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与水陆画 赵庆生 中国文物修复专家 画家 厦门市博物馆陈列设计部主任
赵庆生整理创作明代水陆画——普贤菩萨
赵庆生整理创作明代水陆画——释迦摩尼佛
赵庆生整理创作明代水陆画——孝子贤孙
一.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 水陆法会源起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陆法会出现在公元505年,(另说公元508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他的亡妃郗氏所设。作为我国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一种最隆重、最殊胜的佛事仪式,水陆法会的内容主要为设斋育经,礼忏施食,意图体现佛教普济群灵、救度众生的精神。水陆法会也称“水陆道场”,若是想要理解水陆法会的深层内在涵义,我们不妨从它的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说起吧,其意逐字解释如下: 1.“法界”即万有、全宇宙,以及各种现象的本源和本质,其量广大,边际难测。 2.“圣凡”的圣,是指法界中的四圣。即佛、菩萨、缘觉(指独自悟道修行者于佛世听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声闻(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一般指罗汉)。四圣即“圣者”,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了生死轮回,已得解脱。“凡”即“凡夫”,指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虽为凡夫,但善恶业果境地不同,分为六种,各为“六凡”,亦称六道,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3.“水陆”是指水陆空三界众生居住受报处。 4.“普渡”是指悉皆度化六道众生,使之解脱饥饿之痛苦。 5.“大斋”是指不限制的给与众生饮食。 6.“胜会”是法施之意。除布施众生饮食外,又有诵经持咒之法施,令受苦众生心开意解,得法水之滋润,故名胜会。“会”有聚集之意,普渡者与被教普渡者集会于一堂,饮食与佛法者在一起,故名为会。 由此可见,水陆法会的意义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的。从佛法功德角度来看,首先,水陆法会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做的追善“菩提”,修得“菩提”使人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其次,佛法功德可以随水陆法会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最后,水陆法会乃是救济六道众生,普渡三界的无上法门仪式,其意义非凡。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水陆法会解答了广大平民百姓探求死亡的迷惑,成为有别于禅修、念佛、研经法门外,特有的忏悔法门;同时,它造就了庄严独特的佛教祭祀风俗,时至今日普遍流传到了一般民众的生活里面,可谓功德无量。 水陆画是悬挂于水陆法会内坛“水陆道场”的必不可少的圣物,代表法会中所邀请的对象,为一种特别功德之物,内容以佛、菩萨、明王、缘觉及声闻、诸大天王、护法诸天、天龙八部等,兼及六道众生形象,可以说,是佛教世界观中这个宇宙三维时空中各种有情生命群像的体现。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水陆法会召请的对象超渡者和被超渡者是通过水陆画这一载体来实现并完成之。它们是整个水陆道场的心脏,没有“水陆画”,水陆法会就无法举行。伴随着水陆道场发展起来的“水陆画”,便成为我国宗教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画种。 二. 我与水陆画之缘 我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工作,负责全省文物的修复保护。期间临摹了辽代楼睿墓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等,足迹遍布各地大小石窟、寺庙。在纵观全国各地寺观壁画、水陆画后,我唯独被宝宁寺那传统的工笔重彩水陆画所深深吸引,白天为之茶饭不思,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宝宁寺水陆画那精湛的技法、神秘的故事、富丽的色彩、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激发了我强烈的再创作欲望。而作为国家珍贵的宗教题材画,明代宝宁寺水陆画正在遭受因时间的久远而自然消亡的严重威胁和天灾人祸的威胁。文博界广传的一句话:“绢八百,纸一千”,宝宁寺水陆画绢本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百年之后,即便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修复保存,也终是难免灰飞湮灭之厄运,后人将无复得见。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传承和保护我国古代传统宗教绘画技法是我不容推卸的职责与使命,因此,我最终立志对宝宁寺水陆画进行临摹、学习、研究。 具体说来,明代宝宁寺水陆画具有以下的四大特点: 1.历史悠久、使命特殊 明朝天顺年间。在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等几次三番的重大变故之后,明英宗朱祁镇终于从命运的大起大落之中感悟到了些许人生的真谛,那就是感恩与缅怀。他感恩钱皇后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的等待,不论他是万众敬仰的皇上还是身份卑微的阶下囚。同时,他也缅怀那些当年为了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忠臣良将,即使他们的血肉之躯已化作了土木堡外的一抔黄土。为了追忆忠烈﹑超度英魂,也为了表达边境和平安宁的美好期望,明英宗朱祁镇诏令全国画师绘制了这套水陆画并敕赐于宝宁寺,名称― “敕赐定边水陆神帧”。 2.保存完好,规模宏大 全套136幅水陆神帧,经历550多年的历史完整的保存了名画的原貌,到今天为止无一缺失,实属不易,难能可贵。而现在通行的水陆画,多以36或72幅本为多,像宝宁寺这堂多达136幅的水陆画,属于水陆法会规模盛大、规格极高的法事形式悬挂的圣物,在目前已极难一见。这堂水陆画,共有大佛9幅、普萨10幅,明王9幅,众罗汉画像8幅、历代帝王和道师人物画87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画的12幅。技艺高超的画师试图画过形神兼备的儒、释、道人物及各种“化身”“变脸”等艺术形象和世俗人物——帝王、妃子、孝子、烈女、九流百家等众多人物来解释生活中的苦难根源,感化引导人们的皈佛法。画面还涉及各种佛教法器、屋宇建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戏曲仪仗及各种民俗物品及风俗民情,以及飞禽走兽、畜牧渔虫、花草树木等,真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是一部反映社会历史的画卷,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当136幅同时展开时,气势恢宏壮观,其势囊括四海,其像包举宇内。 3.宫廷画风、华丽典雅 到了明代,水陆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这一方面由于佛、道二教教化功能被极大地推广;另一方面,“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帝王喜好使得宫廷画师积极参与创作,把水陆画的技法和画风提高到了一个非常华丽精美,高贵庄严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宫廷画家作画一般不计较工本,只求完美地表现出皇家的风范、威仪与壮丽。以宝宁寺水陆画为代表的明代水陆画凸显了明代宫廷画师的高超技艺,其风格旖旎绚丽、金碧辉煌;描摹丰富细腻、堆金砌玉;用笔严谨细秀、沉着劲练、骨力深厚;以华贵、富丽、典雅为之第一要义。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宝宁寺水陆画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宫廷神品之一。 4人物繁多、形神皆备 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予以刻画,对男女老少、正邪美丑,均能表现的恰如其分。如大佛、菩萨、慈眉善目、姿态安详、袈裟富丽、坐于高阁的须弥座上,神态超然。帝王气度轩昂,面容丰腴、服饰华丽、表情矜持;后妃形象则雍容华贵、贤德善良、秀外慧中;武臣将士着重表现其勇猛威武、豪放大度、气势雄强的神情;画僧、尼、道、冠则表现虔诚,内心恬淡;儒者,贤士和文人,各具情态,仪态从容不迫。 由此可见,宝宁寺这堂水陆画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人物之繁多、内涵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在宗教艺术绘画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我与宝宁寺水陆画结缘,有着人生际遇般的偶然,但细细想来那也是佛法因果印证下的必然。天道循环,往复不息。我不禁要叹:幸哉!与水陆画结缘成全了我对绘画艺术领域更高层次的追求;善哉!佛法的无上功德更是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茫茫红尘中指引出了我继续前进修行的方向。 三.水陆画的创作与完成 在我开始着手进行临摹时,曾有博物馆专家忧心忡忡的表示:“这样博大精微的136幅水陆画,以个人一己之力临摹谈何容易?因为明代当时这堂水陆画是明朝廷调集宫廷顶级绘画高手不惜工本合作完成的。” 诚然,想要凭我一己之力去完成这样一套鸿篇巨制实非易事;然而,大道无言,其行且坚。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出自于对先人那种甘于寂寞的创作精神的崇拜之情;出自于对他们高超绘画技巧的仰慕之意;更是出自于对佛教艺术的敬仰与虔诚之感。在绘画的过程中,我运用传统材料和画法,严格按原画500年前的原貌、原材质、原规格临摹了这堂完整的工笔重彩水陆画。不论是从底色做旧的把握,还是钩墨线时线条的、虚实、快慢、粗细、软硬的笔法运用,乃至色彩的多次渲染一层层、一次次地钩、皴、擦、染、点等,我都一丝不苟、心摹手追加以研究和再现。我国佛教传统绘画中人物的开脸、发丝、手势、衣纹皱褶等极具难度,佛像的虚弥座、坐骑、法器、各种图案等更是结构繁复。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明代宝宁寺水陆画在整体绘画风格上突出了精湛、繁丽、细腻、层次感强、色彩高古、线条多样的难度特点,对临摹者技艺水平要求甚高。想要复制这样一堂水陆画,绘画者不仅要具备极强的造型能力,勾线能力、赋彩能力,以达到形似;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甘愿长伴青灯古佛的禅性佛心,使临本达到神似。为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余笔耕不辍长达二十三载,可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其艰辛与疲惫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四.社会各界的反响 二十三载弹指一挥间,2011年,整套画作终于完成,达成了我人生的最大夙愿。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我并不是一个独行者,社会各界的前辈、老师、朋友、同行乃至家人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其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为画作题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生前为画作题词:“佛光普照”,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为画作题词:“笔路遒劲,蕴古涵今”,古建筑学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为画作题词:“妙手复原貌,正心续文脉”, 徐悲鸿弟子、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为画作题词:“绝品”,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为画作题词:“文脉传承”,著名考古学家、文博大家张颔先生为画作题词:“神笔传真”,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郭士星先生为画作题词:“精微博大,弥足珍贵,卓越业绩,功在千秋”, 时年97岁的鲁迅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朱鸣岡先生欣然命笔:“水陆临本 民族瑰宝”。 我国著名的篆刻大家王守祯先生也为画作欣然治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罗世平先生认真地解析了临本后指出:“庆生做事认真投入,标准很高,摹画的绢地材质、大小规格要求与原作无差,笔力形色尽能接近原作精神”;“庆生虽在此前曾有过临摹壁画的经历,但通常都是有选择地临摹,如此这般‘上穷碧落下黄泉’似的无选择临画,生平中可能还是头一次,无疑这是对个人能力的极限挑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薛永年先生夸赞道: “他复制古代水陆画技艺精能,形神兼得,精微之处见工夫”。 此外,在两岸将军书画交流展于厦门举行之际,来自海峡两岸的将军们也为画作赞叹不已,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和台湾地区原“陆军总司令”陈廷宠上将携手为画作题词:“赵庆生宝宁寺水陆画临本-宝相重光”。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也对画作表达了高度认可,本着弘扬佛法之意,南普陀寺历经两年筹备时间,最终将本画作付梓成书-《南普陀典藏-赵庆生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临本》。 2011年9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美术馆、和舜书画艺术中心主办的“境由心造——赵庆生佛教水陆画艺术展”在厦门市美术馆隆重展出,反响热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先生对此评价道:“赵庆生临摹国宝级孤品全套宝宁寺水陆画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保护我国已濒临危绝的宗教画种,让水陆画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延续。
二是延长原作孤品存世的保存寿命。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有了唐宋的摹本,才使得这幅稀世国宝书法逸品得以相传至今。
三是要让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国宝文物走出“深宫”,与大众见面,让更多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水陆画精湛的、细腻的、神秘的艺术风采,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四是为原画留下副本,便于在外地进行展出,形成专题陈列,从而更好地保护这批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原作,为广大研究古代绘画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以便更科学地保护和利用珍贵文物。” 2014年4月,由东莞可园博物馆与厦门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相重光-赵庆生水陆画艺术展” 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盛大开展,随着展览还推出了《宝相重光-赵庆生水陆画艺术》的画册,东莞可园博物馆馆长赵长庆和厦门市博物馆馆长张仲淳两位馆长在此次展览上致辞说道:“在传统文化发展日渐式微的当下,正是赵庆生这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信念,才使今天这堂惟妙惟肖的明代水陆画临本得以面世”。 五.水陆画的未来 明代宝宁寺水陆画临本的完成,对于我个人来说只是一个逗号,在我的有生之年里,我还将一如既往地为了振兴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而不遗余力;对于社会来说,这套水陆画临本应是一个崭新的开端,愿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广大民众去关注水陆画,保护我国这一重要的宗教绘画艺术种类。所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投向见效快的新兴艺术领域,像宝宁寺水陆画这种要求高、见效慢的画种鲜有人为,正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因此,我衷心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将目光投向水陆画,要知道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国家的“魂”,保护好这些“根”之所系、“魂”之所在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也是我们一代代人所应肩负的神圣职责。 六.结语 与明代宝宁寺水陆画相伴二十三载,我深知水陆画背后所蕴涵的文化韵味极其厚重,其表达的精神哲理更有着“不可说”一般的大智慧。看吧,画中那自觉觉悟、解脱轮回、永入涅磐的是罗汉;愿生生世世受轮回之苦,不入涅盘而渡众生的是菩萨;将这般境界修行到“恒常”和“自然而然”的是佛;而佛和菩萨所力求普渡与救赎的,就是凡尘世界中无力挣扎的芸芸众生了。悟吧,青灯易幻,佛颂悠远。不执著于身外之物,但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坚持。不受执着的障碍,但不可以放弃本真的信仰。爱吧,红尘滚滚的浮烟里,依然有着我佛万里仓皇的心事,依然有着历史翩若惊鸿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