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3|回复: 2

卍续藏第77册No.1533华严感应缘起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地遍震。光明洞然。国主自谒曰。得阿罗汉等果耶。答曰。未得。既未得圣果。何以地动。答曰。贫道小年不信大乘。今者良为造大乘论而得地动。故云地震流光(第二离垢地章见后)。

  感通玄悟

  北齐太和年中。第三王子。于清凉山。求文殊师利菩萨。焚身供养。有随侍阉官刘谦之。自叹刑余。又睹王子焚躯之事。乃奏乞入山修道。既谐所欲。遂赍此经一部。昼夜精勤。礼忏读诵。心祈妙德。以希冥祐。绝粒饮水。垂三七日。形气虽微。而丹恳弥着。忽感髭须尽生。复丈夫相。神彩通悟。洞晓幽旨。覃思精修。爰造斯经之论。始终纶综。凡六百卷。遂以奏闻。高祖敬信。有倍常日。华严一教。于斯转盛。

  又后魏沙门灵辨。太原晋阳人。宿植胜善。常读大乘。及见华严。偏加钻仰。乃顶戴此经。入清凉山寺。求文殊师利潜护。凡历一岁。足破血流。肉尽骨穿。忽闻空中谓之曰。汝止之。但思惟此经。于是披卷。豁然大悟。后熙平元年。岁次大梁正月内。于清凉寺。敬造华严论演义释文。穷微洞奥。至二年初。徙居悬瓮山嵩岩寺。造论一百卷。余具如传。若准论序。但云在悬瓮感通。今据传文故。亦清凉感通玄悟也。

  经辉五色

  后魏安丰郡王延明。中山王元熙。并以宗室英露。博通归一。处心无上。稽首圆宗。以香和墨。写华严经一百部。金字华严经一部。皆五香为藏。七宝为函。静夜良辰。清斋行道。即放神光五色。照耀堂宇。众所咸睹。因而发心。不可胜纪。

  楮香四达

  僧德圆。不知氏族。天水人也。常以华严为业。读诵受持。妙统宗极。遂修一净园。植诸谷楮。并种以香草。杂以鲜花。每一入园。必加洗濯。身着净衣。溉以香水。楮生三载。香气四达。后别立净室(剥楮取皮。浸以沉水。护净造纸)。书写此经。才书数行。每字光发。照明院宇。又神人执戟。现形警卫。又有青衣梵童。无何而至。手执天华。亦申供养。余如传说。

  冬葵发艳

  唐邓元爽。华阴人。证圣年中。爽有亲故暴死。经七日却苏。说冥中欲追爽。爽惧。彼令写华严经。写竟。爽母坟侧先种蜀葵。至冬已瘁。一朝花发。灿然荣茂。乡闾异之。乃为奏闻。则天皇后。为立孝门。

  瑞鸟衔花

  僧法诚。姓樊氏。雍州万年县人也。幼年出家。以诵华严为业。因遇慧超禅师。隐居蓝谷。后于南岭造华严堂。澡洁中外。庄严既毕。乃图画七处九会之像。及屈弘文馆书生张静。敬写华严经。诚亦亲执香炉。专精供养。后感瑞鸟。形色非常。衔花入室。旋绕供养。再三往复。经成之后。精心转诵者。多蒙感祐。

  读诵履空

  随禅定道场僧慧悟。京兆人。常与一僧道祥。同在终南栖隐。慧悟受持华严。道祥受持涅槃。木食岩栖。各专其业。忽有一人。无因而至。拜跪问讯既讫。云请一师就宅赴斋。二人相推。彼曰。请读华严法师。悟因随往。乃是山神。请千罗汉。皆推悟于上座。食讫皆飞空而去。神呼一童令侍。乃入师口中。因便得通。还归取经。辞其友僧。渺然履空而去。广如传说。

  会玄记云。神呼一童令侍。童便即依命谓悟曰。请师开口。既视口中。乃云师大有病。童遂取手爪上垢投悟口内。须臾复云。更开口。见已言曰。师病略尽。即跃身飞入口中。童果是药精。悟遂获神通。

  焕若临镜

  僧辨才。不知何许人。幼事裕法师。以华严为业。久而不悟。乃护净造香函盛经。顶戴行道。凡经三载。遂梦普贤指授玄义。因忽成诵。焕如临镜。

  每含舍利

  唐永徽年中。樊玄智。安定人。弱岁修道。于京城南坊州山中。投杜顺和尚。顺令诵华严为业。劝依此经修普贤行。每诵经。口中频获舍利。前后数百粒。

  英公感应传云。居士有时夜诵。口放光明。照及四十余里。光色如金。远近惊异。或有人往寻到山。唯见居士诵经口中光明。时年九十有二。无疾而终。茶毗之时。牙齿变为舍利。获百余粒。悉放光明。数日不歇。于时僧俗收之。竖塔供养。

  适会神僧

  唐苑律师。京兆延兴寺僧。以贞观年初。途经?桥。舍于逆旅。日既将夕。因而寓宿。俄有异僧。仪服粗敝。同至主人别房而止。遂命醇醪良肉。快意饮啖。律师持洁。勃然秽之。其僧食已。乃漱以灰水。闭户而诵华严。俄终一轴。苑乃束身抱愧。侧听玄音。未至五更。便终六帙(即六十卷晋经全部)。苑深自悔责。悲泣交怀。入房礼忏。因而分袂。不告名字。莫知所之。

  感应传云。神僧初夜索水漱口。端身趺坐。缓发梵音。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初标品题。次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其僧口角两边俱放光明。状若金色。比至三更。四帙欲满。口中光明转更增炽。诵至五帙已上。其光渐收。却入僧口。夜方五更。诵终六帙(一帙十卷。共六十卷)。僧乃却卧录感应时。适有狂妄者在傍问曰。某甲不断酒肉。效彼神僧持诵华严可乎。答曰。汝一夜诵经。未至五更。能满六帙乎。曰。不能。汝夜诵经。能放口光以代灯烛乎。曰。不能。汝若酒仙之食虾。志公之啖鸽。复能吐活乎。曰。不能。汝皆不能。妄效神僧行事。欺诳圣贤。罪深沧海。岂能逃乎。狂者惭颜。悔谢而退。

  涌地现身

  唐崇福寺僧慧祐。戒行精苦。事俨和尚。专以华严为业。每清景良宵。焚香专诵如来出现品。后时忽见十余菩萨。从地涌出。现金色身。皆放光明。坐莲花座。合掌听诵此品。经了便隐(如来出现品。如来心第十章见后)。

  升天止阵

  于阗国沙弥。般若弥伽薄。甚有戒行。每诵华严为业。忽有人合掌窃谓曰。诸天令弟子奉请法师。请师闭目。遂至天上。天主跪而请曰。诸天今与修罗战。屡被摧衄。今屈法师。诵华严经。望法力加护。弥伽如其所请。乘天宝辂。执天幢幡。心念华严。以诸天众对彼勍敌。修罗见之。忽然溃散。须臾送归。身染天香。终身不灭。

  无生入证(亦云偈赞排空)

  解脱和尚。姓刑氏。代州五台县人。七岁出家。志业弘远。初从介山抱腹岩慧超禅师处。询求定舍。超有知人之鉴。识其才器。告众曰。解脱调习融明。非尔辈所邻。未几而大启悟。后于五台西南佛光寺立精舍。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謟。于佛法僧起决定信。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众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畏故。阙大悲故。从他声闻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便。菩萨当学。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謟曲。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能音耐。堪耐也)。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神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自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前云。既一偈之功能破地狱。何况此全章偈耶。愿思此言。勉共传诵)。

  如来出现品如来心第十章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佛子。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所谓书写大铁围山中事。量等大铁围山。书写大地中事。量等大地。书写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书写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须弥山。若地天宫殿。若欲界空居天宫殿。若色界宫殿。若无色界宫殿。一一书写。其量悉等。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于诸众生无少利益。即作是念。我当以精进力。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得饶益一切众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于一尘。一切微尘。应知悉然。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佛子。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杂录

  华严传记

  华严悬谈会玄记云。华严传记五卷。本贤首集。文有十章。一部类。二隐显。三传译。四支流。五论释。六讲解。七[言*奉]诵。八转读。九书写。十杂述。此贤首集。后经修饰。至清凉时有二家。并贤首弟子。一静法寺慧苑法师。修五卷名纂灵记。二经行寺慧英法师。修两卷名华严感应传。又近四明居士胡幽贞纂成一卷。

  盥洗受持

  溪堂杂录云。元祐年中有蜀僧智超法师。常诵华严经。已三十年。偶见一童子。风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导故。超曰愿闻。曰吾师诵经。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厕洗净时。触水淋其手背。而未尝用灰泥洗之(或用皂角丸亦得)。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而改过。识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现有警于超也。故知洗手必须依法(缁门警训中亦载此事。前章僧伽多罗云。有人读此经。掌水沾蚁。其舍命者皆生天上。此华严之法力。亦持经之精诚也。今文殊警超曰。师诵经固嘉矣。但洗净一事。犹未尽善。故令其改过。如法行持。若在家读诵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亦须如法行持。若不能。必持偈咒为妙)。

  登厕偈咒(入厕时。先鸣指三下)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唵。狠噜陀耶娑诃(三遍)

  洗净偈咒(律云。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入大僧类。不得坐禅床。及手执经像。登殿搭等)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贺曩密栗帝娑诃(三遍)

  去秽偈咒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唵。室利曳婆醯娑诃(三遍)

  净手偈咒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啰耶娑诃(三遍)

  看经警文(保宁勇禅师作)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内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理。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法双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报佛恩。

  信生佛家(清凉云。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顿契佛家)

  如来出现品云。佛子。此法门如来不为余众生说。惟为趣向大乘菩萨说。惟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此法门不入一切余众生手。惟除诸菩萨摩诃萨。佛子。譬如转轮圣王所有七宝。因此宝故。显示轮王。此宝不入余众生手。惟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圣王相者。若转轮王。无此太子。具众德者。王命终后。此诸宝等。于七日中。悉皆散灭。佛子。此经珍宝。亦复如是。不入一切余众生手。惟除如来法王真子。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佛子。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门不久散灭。何以故。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读诵书写。分别解说。惟诸菩萨乃能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佛子。设有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修习种种菩提分法。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若得闻此如来无量不可思议无障无碍智慧法门。闻已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随顺一切如来境界。具足一切诸菩萨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无师自然智。颂曰。

 如是微密甚深法  百千万劫难可闻
 精进智慧调伏者  乃得闻此秘奥义
 若闻此法生欣庆  彼曾供养无量佛
 为佛加持所摄受  人天赞叹常供养
 此为超世第一财  此能救度诸群品
 此能出生清净道  汝等当持莫放逸

  华严感应缘起传(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