个假名而已,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到、看得见的。这个虚妄之相,就是在经上说的:“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看见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像在烈火里头烧、热水里头煮,这么样子难受!
释迦牟尼世尊有真正的智慧,知道这种的毛病,所以告诉一切众生:“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如理真实!”是真真实实的,是最合理的,这名字就叫“如是相”。如是相,含有真、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因为佛所说,我们才能听见这种的妙法。所以前边偈颂说:“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已经给你们讲了!这是“如是相”简单的意思。
如是性:性,有一种善恶的性;这种善恶的性,就有善恶的业,由业来表现这种性。可是业不自生,是由“性”而生起的。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心性里边,具足善、恶两种性。
中国有一部〈三字经〉,这是每一个小孩子最初读书的时候,都应该读的一部书。这书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那个“性”,本来是个善性;那个“本善性”,也就是“佛性”。可是“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本来与佛性相近,因为有习染,而和佛性就远了。这也就是说,我们人心里边,本有两种性;一种是善性,一种是恶性。这个善性和恶性,怎样表现出来呢?只有一个:它是要随着时候,有一种因缘,有种种的差别性,而生出的善恶性。
这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你就这么放在那儿,什么时候这火性都不会生出来的;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有火生出来。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就像现在老虎吃东西似的,抓住什么野兽,拿过这么咬着就吃,吃完了,就喝它的血。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着吃的;等以后到燧人氏的时候,钻木取火──他钻木头,一钻,这木头出火了;才开始用火把东西都煮熟了吃。木头和竹子里边,都有火性,若没有人在木头或竹子上用东西来扎、钻,它不会出火;所以竹、木里头虽然有火性,要是没有一种因缘,它不会发生的。
这也就好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要藉这个性来生出。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光;这智慧光,能成就种种的善事。若是为恶而发的这种性,就不叫智光了,叫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一种妄的这种缘。我们这个性,本来是空寂的、没有的,里面虽然有善、有恶,但是必须要遇到缘;也就好像竹子和木头里边有火性,没经过钻和截,它不会出火。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火大里边有两句话:“火性无我,寄于诸缘。”这火性没有我,它得要因缘和合,才能生出火。这就是“如是性”的道理。
如是体:这个体,就是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的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的,这叫以理为体;以理为体,就是以这个“性”为体。这个性,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
第二种,证果的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是无漏体,这体是无漏的。
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是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这是有漏体,这体是有漏的。
如是力:力是业力。以前我有个师兄弟,他也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欢喜讲“八识”。八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中国人在过年时,都写回春,用红纸写上字,贴到墙上,就认为吉祥,这叫桃符;每一年换一次,叫“新桃换旧符”,意思就是能以避邪、避妖魔鬼怪,魔王就都远去了。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
过年那天,我就写了几个字:“智慧如海”。经上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写“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大概因为我这么写得很快、写得草,他看着,很欢喜这几个字;他就“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智慧如海!”这样念了有多少次。我听他这么念,说:
“我看你是业力如海!”
“现在是过年,你怎么骂我!”他就大发脾气说。
“你不要发脾气!我保证你愿意、你欢喜!”我说。
“你说我业力如海,我有什么愿意的?”
“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假设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么样?”
“那没有讲的!”他看看我,一手把我抓住,当时就不发脾气了!
只加上这一个字,就善业如海。没有加这一个字的时候,他就发脾气;加上这一个字,他的脾气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当场立刻就没有了!你说妙不妙?只是一个字!所以这一个字,就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用。你会用,它就妙;你不会用,那就有麻烦。
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也就是业体上的力。业,它也有一个体;在业体上,它那一种的力量、功力,是十界的依、正二报。十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什么叫依报?就是一切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什么叫正报?就是所有的一切众生。这依、正二报,从什么地方来的?都是业力所成就的,从业力这儿来的,所以说“如是力”。
如是作:作,是运造的意思;运是运输,造是造作。造作什么?造作一切的业;造善业也是造,造恶业也是造,造业就受报。你种善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你做善的事,也就有善的果报;你做恶的事,就有恶的果报。这个“造”,就看你造什么?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善和恶,有两条的道路;有修的,就有造的。修是修善,造是造恶。如是作,就是作善、就得到福,作恶、就得到殃;殃,就是祸。
如是因:这个因,是指我们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不是就是个心,是心地;心比方一块地,一切的善恶都是唯心所现,由你的心里所现出来。以前讲,因是个种子,种子种到什么地方?种到你的心里头,这就叫心地。这有一个比方,一切的草木因地而生,都因为有地,所以就生出来。那么一切的善恶,因心而有;因为你有这个心,所以有这一切善恶的种子,就在那儿种上。
如是缘:这个缘,有两种的因素而结成的,一个是“时”,一个是“事”。缘的本身没有善、没有恶,可是一定要有这种的缘,才能显出这种的相貌。这也有个比喻,譬如乾燥的东西,这东西非常之乾、非常的燥,遇到火一定着的,这火就是助缘。又好像冰,若遇着太阳,冻就消了、冰就化了;若到寒冷的时候,冰就越发坚固,这都是一种缘。所谓“缘”,是助缘,是帮助这个因、帮助这个种子的,所以叫因缘。又好像把种子种到地里边,要是缘不相应,它就不会生出来。你把种子种到冰上,它不会出来;你把种子种在火里头,它也不会生东西的。必须要种到土里,又要藉着太阳晒的热力,又藉着地里边有一股湿气,或着下雨,能润湿土,这也是一种缘;那么众缘和合,这种种的缘来帮助种子生出来,所以说“如是缘”。
如是果:你做一件事情,有一种行为的开始,那是“因”;你事情做完成了之后,这是“果”。这个果,也是根据善恶而言的;种善因就有善果,种恶因就有恶果。那么善果和恶果怎么样来的?善果是从善因那儿来的,恶果是从恶因那儿来的,所以这叫揽因成果;揽是抱着。就好像它抱着这个因,然后成了一个果,所以这叫“如是果”。
如是报:报,是报应,也就是果报;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报。那么“报”和“果”又有什么分别?在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长成了,把那个果又破坏了,就受报应。也就是你结了恶果,当正在结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过了这个果,然后就该受报应了。怎么叫果?好像我们现在造种种的恶业,堕地狱了,这是得一个地狱的果;那么地狱又有种种的刑罚,我们要去受这种刑罚的处分──处分就是罚,受罚了!譬如罚你堕油锅地狱,在没有到油锅里边,这是个“果”;已经到油锅里边了,那是个“报”,受那种痛苦了!
所以你要是觉悟这种的报,就可以证得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圣的果位,你觉悟了,就可以有四圣果位的希望;你要是迷惑,就堕成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就受这种报了。
如是本末究竟等:像以上所说的十如是,就是有“迷”、有“悟”两种的途径──两条道路,一条就是迷的道路,一条就是觉悟的道路。不论你是迷、是觉,从本到末,就是从一开始到最终,这在因果上来论,是不二的,是究竟平等平等的。
这十如是,在佛法界上来讲,也有十如是,不过这十如是其中的境界,是殊胜的、特别的。在地狱法界也有这十如是,可是这种的境界,就和佛的境界大不相同,是劣的、是很坏的境界。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所以依照十如是来分析,这十界就有一百个如是;每一个一百,又有十个如是,变成一千个如是,这叫百界千如。这百界千如,包括十法界里所有一切种种的情形。
在《法华经》讲十如是,我虽然是这样讲,但是我相信你们还不太明白;想要真正的明白,还要多用功来研究佛法;研究时间久了,自然就会通达、会明白这个道理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16: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1: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2 20: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0: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9 1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发表于 2021-2-1 11: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