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7|回复: 0

《禅无境界》——怡僧法师著作《六祖坛经》讲记连载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8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六讲 本来无一物 正是修行顿悟之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我们的妙明真性,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无一物的,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有了我执起了念就有尘劳妄想了。自性本来就像明镜一样,你的觉性还会今天多了明天少了吗?

心经》上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的觉性时时在,没有被污染,“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修什么呢?要说谁念的经多,谁念的佛多,谁的功德就大,谁就能见性,那就好办了,现在有复读机有录音机,有电脑,我们时时刻刻往里储存,累计起来有多少!

我们本来就有无上菩提,妄执出烦恼就离开菩提了,又要用尘劳妄想去成个佛,那离佛就越来越远了。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一直宣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的道理。释迦牟尼佛一成道,就在菩提树下说了:“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无明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你不妄执不就清净了吗?所以佛说的顿悟法门就是这个自性。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本来是清净的你又妄执个烦恼,妄执个菩提用自性去对治。所以神秀大师的偈颂也是对的,能让我们精进,时时勤拂拭,有了烦恼赶紧去掉。但赶紧去掉还是究竟不了,还有个我执在,用我执的菩提去掉所执的烦恼,是要证一个我执的涅槃,所以还是没有离开我执,没有离开我相。

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每天吃的是一麻一麦,头发都成鸟巢了,瘦的就像骨架一样。印度九十六种外道大部分都是这样修行,佛陀最后舍去苦行而悟道。外道认为有了苦行就能灭罪,因为我们的罪是因贪而起的,去除贪念就要受罪,受苦,用苦行来磨练自己。这样就能灭得了罪吗?罪从心起,心生我执贪嗔痴,自私了,才起来的罪,你用我执的苦去灭这个罪,能灭吗?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尘埃是你妄执的,所以要回到我们的觉性当中。这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思想,也是真正的解脱之道,这叫了义、究竟。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大家一听不得了,虽然不太明白,觉得有道理,非常高深。不能用相貌取人,觉性在心,不在穿的衣服上,不在长相上,不在你从哪个地方来、出自什么身份,这就是觉性。觉性常在,觉性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每一个人,觉悟了也没有离开生活。

所有的经书都在告诉我们怎么修行。学佛的人把修行当成自己的作业,认为做了多少功课就是修行,那其实只是在你不明白的时候让你熏习。真正的修行目的是什么?是开智慧。我们和低级动物比较,区别就在智慧上;佛和我们比较,区别也在智慧上。我们的心是迷的,修行就是解开这个迷。

持戒为什么呢?为了护你的心。可是人们为了修行而修行,为了持戒而持戒。听法干什么呢?听法也是修行,只有当你明白了才知道往哪修。什么叫外道?外道和真正的正法就那么一点区别,一个向外一个向内。趋向觉悟,能体现自性,能体现觉照,这是正法;把自己的注意目标向外了,心外求法就叫外道。不懂的人永远是外道。那念佛就是正法了吗?你往哪念呢?念的哪个佛?没有念到自性,没有念到觉性,还是外道。

所以《六祖坛经》处处注重的是让我们在心念当中、觉性当中去用功。怎么用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得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道理你往哪用功呢?都要在每一心,每一念,每一刹那去用。如果这一念随着贪嗔痴走了,那就迷了,那就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这一念不随着妄想执著走,回到本觉了,那就是修行。所以先明白这个道理再去修行,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修到哪里都不知道?

众人说“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意思是,他是干活的,何时也有菩萨境界了。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五祖看到了,觉得众人比较惊讶,怕有人害惠能。五祖知道这么多人没有几个是真正学佛的,都是奔名利奔功德奔有相来的。真正修行觉悟的人太少了。五祖怕惠能遭到陷害,于是用鞋把偈颂擦掉了。

为什么用鞋擦?就是掩盖众人的耳目,说明这个偈颂做的不好,大家就不会生疑了。五祖说,这也没有见性。所以人要有独立的思考、见解,众生总是随大流,大家说的对就对,大家说的错就错。所以“众以为然”。

事实上惠能的偈与神秀的偈恰恰相反。但五祖怕大家生疑,说神秀的偈既未见性,惠能的偈又何以见性?故大家认为五祖说的“亦未见性”是实话。另外,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解读五祖用鞋擦掉惠能的偈是契悟惠能:真正的佛法是“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写出来还是执着于文字呢,所以用鞋擦了。真正显示了本来无一物。佛法在觉性当中,不在人的分别相中,用鞋擦掉,回归本性,没有妄念分别。

偈中“本来无一物”一句,后来禅者认为不专限于否定方面,而是两个否定后的大肯定,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本来无一物”一句,竟成为宗门极响亮的口号了。明朝的憨山德清更教人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话头参。

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上面这些说法、教法,应是六祖入室受教悟启五句“何期”以后的境界。偈句虽然仍旧用得着,而面目却已大改其观了。否则,五祖善能高鉴,难道还不如后人?这是后人的评判。

北京通州普渡寺公众微信平台:pudusi798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