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哪个是我的自我]哪个是我的「自我」6 四禅
哪个是我的「自我」?〔Who is My Self ?〕(六) (Ayya Khema 著,佛弟子合译)
第六章 四禅
纵然行者暂时还未曾修持禅那,知道透过禅那可以到达的修证境界和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即使在这个阶段走的只是几小步,我们仍先要看清整条修行的道路,一览无遗,再回到自己的层次,继续解脱的旅程。
世尊复言:「布吒婆楼,复有比丘,舍弃了『乐』、离去了『苦』,当先前之『喜『和『忧』消去,入第四禅。此境不苦不乐,己被舍心和正念清净。
有人也许会误解这段经文,以为在之前的禅那中有苦和忧,真正的意思是到了这个阶段一切愉快和痛苦的情感都被舍弃掉,心到达了「舍」和「念」的境界。如果想清晰地描述这时禅那中的现象,用「心一境性」来代替「念」就更佳。而「舍」则是四禅的成果。心体验到寂止,当然这时心不会有:「有舍心出现」这个念头,因为这种念头的出现便会代表了心已经退出寂静。
我想以一口井来比较三禅和四禅。三禅是正如我们坐在井边,伸头进比井边静得多的井内。如果要体验四禅,就要到井底了。在修行的不同阶段中我们会体验各种不同程度的平静境界,这是很明显的。禅那也可以比喻成身体完全浸透在海洋中,但井的比喻就能突显出修证境界在不断地深化。平静在三禅中已经很明显,但行者仍能够听到声音,不过除非吵闹声很大,否则不会被噪音骚扰。接下来,随著心越来越集中,能够专注寂止的状态中,最後连声音也会消失。
这些经验不可能在禅修以外的时候遇到,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有平静和满足的时候,但感官总会马上就受到外在世界干扰,看、听、尝、触、嗅和想都不停地在进行。即使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单纯地听或看,没有妄念,事实上心会吸收和消化所看和所听的。这时候心仍未有「完全寂止」的经验。如果想要达到完全寂止,完全的平和,观察者必须要暂时和被观察的对象融合,合而为一。除了这个方法外,并没有其他方法达致四禅。
首三个禅那中,观察者在一定程度上和所经验的境相对著存在。在四禅中这种的相对不再可能存在。观察者的存在细微得令人感到「个体」不再存在。唯一一个可能描写这个状态的形容词便是心已经「浸透在」寂止中。事实上「观察者」从来都没有真正消失,只有在证果的时刻观察者才会消失,稍後我们会谈及这一点。说观察者和其对象合而为一,意思是在禅那期间放弃了「自我坚执」和一切承托其存在的机制。所以很多人都很抗拒进入深定,正是因为他们的「我执」在从中作梗。无论是多么短暂、多么不彻底的放下「自我」,对很多未经修练的人来说仍然太过惊心动魄,所以便自然地宁愿却步於这个寂止,而不愿意让心沉浸其中。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其实也不太要紧,因为总可以卷土重来。这就像对自己的泳术信心不足而害怕到泳池深水那边一样。一旦有过完全寂止的体验,我们将明白到只有透过暂时舍弃我执、自我存在的欲望和对任何境况的欲求才能进入这种寂止,也将能领悟这种舍弃自我的美妙之处,从此以後将更热衷於完全舍弃我执。
四禅可以显著地增加精神能量。大多数人都令心过度工作,以致其劳累不堪。日间不停地思考,连晚上也不停地作梦。心是宇宙间最珍贵无比的工具,可是我们偏偏不让它有片刻的休息。只有在停止妄想、不再到处寻找注意目标、不受控地反应和引发情绪的时刻,心才可能有片刻的休息,才能经验到最纯粹的存在。在前三个禅那时心只能走马看花地经历过这个境界,而四禅中心能切实地毫无干扰地体验【译按:寂止的境界】。经常有规律地修习四禅能多点清净内心,带来更多的明晰,令心更有力量。
强而有力的心是很罕有的,大多数人都是依习惯而生活,一听到或读到甚么,心便马上依旧习而行。如果受教於某一特定方式,我们的心就会依之而生活。要能够独立思考,看透外境是很难得的。心通过四禅得到新的能量,从而有力量可以做到。
如果滥用身体,不休息、不睡觉,会发生甚么事?数天後身体会衰弱不堪,不能正常生活。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一谈到心,大家都以为心即使从来都没有得到休息,但仍能以最佳状态运作。佛陀将未曾修练过的心形容成「醒著睡觉」,也即是说心不明了当下的经历。例如我们都要面对无常和苦;如果要在经历中找一个经历的实体,我们将毫无所获;而我们却偏偏不明白这些真理。这就是「醒著睡觉」:不能觉察当下的经历。
退出四禅後行者会感到焕然一新。这是心的力量。一方面我们透过让心休息而获得精力;另一方面,暂时失掉「我见」後心会进入绝对寂止,当中甚么也没有发生,行者那时将明白到这一点。心在四禅中终於获得休息的机会,放一放假,回到本来的清静。
一般人放假後比平日更加疲累,不是吗?但四禅这假期就真的非常宁静。行者亲尝到放下一切引发「我执」的事物,将明白到有实体「我」存在的错误知见。此时行者会得尝解脱的滋味,向道之心亦会大大增强。
四禅的经历令人更容易证得舍心。舍心是七觉支的其中一支,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我们能经历不同层次的舍心。首先是在有不如意事发生的时候不再激动。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了解到事情仍有转机;也可能是不想被人看低;也可能是自我压抑;也可能是最终我们看得通;长远来说,不论是那一种情况都没有影响。世上无不散之筵席,一切最终都会完结,那时候将需要唤起舍心这种情感。
佛陀曾开示过五神通(ariya iddhis, the five noble powers;梵文是siddhi。见译注四十三)的法门。Ariya 是「神圣」的意思,而iddhis 解作力量。五神通常常被解作具魔法般的神奇力量,例如可以瞬间将身体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有人曾向佛陀请教是否需要获得这些神通,佛陀欣然解答,不过用了经常使用的概念转移技巧,也即是使用外道的概念名相,但为该概念赋与了不同的佛法内涵。内容是这样的:(这五种神通)首先是每逢遇到不快的事,能够立即从中找到其中快乐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