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7|回复: 3

金刚般若论卷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卷上

  No. 1510

    无著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义  闻已转为我等说
 归命彼类及此辈  皆以正心而顶礼
 我应精勤立彼义  解释相续为自他 

成立七种义句已。此般若波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一种性不断。二发起行相。三行所住处。四对治。五不失。六地。七立名。此等七义句。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

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为显此当得佛种不断义故。上座须菩提最初说言。希有世尊。云何如来以第一善摄摄受所有菩萨摩诃萨也。如是等。于中善摄者。谓已熟菩萨于佛证正觉转琺輪时。以五种义中菩萨法而建立故。付嘱者。彼已得摄受菩萨等。于佛般涅槃时。亦以彼五义如是建立故。此善摄付嘱二种。显示种性不断

发起行相者。如经云何菩萨应住如是等。彼应住者谓欲愿故。应修行者。谓相应三摩钵帝故。应降伏心者。谓折伏散乱故。于中欲者正求也。愿者为所求故作心思念也。相应三摩钵帝者。无分别三摩提也。折伏散乱者。若彼三摩钵帝心散制令还住也。第一者显示摄道。第二者显示成就道。第三者显示不失道。行所住处者。谓彼发起行相所住处也。此复有十八种。应知所谓一发心。二波罗蜜相应行。三欲得色身。四欲得法身。五于修道得胜中无慢。六不离佛出时。七愿净佛土。八成熟众生。九远离随顺外论散乱。十色及众生身搏取中观破相应行。十一供养给侍如来。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十三忍苦。十四离寂静味。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十六求教授。十七证道。十八上求佛地。是为十八种住处

于中菩萨应如是住。为灭度一切众生故。发心已于波罗蜜等中相应修行。为得如来色身及法身故。发生乐欲应远离证道中障碍心。既离慢等喜动等心已。为证道故应求教诫。然后得彼证道。自此已上皆求佛地。此等如是次第相续

于中为发心故。经言此菩萨应生如是心等

为波罗蜜相应行故。经言菩萨不住于物。应行布施等

为欲得色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相具足见如来不如是等。法身复有二种。谓言说法身。证得法身。此证得法身亦有二种。谓智相福相

言说法身者。谓修多罗等。为欲得此法身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如是等。于不颠倒义想是为实想。应知如言执义彼非实想

为欲得智相法身故。经言有法如来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

为欲得福相法身故。经言若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

为修道得胜中无慢故。经言须嚧多阿般那颇作是念如是等

为不离佛出时故。经言有法如来于然灯所如是等

为愿净佛土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如是言。我成就庄严国土如是等

为成熟众生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丈夫如是等

为远离随顺外论散乱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恒伽河所有沙。复有尔许恒伽河如是等

为色及众生身搏取中观破相应行故。经言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地尘如是等

为供养给侍如来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三十二大丈夫相。见如来应正遍觉不如是等

为远离利养疲乏热恼。于精进若退若不发故。经言须菩提若女人若丈夫舍恒伽河沙等身如是等。于中身有疲乏心有热恼。以此二种于彼精进

若退若不发为忍苦故。经言若如来忍波罗蜜如是等

为离寂静味故。经言须菩提若女人若丈夫。于此法门受持如是等

为证道时远离喜动故。经言世尊云何菩萨应住如是等

为求教授故。经言有法如来于燃灯如来所。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

为证道故。经言须菩提譬如丈夫妙身大身如是等。于中妙身者。谓至得身成就身得毕竟转依故。大身者一切众生身摄身故

自此已上皆求佛地。应知彼佛地复有六种具足。摄转依具足。所谓国土净具足。无上见智净具足。随形好身具足。相身具足。语具足。心具足。彼心具足中。复有念处有正觉。有施设大利法。有摄取法身。有不住生死涅槃。有行住净应知

此行住净中。复有威仪行住。有名色观自在行住。有不染行住应知

此不染中。复有说法不染流转不染应知

为国土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如是言。我国土庄严成就如是等

为无上见智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乃至若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

为随形好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色身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

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相具足见如来不如是等

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作是念我说法耶如是等

于心具足中为念处。故经言须菩提非众生非不众生如是等

为正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法如来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

为施设大利法故。经言复次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如是等

为摄取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相具足见如来不如是等。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具足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作是念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为不住涅槃故。经言须菩提如是念发行菩萨乘者。有法说断灭耶如是等

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菩萨于福聚。不应受不应取如是等。受者说有故。取者取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者

于行住净中为威仪行住故。经言若有如是言。如来若去如是等

为名色观破自在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复善家子善家女。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中地尘如是等

于不染行住中。为说法不染故。经言须菩提若复菩萨。以无量无数世界如是等

为流转不染故说偈言。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于诸有为法。应当如是观。此偈显示四种有为相。所谓自性相。着所住味相。随顺过失相。随顺出离相

于中自性相者。共相见识此相如星应如是见。何以故无智闇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无彼光故。人法我见如翳应如是见。何以故以取无义故。识如灯应如是见。何以故。渴爱润取缘故炽然

于中着所住味相者。味着颠倒境界故。彼如幻应如是见。何以故。以颠倒见故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金刚般若论卷上》

摘自《金刚般若论》
于中随顺过失相者。无常等随顺故。彼露譬喻者。显示相体无有。以随顺无常故。彼泡譬喻者。显示随顺苦体。以受如泡故若有受皆是苦故随有。应知彼苦生故是苦苦。破灭故是坏苦。不相离故是行苦。复于第四禅及无色中。立不苦不乐受以胜故

于中随顺出离相者。随顺人法无我以攀缘故。得出离故。说无我以为出离也。随顺者。谓过去等行。以梦等譬喻。显示彼过去行。以所念处故如梦。现在者不久时住故如电。未来者彼粗恶种子似虚空。引心出故如云。如是知三世行转生已。则通达无我。此显示随顺出离相。彼住处等略为八种亦得满足。所谓摄住处波罗蜜净住处。欲住处离障碍住处。净心住处究竟住处。广大住处甚深住处

于中摄住处者。谓发心。波罗蜜净住处者。谓波罗蜜相应行。欲住处者。谓欲得色身法身。离障碍住处者。谓余十二种。净心住处者。谓证道。究竟住处者。谓自此已上皆求佛地。广大及甚深住处者通一切处

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如是等。此为广大。若复说言若菩萨众生想转如是等。此为甚深

于第二住处中。若说菩萨不住于事。应行布施如是等。此为甚深。若复说言彼所有福聚不可量取如是等。此为广大

如是于余住处中。广大甚深等随所相应应知

已说住处。何者对治。彼如是相应行相行诸住处时。有二种对治应知。谓邪行及共见正行。此中见者。谓分别也。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等。此是邪行对治。生如是心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若菩萨众生想转等。此为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我应灭度众生故

于第二住处中。若说应行布施。此为邪行对治。非无布施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住于事等。是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应行布施故。何者不失谓离二边。云何二边谓增益边损减边。若于如言辞法中。分别执有自性。是增益边。若于法无我事中。而执为无是损减边。于中若说言世尊若福聚非聚者。此遮增益边。以无彼福聚分别自性故。若复说言是故如来说福聚。此遮损减边。以彼虽不如言辞有自性而有可说事。以如来说福聚故。此得显示如是。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如来说非佛法者。此遮增益边。是名佛法者。此遮损减边。于中如来说非佛法者。显示不共义。是名佛法者。显示相应义何者是相应。若佛法如说有自性者。则如来不说佛法。以虽不说亦自知故。是故无有自性为世谛故如来说名佛法。如是于一切处。显示不共及相应义应知。复次佛法者。摄波罗蜜事及念处等。菩提分应知。菩萨离此二边故。于彼对治不复更失故名不失

何者地。此地有三种。谓信行地净心地如来地。于中十六住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究竟住处是如来地

云何立名名金刚能断者。此名有二义相应应知。如说入正见行入邪见行故。金刚者细牢故。细者智因故。牢者不可坏故。能断者般若波罗蜜中。闻思修所断。如金刚断处而断故是名金刚能断。又如画金刚形。初后阔中则狭。如是般若波罗蜜中狭者。谓净心地。初后阔者。谓信行地如来地。此显示不共义也。彼五种义句上上依止应知。彼等皆依止地故。说修多罗身相续。此义句今当说。世尊何故以寂静者。威仪而坐也。显示唯寂静者。于法能觉能说故

何故上座须菩提问也。有六因缘。为断疑故为起信解故。为入甚深义故为不退转故。为生欢喜故。为正法久住故。即是般若波罗蜜令佛种不断。云何以此令佛种不断也。若有疑者得断疑故。有乐福德而心未成熟。诸菩萨等闻多福德。于般若波罗蜜起信解故。已成熟心者。入甚深义故。已得不轻贱者。由贪受持修行。有多功德不复退转故。已得顺摄及净心者。于法自入及见生欢喜故。能令未来世大乘教久住者故。若略说疑者令见故。乐福德及心。已成熟诸菩萨等摄受故。已得不轻贱者令精勤心故。已净心者令欢喜故

诸菩萨有七种大。故此大众生名摩诃萨埵。何者七种大。谓法大心大。信解大净心大。资粮大时大果报大。如菩萨地持中说。经言善摄第一善摄者。于诸菩萨所何者善摄。何者第一也。利乐相应为善摄第一。有六种应知。一时二差别。三高大四牢固。五普遍六异相

何者时。现见法及未来故。彼菩萨善摄中乐者是现见法。利者是未来世

何者差别。于世间三摩钵帝及出世圣者。声闻独觉等善摄中差别故

何者高大。此善摄无有上故

何者牢固。谓毕竟故

何者普遍。自然于自他身善摄故

何者异相。于未净菩萨善摄中胜上故

经言第一付嘱者。何者第一付嘱。有六种因缘。一入处二法尔得。三转教四不失。五悲六尊重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般若论卷上

续-《金刚般若论卷上》

摘自《金刚般若论》
何者入处。于善友所善付嘱故。何者法尔得。已得善摄。菩萨于他所法尔善摄故。何者转教。汝等于余菩萨应当善摄。是名转教。此等三种如其次第即是不失。及悲尊重等应知。何故唯问发行。菩萨乘为三种菩提差别故。以善问故。于上座须菩提所应称善哉。所有众生众生所摄者总相说也。卵生等者差别说也。又受生依止境界所摄差别应知。乃至化生等者受生别故。若有色若无色者。依止别故。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者。境界所摄别故。所有众生界施设住施设已者。谓上种种相住众生界佛施设说也。我皆令入涅槃者。何故愿此不可得义生所摄故。无过以皆是生故。如所说卵生等生并入愿数者。彼卵生湿生无想及非有想非无想等则不能。云何能令一切众生入涅槃也。有三因缘故。难处生者待时故。非难处生未成熟者成熟之故。已成熟者解脱之故。何故说无余涅槃界不直说涅槃。若如是便与世尊所说。初禅等方便涅槃不别故。彼自以丈夫力故。无佛亦得但非究竟。何故不说有余涅槃界。彼共果故自以宿业。又值佛说而得果故。又非一向身苦有余故。如是涅槃及有余涅槃等。丈夫力果故共果故。非究竟果故非一向果故。是故说无余。如是无量众生入涅槃已者。显示卵生等生一一无量故。无有众生得涅槃者。此何义。如菩萨自得涅槃无别众生。何以故。若菩萨众生想转。则不名菩萨者。此何义。若菩萨于众生。所他想转非自体想。不名菩萨故。何以故。若众生想命想人想转。不名菩萨者。此何义。若以烦恼心取众生命人想转。彼则有我想及于众生。中有众生想转。菩萨于彼不转。已断我见故得自行。(行者谓五阴行)平等相故信解自他平等。彼菩萨非众生命人取见者。此是其义。复次经言菩萨应生如是心者。显示菩萨应如是住中欲愿也。若菩萨我想转不名菩萨者。显示应如是修行中。相应三摩钵帝时也。若众生想命想人想转不名菩萨者。显示应如是降伏心中摄散时也。如菩萨相应三摩钵帝散时。众生想亦不转。如彼尔焰相住故。是故无有众生得涅槃者。此得成就彼欲愿者。摄诸住处为最胜彼相应行相行余住处时。依止欲愿决定得故。此欲愿义不复解释。自此后余住处中。有五种随所相应而解释应知。一依义二说相三摄持四安立五显现

住处对治为依义。即彼住处为说相。欲愿为摄持。住处第一义为安立。相应三摩提为显现

于波罗蜜净住处中。经言菩萨不住于物。应行布施等。此为依义。显示对治住着故。经言应行施者。此为说相。六波罗蜜初摄一切檀那体性故。檀那有三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三法施者谓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钵罗肾攘波罗蜜等。若无精进于受法人所为说法时。疲惓故不能说法。若无定则贪于信敬供养。及不能忍寒热等逼恼故染心说法。若无智慧便颠倒说法多有过故。不离此三得成法施。彼诸波罗蜜有二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那波罗蜜得大福报。尸罗波罗蜜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波罗蜜得大伴助大眷属。毗离耶波罗蜜得果报等不断绝。禅那波罗蜜得生身不可损坏。钵罗肾攘波罗蜜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大人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槃等。于中若菩萨求未来果故行施。为住物行施。如所施物还望得彼物果是故经言不住于物应行布施。若求未来尸罗等果故行施。为有所住行施。是故经言无所住应行布施。尸罗等果有众多。不可分别故总名有所往。若求现在果信敬供养等故行施。为住色声香味触行施。故经言不住色等。若求现法涅槃故行施。为住法行施。故经言不住于法应行布施

又经言应行布施者。即说摄持施之欲愿故

经言不住行施者。即此不住为安立第一义故。于中以不住故。显示如所有事第一义不住物等是所有事

经言菩萨应如是行。施不住于相想者。此为显示。谓相应三昧及摄散心。于此二时不住相想。如是建立不住已。或有菩萨贪福德故于此不堪。为令堪故世尊显示不住行施。福聚甚多犹如虚空。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于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宽广高大殊胜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

为欲得色身住处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相具足见如来不。此为依义显示。对治如来色身慢故

经言相具足者此为说相。显示如来色身故。上座须菩提言不也。为成满此义故。世尊说须菩提所有相具足者。彼为虚妄此即显欲愿。于如是义中应摄持故。及即是安立第一义。于第一义中相具足为虚妄。非相具足为不虚妄

经言如是诸相非相应见如来者此为显现。谓相应三昧及摄散心时。于彼相中非相见故

为欲得言说法身住处故。经言颇有众生于未来世。于如是修多罗句说等。于中修多罗句说者。谓所有义应知。何者为句。如上所说七种义句。上座须菩提作是念。于未来世无有生实想者。为遮此故。世尊言有正法欲灭时者。谓修行渐灭时应知

次后世尊为如是显示修行。如是集因如是善友摄受。如是摄福德相应。如是实想中当得实想故

经言有戒有功德有智慧者。此增上戒等三学。显示修行功德者。少欲等功德为初。乃至三摩提等

经言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乃至一心净信等。此显示集因。一心净信尚得如是业。何况生实想也

经言如来悉知者知名身。如来悉见者见色身。谓于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见其依止故。此等显示善友所摄

经言生取无量福聚者。此显示摄福德。生者福正起时故。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故

经言是诸菩萨无复我想众生想转。乃至言若法想转。即为有我取者。此显示实想对治五种邪取故。何者五邪取。一外道。二内法凡夫及声闻。三增上慢菩萨。四世间共想定。五无想定。第一者我等想转。第二者法想转。第三者无法想转。此犹有法取。有法取者。谓取无法故。第四者有想转。第五者无想转。是诸菩萨于彼皆不转也。此中显了有戒乃至当生无量福聚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般若论卷上

续-《金刚般若论卷上》

摘自《金刚般若论》
经言何以故者。此言是中邪取但法。及非法想转。非我等想。以想及依止不转故。然于我想中随眠不断故。则为有我取。是故经言是诸菩萨。若起法想则为有我取等。若无法想转则为有我取等。此我等想转中。余义犹未说。经言则为有我取者。于中取自体相续为我想。我所取为众生想。谓我乃至寿住取为命想。展转趣余趣取为人想应知。于中言当生实想者。此为依义显示对治不实想故。言于此修多罗句说中者。此为说相显示言说法身故。即彼当生实想中。言当生者是欲愿。摄持者是诸菩萨无复我想。转等者是安立第一义。须菩提不应取法非法者是显了。谓相应三摩钵帝及摄散心时。不应取法非法者。于法体及法无我并不分别故。又言说法身要义者。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若解此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法尚应舍者。实想生故。何况非法者理不应故。略说显示菩萨。欲得言说法身。不应作不实想。为欲得智相。至得法身住处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有法如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正觉耶。此为依义显示。翻于正觉菩提耶故。说法者正觉所摄故。经言有法可说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为说相显示至得法身故。无有定法者。上座须菩提导佛意故。世谛故有菩提及得。是为欲愿摄持。以方便故二俱为有。若如世尊意说者。二俱无有。为显此故言。如我解世尊所说义等。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者。是安立第一义。由说法故知得菩提故。于说法中安立第一义。于中不可取者谓正闻时。不可说者谓演说时。非法者分别性故。非非法者法无我故。经言何以故以无为故得名圣人者。无为者无分别义也。是故菩萨有学得名无起无作中如来转依名为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于中初无为义者。三摩钵帝相应。及折伏散乱时显了故。第二无为唯第一义者无上觉故

自此已后一切住处中。皆显以无为故。得名圣人应知。前诸住处中未说无为得名。于此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无为已竟

福相至得法身住处云何显示。即彼所有言说法身出生如来福相。至得法身于彼乃至说一四句偈生福甚多。况复如来所有福相。至得法身。以何因缘于言说法身中如是说一四句偈。能生多福为。成就此义故经。言何以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此出者于中。普集十法行阿含故。诸佛世尊从此生者世谛故。言佛出生以有菩提故。即此二并故名为佛法以菩提及佛故。经言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复次经言其所生福胜彼无量阿僧祇者。此为依义显示对治福不生故。于中其福者。此为说相显示福相法身故。胜彼者显示欲愿摄持故。经言世尊是福聚即非福聚。是故如来说福聚及言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者。以此福聚及佛法。为摄取如来福相法身中安立第一义故。为随顺无为得名故。相应三摩钵帝及折伏散乱。不复显了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二语者显示摄心持心。以摄自心故言受持。为他说者解释句味故。无量者过譬喻故。阿僧祇者显多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